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字數:6818 加入書籤
nbsp; 第二十四章
袁紹聞知劉備、關羽投奔汝南劉辟,氣得暴跳如雷,欲起兵伐之。帳下謀士郭圖急忙對袁紹說道:“主公,劉備不過癬疥之疾不足為慮,曹操才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主公萬萬不能本末倒置。”
袁紹氣道:“吾愛子亡於劉備下人之手,此仇不共戴天,若不為愛子報仇雪恨,袁紹誓不為人。”
郭圖說道:“主公,曹操屯兵官渡隨時會來進犯,若現在去攻打劉備,曹操必乘虛而入,那時冀州危矣。”
袁紹沉思片刻,說道:“公則,有何高見?”
郭圖說道:“主公應先滅曹操。曹操即滅主公再去征討劉備,那時小小劉備豈不束手就擒。”
袁紹聽完說道:“公則言之有理,吾早欲和曹操決一死戰,今日兵強馬壯正可興兵。”說完傳令發兵官渡,文武群臣聽聞袁紹欲起兵伐曹皆來勸阻,具言時機尚未成熟。袁紹不聽,遂起冀、青、幽、並等處人馬七十餘萬,殺往官渡。
官渡守軍發書告急,曹操親統大軍十萬前來迎敵。不一日到得官渡,隻見袁紹軍兵鋪天蓋地,紮營寨百餘裏,曹軍無不心驚膽寒。曹操亦自憂心忡忡,荀攸見狀說道:“丞相不必憂慮,袁紹軍馬雖多不足懼也,我軍將士俱是精銳之士,無不以一當十。但利在速戰,若遷延日久,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曹操說道:“公達所言,正合吾意。”說完下令軍將擂鼓出戰,袁紹領兵相迎。兩軍擺好陣勢,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張郃、高覽、韓猛、淳於瓊等諸將。旌旗節鉞,甚是嚴整。曹操也來到陣前,許褚、張遼、徐晃、樂進等將各持兵器,前後擁衛。
曹操高聲說道:“本初,別來無恙。”
袁紹答道:“孟德可好。”
曹操說道:“當年吾和本初情意篤厚,誅十常侍,討董卓,皆同心協力。今日本初為何不念舊情,出兵相伐於操?”
袁紹說道:“孟德,汝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罪惡滔天,勝過王莽、董卓。今日吾出兵相討實是為國除害,為民解憂。”
曹操大怒,令張遼出戰。張遼拍馬掄刀來到陣前,袁紹手下大將張郃躍馬相迎,二人一刀一槍鬥了四十餘個回未分勝負。曹操心急又令許褚出戰,大將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大將,兩把大刀對兩杆長槍,殺得好不熱鬧。曹操暗暗驚奇,心道:平日隻聽說袁紹帳下顏良、文醜勇冠三軍,前日得見確實名不虛傳,可二將都已身亡。不想冀州還有能人,這張郃、高覽也是武藝高強,英勇無比。曹操正想得出神,就見袁紹把令旗一揮,左邊殺出袁譚,右邊殺出袁尚,自帶中軍向前,幾十萬大軍一起掩殺。曹兵抵擋不住,被殺得屍橫便野,血流成河。曹軍大敗,退回官渡城內。
袁軍圍住官渡城,日夜猛攻。曹軍拚死抵抗,袁軍始終無法攻破官渡。袁紹令軍士在城外背土造山,不出幾日就造出小土山幾十座,上立高台,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向城中射箭。曹兵大驚,俱頂盾牌在頭頂。曹操知軍士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說道:“可做發石車破之。”
曹操令劉曄監督造車,連夜趕工,幾日後造發石車百輛,分布營牆內,正對著土山。待到袁兵放箭時,一齊拽動發石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袁兵死者無數。袁紹又想到擊敗公孫瓚時所用計策,命人暗挖地道直通官渡城內。曹兵望見袁軍在城外掘土,報知曹操。曹操知袁紹欲挖地道潛入城裏,忙找來張誌、陸倩二人。二人原是盜墓賊,又是絕戶,後被曹操封為發丘中郎將,最擅挖土通道,偷墳掘墓。曹操命二人想出禦敵之策,張誌、陸倩乘夜帶人繞城開掘長塹,塹內埋入毒針、毒刺、毒釘,後灌入水銀、糞汁等劇毒之物。袁軍挖到塹邊,果不能進。袁紹無計可施,隻有死死圍住官渡。一圍就是三個月,曹軍兵力漸疲,糧草不濟。曹操有意放棄官渡,退回許昌。謀士郭嘉聽聞曹操欲棄守官渡大驚,急忙來尋曹操,說道:“丞相,我聽聞丞相欲棄官渡,退回許昌,可有此事?”
曹操說道:“確有此事。”
郭嘉問道:“為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 />
曹操說道:“奉孝,袁紹大軍圍城已三月有餘,我軍士卒死傷頗多,糧草軍需所剩無幾,如再守之,我等必城破身死。”
郭嘉急道:“丞相戎馬一生,曆大小陣仗百餘次,從未言敗,怎麽今日竟如此消沉。”
曹操說道:“非吾言敗,實是袁紹大軍有七十萬之眾,我軍在官渡隻有十餘萬人,如何能勝?”
郭嘉說道:“丞相,昔日牧野之戰,周武、薑尚不過七萬餘人大敗商紂七十萬之眾。陰晉之戰,吳起五萬餘人擊敗秦軍五十萬虎狼之師。巨鹿之戰,項羽兩萬精兵破秦軍四十萬大軍。昆陽之戰,光武帝劉秀隻一萬七千人破王邑四十二萬精銳。還有彭城之戰,伊闕之戰等等,無不是以少勝多。丞相怎可因我軍兵少就輕易言敗。”
曹操沉思片刻說道:“奉孝所言極是,但如今軍中已無糧草,豈能再戰?”
郭嘉說道:“軍中無糧,我自知曉,然此危急時刻丞相定要率將士咬牙挺住。如撤回許昌,結果必與官渡一樣。”
曹操說道:“奉孝有何良策教我?”
郭嘉想了許久,說道:“丞相,近日我苦思出一計,隻是實不敢言成功。”
曹操說道:“奉孝但說無妨。”
郭嘉說道:“丞相,兩軍對壘已三月有餘,我軍應求速勝,再拖下去有全軍覆滅之險。”
曹操點頭稱是,郭嘉接著說道:“速勝之道,隻有兵行險著。”
曹操問道:“如何兵行險著?”
郭嘉說道:“丞相,烏巢乃是袁紹屯糧之處,軍需輜重盡積於此。守將淳於瓊其人雖勇猛,卻喜杯中之物,嗜酒如命。丞相可選精兵扮做袁軍模樣混進烏巢,燒其糧草輜重,則袁紹必敗。”
曹操大喜,起身拉住郭嘉的手說道:“奉孝真天賜吾寶。”
郭嘉說道:“丞相先勿喜,此計雖妙卻難言成功。”
曹操奇道:“為何?”
郭嘉說道:“其一,此去奇襲烏巢兵不可多,越少越好。其二,須一有勇有謀之人帶隊方能成功。其三,假如奇襲烏巢燒糧成功,此去之人也定陷於敵營,無法脫身,實是十死無生。試問,有誰願去?”
曹操聽完轉喜為憂,半晌不語。過了許久才說道:“重賞之下有勇夫,如有人願去,吾賞萬金,封萬戶侯,其爵位可子孫相襲,永世相傳。”
郭嘉不語,曹操問道:“奉孝,你覺許褚可去否?”
郭嘉搖頭說道:“不可。”
曹操問道:“為何。”
郭嘉說道:“許褚將軍英勇無敵,但做事魯莽。衝鋒陷陣其為虎將,去辦此等機密之事不足勝任。”
曹操又問道:“張遼可否?”
郭嘉說道:“張遼將軍文武雙全,然前日其在陣上與張郃交戰數十回合,袁兵盡識其麵,若去必被識破。”
曹操又提及徐晃、樂進、夏侯淵、曹仁、曹洪、於禁等人,郭嘉皆不認同。曹操無奈,長歎道:“奉孝此計雖好,但無人能去,難不成老天真要亡我於官渡!”郭嘉聽罷也覺心中煩悶,告辭而去。
曹操一連數日苦思人選不得,茶飯不思,愁眉不展。一日忽有小校前來稟報道:“啟稟丞相,盧俊義求見。”
曹操聽完一愣,想了片刻才想起此人。原來盧俊義自拜在曹操麾下,曹操留其在許昌做一閑職,久而久之竟忘了此人。曹操此刻心中正煩,本想不見又覺不妥,隻得召其入內。
盧俊義來到堂上,插手施禮說道:“盧俊義拜見曹丞相。”
曹操說道:“盧先生不在許都,來官渡做甚?”
盧俊義說道:“特來向丞相辭行。”
&nbs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p; 曹操驚道:“盧先生要走?”
盧俊義說道:“正是。”
曹操問道:“盧先生要去哪裏。”
盧俊義說道:“去尋哥哥宋江。”
曹操不悅,說道:“盧先生為何要走,莫非是吾怠慢了先生。”
盧俊義輕笑道:“豈敢。”
曹操說道:“那是為何?”
盧俊義說道:“我聞丞相禮賢下士,唯才是舉,有掃清寰宇之誌,吞並諸侯之心,實為一代雄主。故此我等費盡百般周折前來相投。不想丞相卻如此待我等,真是使人心寒。凡事有始有終,今日與丞相辭行,從此各不相欠。”
曹操聽聞此言突然想起關羽,頓覺傷感,又想到盧俊義一行人等投在帳下確已日久,自己確實不妥之處,連忙說道:“盧先生莫怪,不是吾不用先生,隻是先生來曆甚奇,吾派人百般探查皆不得知。吾不知先生底細,豈敢相用?”
盧俊義聞聽跪倒在地,說道:“我等來曆確實詭譎,非我不向丞相說明,隻是天機不可泄露,若讓人知曉,與已與人都有不利,恐有災禍。”
曹操起身扶起盧俊義說道:“先生不便講,吾也不問,有怠慢先生之處還請先生勿怪。”
盧俊義說道:“丞相和袁紹鏖兵官渡,正是用人之際。我等兄弟不才,俱是能征善戰之人。願為丞相效命疆場,萬死不辭。”
曹操聽完盧俊義所言,猛然想起郭嘉之計,心道:莫不是老天派盧俊義前來助我。想到此處,大喜過望,說道:“吾此時正有一事相求,不知盧先生能否應允?”
盧俊義說道:“但憑丞相吩咐。”
曹操喜道:“如盧先生能馬到成功,我定為先生加官晉爵,拜先生為上卿。”
盧俊義說道:“不知丞相所說何事?”
曹操說道:“官渡被困三月有餘,軍中糧草已竭,須出奇兵才能轉敗為勝。袁紹屯糧草於烏巢,吾欲請先生領精兵一支,扮做袁軍,燒其糧草,不知盧先生意下如何?”
盧俊義聽罷說道:“丞相放心,我願前往。”
曹操說道:“吾於盧先生精兵三千,今夜便可前去。”
盧俊義說道:“不須三千精兵,隻五百人足矣。”
曹操說道:“此行凶險,盧先生切不可托大。”
盧俊義說道:“丞相適才說此次要出奇兵,人多反倒容易出事。再說我等乃去放火,不是征戰,五百人足矣。”
曹操聞聽也不複言,撥五百虎豹騎於盧俊義。這虎豹騎是曹操的侍衛軍,乃是曹軍精銳中的精銳,都是以一頂十的勇士。盧俊義領命自去準備,待到入夜盧俊義同二十二名梁山兄弟率五百虎豹騎帶著硫磺、鬆油等引火之物,穿小路急奔烏巢。
盧俊義剛走,郭嘉來見曹操說道:“我聽人說丞相令盧俊義率五百虎豹騎奇襲烏巢?”
曹操說道:“不錯,吾命人嚴守消息,奉孝消息倒是靈通。”
郭嘉說道:“丞相怎可讓盧俊義前去?”
曹操說道:“有何不可?”
郭嘉說道:“盧俊義來曆不明,又不知其有何本領,如此要事怎能交於一外人。”
曹操說道:“吾也想過,若不成功也不過損失五百軍卒。”
郭嘉說道:“奇襲烏巢是我軍唯一勝機,若不成功便再無機會,那時要破袁紹無異癡人說夢了。”
曹操沉吟半晌,說道:“盧俊義此時前來乃是天意。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賭一次吧!”
郭嘉聽罷,默然不語。
加我我微信18245032108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