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義”字監

字數:3396   加入書籤

A+A-


    鳴笛交換證件後,高達一米五的絆馬樁緩緩拉開,汽車徐徐的駛進了老德國監獄這個耿朝忠久聞大名卻始終未能近距離接觸的所在。

    這個監獄始建於1900年,德占時期(1897年至1914年)為德國關押非中國籍人犯的監獄,日占時期(1914年至1922年)為日本守備軍囚禁場;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為青島地方檢察廳看守所。

    但是在當地人眼裏,這座有著30年曆史的監獄永遠被稱為“老德國”,因為這裏關押的從來都不是普通民事罪犯,裏麵關押的絕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德占時期更是被稱為“歐人監獄”。所以相應的,裏麵的生活條件甚至要強於一般的農村民居。

    “到了,小子!能來這監獄坐監,簡直就是你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坐耿朝忠旁邊的衛兵顯然是個話癆,一進監獄大門就再也憋不住了——畢竟,進了這座監獄還能跑出去的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嗬嗬,小子,進了這裏就別想著跑了,這監獄建成30年就沒人能跑出來過!”前排那個隊長也放下了戒備,插了一句嘴。

    “我聽說裏麵關著的那個柳直荀就跑出來過。”耿朝忠不鹹不淡的回了一句。

    “切,那算什麽跑出來,柳直荀那小子隻是運氣好,當時日本人在攻打青島,監獄裏的守衛都被德國人調出去打仗了,不是這樣,柳直荀他能跑的出來?!不信,再讓他跑一遍試試?”前排的隊長一臉的不以為然。

    “哦,如果這回他再跑出來怎麽辦?孫子,敢不敢賭5塊袁大頭?”耿朝忠提高了聲音,顯然,剛才安保隊長的那一槍讓他很是怨念。

    汽車停在了一個大鐵門前麵,剛才的絆馬樁隻是一座外門,進了這個大鐵門,才是老德國監獄真正的核心地帶。

    “嗬嗬,你能出來再說吧!”那隊長不再說話,示意坐在旁邊的司機鳴笛。

    三聲笛響後,大鐵門的左側的小鐵門裏走出幾個身穿黑衣的獄警,手裏拿著幾份文件,來到了汽車旁。

    “你就是耿朝忠?那個飛賊?”

    一個體型高大,一臉精悍的三十多歲獄警問坐在車裏的耿朝忠。

    “沒錯,江湖人稱燕子李三的就是在下。”耿朝忠破罐子破摔的回答。

    “哈哈!”,那獄警一臉的嘲諷,合上了文件,扭頭示意旁邊的隊長把車門打開。

    片刻後,雙方互相簽字交接完畢,然後獄警開始搜身,把耿朝忠從頭發到腳趾頭,一個個都撕開了揉碎了掰彎了查個仔細,最後隊長再讓手下人把耿朝忠的手銬腳鏈打開。

    耿朝忠被兩個獄警摸得渾身不自在,好不容易得了解脫,趕緊伸出手在身上撓了幾把,開始四處打量。

    這是一座德國古堡式建築群,進了這裏,所有人都會產生一種置身於歐洲中世紀的感覺。看樣子麵積也不是很大,類似於後世的一個普通中學大小。所有的建築絕大部分為兩層,防止犯人跳樓自殘,不過四周樹立的圓形尖頂棱堡則要高一些,差不多有三層半的高度。

    “別看了,以後這裏就是你家了,歡迎來到老德國!”

    那個三十多歲的獄警頭子微微躬身,誇張的做了一個洋人的禮節,耿朝忠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這家夥,挺有星級酒店服務生潛質啊!

    隻是耿朝忠有點納悶,這獄警怎麽一個個彬彬有禮的,讓耿朝忠感覺不像是來了監獄,反倒是來度假的感覺。

    不過轉念一想,耿朝忠就明白了大概——這裏關的政治犯和洋人比較多,真正的死囚反而很少,並且這些有身份的犯人往往還具有很大的能量,一旦出去以後說不定還會被政府奉為上賓。

    比如著名的叛徒,以前的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王富元就在這裏呆過,出去以後反而成了權傾一方的紅人。所以,如非必要,這裏的獄警態度都還比較客氣。

    幾個獄警接了耿朝忠,打開鐵門往裏走,四周都是高達3米多的獄牆,沒走五米,又是一道鐵門,裏麵出來幾個人開門驗明正身後,又領著耿朝忠繼續往裏走,這回走了十多米,拐過一個照壁,竟然又是一個鐵門!

    哦賣狗的!

    耿朝忠徹底絕望了,越獄,越你麻痹!

    這監獄,不要說越獄,就是正常走出去都夠費勁的了,出了牢門,還得穿三道鐵門,出了鐵門,還得走過接近50米的空曠的操場,而操場外則是一條護城河,唯一的出口絆馬樁,則埋伏著至少兩個班很可能持有重武器的獄警!

    看到這一座座戒備森嚴的監獄,耿朝忠心裏隻有一個想法,就算把牢底坐穿,也不會摻乎越獄的事情了,如果能找到張宗元最好,如果找不到,自己也不會輕舉妄動,更不會沒事參加什麽越獄行動!

    幾個獄警領著耿朝忠繼續往裏走,一直走到一座二層紅白小樓後才停下來。耿朝忠看到,這座小樓下麵入口處的牌子上寫著一個大大的紅色“義”字。看來,這就是耿朝忠以後的家了。

    老德國“義”字號監,主要用來關押中國籍犯人,與主要關押外國人的“仁”字號相比待遇就差了很多——睡覺沒了蚊帳,吃飯也少了肉,更沒有單獨的衛生間,平時還得參加監獄工廠的重體力勞動。

    不像身高馬大的洋人,隻需要在監獄紗廠做監工就可以,充分體現了晚清民國洋人來中國當爹的現狀。

    沒錯,監獄裏的洋人罪犯是中國罪犯的管理者,因為在殖民者的眼裏,洋人罪犯更有文化也更尊重法律,而所有洋人罪犯也很樂於在監獄裏繼續享受這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並且這種以洋製華的監獄管理政策居然延續到了現在,似乎就連中國人自己都認為:洋人爸爸是高貴的,即使犯了罪,依然是遠遠高於中國人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麽,洋人坐“仁”字監,而中國人隻配坐“義”字監的原因了。

    但為什麽,自己碰到的人:趙春來,張英,老齊,還有那個該死的朱胖子,一個個看著倒是濃眉大眼,但為什麽就沒一個講義氣的?!一個個挖空了心思把自己往死裏坑,還不如方誌同這個小白臉夠意思!要不是這幫“不義”之人,自己還住不進這“義”字號牢房。

    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