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回應天(1)
字數:5091 加入書籤
“大帥,元廷招降了方國珍。如今方國珍已經做了浙江行省的官員。而隆平府北麵,義軍的張明鑒也有投降元廷之勢,這是準備南北夾攻張士誠部啊。所以,張士誠坐不住了,上趕著想要議和。”王小十一一解釋道。
朱元璋道:“這些你給我的回信上都寫了,我也派人查探過,的確都是這麽回事。我今天想問的是你究竟怎麽看?是真的打算與張士誠議和嗎?”
“沒錯。這趟我去隆平府見到了一個人……”當下,王小十將自己與沈萬三之間的事情都交代了一個清楚。當日沈萬三給他做的那番分析,他也一字不差的說給了朱元璋聽。“總歸,我覺得這話有理。”
朱元璋道:“的確有理。小十啊,這些情況我都有所了解了。”
“大帥……”朱元璋變的越發高深莫測。
朱元璋擺了擺手。“非但是你,各地駐軍的情況我都有所了解。在你送回應天的信上沒有交代這些,我還有些納悶。不過今天我就都明白了。小十你是一心為公,一心為了我朱元璋啊!”
本來,知道這些事情之後,朱元璋心中不禁暗暗懷疑,王小十是否和張士誠部在勾搭連環,刻意隱瞞著自己。當然,他這種想法和誰都沒說,甚至連自己的枕邊人都不曾提起。他每日仍是照舊,提起王小十來神情也始終如故,不讓旁人看出心裏所想。
這半年多來,朱元璋心智更甚,已然不可和當年同日而語。
不過今日,他聽罷了王小十的話,聽他說出了事情,心下便不再那般懷疑。可以說,王小十是一路陪著他,兩人並肩走來。若真是有別樣的心思何必要等到今天?
“小十,你別怪我。”
王小十道:“不敢。”
“當初我們什麽都沒有,幾十個人一個心思,一心想著對抗元廷,開基創業。而現在,一個人有幾十個心思,讓你猜不透,讓你捉摸不透。”
“大哥的意思是……”見朱元璋臉色緩和了許多,王小十才敢稱一聲大哥。
“你想不想知道,這些事情是誰告訴給我的?”朱元璋突然這麽一問。
“不想。”
“告訴你也無妨,是紀綱。”
“紀綱?”
朱元璋道:“是紀綱。我命他負責各地糧餉轉運,並且監督各地駐軍動向。而且他在去隆平府之前,我特地囑咐他要監看你的一言一行。”
王小十雖然心驚,卻並未太過慌亂。若不是他身為後來人,早知朱元璋疑心病會變的越來越重,隻怕他此刻都已經是一身的冷汗了。
“難道朱元璋又是在敲打自己?幸好自己沒有別樣的心思。”王小十暗自慶幸。他來自於後世,知道日後坐天下的必然會是朱元璋,又怎麽會有其他的小心思。
“好了,這些事情都過去了。日後若是再有類似的事情,記得提前告訴我一聲。為的,是咱們兄弟之間能夠再無芥蒂。”
“是。”
朱元璋又道:“還有,不要去難為紀綱。這都是我讓的,他不敢違抗。今後,紀綱仍舊是你的人。錦衣衛,仍舊負責監督各地駐軍的異常。我相信,由小十你親自負責,會比紀綱那小子做的好。”
這話聽完,王小十的心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樣。他曾半年多時間什麽沒做,如今仍舊是將各級將領給得罪了個遍,隻因為他王小十太過的矚目。而現在朱元璋又親口將這督查各軍將領的事情交給了他,交給了他手下的錦衣衛,豈不是會更加加重了他與各級將領之間的矛盾!
“大帥,此事不妥吧。”
“有什麽不妥?你是不是怕得罪人啊?小十我告訴你,你這不是得罪人。為了大業,容不得任何害群之馬,你這是為咱整肅軍機。”
“是!”聽朱元璋這話,此事已經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王小十便不再多說。幸得,此刻為時尚早,離著朱元璋登基的日子還為時尚遠,王小十不怕會因此而帶來危險。
這個世界因為王小十的到訪,而平添了許多變數。雖不至於變的麵目全非,卻也大大脫離了王小十的認知。又何況,王小十本身對於這段曆史便不甚了解。知之甚少,其中也多是來自於野史雜談,根本就做不得數。今後的路,他也唯有走一步、觀一步了。
“好了,你先回去歇歇吧。你的那處宅子我派人給你打理著呢,回去就能入住。小羽和沐英他們就先住在家裏。”
“好。”王小十告退,卻又被朱元璋叫住。“晚上記得早些過來,大哥擺酒為你接風。”
“謝大哥。”王小十出了大帥府,重新站在了應天府的大街上。闊別半年多,他還真就有些想念這處地方了。算起來,他除了在橫澗山上,也隻有在這裏是才算是有了個家,有了種家的感覺。
他一個人,身邊沒有小羽那丫頭跟著……
他忽然想起了小羽。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會想起值得想起的人。
他就這麽孤單單的走在路上,應天府裏沒人認得他,倒讓他省去了許多麻煩,落了一個清淨。
眼看著快走到了自己在應天府的家時,身後有人喊道:“王將軍!”
王小十從思緒中驚醒了過來。扭頭一瞧,卻是劉伯溫到了。“劉先生,在城門可是沒看見您啊。”
“學生沒去城門迎接王將軍,還請將軍恕罪。”劉伯溫作揖致歉。
“先生說的哪裏話。請家裏坐吧。”王小十一推開門就被嚇了一跳。這院子裏像是被人整翻過,已經看不出半年前的模樣來了。院子裏忙活著的下人也像是換了一茬。“劉先生。這半年多不在應天府,我連自己的家門都不敢進了!”
“將軍!”門裏跑出了一位,還是當初伺候王小十的那人。“將軍您回來了!這些都是朱大帥給您安排的用人。說是以您的身份,身邊沒幾個人伺候會讓旁人笑話。”
王小十問道:“這都是什麽時候的事?”
“半年前。您前腳剛走,大帥就派了人過來。還不然我告訴您,說是大帥親自支會您。”
“去忙吧。”王小十心底越發的佩服起了朱元璋。剛剛在帥府裏敲打了自己一通,這便就又給了自己一個驚喜。這驚喜不在於這幾個用人,卻在於朱元璋心裏始終有著他,始終記掛著他。
“哎,聽您的吩咐。”
“對了,給劉先生上一壺好茶。”王小十吩咐一聲,帶著劉伯溫進了門。今日劉伯溫來,想必是有些話要說,而且還不會是普普通通的小事。
果然,坐下後劉伯溫直言道:“王將軍,您帶給我的信我看過了。這一封信,還不見得會宣揚起多大的風波呢。”
劉伯溫說的正是不錯。議和的消息一出,就已經滿是反對之聲。
“依著劉先生看,是該議和,還是不該?”
劉伯溫也不廢話。“該。若是不該議和,當初我也不會建議你把這封信交給的大帥了。不過議和卻是議和,這議和之後的事情,王將軍可否想過?”
“想過。議和之後,我部正好可以休養生息。連番大戰,隻怕應天府也有些吃緊了吧。”
劉伯溫含笑道:“這是其一。其二,張士誠部已然如此。張士誠為人太過寬厚,呂珍在徐帥手下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被張士誠始終委以重任,便可見張士誠部軍力不過如此。無論是早打、還是晚打,都不會是徐帥的對手。與其如此,我部何至於在此時攻取隆平府,徒增傷亡。倒不如聽之任之,將他牽製張名鑒。”
見王小十還不甚明白,劉伯溫舉例道:“小十將軍可懂棋?”
“懂一些。”王小十懂得圍棋。“圍地而勝”,規則再簡單不過。
“這下棋的人,明知這一塊必死,卻隻圍而不吃。吃掉了它,就多出了空地,對方仍舊還要下子,倒不如留著它,讓對方束手束腳。”劉伯溫道:“同理亦是如此。若徐帥真的就此取了隆平府,少了一個張士誠,說不準就被張名鑒插了一腳,得利的反倒是旁人。”
“先生的意思是,徐帥打不過張名鑒?”
“不。學生恰恰認為,徐帥之才,足以平定天下。可是應天府庫的情形沒人比我再清楚。這一年多來戰事不斷,軍械損耗極大,糧草更是日需萬石,弓矢消耗不計其數。縱然徐帥能夠平定隆平府,可若張名鑒抓住時機一舉而攻之,徐帥就不會那麽好受了。繼續下去,不過窮兵黷武,此乃大忌。”
劉伯溫的分析,倒是與沈萬三的話有許多相似之處。沈萬三也言,朱元璋部戰力遠超張士誠部,卻還不足以接連戰勝張士誠、張名鑒等人。
王小十道:“先生這些話可跟大帥說過?”
“沒有。大帥議和的心思堅定,不需要學生再去多言。而且……”
“而且什麽?”
劉伯溫笑道:“而且,此時正有人同大帥說這番話。”劉伯溫再一次未卜先知。此時的帥府中,李善長正在就議和之事同朱元璋商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