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二章大明朝廷的爭論!
字數:3244 加入書籤
黑夜總是漫長的,尤其是處於暴風雨的黑夜。
石頭屋內,藏身於其中的漢華王國士卒利用各種射擊孔,窗戶阻擊著外麵的土著人,而屋頂之上二層的士卒則利用高空優勢,利用火器弓弩不斷射殺著撲來的土著人。
半個時辰之後,屋子周圍已經死傷一圈又一圈的土著人了,那屍體堆的都快把一層的射擊孔與窗戶都埋末了。
可即使如此,那些土著人似乎也沒有絲毫停止進攻的意思,數千土著將整個營寨團團圍住了,而數百人又將整個石頭屋子給圍住了,而隨著土著人死的越來越多,那些土著首領也似乎變得不耐煩起來。
“給我殺!殺!一定要堅持到天亮!堅持到天亮!”
“殺!”
“殺!”
“殺!”
這一刻,不管是土著人,還是許海輝一方,都在咬牙堅持著。
時間一點點過去,鮮血已經隨著暴雨將營寨地麵都染紅了,而屋內射擊孔處,也倒下了不少士卒,好在大部分都隻是受了傷,並沒有幾個死去的。
畢竟整個石頭屋子修建的十分堅固,而且入口也隻有一張小門,小門已經被重物給堵死了,敵人若有沒有大炮之類的火器,是根本攻不進來的,而四周的牆壁的小窗戶,也有著弓弩手長矛手嚴防死守著,再加上外圍有著屍體作為掩護,那些土著人很難攻入到石屋內來。
而且,二樓與屋頂還有著士卒掩護射擊,那些土著人在衝到石屋簷口下時就會死上一圈,因而那些土著人就更加攻入不了屋內來了。
其實,這座石頭砌築的屋子,在設計之初本就有過碉堡防禦體係設計,所以那些射擊孔與窗戶都很小,而且是根據火力交叉來分布的,所以防禦力極為強大,而這也是為何許海輝會在第一時間內將所有人撤到屋內,甚至有信心堅持到天亮的原因所在。
..........
對於澳洲的土著襲擊,李江自然是不知的,此時的他關注的並不是這些,他所關注的乃是大明的反應。
自從陳誠率隊離開東陽港之後,複興社的情報就不斷從大明各處傳來,尤其是京師與應天府兩地的情報,李江看得非常仔細。
好在,情報並沒有顯示大明會大動幹戈的跡象,倒是大明各處的麻煩再次冒了出來,民亂、貪腐、邪教等等動搖社稷的大事層出不窮,光是南方的福建一地,就有大大小小十幾次亂民暴亂一事,雖然規模都很小,且很快就被鎮壓了,可是當地官府所承受的壓力卻是空前的。
而且,對於這種事情,當地官府根本不敢隱瞞,他們也知道瞞不住,所以迅速上報了,而福建布政使司,也自然不敢怠慢,即刻將消息以八百裏加急送達應天府南京城。
大明自太宗遷都京師之後,南京的朝廷雖然不那麽重要了,但是其六部等機構並未裁撤,一些事情,南京的朝廷六部是能夠做主的。
隻是這種做主是相對的,像是民亂這種大事,南京的這些六部高官根本不願意管,也管不了,他們在商議之後,即刻上書北部的京師,讓當今聖上拿主意。
而此時的大明京師六部與那位陛下在幹嘛了?
事實上,經曆了上次北疆薊州大捷之後,宣宗就有意整頓官場,整頓軍隊了,而之前,他也已經在做前期準備了,不僅派了許多重臣到各地巡視,而且派出了許多巡查禦史到各處明察暗訪,可以說這位陛下已經對地方的種種貪腐現象忍耐到了極限。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明這才沒有再去管漢華王國那一趟子事,在朝廷裏那些文官們看來,若是再有一場大勝,那些武官的地位就會蹭噌再次拔高,這在文官逐漸替代武官主導地位的如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大明京師皇宮奉天殿內。
氣氛極為沉悶,朝廷的十多位重臣皆都低著頭,不敢說話,而坐在龍椅上的宣宗一臉憤怒,手中捏著的文書都快捏的變形了,一旁站著的宦官都不禁往後退了兩步,生怕龍椅上的這位陛下大發脾氣。
而此時的宣宗皇帝是真的生氣了,而且已經憤怒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
“咳咳.......混帳!混帳!這群該死的官員!就知道一個個上報!他們難道就不知道這些民亂的源頭不正是他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家夥!”
宣宗皇帝自然不是蠢蛋,他很清楚,這文書上所寫一大半雖屬實,但真正的原因卻並沒有寫上去,福建爆發數十起小規模民亂,其根本還是當地百姓與士大紳聯合欺壓當地百姓,百姓們沒了活路自然會起來反抗,這才是民亂的根本原因。
可就算知道這一點,宣宗也不得不麵對現實,因為他不能因小失大,此時去動這些人,他需要一個契機點,不動則以,一動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地方上的毒瘤徹底清除。
何況,根本如今這奏折上所述的情況來看,被鎮壓的民亂至少涉及十多萬人,這些人雖然分散在福建各府,可是終究是個大隱患,誰也不知道今後會不會因此再引發暴亂,而且福建之地本就多山,地少民多,再加上那些士紳們貪得無厭,大量兼並土地,所以福建很有可能會再次爆發民亂。
而對於這一點,在座的朝廷重臣都很清楚,可他們卻不敢在這時候向眼前這位陛下提及,因為他們深知當今陛下的脾氣,隻能等待氣消了,再另行上書。
“諸位,福建已經有十多萬所謂的叛民了!都議議吧!該怎麽處置?”宣宗放下手中的文書,定了定神之後,隨即對著下方重臣大聲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當亂世用重典,直接殺了一了百了!”說話者乃是一位大將,可是此人是個莽夫,根本不知道他說此話時,眾人都不禁對他投來一絲不屑。
“臣不讚同趙將軍之言.....那些所謂叛民,相信諸位大人都明白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他們就是一群普通百姓,真正想鬧事的人估計非常少!絕不能都殺了!否則朝廷的名聲何在!陛下的名聲何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