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奏報4
字數:4242 加入書籤
康熙看晚飯幾個兒子都吃得挺好,他的心情也隨之好了許多,今天他並沒有聽到他想聽到的反對聲音,都說‘家有諍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這些兒子為了他這個阿瑪臉上好看,沒有一個提反對意見,連保成這個作為大清的儲君都沒有提出異議,真的很讓他失望。自從看了小九的奏折之後他自己也意識到了,永不加賦的弊端,可作為一個勵誌要成為盛世之君還是一個不是漢族的盛世之君想的必然要多些,直到現在還有人稱滿人為韃子,稱他這個皇帝為韃子皇帝,這中間的苦澀也隻有他一個人懂。可這不意味著他要自己的子孫後代為他的盛世江山付出所有,他希望的是大清能世代昌盛。越站在高位越難聽到真話,現在連兒子都不敢在這個阿瑪麵前說真話了。
席間一片祥和,跟大家w一起用完飯後,胤禟直接走向書房,把今天其其格提的事情,記載下來好留存以備以後實施。
胤禟想了想還是要提高農民的地位,在全國清丈土地,啟出隱戶,對官紳進行進一步的勘察,再實行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對圈地的旗人加以控製,不許對農民簽死契,對開荒地者加大延長免稅的期限。對雖有田地的持有者征稅就連皇莊也不許有少繳或不繳的現象。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十條,對一些重點要實施的用朱筆畫了個圈。可到現在對其其格提的地位不同想的事情也不同的事,心中充滿了隱憂。
胤禟站起來看看天色已經晚了,就準備回臥室休息。剛準備收拾稿件,發現暗衛給他發信號示意房頂有皇阿瑪的暗衛在。心裏掙紮了片刻又把稿件放在了桌子上,轉身離開。
暗一看胤禟回去休息了,就跳下來把桌麵上還沒有寫完的稿件拿走去乾清宮給康熙看。可剛要走時,發現在不遠處有幾個武功高手。當他要出手試探時,幾人已經隱藏不見了。看來以後要對這個九爺加強觀察,能有著自己暗衛的皇子不能等閑視之。可到底要不要跟皇上說呢?自己在心底深處猶豫了好久,下定決心隻要皇上不問自己就不說。
康熙正在批閱奏折,看暗一回來手裏拿著一遝紙。
“你晚上去哪了,怎麽帶回一遝紙。”康熙手中的筆不停問道。
“皇上,您不是讓奴才看緊九阿哥嗎?這是他剛剛書寫的,奴才趁他休息拿回來的。”
康熙伸手拿過,仔細的看了看幾張紙,又把幾個朱筆畫的圈的內容反複看了看。按思維排序又排了排。發現這是個大範圍的改革方案,雖然沒有條陳,可作為一個多年的帝王一看就知道這些改革是因為什麽。這幾個朱筆畫的內容是根據永不加賦後續問題提出的防備措施,可以說隻要同時實施這些措施可以在他百年後不會對朝庭帶來太大的利益損失。可他心裏也對這個兒子對保成的威脅上升了一個層次。如果他是直接遞到禦前,自己還能對之敲打,可自己以這樣的方式看見就沒有立場來說他了。可這些措施不實施,實在太可惜了,可要是實施對儲君的保成來說衝擊太大。“放回去吧,不要讓他發現。”康熙歎了口氣,保成最為守成之君是沒有問題的,在沒有他作出不可饒恕的事之前自己是不會放棄他的。
暗一心想恐怕他早就發現了吧。
果不其然,他再次來到胤禟書房時,發現他正在太師椅上看著他。
“九爺,這……”
胤禟笑了笑,“暗一,咱們已經是老交情了,這幾年你無數次逛我的書房,爺可從來沒讓人把你留在這。少一個暗衛對於皇阿瑪真的不算什麽,你說呢?”
暗一低頭不語算是承認胤禟所說的是事實。
“爺也沒有別的要求,皇阿瑪要的東西,隻要我有我不會為難你,但以後府裏關於福晉的事情你要裝作不知,這也是爺唯一的要求。”
暗一搞不明白九爺為什麽提出這樣的要求,可也鄭重的點點頭。
“以後要是你的兄弟有家眷要安排的,盡管來找爺。但不要暴漏爺知曉,我想原因你心裏明白。”胤禟今天也是冒了個險,如果不是知道上輩子老四與他們多有關聯,他也不會今天說這件事。“對了,還要提醒你,佟家在你們的隊伍裏有人,你還是排查下,要是把你連累就不好了。”
暗一這才有了反應,“九爺好像已經知道是誰了。”
“嗬嗬,暗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今天爺隻給你一個人名,能不能清理的幹淨就看你了。”
“誰?”暗一嗓子沙啞的問。
“暗七!”胤禟斬釘截鐵的說。
“多謝,奴才也提醒爺一句,把尾巴藏好。”暗一眼睛瞄向右上角。
胤禟點點頭衝讓拱手道,“多謝!”
胤禟看他走了,伸了伸腰,喃喃自語終於可以睡了。原來今晚的一切都是他策劃好的,最為一個小小的貝勒他隻能以這樣的方法讓皇阿瑪知道自己的政治抱負。如果真的要是大咧咧的拿出來上奏皇阿瑪,就是為了二哥也會把他雪藏,他要的是在皇阿瑪的心裏留下一個能幹實事的樣子。至於以後不管是不是二哥登基,皇阿瑪也會保護他不受新君的迫害,提前為他安排好以後的一切。最為一個皇阿瑪來說,在臨終前會安排好兩種兒子,一種是老實安分的兒子,另一種是有能力卻不適合當時環境沒有登上皇位的孩子,一是怕他沒有好下場,二是怕他沒有安排好對新君造成影響。一邊想一邊不齒的嗤笑,要是讓其其格知道自己的想法定會被她看不起的。
第二天剛上完朝康熙就把胤禟、胤俄叫到乾清宮。
康熙想著昨晚看見的東西神色複雜的看向胤禟。
“你們倆坐吧,小九從你遞了折子,朕海沒有好好問問你的想法。今天你們倆人說說吧。這份折子的條陳寫的這麽清楚,你最初的實施人應該是小十吧。”
還沒等胤禟說話,胤俄先點頭,“皇阿瑪,您說的對,關鍵當時我跟九哥,把事情想複雜了,把後果誇大的幾倍。才會對實施者不放心。”
康熙滿意的笑笑,“小十說的確是實話。不是你們想的誇大了,而是你們錯估了時間,如果這是十年後才頒布就會造成你們想的後果,不算過分的誇大。因為那時你們的阿瑪已經老了,已經開始妥協了,也沒有現在的雄心壯誌了。”
胤禟和胤俄對視一眼,心中都想可不是嗎,怎麽把這個給忘了,隻想著提前的壞處,沒想到以皇阿瑪的強勢,滿可以看見弊端在這十多年裏不停的更改政策,出台彌補措施。
“皇阿瑪所說即是,是兒子們想的不周。”兩人一起承認錯誤。
康熙安慰他們說,“你們想的複雜是對的,對未來能夠防微杜漸也是對的,今天就是想聽聽你們當時是怎麽想的。”
胤禟沉吟片刻,“皇阿瑪,其實兒子最為擔心的不是吏治,而是後續的接任者能否真的按照您設定的目標前行,畢竟天有不測風雲這以後的事誰能說的清楚。國家需要銀子的地方多了,對各個地方來說,他們要擔負興修水利、賑災扶貧等責任,也非常需要銀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地方官府連維持正常運轉都很難做到。那怎麽辦?地方官員就會收陋規。總督、巡撫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員、知府的收道員、全都會把目光盯向下屬縣令。縣令也有自己的辦法,在征收田賦時額外加征“耗羨”。您在世時能調控好,因為您能在朝堂上一言堂,可繼任者卻要在百官麵前妥協中求平衡,在盛世時帝王沒有血腥的洗禮情況下,就會代代妥協,雖不至於斷了傳承,可一旦有危機就會和明朝一樣天災齊來,想治理時已經無能為力了。不是兒子危言聳聽,誰能想過滿人能坐擁大漢的江山,誰又能知道未來這個國家會遇到怎麽樣的磨難。”胤禟說完深深的歎了口氣。自從在其其格那裏知道了,大清那短暫的曆史他無時無刻不在自我的折磨中。想出頭把事情做大,又怕皇阿瑪忌諱,不做大心中總感覺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了。
康熙對胤禟的話不與反駁,因為他自己清楚他說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對於這些作為一個帝王也無能為力。“你先下去吧,讓朕好好想想。”這時的康熙才正視這個憂國憂民的兒子。
兩人走出乾清宮,胤俄問胤禟,“九哥,你說這話是不是有些早了?”
胤禟搖頭,“不算早,其實你我都清楚,到皇阿瑪晚年時幾個阿哥爭儲才使得大清吏治混亂的更厲害,要是他早下決心也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算了出宮看看其其格把圖紙改成什麽樣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