第一百二十二章兵製與明教!

字數:3201   加入書籤

A+A-




    為了更好的適應將來作戰,李江決定將主力作戰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混合作戰營,其人數眾多,也是作戰營之中做多的一類,這種混合作戰營包括刀盾兵,長矛兵,弓弩手乃至是三眼銃手,人數大概在五百人至六百人不等,當然,混合作戰營將來還會配備火炮,不過如今因火炮鑄造連戰船都不夠使用,因而李江便暫時放棄了配備。

    至於另外一類則是特殊作戰營,如斥候營,遠程火力營,騎兵營,這其中,騎兵營僅僅隻是一個空框架,有編製卻無士卒配備,並不會即刻設置,畢竟現在連一匹馬都沒有,而且在這西洋、東洋地域,騎兵營最好還是使用大象更合適,可大象需要專人訓練,且訓練時間太長,所以騎兵營就隻能暫且作罷。

    再說這斥候營,雖然人數隻有區區百人外,但就其個人能力而言,卻是整支軍隊之中最強的,在李江的設想之中,斥候營個個都是尖刀之中的尖刀,精銳之中的精銳,是可以作為特戰大隊使用的,他們除了掌握各種偵察技能,還需要個人勇猛,武力超強,而且還能上可爬樹登山,下可入海潛水,幾乎就是全能之中的全能,堪比現代特種兵。

    還有這最後的遠程火力營,顧名思義,它是混合作戰營之中提供遠程火力打擊的,一般是以大型火藥弓弩以及少量火炮組成的一支混合編隊,且是單獨設置。

    當然,還是那個原因,考慮到目前火炮鑄造數量實在太少,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這遠程火力營至多也就裝備一些大型弓弩火藥箭。

    “對了!還有後勤營!”突然之間,李江腦海之中又冒出了這三個字。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嚴格來說打的就是後勤,如果連後勤物質跟不上,一切將都是空談。

    何況,沒有物質補充,士卒將會餓肚子,武器損壞也得不到補充,尤其是火炮一旦配備之後,炮彈打光了,那火炮就真的成了廢鐵呢。

    因而,後勤營在某種程度上比主力戰兵營還更為重要。

    書寫了這麽多,李江鬆口氣之餘,也不禁歎了口氣,卻是有些失落,盡管這些設想都極為科學嚴謹,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光是新的主力混合營就隻能組建一到兩個,至於其他營那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沒有人可以編排。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缺人!

    沒有人,什麽都幹不了!

    也是,就李江目前所掌控的人口來看,就算加上克拉雅部落數千人,也不過才一萬出頭,這其中還包括了近千人的戰兵士卒,除此之外還有數百水手,百餘名各類工匠。

    光從軍民比例去算,這等人口規模,已經是大大超出了其正常比例了,因而要想組建這些主力戰兵營,短時間內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過,暫時不能組建並不代表李江就會放棄這些設想,他準備將這些設想以表格形式整理好之後,將其放到了他原來製定的計劃之中,存儲了起來,以便今後查閱時能夠及時尋找到。

    ..........

    一晃七日過去了,東陽港一切事務皆都有人掌控著,李江趁此清閑時機,正好琢磨了一件事。

    此事說起來還跟目前東洋局勢有關,他之前準備讓王海濱再次率領船隊北上,前往小琉球,並在其島上設置一個移民點,以方便接收大明本土移民。

    然而現在想想,此設想卻是有些不現實,先不說小琉球也就是琉球島離大明本土太近,容易被大明官府察覺引來不必要麻煩,就是大明本土如今並未發生任何大型自然災害,亦無禍亂暴動,因而流民是極少的,再加上如今大明宣宗皇帝當政,政治比較清明,地方官府也很少會過分壓榨百姓,所以要想從大明本土大規模移民,是極為不現實的。

    可移民一事絕不能再拖了,這也是事實,所以李江思來想去,這一連七日,他都在思索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而且他甚至還幾次召集過徐海東、尚陽二人商議此事,但最終卻依舊一無所獲。

    直到這一天,李江正在船坊內巡視已經下水的四艏福船時,鄭全無意之中所說的一句話突然讓他靈光乍現,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

    聯想到之前王海濱冒充朝廷閣臣麾下之人一事,他覺得似乎可以從那很少出門的婦人身上想辦法。

    原來,盡管李江依舊未曾從那婦人口中套出話來,但那婦人也對李江等人的警惕心大減,尤其是每次給他們送飯時,李江都會叮囑送飯之人對其格外關照,如此久而久之,便讓那婦人的心理防線鬆打開了一道口子,這不,就在這幾天,送飯之人偷聽了許多事情。

    就比如那男人其實並未瘋掉,他其實是在裝瘋,還有如那婦人名字,男子名字等等。

    雖然這些並不算什麽大發現,可李江覺得他等之所以如此費心費力隱瞞自身身份,其來曆肯定非比尋常。

    而且這婦人還提到他們是整個家族本來是被株連九族的,但最終卻不得不逃亡粵地,最終流落到占城國來的,由此可見,這婦人其背後家族肯定非富即貴,否則他們早就死了,而不會逃走。

    當然,這些是真是假都不重要,最重要還是他們在談話時,提到一個詞,準確的說是兩個字,這便是“明教!”

    沒錯!就是那個明教!

    據李江所知,這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大約六世紀至七世紀傳入西域,而後再傳入華夏內地。

    而自唐朝一來,明教基本上都是以造反為主,他們利用宗教吸收大量底層百姓,一旦發動暴動,便規模龐大,就如北宋時期的方臘起義,元末時期反抗蒙古人的各種農民起義。

    就比如元末時的紅巾軍就多明教徒,其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而且這個“明“也與明教有關。

    就算是那大明太祖朱元璋,其實也與明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甚至有人言說這大明之中的“明”也與那明教有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