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作之合
字數:3729 加入書籤
事實上,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為首的等一部分人,已經打算在會談中對蘇俄實施一定的讓步:畢竟這種要讓蘇俄先單方麵履行義務的條件很難讓莫斯科感到自己的誠意,而與蘇俄在一定範圍內達成和解,也能拓展英國在東歐的貿易和利益。根據他的計劃,協約國將先向蘇俄提供一筆重建家園的貸款,以此來換回蘇俄對昔日欠債的全麵承認;隻要蘇俄完全接受自己的條件,英國也將支持蘇俄根據凡爾賽合約中的相關條款,向德國提出賠款要求。
如果會談進程按照喬治的意誌執行下去的話,那麽對德國而言無疑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他們原本就被向英法等國的巨額賠償壓得不堪重負,國內經濟在高額的通貨膨脹中日漸蕭條;現在賠款的對象再多一個蘇俄,今後的局麵必將更加不堪。要知道,雖然《布列斯特條約》隨著德意誌帝國的戰敗就變成了一紙空文,但在1918年3月至11月期間,德軍仍是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搜刮了難以計數的物資;如果蘇俄真的要翻這段老賬,德國絕非是輕易就能拿點錢應付過去的!
就在德國外交部長拉特瑙為蘇俄可能與協約國達成的反徳密約而憂心忡忡、以至夜不能寐的時候,畢生都在致力為大英帝國尋找和製造敵人的高手丘吉爾、以實際行動將原本可能倒向西方的蘇俄一腳踢了開去,從而以他在1914年將奧斯曼帝國推入同盟國懷抱的如出一轍的做法,再度讓柏林坐收了最大的漁利。
當喬治的主張提出之後,這個對共產主義懷有最尖銳仇恨的右翼政客當即表示了最強烈的反對;他在下院猛烈抨擊喬治的讓步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蘇俄根本就不會接受西方所提出的條件。丘吉爾甚至放出話來:“告訴那個小人(喬治)要往何處去,而我將與他背道而馳。”英國政界的右翼勢力也對喬治的妥協政策群情洶洶,似乎要消滅資本家的共產黨天生就是他們勢不兩立的絕對仇敵。
盡管從政資曆更老的喬治毫不退縮,尖銳地諷刺丘吉爾是因為他那“愚蠢拙劣的戰爭計劃被紅軍粉碎而惱羞成怒”,才堅決不願意承認蘇俄的地位,但英國國內的對蘇態度也由此陷入了相持不下的局麵,再不被喬治所掌控。在鷹派強大的反對浪潮之下,喬治的設想最終隻能宣告流產。而法國政府也反對進行任何形式的對蘇妥協,這使得蘇俄與協約國之間的接觸很快就陷入僵局。
麵對英法的強硬逼淩,蘇俄的外交重心便隨之轉到了德國的身上。與蘇俄的情況相似,身為戰敗國的德國在整場會議中無時無刻不遭受著冷遇和壓製,即便是曾經被其一個指頭就摁死在地的比利時,現在竟然也能雞犬升天的在德國麵前頤指氣使。德國代表團所提出的減少賠款和延期支付的提議,在由英法把持的會議上完全就被當成了一個屁,根本不予進行任何的討論。在這種情況下,同樣被排除在強盜分贓的凡爾賽體係之外、且與協約國有著不共戴天之切齒深仇的蘇德兩方,很快就在利益的驅使下抱在了一團。麵對蘇俄方麵打來的約見電話,德國代表團欣然應允;僅僅6個小時之後,兩國外長就舉行了締結《拉帕洛條約》的簽字儀式,這也是這場歐洲經濟會議所達成的唯一實質性成果。
根據這份條約,1918年3月在波蘭簽署的《布列斯特條約》將被全盤廢除;蘇德互相免除對彼此的債務,恢複兩國的外交和領事關係,且按最惠國原則發展彼此的經濟和貿易往來。對於雙方而言,這份協議的簽署都是自己的一個重大外交勝利:蘇俄打破了自建國以來所一直遭受的孤立和封鎖,對政權的穩固和發展意義重大,而德國也借助與蘇俄的修好對英法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在相當程度上擺脫了戰後一直被協約國恣意擺弄的情況。德蘇初步形成了反凡爾賽聯盟,這是國家利益戰勝意識形態、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環境中謀求生存的最佳寫照。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共和政府和共產國家相互和解的最大限度,那你就錯了。以上的條款隻不過是雙方政府公布在世界麵前,用以提升各自國際地位的產物。就在**會議落幕的兩個月後,德蘇雙方又在此基礎上簽署了一項秘密協定:德國將派遣軍事技術人員前往蘇俄進行武器的研究、製造和測試,其中全都是凡爾賽和約所明令禁止德國研發和擁有的坦克、飛機、重炮、重機槍、毒氣彈、甚至是最為敏感的潛艇。對於德蘇兩國而言,這同樣又是一條惠及雙方的協定: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大地為德國進攻型武器的研究提供了絕好的掩護,山高皇帝遠的英法根本鞭長莫及,而提供場地的俄國人也能分享德國人的研究成果,從而大幅充實他們那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國防軍事力量。
當一名政府高級官員將德蘇密約的相關條款告知給已經是企業巨頭的魯道夫之時,他的心中忍不住瞬間產生出了宛若海嘯狂濤一般的震驚之意。這不僅因為魏瑪政府竟然會與那幫共產黨人變得如膠似漆,更在於方彥半年前的那一語讖言又得到了沒有絲毫差錯的應驗。軍隊和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們都希望德國的老牌軍工企業能夠在國外規避監管,繼續進行相應的技術發展。
在方彥的勸說之下,魯道夫最終決定在原帝俄首都聖彼得堡建立一座分廠。身為商人的他並沒有那麽強烈的意識形態對立,隻要不是幹背叛國家的事情,那麽一切就都將以贏利為最高目的。更何況戰後重工業幾乎被破壞殆盡的蘇俄為了吸引德國廠商投資,在土地使用和財政稅收上都給予了極高的優惠。反正自己都要在漢堡維持這個偌大船廠的日常開銷,倒不如將一些多餘的雇員和設備轉移出去,讓他們在國外能夠有所作為。
對於這番行動,方彥也是有著詳盡的考慮。誠然,當前德蘇之間的友好關係是建立在反凡爾賽體係的特殊曆史環境之上,未來不可能指望兩國還能像今天這般情比金堅;但在蘇俄建立船廠,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卻反而是有利於今後德國與其分道揚鑣之後的處境。如果自己能為蘇俄留下一個較為完善的艦船製造工業,那麽飽暖思**的俄國人勢必會將更多的資源和人力用在海軍之上;而陸軍所獲得的投入也會隨之大幅減少,如此便能減輕德國在東線所受到的壓力。在另一個位麵中,好大喜功的“慈父”斯大林極為鍾愛能夠展示自己紅色帝國軍威的戰列艦,由他所拍板通過的海軍重建計劃中光是重型戰列艦的數量就高達16艘;一旦蘇俄擁有了過得去的造船能力,方彥完全有理由期待德國“最忠實的盟友”斯大林會為了自己的喜好和野心,而幹出怎樣的事情來。
至於蘇俄海軍對日後德國造成的威脅,方彥沒有任何的擔心。隨著技術的發展,決定海戰勝負的關鍵將會從傳統的大炮巨艦轉到航空兵手中;憑借著德國在波羅的海戰略中那絕對的地緣優勢,己方完全可以憑借陸基航空兵將蘇俄海軍的這些龐然巨獸一一擊沉,以極低的代價讓對方的野心灰飛煙滅。
事實上,坐擁整個西伯利亞的蘇俄,在國內市場份額和資源總量上與德國存在本質性的區別:他們完全可以像中世紀時代一樣關起門來過日子,而根本不像德國一樣對海外市場有著迫在眉睫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承載著海外利益的海軍的需求也無疑就十分有限了。蘇俄真正需要部署強大艦隊的地方隻有一個,那就是終年不凍的南方黑海: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曆史方麵的訴求,以土耳其為代表的巴爾幹諸國,都是俄國最需要、也最值得去解決的核心利益所在地。不過方彥顯然是不會去幹有助於蘇俄戰略的事情的,他的謀劃非常明確,那就是要將蘇俄為數不多的資源,都投入到打造全新的波羅的海艦隊這個性價比極低的無底洞裏,從而為今後可能爆發的德蘇戰爭提供極佳的助力。
眼見家裏已經在各領域都鋪開了局麵,方彥也決心要盡快從幕後走到台前了。他已經在中學這個容積有限的淺灘裏呆了太久的時間,這種每天都要將大把時間耗費在自己早已爛熟無比的基礎課程中的生活,對他而言實在是一種折磨。他向校方提出了進入下一個學年進修的申請,而後稍稍放開了一些自己在學業水平上所施加的禁錮。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擁有遠超自己生理年齡的知識的方彥輕鬆進入了更高的年級,這也讓他從中學畢業的時間提前到了1924年。
麥浪蔫萎,楓葉飄落,時間很快來到了1922年的隆冬歲末。而令所有德國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場風暴浩劫已經迫在眉睫了。
求收藏,求推薦啊~~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