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軍製大改革!

字數:6395   加入書籤

A+A-




    船隊返回安平港之後,安平港所在港口碼頭棧橋已經大體修建完成了。

    李江在港口內呆了三日之後,他便準備返航。

    然安平港還未徹底修建完成,而且也需要留下少量士卒在此留守,因而李江考慮再三,最終還是讓木百將暫時留下,待到港口小城堡徹底修建完成之後,再讓木百將返回東陽港。

    木百將對此雖然有些不願意,但是這是李江的命令,他也隻能遵從了。

    於是,他在李江離開之後,為了盡快修建據點城堡,直接拿出了大量隨行攜帶的鐵器,如鐵鍋鐵鏟啥的,去跟當地原住民番社交換,而交換的條件,便是雇傭他們修建城堡。

    對於這樣的交換條件,一開始那些番社長老都有些不情願,但後來他們拿到那些鐵鍋等鐵器之後,興奮不已,即刻就答應出動番社原住民幫助修建。

    而木百將為了暫時打消這些原住民的敵意,還利用翻譯告知他們,他們隻是建立一個商戰,收購鹿皮等當地特產,而用於交換的則是各種鐵質生活用品。

    如此一來,不到三天,周圍的番社就全都知曉有人在大量收購鹿皮了,而作為交換的東西則是各種生活用具。

    他們最初還有些不信,後來許多拿到生活鐵器的原住民一炫耀,瞬間就引爆了這些原住民的交換熱情。

    沒幾天功夫,木百將就收到了鹿皮八千張,其他各種野獸皮三千多張,除此之外,他還免費雇傭了原住民三千人次。

    這般一來,不到半個月,一個長一百二十丈,寬一百五十丈的,高大兩丈,通體用亂石塊加水泥的小型城堡就修建完成了。

    而這座小城堡的名字則早就被李江給定下了,就定名為安平堡,與安平港一起作為小琉球島南部的核心據點。

    按照李江的設想,此地常駐守士卒一百人,其他青壯三百人,每半年一換。

    除此之外,此地還將安排了大約三人的治理官員,其中一人擔任百將一職,統帥駐守士卒,一人為管理財政商業的,還有一人管理後勤的。

    不過目前安平堡剛初創,連漢華王國的官員都不足,哪有多於官員派到這裏來,因而木百將在離開前隻得任命留守的那名臨時百將總管所有事情。

    而木百將在留下一艏戰船之後,便率領剩下戰船返回東陽港去了。

    這次回去,木百將將不再是木百將了,而是木營將。

    其實他早就升任營將了,隻是因為某些原因,他並未正式成為一名統帥千餘人的營將。

    ........

    三日之後,東陽城議事大堂之中。

    李江召集了騰格爾斯,康希爾以及格納斯還有陳彪四人,商議軍隊再次整合一事。

    隨著漢華王國所掌控的區域越來越大,事情也越來越多,大軍也在不斷擴軍之中,然而即使目前擁有七個混合作戰營,但還是顯得有些不夠了。

    這不,李江經過慎重考慮,再次下令組建一個新的混合作戰營,並將後勤營也增加五百人。

    如此一來,漢華王國真正戰兵就有八個混合作戰營,近九千人,而後勤營也有近兩千人,除此之外,還有五個巡防營,近四千人。

    除了這些之外,李江還查看了水師的具體戰力詳細數據,得知了整個漢華王國水師力量。

    整個漢華王國一共擁有五支作戰水師編隊,分別為西洋第一至第四艦隊,以及東洋第一艦隊。

    五支艦隊總共有福船、廣船、飛剪快船、後勤輔助各種船隻一百三十艏、水手、炮手近八千人,除了這些,還有五十五艏大型商船,各類漁船三百餘艏。

    “咳咳......!目前吾等漢華王國所有武裝力量都在這上麵了!目前混合作戰營數量太多,巡防營、後勤營等太過混亂,編製管轄權等都存在問題,鑒於此等情況,我綜合了漢華王國各府各縣各港口等地區情況,特意製定了新的軍隊駐守方案!”

    李江輕輕咳嗽了一句之後,掃視了一眼四人,見四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又繼續道:“我漢華王國目前擁有東陽縣、新浦府、隴海府、祁陽府、曆州縣、一共三府五縣,共二十四萬七千九百人,其中華夏人占據了八成......還有蛟龍島蛟龍港、新設立的三寶港以及安平港。”

    “如此多的區域必須根本輕重緩急駐守一定量的士卒與戰船,我的大概設想是,成立四大戰區,設立四大都督府,統一管轄四大戰區。這四大戰區分別為京都戰區、太平洋戰區、東洋戰區、與西洋戰區!......”

    隨著李江一點點講述,格納斯四人也漸漸明白了李江的軍隊再次整合計劃。

    整的來說,李江的這次軍隊整合方案與之前幾次整合相比,改變了許多,比如官製、比如軍隊編製,都比以前更加合理,更加細化了,而官製所對應的職權也更加全麵合理了。

    根據李江的設想,漢華王國所有的武裝力量都將歸於大都督府統帥,大都督府便是漢華王國的最高軍事機構。

    其中大都督一職自然由李江這位大統製親自兼任。

    而大都督府之下則設立四大都督府,管轄四大戰區,這四大戰區為京都戰區、戰區涵蓋了東陽縣、新浦縣,太平洋戰區,戰區涵蓋了隴海府與祁陽府,東洋戰區則涵蓋了新設立的三寶港與安平港,至於西洋戰區則涵蓋了曆州縣、蛟龍島。

    其中混編第一營與第二營這兩大最強戰力營駐守京都戰區,而混編第三營與第四營駐守西洋戰區,第五營與第六營,則駐守東洋戰區,至於最後新組建的第七營與第八營則駐守太平洋戰區。

    不過目前祁陽府也就是夏威夷群島距離太遠,因而這兩大營都駐守在隴海府。

    至於巡撫營,五個營其中三個都駐守在了東陽城內,另外兩個一個駐守在曆州港,一個駐守在三寶港。

    後勤營因為特殊性質,所以劃分比較複雜,隻能適情況而定,所以李江也沒有在這次軍隊整合初步方案之中提出來。

    四大戰區的最高統帥均稱都督,一共為兩人,一為水師都督、一為陸師都督,副都督兩名,同樣為水師與陸師副都督,下設若幹參謀人員,而都督之下設立總兵官,管轄一到兩個混合作戰營、也分為水師總兵官與陸師總兵官,至於副總兵官,水師與陸師則各有一到兩人。

    總兵官之下為營將,陸師營將管轄五百人,一個混合作戰營擁有兩個營將,營將之下為百將、百將管轄百人,百將之下為隊將,隊將管轄五十人,隊將之下則為十人將,十人將管轄十人。

    也就是說一個混合作戰營最高統帥為總兵官或者副總兵官,一共一千人,旗下有兩個營將,十個百將,二十個隊將,以及一百個隊將。

    百將以及百將以上皆有副職,人數有一至兩人。

    而水師編製則相對簡單許多,其中水師都督管轄一到兩支艦隊,水師總兵官則掌管分支艦隊,之下便是各船航海長了,他們所管轄的水手、炮手人數不一,但卻不會超過兩百人。畢竟水師則是以水師戰船或者艦隊為作戰單位,而不是以混合作戰營為單位,這樣的編製相對更簡便一些。

    考慮到目前漢華王國擁有五支水師艦隊,而戰區隻設立了四大戰區,因而在排除菲利普率領船隊與王海濱、鄭全所帶去的戰船數量之外,李江將把原有的五支艦隊共一百二十艏各型戰船、後勤輔助船縮減為四支水師艦隊,其稱號與戰區名號對應,分別為京都水師艦隊,專門負責京都戰區附近海域的安全,駐地就在東陽港,西洋水師艦隊,駐地就在曆州港,東洋水師艦隊,駐地在三寶港,太平洋水師艦隊,駐地暫時設在了隴海港。

    當然,這四支水師艦隊之下還有分支艦隊,其冠名規則為某某水師第一艦隊,比如西洋水師第一艦隊,西洋水師第二艦隊。

    至於四大水師艦隊擁有的戰船數量與規模,則是根據艦隊負責的海域大小與重要性來劃分的,比如西洋水師艦隊,劃撥了二十艏戰船,分為兩個分支艦隊,還有東洋艦隊,同樣擁有兩大分支艦隊,但艦船卻隻有十五艏,其中安平港所在的東洋水師第二艦隊擁有十艏艦船,其中戰船八艏,剩下兩艏為輔助艦船,而三寶港駐守的分支艦隊則隻有五艏艦船,其中戰船四艏,輔助艦船一艏。

    而相比這兩大戰區,京都戰區則要更重要一些,畢竟東陽港為京都所在地,所有這裏的水師艦隊劃撥了十五艏戰船還有五艏各型輔助艦船,共二十艏。

    而太平洋戰區,因為涵蓋了海域麵積最廣,所有戰船也是最多的,分支艦隊數量也是最多的,達到了四十艏各型艦船,分為四支分艦隊。

    當然,這些都還隻是初步設想,若是將來有必要,李江還會給各大戰區水師艦隊增加艦船。

    “對了!除了軍隊整合之事外!你們幾個還有其他人的官職也會變動,具體如何變動,我會盡快想好的!到時候,你們必須無條件服從!可別到時候鬧情緒!”

    李江似乎又想起了什麽,再次對著四人說道。

    而他這麽一說,四人心中頓時一緊,但還是鄭重點了點頭恭敬道“是!緊遵大統製之命!”

    “那好!你們先下去吧!”李江見四人點頭應下了,也長鬆了一口氣。

    待到四人離開之後,李江又讓張桐叫來了尚陽、徐海東,潘安平等人商議建立政務堂一事。

    這政務堂乃是淩駕於十二大司之上,隻對李江這位大統製負責,相當於大明的內閣,其目的自然是幫助李江處理漢華王國各種政務。

    而政務堂的成員一般都是十二大司主事兼任,人數也不一,一般為十五人,但若是李江增加,則會更多。

    其中領頭之人稱之為總理大臣,其副手有四個,均為次輔大臣。

    這五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相當於大明內閣首輔與次輔,而其他政務堂成員則為內閣閣臣。

    除了政務堂這個等同於大明內閣的機構外,李江還準備設立審計閣與監察台,這兩大政務機構設立的目的自是為了平衡政務堂這個機構的龐大權利的。

    其中審計閣審計的是政務堂處理的各種事情,若是處理政務有差錯或者有私心之處,均會被審計閣彈劾,不過他們隻有審查彈劾權,而監察台有抓捕權,同樣,他也可監督審計閣,不過,這其中審計閣也同樣可審計監察台,所以雙方可相互製衡,最終決定權則在李江這位大統製手中。

    不僅如此,李江為了達到有法可依的程度,他還讓尚陽牽頭,組織相關官吏進行漢華王國各種法律修訂。

    對於與官員貪腐、失職乃至是叛國等犯罪法律,李江更是要求尚陽組織人專門製定一部官吏法。

    其實,李江為了更好的平衡政務堂、審計閣以及監察台三個新設立的政務機構,他還將複興社再次一分為二,成立了複興社調查閣與複興社禦史台。

    這兩大類似於廠衛的機構也隻對李江負責,他們一個擁有秘密調查權,一個擁有調查複興社內部成員之權。

    而與此同時,李江也在設想是否需要將對外的蘭芳社,也一分為二,設立互相監督的機製,尤其是防治內部成員叛國一事。

    但隨後他又考慮到蘭芳社目前對外收集情報任務很重,為了避免蘭芳社內部動蕩,影響收集情報,他準備先與藍英商議之後再做計較。

    想到這,抬起頭,李江看向了尚陽等人,隨後說道:“政務堂、審計閣、監察台,這三大機構設置,相信你們也明白其中的目的所在、我就不一一多說了,下麵我來說說官吏選拔一事,就我目前所知,官吏選拔一直遵從的是推薦與書院推舉並行的製度,尚主事,應該是這樣吧!”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