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華爾街的援助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A+A-




    霜風消散,冰雪初融,1923年的嚴酷寒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過去,一片和煦的春意終於降臨在了中歐大地的上空。

    對於德國民眾而言,1924年的春季也是他們在經曆了連續5年的絕望寒冬之後、第一次感受到希望和溫暖的幸福時刻。因為在這幾個月裏,從大戰結束後就一直折磨他們的惡性通貨膨脹終於被遏製住了。46歲的亞爾馬·沙赫特臨危受命,於1923年末出任德國央行行長,而他也在這個職位上創造了所有前任都遠不能及的卓越功績。已經幾乎沒有任何黃金儲備的德國央行發行了用地產抵押的新帝國馬克,以1比1萬億舊馬克的價格進行兌換。在沙赫特的運籌努力之下,德國崩壞的經濟結構得以重新確立,馬克的幣值和匯率穩定下來,國際投機者也停止了對它的攻擊。當德國民眾看到市麵上已經不再上漲的商品價格的時候,他們無不從心底湧出了一股恍然若夢的感慨和激動;這個穩定的市場經濟,自己已經有整整十年沒有體會到了!

    不過,對於雄心勃勃的沙赫特而言,僅僅平抑通貨膨脹顯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100年前的普魯士同樣沒有通貨膨脹,但國家整體實力卻隻在歐陸列強中居於末流的地位;當前的德國雖然早已是一個體係完備的工業國,但整體經濟情況也沒有比當初好到哪裏去。由於長年的經濟衰退和法比強盜的橫征暴斂,德國在1923年的工業產值隻有1913年的55%;全國共有近200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20%。因此,將德國經濟帶回到大戰前夕的巔峰水平,才是沙赫特的最終目的。

    作為聲名遠播的經濟巨匠,沙赫特自是明白德國經濟在戰後5年不斷萎靡的核心根源。如果不妥善解決這筆高達1320億金馬克的天文戰爭賠款問題,那麽就算是他再神通廣大,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點石成金的公然開掛。按照牛頓的理論,即便是宇宙星河,也是在“上帝最初的一擊”之下才開始繚繞飛轉;當前的德國經濟要想實現鳳凰涅槃般的重生,同樣也需要得到海量的貸款支援來提供“最初一擊”的源動力。那麽該向誰尋求幫助呢?哪個國家既有能力又有意願幫助德國呢?歐洲的那幫鄰居和對手要麽心懷叵測,要麽也沒有幾分餘糧,沙赫特也根本指望不到他們。經過一番沉思之後,他的目光便越過浩瀚的大西洋,準確地投向了那個已經是世界中心的燈塔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發橫財的美國已經取代了傳統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超過一半的世界黃金儲備掌握在白宮之手,其工業總量和經濟產值無疑超過了所有歐洲國家的總和。進入1923年以來,美國經濟更是全麵進入了“柯立芝繁榮”的鼎盛時期,其每天都在不斷的狂歡中創造繁榮奇跡;華爾街各大銀行財團所積累下的雄厚資金,急需找到一個投資容納的宣泄口。此外,已是資本主義龍頭的美國政府,也水漲船高的想要更多的主導世界事務,而要真正深化美國對世界的控製力,向實力仍存的歐洲進行經濟滲透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德國伸出的求援之手,正好和華爾街的金**杖一拍即合,在摩根財團的牽頭下,一個龐大的重建德國經濟的計劃,便由以道威斯為首的專家團隊製定了出來。

    在這份計劃中,美國將向德國注入數以億計的海量貸款,這些錢將幫助德國重建工業和經濟,而之後的產出就將是貸款的獲利回報。盡管英法等歐洲國家都對美國此番高調介入歐洲事務的做法感到極為不安,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道威斯的這份“養雞下蛋”的計劃,的確是在現有框架下解決德國賠款問題的唯一辦法了。想讓德國這隻母雞光下蛋不吃飼料是不可能的,前幾年的情況已經證明了單憑德國自身之力根本給不出條約所規定的賠款;而法比兩國在這一問題上訴諸武力的做法更是鼠目寸光的愚夫之舉,這直接使得原本還能勉力支撐的德國經濟轟然崩潰,最終隻能造成一損俱損的局麵。

    實際上,法國在這場占領魯爾的掠奪過程中,刨去占領開銷之後的所得利潤極為有限。這不僅比不上他們在正常情況下所應得的賠款金額,更極大敗壞了自己的國際聲譽,使得對德國賠償問題的主導權轉移到英美的手中。此外,法國的這一行動還深化了與英國之間的矛盾:後者在魯爾危機中既擔心已經同蘇俄達成和解的德國、會承受不住惡性通貨膨脹的打擊而變色赤化,又憂慮於法國恣意踐踏戰敗德國的主權和財富、所在歐洲造成的一家獨大,這使得倫敦對德法兩國的態度在20年來第一次發生了逆轉。此刻麵對美國的這份對德援助計劃,有心重新平衡歐陸形勢的英國幾乎是舉雙手讚成;而剛剛在出兵魯爾中碰了一鼻子灰的法國,也無力反對高舉“發展、和平、公正、共贏”等光鮮亮麗大旗的美國人,因此這份“道威斯計劃”便在1924年被轟轟烈烈的實施了起來。

    對於擁有穩定美元來源的布羅姆-福斯船廠而言,馬克匯率貶值的終止無疑是相當不利的局麵。這意味著魯道夫用極小的花銷就能收購一座大廠、並輕易支付工人薪水的夢幻日子都將一去不複返。然而,隨後到來的美國資本的大量注入,卻是為魯道夫的家族企業發展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

    在剛剛過去的整個1923年裏,借助馬克崩潰的扶搖之風,魯道夫所掌控的企業已經收獲了極為豐厚的碩果:實力稍弱的威悉造船廠和基爾造船廠已經被其完全吞並,日耳曼尼亞造船廠的最大股東也已從克虜伯變成了布羅姆。現在的布羅姆-福斯已經是德國國內名副其實的造船巨頭,兼並三家企業的它先天具備了“卡塔爾”式壟斷的潛質。而這也更加容易被美國財閥所選中。

    曆史上美國資本在進入德國之後,也很快就看中了這種由統一定價限量的協議聯合起來、控製某一個行業的整個市場的方式。雖然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存在不夠穩定的缺點,因為構成“卡塔爾”的每個人都有破壞協議的動機,但由於德國人早在14世紀的漢薩同盟時期就養成了重信守諾的優秀素質,幹出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向來被他們所不齒,因此其在德國卻擁有異常強沛的發展潛力。在這種框架下,銀行家們的操縱方法也變得很簡單:他們隻需讓其中一個或幾個強力企業,在一二種產品上占據絕對優勢,即可將整個壟斷的“卡塔爾”握在掌中了。

    此刻已經成為業界龍頭的布羅姆-福斯,便是無疑吸引著美國資金注入的理想企業。雖然它所主營的造船,比不上化工、鋼鐵、電力等這些命脈行業在整個德國的廣泛受麵,但魯道夫每天收到的請求合作的信件仍是不絕於途。對於這番情形,魯道夫不禁感到有些困擾:自己現在並不需要貸款,美國資本的介入反而會使得自己對船廠的掌控力度出現下滑的狀況。而如果自己不接受這些貸款,又會顯得過於特立獨行,並喪失掉好不容易才在同行麵前建立起來的產業優勢。

    得知這一情況的方彥,則就沒有魯道夫那麽多的顧忌了。他在一封家信裏竭力勸說便宜老爹要趁此時機竭力吃進美國人的資金,以便進一步擴大船廠對其他同行的壟斷產業優勢。至於因控股份額減少而產生的對企業控製力下降的情況,則並不用過於擔心:因為現在的美國與德國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的政治衝突,白宮甚至還樂於看到歐洲各國繼續明爭暗鬥;美國投資者並不會在意自己的錢是用來造商船還是造軍艦,隻要能有錢賺就不會在具體決策上對自家造成什麽阻礙。

    在方彥的勸說下,魯道夫嚐試著與一些美國投資方取得了聯係。而他們的態度果然如方彥所預料的那般:隻要能得到每年5%~7%的利息,那麽董事會的人則根本不管船廠的具體發展方向,反正德國再怎麽折騰也不會威脅到美國。得到這番保證的魯道夫心中大定,當即開始大批量的吃進貸款;在他看來,憑借著今後必將收入囊中的海軍訂單,在明麵上維持一個良性的資金鏈不會有任何障礙。

    實際上,除了這層表麵的原因之外,方彥鼓動魯道夫吃進美國貸款還另有深意。因為熟知曆史的他知道,德國今天所得到的美國貸款根本就不用還全。隻要世界經濟危機的大勢仍舊會在幾年後出現,美國人所向德國投入的這些資金就都會因為綏靖政策的推行,而作為“友情饋贈品”完全融入德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方彥不主張從美國人手中撈貸款都對不起自己!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