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寺觀
字數:4057 加入書籤
唐小君忙了好大一陣,腹中早就空空如也。可巧兩大盆發麵蒸出的百十多個饅頭正好被分發一空,肉湯也早就見了底,去晚了的人都沒分到。
寶財兄弟還有長興和他媳婦都沒跟著分,那幾個跟著去抬糧食的見此情況也把機會讓給了其他人。唐小君都不知該說啥好,感情鬧到最後該吃飽的都沒吃上,其他村民倒是摸著肚子滿意的散了。
忙活了半天唯一的收獲就是掌握了真實數據,看來明天需要五大盆發麵才夠分的。照這樣吃法,他帶來的白麵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必須加快賺錢進程才可以。
無奈之下唐小君隻好讓長興媳婦和寶財媳婦重新發麵蒸饅頭。他則把幾個壯勞力留了下來,從包裏掏出一張圖紙鋪在了桌子上。
圖紙是唐小君從資料裏找出的造紙工坊的建築圖紙,樣式不是現代的標準工程圖,而是更適合古時工匠觀看的簡圖。寶財看了那圖紙一眼,便從他身後拉出一個漢子說道:“寶林,這個你最在行,看看神仙要咱們建個啥東西。”
孫寶林是這一帶有名的建築匠人,以前十裏八村有人要起院建房的都要找他來長眼,工人也要通過他來請。
隻見寶林湊近圖紙略微看了一下便說道:“這不像是給人住的房子,倒像是個做活用的作坊。這東西建起來簡單,材料足夠的話幾日便可。隻是看這圖上標有上下水道,這選址可就麻煩了。如果不建在河邊,那就需要尋找地下水脈,然後開眼打井。不知唐神仙想把這工坊建在何處?”
如今河水裏到處都是血吸蟲的尾蚴,唐小君打死也不會在河邊選址的。再說尋找地下水對於古代人來說是高科技,但對他來說再簡單不過。運輸船上有專門的探測器,主要用於尋找礦產和地下水。隻要他把探測器拿來,找到地下水隻是分分鍾的事情。
見眾人還用詢問的眼神望向他,唐小君開口說道:“這選址的事暫且不提,待明天我在附近轉轉再說。你看別的還缺些什麽。”
寶林答道:“其他的就需要人手和材料了。人手明天我就能找來,都是建房鋪路的好手。而且如今年景不好,工錢啥的有沒有都無所謂,隻要您管飽,哪怕不是那白麵饅頭,他們也會樂顛顛的為您幹活。”
唐小君點頭道:“管飽沒問題,如果我看著他們得用,還會把他們留下來做工。除了這個工坊,我以後可能還會陸續建一些別的。”
孫寶林高興的說道:“那我先替他們謝謝唐仙人了,以後不管您要建什麽都是一句話的事。保證讓您滿意。”
人員的事暫時安排好了,唐小君又開口問道:“那材料都需要些什麽?”
寶林答道:“材料也不難,木料竹子這些明天進山砍些便可。土坯稍微麻煩些,需要臨時製作,這兩年都沒人建房,以前我留下的那些土坯已然不能用了。”
唐小君點頭道:“木料竹子我今天已經在山裏伐了一批,明天運回來就行,不過你告訴木匠,樹皮都給我留下。”
神仙行事孫寶林自然不敢妄加揣度,連忙點頭應允。不過他還有件事沒整明白,開口問道:“唐仙人這圖紙畫的精細無比,隻是這尺寸標注的乃是天書,我等看不懂啊。”
唐小君這才發現,雖然圖紙是扒的老圖,但這圖紙明顯已經被重新編輯過。上麵用到的數字都是阿拉伯數字,難怪孫寶林以為這是天書。他連忙說道:“這個簡單,我重新給你標注一下就行了。”
唐朝時一尺大約等於30.7厘米,由於工坊的建築尺寸不用那麽精細,唐小君便統一以一尺等於30厘米來計算,很快得出了以唐代單位為準的丈量尺寸。
當孫寶林得知工坊建成後的占地竟然將近兩畝地時,有些咋舌的問道:“用得了這麽大地方?”
唐小君想了想他準備壟斷長安紙業的計劃,點頭道:“恐怕以後還要擴建。”
孫寶林聽後有些猶豫的道:“剛剛我沒想到需要這麽大的地方,所以人手也沒要太多。現在看來這人手恐怕不夠,可若再加人手的話每天的吃食就要不少,您看這如何是好。”
這也正是唐小君頭疼的問題,因為他除了帶來的糧食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啟動資金。運輸船上好東西帶了不少,可那些東西都是見不得光的。幾袋白麵就把這些人驚的不輕,若再拿出其他的東西,他更加沒法解釋。
今天分完饅頭之後,唐小君就開始發愁,他這次隻帶來了五十袋白麵和五十袋大米。如果是他自己吃,應該能吃很久,但是分發給一個村的人吃,他懷疑是否能堅持到他把紙造出來。如今為了建工坊又要從外村請來工匠,吃飯的嘴越來越多,那些大米白麵肯定是不夠用了,必須盡快想其他的法子才行。
可是這大唐他初來乍到,曆史也與他熟知的大不相同,一時間哪能想出什麽好辦法。最起碼也要等他去長安轉轉,了解了市場需求才行。
暫時還拿不出解決方案,唐小君隻好裝作輕鬆的安慰寶林道:“這些你不用發愁,盡管把人找來就是,吃食的問題我會去想辦法,保證不會餓著他們。”
孫寶林見他如此坦然,也覺得自己實在不該質疑一位神仙的能力,便點了點頭不再發言了。
孫寶慶這時開口說道:“想要糧食還不簡單,唐神仙的麵子連山神都要給,更別提那些寺廟道觀了,大不了再去找他們借些糧食,咱又不是不還。”
唐小君好奇的問道:“如今百姓都餓著肚子,寺廟裏怎麽會有餘糧?他們不是還要靠化緣為生嗎?”
孫寶財聽後有些尷尬的說道:“不知仙師是如何教導您的,不過這化緣二字主要在緣字,卻不是真的去要飯。現在的這些寺廟道觀在前朝時就已廣占土地,寺莊觀莊到處都是。就咱旁邊的馬家莊就是雲霧觀的觀莊,村上也大多是雲霧觀的佃農。
這些寺觀一年收入不菲,又不用賦稅,個個富得流油。更有些寺觀拿著手裏的餘財去放貸,賺的比莊上的收入還要高,若說他們手中無糧,鬼都不會信。”
聽了這番話,唐小君心裏明白了,原來此時的寺廟都是搞金融的,類似於現代的金融公司。可唐代時並沒有央行監管,所有借貸都是民間自主行為,利息自然也高的離譜。他們普遍使用的是九出十三歸的借貸方法,按照現代人年化利率的說法,他們的年化利率最高可達到百分之五六百,妥妥的是放高利貸,難怪村民們把主意打在了他們身上,原來都是些吃人不吐骨頭的東西。
既然知道了他們手裏有糧,而且是黑了心腸賺來的。唐小君就管不了他們是和尚還是道士了,為了能盡快在唐朝紮根,他決定對這些人下手。
想到此處,唐小君問道:“那麽你們之前說的那個馬道士,就是那雲霧觀的道士吧。”
孫寶財點頭道:“是啊,那馬道長本是馬家莊的村民,和我歲數差不大,小時候還曾在一同玩耍。可惜他父親走的早,家裏孩子又多,實在是養不起他,便把他送去了雲霧觀出家做了道士。雲霧觀是大觀,收人很嚴格的,還好他家也是莊上的佃農,這才收下了他。”
唐小君點頭道:“既然馬家莊是雲霧觀的佃農,那受災之後雲霧觀總要照佛一二吧。”
孫寶慶嘿嘿冷笑一聲說道:“照佛個屁啊,不但沒給錢糧,地租也是一分沒減。若是一時交不上到沒關係,來年有了收成再交不遲,可是利息要按照借貸的利息算,若再交不上就要用他們的永業田來頂。”
孫寶財此時歎息一聲道:“一年的利息,就算把今年的全部收CD給他們也不夠,那雲霧觀就是相中了他們的永業田啊。”
唐小君聽後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明天你們去把那馬道士給我找來,我有些話要和他說。”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