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出來挨打

字數:4696   加入書籤

A+A-


    網絡上關於《臥底老板》、《xman》、《紀實72小時》以及《演員的誕生》和《創造101》的熱度正如火如荼。

    整個娛樂版塊,盡數被這幾檔節目的相關新聞所占據。

    順帶的,使得王深的熱度同樣一直居高不下。

    自演唱會結束之後,王深一係列的動作搞的娛樂圈以及全國民眾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此時此刻,在廣大的群眾麵前,說到娛樂圈,首先想到了就是王深的名字。

    完全就是不用深思的本能反應,提到娛樂圈,腦海裏自然冒出王深這兩個字。

    由此可見,王深的人氣和影響力,已然慢慢的深入人心。

    以至於,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生活,談論起王深的名字,無不是百般吹捧,讚歎萬分。

    無不是狂喊6666。

    當然,也不是絕對。

    畢竟就算人氣再高的明星也少不了黑粉,尤其還有著一些拿錢辦事的水軍,自然都是避免不了的。

    這是因為,王深的崛起,有些人必然會因此損失利益,也就會站在王深的對立麵。

    不過,王深並不在意這些。

    因為,他並不是為這些人服務,而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

    隻要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那些將都是土雞瓦狗

    當晚八點,bilidli網站再次不聲不響的上線了一檔新的節目。

    這檔節目與《臥底老板》和《紀實72小時》一樣,並沒有明星藝人參與錄製。

    也就是說,之前不少資本勢力認為王深在娛樂圈找不到合適的藝人錄製節目,從而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太多的動作的想法完全泡湯。

    不可否認,一般的主流綜藝節目確實需要不少具有名氣的藝人參與錄製,隻有如此才能有效的保證收視率和熱度。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節目都需要借助藝人的人氣來保證熱度。

    比如王深所製作的《臥底老板》和《紀實72小時》。

    簡而言之,隻要節目的內容足夠優秀,就算沒有明星參與,也沒有任何問題。

    再說,一個王深策劃製作的名頭,便足以吸引無數人的目光,完全不用擔心節目上線無人關注。

    隻要節目的內容足夠好,配以王深的名頭,哪怕由於小眾無法大火,卻也不會撲街。

    不得不說,王深一些列的操作,著實搞的娛樂圈內的眾人目瞪口呆措手不及。

    本來,娛樂圈裏的那些位高權重之人認為王深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藝人錄製節目而不得不想法設法的在娛樂圈中尋求合作。

    隻待此時,便能站在主導的位置教王深做人。

    雖說王深已經策劃的《演員的誕生》和《創造101》的目的不外乎是想要打造自己的班底。

    但是打造完成之前,卻是有著很長一段時間的空檔期。

    在這個空檔期,隻要王深還有其它的動作,便能輕而易舉的教王深做人,便能讓王深清楚的知道得罪整個娛樂圈的後果。

    然而,任誰沒有想到,他們猜到了開始,卻沒有想到結果。

    誠然,王深遭受娛樂圈的排擠,使之短時間內確實找不到合適的藝人錄製節目,與娛樂圈眾多大佬想到的狀況如出一轍。

    隻是,他們沒有料到,王深還有其它的應對之法。

    那就是製作不需要藝人參與的節目。

    此等情況,娛樂圈裏的眾多藝人並不是沒有想到,而是沒有當回事。

    這是因為,按照正常情況,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檔綜藝節目,想要大火,必然需要有熱度明星參與錄製,不然幾乎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可是王深不按套路出牌。

    上線的並不是綜藝節目,而是紀錄片。

    更是不需要藝人參與錄製,質量優秀,受眾還算可以的紀錄片。

    一經上線,雖然比不上《xman》的熱度,但同樣大受好評,支持的粉絲不計其數。

    甚至所產生的反響以及影響力更尤勝之。

    試問,這誰頂得住?

    “哇,66666,瘋狂為王老師打電話。”

    盡管也是一部紀錄片,然而節目一經上線,畫麵上的彈幕便是鋪天蓋地。

    不可否認,會有此等熱度,王深的人氣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紀錄片的內容受眾層麵非常廣。

    繼《臥底老板》、《xman》、《紀實72小時》之後,由王深策劃製作的節目不是別的,正是王深前世記憶中大名鼎鼎的《舌尖上的華夏》。

    在王深前世記憶中,這檔僅僅用高清攝像設備拍攝記錄,投資不多的美食節目一經麵世,便大受好評,火的一塌糊塗。

    當然,並不是說拍一些美食,節目就能火。

    《舌尖上的華夏》看似是一檔美食節目,但處處透露著人文情懷。

    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傳統價值觀、人際關係、生存狀態甚至是哲學思考等等。

    用視頻的方式將這些呈現出來,以此令很多觀眾會不由的自主思考。

    雖然隻是一道美食,但是通過片子,展現出華夏人民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使人看了之後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自豪感。

    “鄉愁“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不管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東西是故鄉的東西,最好的回憶是童年的回憶。《舌尖上的華夏》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衝動。

    《舌尖上的華夏》每一集的主線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講述了同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用味道營造出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出華夏先輩運用智慧一代代追求的美食成果。

    可能,有的美食隻是困苦下的糟糠之食,但是在那個時候卻是人世間的最美味。

    如今,哪怕生活水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依舊是難得的美食

    “媽呀,剛吃了晚飯,現在看了這檔節目,肚子又餓了。”

    “誠然,飯店裏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但在我心裏,唯有兒時媽媽做的飯菜才是最美味。哪怕僅僅是一道水煮小白菜,但是隻要是從自家菜園裏采摘的,就覺得比之市場上購買的更加香甜。”

    “臥槽,這是一檔讓人餓肚子的節目。”

    “沃日,王老師牛筆啊,先是策劃製作《紀實72小時》這種平凡中道盡世間百態的節目,緊接著又上線此等高大上的美食節目。”

    “沃日,這鏡頭,連食材生長的細節全部呈現。尼瑪,這是用了何等昂貴的攝製設備?”

    “哈哈,王老師這是把要請藝人花的錢全都拿去買設備了啊?”

    “我覺得,王老師肯定是一名非常有內涵的人。”

    “王老師,我肚子餓了,趕緊出來負責。”

    “王老師,出來買單!”

    “王老師,趕緊出來挨打!”

    “碼的,看了這檔節目,我想去吃大餐了,可是學生黨腰包木有錢,王老師你要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