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六 海島設想

字數:4780   加入書籤

A+A-




        馮山人聞言不由苦笑一聲。

        “就知道瞞不過法師!”

        “馮某哪裏有那個機緣入得門派,不過家父在當鋪做工,偶得一冊魯班經殘篇,學了一點堪輿術和旁門戲法,然後在鄉間給人相麵尋陰宅為生計,在鄭法師這樣的高人麵前不值一提!”

        車晨聽了心中明了。

        “原來是魯班傳人,雖然不為玄門正統認可,不過那位公輸班可是上古諸子百家之一,其傳承裏麵還是蘊含大道理的!”

        聽到車晨這位太陰派掌門的認可,馮山人不有感到與有榮焉。雖然他並非是正統木工大匠那種魯班傳人。而且這種流傳出來的魯班經一般都是後人根據一些殘篇和旁門左道的內容編撰的,並非是魯班親傳。

        魯班經是華夏民間木匠們普遍奉為經典的一本著作,主要內容是介紹行幫的規矩、製度以至儀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選擇吉日的方法等等,與此相同的還有《木經要術》《木經》等書,隻是大多早已失傳。

        內裏還有一些涉及到風水堪輿、甚至是巫祝厭勝之術的秘傳,隻在一些木匠流派中秘密流傳。

        據說是因為在古時候,木匠因為社會地位不高、容易受人欺負,或是遭到不良雇主的欺騙被克扣工錢,傳說祖師爺魯班為了讓徒子徒孫們防身自保從而傳下來的術法。當然這隻是後人假托於木匠祖師魯班之名所做的而已。

        傳言一些木匠就掌握著這些詛咒、巫祝、法術等隱秘手段,如果有人欺負木匠,或是有雇主克扣工錢,木匠們便會以那些咒文、巫蠱和法術來報複。

        比如木匠們會在其屋基下、或是椽子、房梁上、或是牆內、家具裏施法或是做些手腳,便會導致這些人輕則夫妻失和、破財遭殃,重則遭遇橫禍甚至家破人亡。

        種種手段不一而足。木匠把這些手段統稱為“魯班術”,其中的巫祝是祭祀祝福類法術,當然反過來也能變為詛咒,上到傳說中的釘頭七箭書,下到民間打小人,都是此類巫術。

        鎮物一類術法又稱之為厭勝術、壓勝術,是依靠風水鎮物改變氣場來改善環境或者害人的術法,對於凡人來說十分詭異難防。

        所以對待他人還是要與人為善,縱有家財萬貫,卻為富不仁,早晚有一天會遭殃。

        知道了馮山人的底細,車晨就沒那麽好奇了,他太陰派本身就是旁門出身,而車家傳承中就有土木營造和機關傀儡之術,比起來車晨還是要比馮山人更正宗的“魯班傳人”。

        不過本著蚊子腿也是肉的原則,他仍舊拿出一本手抄體的打印本,正是論壇出品的鎮宅驅邪三十二術,跟馮山人互相交流起來。

        見到這篇完善係統的法術書籍,馮山人頓時喜出望外。

        要知道他所得的僅僅是一篇殘篇,拿得出手的也隻有一點看風水和辨別天氣與地脈的手法經驗,而眼前的雖然僅僅是對方所說的自家入門小法術,但確實是真正的法術,不是騙人的障眼戲法。

        車晨倒是沒有感覺怎麽吃虧,反而覺得小有收獲。

        這種文章在現代那邊根本不值錢,隻要初級權限就可以在修士聯盟論壇裏隨意翻閱下載,倒是馮山人拿出的半本魯班經裏的這些風水堪輿手法,能夠與自己能望見靈氣圖譜的心光靈視互相印證,可以更好的尋找靈氣福地。

        這對於他下一步的目的有很大幫助。

        不過車晨並沒有心急,而是等見獵心喜的馮山人把手中的打印本看過一遍之後,才道出他的請求。

        “幾位法師打算在海外尋一島嶼?”

        馮山人有些詫異。

        之前馮山人忙著戰後善後事宜,並沒有聽到大當家和車晨他們的話。

        鄭銘解釋道:

        “這陸上名山大川都被各家修士所占,我太陰派也欲尋一座海島作為道場,將山門遷移過來,不說開宗立派,卻也要把一身道法傳承下來。”

        “這可是好事啊!鄭法師你看我大陳島如何?”

        按照馮山人的想法,要是能把這幾位高人留在島上時時請教,那再好不過了。

        不過車晨他們卻沒有看上大陳島,鄭銘搖頭道:

        “貴島地勢倒是不錯,就是地方太小,而且也沒有什麽靈氣,鄭某想要的是最好帶有靈脈的島嶼,不知軍師是否見過這等地方?”

        現代的大陳島屬於台山列島也就是台州列島的主島,距離海岸線五十多公裏,其中兩座大島上大陳島麵積七平方公裏,下大陳島麵積四點九平方公裏,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省第二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車晨對大陳島的了解是緣由於曆史課本上所述的,當年國民軍就是由這裏撤退的。

        不過大明世界還是17世紀後期,台州列島人煙稀少,並沒有經過改造。

        曆史上大陳島為海上抗倭戰場之一,在嘉靖三十四年的時候,明軍水師還於大陳洋一帶追剿倭寇,並擒獲通倭大盜。

        下大陳島的風門嶺一帶現在還有幾百年前明軍衛所遺留的煙墩,根據現代曆史記載,直到清乾隆時期才居民漸聚,設置官府部門。

        車晨白天的時候也通過超常的視力觀察了大陳島的地形,上大陳島為台州列島最大島嶼,不過地形複雜,多山石林地,沒有多少人居住,反而下大陳島則平地較多,成為了大陳島的主島,不過又麵積過小。

        這一帶島嶼皆為童山禿嶺,草木稀疏,至多生些雜樹之類的,資源相對貧乏,以現在的農業水平根本不具備多少開發的可能性,何況這邊距離陸地太近,百裏海路不用半天就可到,誰知道突虜水師什麽時候打過來?

        下大陳島原本就有明軍廢棄的哨所,現在又處在張煌言和鄭成功兩大沿海勢力夾縫當中,委實不是一處良好的立足之地。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車晨的靈視下,大陳島望之中並沒有多少靈氣,顯然並不是地脈匯聚之處。沒有靈脈,拿來作為山門道場也沒有任何發展潛力。

        雖然在大明世界普通環境也比現代時空靈氣充盈,但是這隻是普通環境,如果能夠找到一處帶有靈脈的地方,那麽更能誕生一些靈物之類的存在,種植靈藥食材什麽的也更加有利修行。

        見到對方看不上他們的大陳島,馮山人有些失望卻也不感到意外,畢竟連他這個半吊子風水術士都能看出大陳島靈氣稀疏,用作世俗基業尚可,卻並非修行福地。

        於是這位海盜軍師仔細回想著他所知的沿海島嶼情況,拿手指在桌上比劃著。

        這幾位太陰派的法師不但是表少爺的貴客,又幫忙守住了水寨,還救治了這麽多傷員,混江龍寨子上上下下都感恩戴德,更何況一本法術秘籍隨便就拿了出來任他觀看,承了對方的情,又得了實惠,馮山人自然不好推脫,將自家所掌握的情況詳盡的介紹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