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劉福通的求援
字數:3932 加入書籤
大明隨後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製度上全麵按照楊遠征的想法來,和陳友諒那邊的對策,是低調防守為主,不跟陳友諒硬扛。
但實際上,實力肯定超過陳友諒。
陳友諒這段時間也沒有再來惹大明,專心去對付劉福通去了。
這倒是一時相安無事,大明也不去管他。悶頭發展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地盤寬了,發展起來自然更快。
而抓住江南的特點,自然要大力發展水路運輸,大明的船隻又多,有了蒸汽機,大明開始大力製造鐵甲船,商用的也造,一旦打仗,這些商船也可以馬上就轉為戰船。
有了這麽多商船,發展海上貿易,那就輕鬆多了!
不必受限製於工具,距離也能夠迅速的被縮短,大明和南洋各島之間,就有了更加有效的商貿溝通。
這樣一來,大明的內部經濟,開始發展得很順暢了起來。
不但內部經濟在迅速的進行資源整合,和外部的溝通,也多了起來。
之前拜占庭的商人在漢都和楊遠征有過交流,現在大明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應天府,因此,他們也就都開始轉移了視線,大量的人開始湧到應天府來了。
楊遠征讓沈萬三父子來組織外貿活動。
拜占庭自從得到了大明的福船之後,戰鬥力大幅度提升,對周邊各國的侵略,也開始從容應對了起來,不斷打退敵人的進攻。
而且,拜占庭還馬上就摸索出了大明福船的構造,開始仿造。
不過拜占庭的木材,那可不是很多,需要從南洋各島國購買木材,這下子,南洋各國的木頭也開始成為了緊俏的商品了,能掙錢,那就砍唄,想來現在的森林資源還是很豐富的,不怕你砍。
除了木頭,中原各種物資,也自然都是拜占庭商人喜歡的,和拜占庭之間的商貿,是完全的起來了,雙方之間,開始全麵的進行合作。
拜占庭其實是很賺的,通過購買大明的物資,還能轉手賣去歐洲,賺到大量的錢財。
實際上,這個時候大明的商人是不怎麽去歐洲的,楊遠征也不讓去,萬一惹上什麽傳染病,那就不好了,回來說不定給你一個民族都染上,那可不好收拾。
畢竟現在大明的醫學水平,也不發達,馮蘭也隻是個工科狗,不會製造醫藥。
短短半年下來,大明的麵貌,完全變了模樣,這水平,甩元廷、陳友諒、劉福通好幾條街。
.......
而入川的部隊,也在藍玉和徐司馬的帶領下,開始行動了。
從雲南出發,大軍很快從兩個方向進川,一路從金沙江,越過武定,元謀,進犯建昌。
一路則翻越大山,直逼敘州!
從這兩路夾攻,自然也是為了更好、更快的拿下巴蜀。
因為有火炮和炸藥,進川的道路,也並非就那麽的難了。
遇到不可逾越的山,那就用炸藥炸吧,直接炸出一條路來,當然了,也順便就修一下路,為以後做準備。
這樣一來,在明軍的火炮攻勢下,元軍很快就潰不成軍,占領整個川地,也不過耗時五個月而已!
元軍顯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悍,麵對火槍火炮,那更是很快就沒有了抵抗的膽量。
沿途,投降者不計其數!
當然了,明軍所到之處,與百姓是秋毫無犯,而且,馬上就執行大明的製度,全麵進行土地改革,讓普通老百姓翻身做主人,分土地,分房子,同時給他們大量的技術指導。
經過一番籌劃,整個巴蜀也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手中,而且,還非常的穩定發展了起來。
自古以來,巴蜀就是個大糧倉,天府之國!
要輪戰略的重要性,這地方是最重要的,哪怕你將華夏很多地方占領了,不占領巴蜀,那華夏依然是不會被滅亡的。
楊遠征自然是很清楚巴蜀的重要性,這才首先去占領這個大後方。
如此一來,大明就占領了江南、西南、南洋廣袤的地盤,對整個中原大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一旦開戰,大明可以從容自如的調度資源和兵力。
時間很快進入1360年5月。
就在大明逍遙自在的發展內部的時候,劉福通的使者來了。
陳友諒的大軍,包圍了亳州。
麵對陳友諒大軍的進攻,劉福通大軍無法抵擋,正好派人來求援了。
原本劉福通對楊遠征是非常有意見的,因為楊遠征擅自開國,成立了大明,這跟紅巾軍的宗旨是違背的。
但這個亂世,誰的拳頭硬,那才有發言權。
因此,劉福通也隻能是發發牢騷而已。
而現在被陳友諒逼迫到了這種地步,劉福通也隻能派人來向大明求援了,要不然,那就得死啊。
麵對劉福通的求援,楊遠征也覺得是時候搞一下陳友諒了。
不過,他準備圍魏救趙,直接去攻打陳友諒的老巢。
出兵的命令,很快就傳遞到了兵部,劉伯溫也馬上就召集了眾將,開始商討出兵的事情。
出兵需要解決的事情也很簡單,誰來領兵,從哪兒進攻,糧草調度等等。
“諸位,要進攻荊楚之地,可以從多個方向進攻。比如從洪都出兵,從巴郡出兵,還有,從黔省出兵,都可以。如今我們大明軍力強盛,國富民強,因此,我的意思可以從這幾個方向同時進軍,然後抄了陳友諒的後路,最終滅掉陳友諒,大家覺得,有什麽問題?”
劉伯溫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不過徐達說道:“軍師所言,自然是沒有問題。不過,我們滅了陳友諒,那劉福通就還會存在,到時候,大明還得跟他們幹一仗,這不劃算。我的意思,是讓陳友諒繼續進攻,最好能夠滅了劉福通,而我們順便滅了陳友諒,那就是為了給小明王報仇,到時候,也能在道義上說得過去啊。最後大明成為正統,也就沒有什麽異議了。”
“嗯,不錯,徐將軍之言,非常有道理!隻不過這樣一來,就要再等上些時日了,好吧,那就這麽辦。”
劉伯溫也點了點頭,同意了徐達的說法。
其它人也都覺得徐達說的有道理,兩虎相爭,自然要讓它們鬥到最後的時候,旁觀者才會出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