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持待變

字數:3534   加入書籤

A+A-




    過了許久,孫權才冷冷地道:“我江東水軍,號稱天下無敵。那是周公瑾等一幹將士披肝瀝膽,曆經十餘年時間方才打出來的威名!你們倒好,首次出戰便即敗北,而且還是敗在相同數量的敵軍手上。你們不覺得羞恥,我還覺得羞恥呢!”

    朱桓、朱然聞言,以頭觸地請罪道:“我等無能,請主公降罪!”

    孫權哼了一聲,道:“事到如今,殺了你們又有何用?都起來說說吧,劉賢水軍到底是怎麽把你們打敗的?”

    朱桓、朱然聞言,仍舊跪在地上,隻直起身子,將戰鬥經過說了一遍。

    孫權聞言,沉吟不語。旁邊諸葛瑾道:“聽二位將軍所說,此戰之敗實非二位將軍不努力。乃是劉賢之軍占據上遊,搶得了戰場先機。且劉賢水軍實力確實不弱,故而二位將軍雖然拚死力戰,卻仍舊挽回不了敗局。”

    孫權聞言,餘怒未消地瞪了朱桓、朱然一眼,隨即歎道:“這就是我所擔心的!劉賢處心積慮發展水軍,如今已有萬餘精兵,實力不可小覷。他如此大力發展水軍,所為者何?必定是欲要在水麵上與我江東爭鋒。今日一戰,我軍小敗一場,必將大大增長劉賢水軍的信心。若不能迅速撲滅此軍,日後必成我江東心腹大患啊。”

    諸葛瑾勸解道:“朱桓、朱然之軍雖也能水戰,但卻並非我軍精銳。小敗一場,算不得什麽!主公麾下五千繞帳親軍盡皆是百戰老兵,裨將軍呂範麾下也有三千精銳。有此八千精兵在,來日與劉賢決戰,足以取勝,主公不必太過憂慮。”

    孫權聞言,心下稍安,道:“來日決戰,必要掃滅劉賢水軍,讓他知道我江東水軍之威,不容挑釁。”

    當下孫權親自起身,扶起朱桓、朱然道:“為將者當知恥而後勇!今日小敗並不要緊,隻需日後勤加練兵,他日自有取勝之時。好了,你二人退下吧。回去後好生安撫士卒,明日大戰,還需你等出力才是。”

    朱桓、朱然聞言,深為感動,當下對孫權拜了一拜,起身出帳安撫士卒去了。

    次日,孫權大起兵馬出營來到劉賢營前挑戰。上千艘戰船遮蔽江麵,旌旗獵獵,戰鼓喧天,聲勢十分浩大。

    劉賢在寨中看見,不由點了點頭,道:“孫權打戰的本事不怎麽樣,這鼓舞士氣,大擺排場的本事卻是不小!江東水軍戰船精良,軍陣嚴整,實是精銳強軍啊!”

    魏延道:“孫權大舉前來挑戰,我軍是否要出營應戰?”

    劉賢笑道:“憑什麽他想戰就戰?昨日來了,今日又來,這還沒完沒了了?罷了,他既然願意在江上待著就讓他待,今日我軍高掛免戰牌,休息一日。明日再說吧!”

    魏延聞言楞了一下,隨即拊掌道:”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孫權負氣而來,其勢正銳,我軍正該避其鋒芒。他求戰不得,久之必然倦怠,我軍便可趁機取勝了。”

    劉賢笑道:“文長所言不錯!你平素用兵,愛動腦子,這是好事。隻是喜好爭功,有時略顯急切。隻要再多加幾分穩重,便是大將之才。如今我軍戰將,以黃老將軍為首。隻是黃老將軍畢竟年事已高,他日我軍北伐中原,還需多多依仗文長。文長且宜勉之!”

    魏延聞言,心下一陣激動,對劉賢拱手肅然道:“承蒙主公看重,魏延必以死相報!”

    劉賢點了點頭,道:“傳令呂介、胡濟,嚴守營寨,倘若江東船隻靠近,便放箭驅離,不可出營交戰。”

    當日孫權從早至晚,督領大軍在江上叫戰,然而卻並無一個劉賢軍出營。孫權氣怒不已,親自駕船在劉賢水寨百五十步外來回巡遊了三遍,船上鼓樂齊鳴,十分動聽,直把劉賢軍營當做了野外踏青之地。

    呂介、胡濟等一幹水軍將士見狀都十分憤怒,紛紛向劉賢請戰。劉賢都壓了下去,嚴令眾將不許出戰。

    孫權見如此挑釁,劉賢卻還是按兵不動,看看天色已晚,當下隻得領兵退了回去。

    回到營寨,孫權坐回榻上,沉默片刻,對諸葛瑾、呂範、全柔等人道:“我軍遠來,後方又多有隱憂,利在急戰。我本以為劉賢會急著回兵去攻打關羽,全取荊州,也會急著交鋒。然而今日觀之,劉賢卻似乎半點也不急。如此對峙下去,遷延日久,卻是對我軍大為不利。”

    諸葛瑾道:“如今在荊州,劉備所屬江南之地兵少,自守尚嫌不足,根本對劉賢構不成多大威脅。而江北之地,我軍黃蓋、蔣欽、孫瑜等部各自為戰,也無餘力收複江陵。唯一有實力的關羽卻又中了暗箭,至今生死不知。也難怪劉賢沉得住氣。”

    孫權道:“可否領孫瑜所部返回夷陵,去與黃蓋、蔣欽匯合。集合三軍之力,便有五千人,即便仍舊不能奪回江陵,也足以襲擾劉賢後方了。”

    正說之間,忽聞黃蓋遣人送來書信,孫權拆開一看,頓時大驚。

    原來當日劉賢奪取江陵之後,便即派遣黃權、張任率領相虎、張南、馮習三營兵馬共九千人乘船西進,去巫縣攻擊孫瑜、關平。

    大隊船隻西進,聲勢不小,自然瞞不過兩岸探子。斥候將消息報給孫瑜、關平處。然而此時關羽重傷,程普被擒,兩軍在荊州頓時都失去了主心骨。孫瑜的請示文書轉了一圈回到了黃蓋手中,黃蓋權衡良久,最終命令孫瑜撤軍回秭歸縣城堅守。

    而關平的書信跋山涉水送到當陽時,關羽已經毒發,每日裏昏睡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根本無法理事。龐林、習竺不敢擅自做主,隻得等了一夜,一直守在關羽床前,直至關羽醒來的間隙才將事情稟報。

    當下關羽強打精神,命令關平移兵向西,進入巴東去尋張飛,不必回來。

    然而信使往來,頗費時日。沿江一帶的夷陵、秭歸都是江東地盤,江東信使來回極快,因此孫瑜率先收到回書,當即拔營而起,往秭歸而去。

    但沿江上下如今卻並非隻有江東和關羽的探子,龐統同樣在各地派出了許多斥候,孫瑜軍的動向迅速被報到了江上黃權、張任處。當下黃權、張任當機立斷。由黃權率領張南、馮習水軍繼續西進,張任則率領相虎所部五千蠻兵在岸邊下船,從陸路阻擊孫瑜。

    秭歸地麵山川丘陵縱橫,道路難走。張任又是山地作戰的好手,親自選了一處險地設下埋伏,果然將孫瑜大軍團團圍住。一番血戰,孫瑜大敗,僅率千餘人衝出包圍退進了秭歸縣城。其餘大軍戰死數百,另有千餘人見勢不妙,棄械投降了張任。

    孫瑜回到秭歸,將戰敗情況報告黃蓋。黃蓋也自大驚,急忙將情況傳報孫權。

    孫權聞報之後,頓時氣悶不已,轉而問諸葛瑾、呂範道:“剛欲領孫瑜回兵,不想孫瑜便已大敗。如今我軍在南郡越發勢弱,該如何才能擊破劉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