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啟蒙教育

字數:4779   加入書籤

A+A-




    劉賢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我並不是迂腐的人,隻不過如今軍中條件有限,女子從軍,實是多有不便!這樣吧,如今史師去統領重騎兵,我設置在江陵的軍官輪訓學校缺少一個劍術教頭,你若願意,便可去執教,你看如何?”

    孫尚香驚訝地道:“你是說叫我去做女教頭,教授軍中將士們劍術?”

    劉賢笑道:“你不是覺得太閑了嗎?這軍校我名義上是山長,但實際上去的時候卻極少。你是我夫人,正好代表我去坐鎮軍校。而且你麾下三百女婢好多都年紀漸長,也該成家了。我軍中好些兒郎都還是光棍,能來軍校參加輪訓的都是隊率以上的軍官,其中也不乏校尉、司馬,你也可以從中選擇一些,給你麾下的女婢找個好歸宿。”

    孫尚香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展顏笑道:“我原以為樊妹妹管著商隊,我若想要做事,你會讓我去管靈渠的那些工坊。想不到你卻讓我去軍校!好,雖然不能真的上戰場,但教出些能上戰場的學生也不錯!”

    劉賢見孫尚香滿意,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次日起床,劉賢親自送孫尚香去了軍校,看著孫尚香出手擊敗了幾個不服氣學員,坐穩了教頭之位後,這才滿意地離去,來到太守府,找到向朗,對其道:“孫權的使者鄭泉雖然返回了江東,但副使周善卻留了下來,我看此人頗有些不對勁,你可派人去監視他和他麾下一眾隨從,務必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

    向朗聞言,點了點頭,當即吩咐麾下的差役去監視周善。隨後又轉回頭來,看著劉賢道:“主公,我軍所實行的軍戶子弟義務教育如今已經施行了一年多,有些情況,我想向你匯報一下。”

    劉賢聞言一愣,隨即道:“什麽事?可是今年入學的孩童增加,導致經費不足了?”

    向朗搖頭道:“不是!恰恰相反,去年的入學的孩童就少於預期,導致原本計算中頗為緊張的經費最後竟然略有盈餘。原本想著今年入學的孩童會多一些,卻不想今年孩童的數量竟不增反減,學生總數已經僅有五萬餘人了。”

    劉賢聞言,驚訝地道:“這是為何?”

    向朗道:“我也覺得奇怪,因此遣人查訪,得知許多家庭今年都不讓家中的女娃上學了。他們說,是學校的夫子說過,男女七年不同席,同校上課,挨坐在一起,有傷風化。此外,不管男童女童,到了六七歲時,在普通家庭裏就算是大孩子的,待在家裏,能夠幫著做一些割草放羊、照顧弟妹等活兒,而一旦送去讀書,這一部分勞動力就要失去了。再則,雖然孩童入學不用交學費,每年官府還補貼些書本筆墨錢,但孩子食宿接送等等,也還是要花些錢的。很多人家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後,都覺得孩童在學校裏學不到什麽東西,認為讀書不如種田,故而今年入學的孩童才少了許多。”

    劉賢聞言大怒道:“什麽男女七年不同席?哪個混賬東西說的?這些個讀書讀傻了迂夫子,哪兒那麽教條!這天底下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同生一片天地,何必要有那麽多條條框框去束縛!再說了,幾歲的孩童能做什麽?我請他們去做夫子,是讓他們傳授知識的,可不是讓他們指手畫腳的!”

    向朗聞言,勸解道:“主公息怒!天下腐儒甚多,眾口一詞,豈能與之強辯?如今讀書人少,我荊州三百萬人口,讀書識字的才不過幾萬人而已,不用這些人去做夫子,主公又能到哪裏去找足夠的夫子來教授這麽多孩童呢?還是的暫且忍耐才是!”

    劉賢聞言,也有些無奈,如今的形勢還真是少了張屠夫,就得吃帶毛豬,這些夫子還真不能完全得罪!當下劉賢想了想,道:“那為什麽孩子的父母都覺得孩子們在學校學不到什麽東西?這一年多來,孩子們在學校到底學了些什麽?”

    向朗道:“孩子啟蒙,自然是學習《急就章》,然後才能由淺到深,學習詩經、論語以及其他經典和曆代史書、典章製度等等。主公這一年多來一支忙於軍政要務,少有關心學政,但我身為太守,卻時常巡視治下各處學堂。經過這一年的學習,許多孩子都已背的了其中二三百字,算是不錯了。”

    劉賢道:“背?單隻是會背麽?可會書寫?”

    向朗道:“嗯,其中聰慧的人也能寫上幾十個字。”

    劉賢有些無語地道:“你可將《急就章》給我看看。”

    向朗聞言,即去書房找了一卷《急就章》給劉賢,劉賢粗略翻看了一下,見其語言朗朗上口,內容也都是些禮樂、職官、動植物、姓名等等,算是一本不錯的兒童啟蒙讀物了,隻是字句對於孩童來說還是顯得艱深了一些,若是私塾家學之中,一個夫子對幾個學生這樣的精英教育倒是很適用,但放到學校這樣一個夫子麵對數十個學生的大課堂上就顯的不合適了。

    當下劉賢沉吟了一下,又問道:“夫子們上課,有沒有逐字講解偏旁部首,講解筆畫構成,講解聲律讀音,講解造字之意?”

    向朗聞言,愕然道:“海灘啟蒙,還要講這些?”

    劉賢聞言,歎道:“若不從這些方麵講起,孩童們怎麽會記得住?罷了,我如今有些空閑,就寫幾篇啟蒙文章給你,代替了這《急就章》吧!”

    當下劉賢叫來書吏,口述叫書吏記錄,一口氣將《三字經》《千字文》《對韻》等三篇文章給念了出來。當然其中涉及曆史典故的部分,劉賢都給刪減了,但饒是如此,也讓向朗驚為天人,驚歎不已。

    劉賢抄了一陣書,這才停筆,對向朗道:“其實這些都還是太艱深了些,孩童剛剛開始學字,最好是從筆畫讀音開始學起,不要光是讓他們背,要能讀會寫才是!”當下劉賢對向朗講述了一遍隸書、楷書的筆畫分解,字形字義,要如何講解才能讓孩童盡快學會且經久不忘。

    這些後世小學一二三年紀的教育方法讓向朗聽得大開眼界,如癡如醉,急忙命堂上書吏做好筆記,像小學生一樣向劉賢請教了許多問題,直到天色漸黑,向朗方才意猶未盡地送劉賢回家休息。

    次日一早,向朗帶著龐林、習竺等十幾個官吏學者再次來向劉賢請教,如此一連十數日,眾人終於依照劉賢話,編寫出了一本孩童啟蒙教育大綱來。

    劉賢翻看了一遍,當頭道:“不錯,若是照此施行,必能大大提高孩童的學習效率。唉,其實我更希望組織學者,編纂一本字典出來,將天下所有文字按照聲韻和部首編成一本書,每個字配上釋義和常用詞語。此書若成,必定大大造福天下千千萬萬的讀書人。”

    眾人聽得神往不已,當下就聽向朗:“主公,此書若成,主公必將受天下所有讀書人尊崇,對我軍收天下士民之心將有極大幫助。在下請主公立即組織飽學之士,開始動筆編纂這一步字典。”

    劉賢聞言,沉思了一下,點頭道:“既然如此,便由你來領銜做這個編修吧。”

    向朗急忙推卻道:“我豈能當此重任!主公可自任編修,再請龐德公、黃承彥等人為修撰,再集中一批飽學之士,方能圓滿完成此事啊!”

    劉賢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你可去請龐德公和黃承彥等人,看他們有沒有興趣來編書,我再從交州調來許靖、薛綜等人,有這些人牽頭,想必這字典編纂工作便可開始了。”

    當下計議定,向朗、龐林開始主管推廣新式啟蒙教育法,並以男女分教室上課的辦法,堵那些腐儒的嘴巴,以此鼓動孩童重新入學,成效頗為顯著。

    而對編纂字典一事,隱居中的龐德公表示興趣不大,已經擔任了學官的黃承彥的卻推辭不得,隻得接下了這個差事。不過卻也抱怨劉賢,不該把自己的女兒女婿流放到南海那麽遠的地方去。話語中有求情之意。

    劉賢當即笑道:“若諸葛亮願意出來為我編書,我立馬就把他接到江陵來,如何?”

    黃承彥頓時語塞,哀歎了一聲,道:“劉將軍到底要如何才肯放過我女兒女婿?”

    劉賢道:“我知道諸葛亮心誌如鐵,不願意投我。但編修典籍,教授學生,傳道授業,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又不是在為我做,他連這些都不願意幹,我又如何能讓他回來?”

    黃承彥道:“難道真不能通融?”

    劉賢看著黃承彥一臉懇求之色,當下歎了口氣,道:“日後我匡扶漢室,天下安定,自然便可放出他來了。”

    黃承彥聞言,心情頓時鬱鬱。

    劉賢見狀,道:“黃老先生若要你女婿早日回來,要麽便說服他出來為我做事,要麽就設法讓我早日安定天下。想諸葛亮天縱奇才,卻又偏偏不為我所用,我又豈能放他?”

    黃承彥聞言,沉吟半晌,歎道:“劉將軍如今形勢極好,但想要短期內安定天下,卻是難啊!前些日子我那好友司馬徽曾來信,說中原英才眾多,人口錢糧遠勝南方,即便南方有奇才輔佐明主,得逞於一時,但相持數十年後,統一天下者必是北方。他就說他暗中收了兩個學生,雖然不如臥龍、鳳雛,但也是難得的人才。”

    劉賢聞言大訝,追問道:“水鏡先生有沒有說他那兩個學生是誰?”

    黃承彥道:“他在書信中倒是提了一下,好像一個叫做鄧艾,另一個叫做石苞。”

    劉賢聽了這兩個名字,頓時麵色一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