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後七分鍾理論
字數:4830 加入書籤
鐵核地心撐起天然的磁場,將以太陽風為首的粒子流擋在家門之外,卻也致使重力收縮,中心熔融成一團炎爆大火球;較重的元素被死命往裏麵吸引,形成地核及地幔的原型;較輕的物質在外麵聚成地殼雛形。
淩晨3點左右,對應40億年前,堅實的地殼穩定下來,成為未來孕育出宇宙間最偶然的生命的溫床。也是以這一刻分界,天文學家不再過多關注有了地殼後的地球,換上地質學家接手研究。
氤氳曖靆,氣體上升蒸騰,原始大氣層撐起一方壁障,又回饋岩殼以淅瀝降雨,直到流動的液態水沒過地上最高的岩峰,水圈形成。
越發接近生命起始的6點,地球上越發暴亂。
雷電長鞭肆意貫穿海麵,凜風衝擊掀起海嘯高牆,紫外線沒有臭氧這種特效盾牌的阻擋,如梭梭子彈照射到行星間。
危險與混亂是生命誕生的機遇。
借由電閃雷鳴、宇宙射線慷慨提供的能量,有機物漸漸富集的水中攪動混亂的漩渦,氨基酸、核糖、和嘌呤身處飄搖動蕩的舞台,上演美妙絕倫的歌舞劇。
納米級別視角下,遊離的氨基酸無目的地流浪,偶然遇到同類,互相撞擊,越來越多的偶然發生,大分子蛋白質昭示生命的起源。
5點12分(36億年前),生物偵測算法發出鳴響提示。第一個原核生物的誕生比羅思等人預計的早了點。
5點14分,羅思因為指著那個單細胞生物對柿子說“瞧,你祖宗”而慘遭柿子的瘋狂抓撓攻擊。
6點15分(34億年前),一種硫細菌領悟並進化出“光合作用”的“神跡”,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中自由遊弋,急速增殖。
6點16分,硫細菌的努力讓海洋染成壯觀的紫紅色,氧氣被當作生物化學反應產生的廢氣而充斥到大氣之間。過後不久,藻類又將海洋染成了藍綠色。
12點整,羅思硬著頭皮和楚之然一起吃了份工作餐,主食是76431號“真菌”地球特產方塊菇蓋澆麵,餐後水果是藍莓,在星艦工作的人眼睛被宇宙射線默默蹂躪,不能缺這種對視力有益的酸甜小果。
13點的時段(20億年前)讓工程師們小小振奮了一把,終於有開竅的細胞生物“長點心”了,公務艦上的人們在一個細胞上發現了真核。
微生物開始了統治地球有生命時期的六分之五的波瀾壯闊旅程。
14點到18點,無所事事。
精神鬆懈下來的羅思感到一絲無聊,提議打打撲克牌,抱著無固形怪智能終端看《戰爭與和平》的楚之然和柿子倆妹子不約而同賞給他鄙視的白眼。
他又忘記了這個黑科技世界是沒有遊戲存在的土壤,排斥純粹的娛樂的。
18點46分(10億年前),細胞生物或許是感覺到了空虛寂寞冷,抱團的傾向出現了,多細胞生物的登場讓地球變得更加生動。
20點51分(6億年前),微生物的時代輝光被另一種生物奪走,為了一口吃的,某些吃貨不禁長了“腿”亂跑,動物統治世界的國度來臨。
時間過渡到寒武紀,顯生宙的起點,著名的生物大爆發。新進化出的無脊椎動物不勝枚舉,筆石、腕足、還有著名的三葉蟲。地球上盎然的生命氣息慢慢延伸。
21點23分(5億年前),魚類出現。8分鍾後(4.75億年前),陸地上增添幾抹嫩綠,陸地植物出現。
不久,奧陶紀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毀減滅亡了大量無脊椎動物。
又過了23分鍾(4億年前),植物的棲息處所闖入了昆蟲,極高的含氧量讓循環呼吸的昆蟲長成超大的個頭。
22點25分(3億年前),爬行動物初現蹤跡。
到了這時候,羅思和項目成員們精神大振。
“忙碌的時刻來了。”
羅思目光灼灼,恐龍就是爬行動物,他想要創設的史前遊戲世界,即將真正成型。
“預報操作時間節點!”
“30分鍾後,三疊紀生物高峰期。大陸板塊裂解,將形成分散的大洲陸地!”
“主角要登場了嗎?”楚之然放下手中的《第一個世界:史前》計劃書,“你的第一個企劃,創造一個完全真實的史前生物世界,以恐龍為主題設計遊戲。”
“對強大、偉岸的巨型生物,人類有與生俱來的好奇感。”羅思指指被記載下來的滅絕動物數據,說道,“而且如果不是恐龍滅亡,人類能不能統治地球還真的不一定,人類是地球上這些無數兄弟姐妹中的幸存者,恐龍是曾經居住在母星上的先行者,我們對它們,總有些複雜的情感。”
羅思在設計遊戲提案時,考慮到了親近性的原則。
他是可以造一個魔獸世界或者仙俠大陸出來,但是這個世界目前為止還沒有幻想類遊戲的土壤,在“前世”大熱的IP,放到這裏如同無根浮萍。
大眾不買賬,建好了遊戲異界卻沒人試玩,那他這個全星區1號項目也就砸了。
恐龍則是一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元素題材。
一方麵這些史前巨獸(當然也有小小隻的)滿足了人們對怪物的想象,刺激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
另一方麵,真實存在過的生物,比起虛構幻想中的妖魔鬼怪莫名少一層生疏感與隔閡——都是一個地球母親喂大的孩子嘛。
指揮室還處於混合實境的狀態,控製人員們一邊坐在裸子植物覆蓋的控製台上,一邊在與恐龍全息影像擦肩而過的同時出聲報導。
“發現始盜龍!”
“發現陸鱷!”
“發現肯氏獸!”
虛擬實境投影,讓星艦中的人們仿若真正置身於一個生機盎然的史前巨獸世界。
一隻身背山巒疊嶂的原頜龜從柿子身邊爬過,柿子看得目不暇接,驚歎道:“到了晚上,反而忙起來了!”
羅思笑笑:“生物的曆史和人類的文明進程一樣,都是厚積薄發,越到後期越是指數爆炸增長。聽說過‘最後七分鍾理論’嗎?”
柿子憑感覺猜了個七七八八:“你們今天的最後七分鍾,會更忙?”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兩千多年前,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把人類文明按100萬年算,再比作一天。那麽1小時=41666.67年,1秒鍾=11.57年。
晚上9點33分,出現原始語言(10萬年前);
晚上11點,出現正式語言(4萬年前);
晚上11點53分,出現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發明近代印刷術(1450年);
午夜前5秒,電視首次公開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電子計算機、晶體管、人造衛星問世(分別為1946、1947、1957年);
這一天的前23個小時,在人類傳播文化史上幾乎全部是空白。而一切重大的發展,都集中在這一天的最後7分鍾。”
“換做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也一樣。”楚之然補充,“恐龍是曾經的地球霸主,統治了母星1.65億年,但在我們的二維世界中,不到一小時就要滅絕謝幕了。
而在今天晚上最後的0.2秒,四大文明起源地才堪堪發端。我們衝出太陽係占領遙遠的各大星區,花了兩千多年,是最後的0.04秒。”
人類文明的尺度放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連彈指刹那都算不上。但換一個角度思考,人類用了一天中的0.04秒,就走出了上億光年的距離,又如何不能自豪呢?
“生活在兩千多年前,剛剛完成電力革命和信息工業化的人類,恐怕怎麽也想不到,短短兩千年後,人類掌控可控核聚變、反物質,實現無限能源革命,發明曲率驅動突破光速限製,利用蟲洞走向億萬光年之外的陌生宇宙,征服11萬個星區。”
羅思看似在說“古人”,事實上是在隱秘地闡述自己這個穿越者的感慨。
“我慶幸來到了最後的0.04秒,來到了人類文明群星最閃耀的時代。”
而我,也將步向群星之巔。(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