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陳友諒稱帝

字數:4036   加入書籤

A+A-




    【轟】的一聲,城頭上一發炮彈就飛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陳友仁的身上。

    陳友仁馬上血肉爆開,成為了渣渣。

    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他一定會選擇不來追小明王,哪怕被自己的兄長揍一頓都可以。

    火炮還在繼續,一枚枚落在陳友仁身後的那些騎兵當中,將他們炸得統統死翹翹,一個都沒有跑掉。

    很快,這些人都死光了,而太平城的城門也開了,韓林兒慌忙就衝了進去。

    花雲將韓林兒迎入城中,見禮之後,這才問道:“陛下何來?”

    韓林兒歎道:“陳友諒大軍攻城,亳州不保,大元帥已然陣亡了,朕也是賴將士們死命保護才能逃到將軍這裏。”

    花雲心知肚明,兵部的命令,就是讓所有人都按兵不動,要陳友諒和劉福通拚個你死我活,然後才出兵。

    如今劉福通陣亡,小明王也沒有了依仗,大明則早就自立,跟小明王一點關係都不會有,大不了,以後朝廷出點錢,把小明王養著就是了。

    花雲又道:“陛下如今想去哪兒?”

    韓林兒一愣,有些迷茫。

    他本來就是個傀儡,去哪兒呢?

    劉福通都死了,主力也基本上都沒了,剩下的,估計也是些小嘍囉。

    但是不走的話,自己貌似身份很尷尬啊。

    這一點,韓林兒也是知道的。

    不過,或許隻有留在大明才安全。

    大不了,自己不幹這個皇帝了。

    想到這兒,韓林兒說道:“將軍,我不想做什麽皇帝了,我願意寫下詔書,退位讓賢。大明皇帝幹得比我好,我願意當個大明的普通老百姓就好了。”

    聽了這話,花雲微微一笑,暗想這樣的慫包,還真不是當皇帝的料子。

    如此一來,留著韓林兒一命,對楊遠征也沒有什麽威脅。

    花雲笑道:“陛下英明啊,不過,陛下還要下詔,讓那些舊部全部都歸順我大明的麾下。如今陳友諒占了亳州,已經一家獨大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每一個力量,都不能錯過。”

    花雲印象裏,對付友德有些印象,貌似這個人現在好像不在亳州。

    如有必要,一定要招來使用。

    韓林兒欣然領命,隨後就下了兩道詔書,一道是召集舊部,前來太平城見駕,第二道則是退位詔書,他的大宋,從此歸大明領導。

    花雲也馬上上書,把韓林兒在太平城的事情,向上麵做了匯報。

    然後安頓韓林兒住了下來,給他配置了侍女丫頭,韓林兒也就安心的住了下來,絲毫沒有什麽痛苦。

    .........

    應天。

    楊遠征看到花雲的奏報,笑著安撫震怒的左右丞相和劉伯溫道:“三位,不用多疑,韓林兒不過是個傀儡,他能有什麽能力威脅朕的地位?花雲做得不錯,朕幹脆就封他做個太平侯吧,以後就在太平城安度餘生。倒是如今劉福通已經陣亡,我們要唱好戲了,否則,陳友諒該尾巴翹上天去了!三位,好好商議一下吧,怎麽一下子將陳友諒徹底鏟除掉!”

    “陛下,老臣以為,咱們的優勢是火器和戰船,若能將陳友諒引誘過來,在水上交戰,必定可以讓他無路可逃!反之,若是在陸地上,恐怕陳友諒見勢不妙,必定會逃走,到時候除惡不能務盡,其必然死灰複燃,對大明不利。陳友諒一向給予洪都,要不然,我們就再用洪都做餌,然後將其團團包圍,必然一戰成功!”

    劉伯溫隨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旁的李善長說道:“陛下,何必這麽費力?陳友諒再厲害,哪兒能夠打得過我們的巨艦?倒是如今陳友諒吞並了劉福通,肯定會馬上幹掉徐壽輝,然後自己登基做皇帝,到時候,我們就在他登基大典的時候,給他來個炮轟,讓他典禮變葬禮,必定轟動天下!”

    楊遠征嗬嗬一笑,這兩人的特點,還真是一下子就分明了。

    劉伯溫顯然是個戰略家,用以退為進的辦法,全殲陳友諒的有生力量,也是下一盤大棋。

    而李善長則要直擊中要害,這樣一來,肯定會更費力,場麵肯定會更精彩,但楊遠征還是喜歡劉伯溫的計劃。

    他笑道:“兩位愛卿所言,都有道理。不過,以退為進,對朝廷的消耗沒有那麽大,也不用太勞民傷財,這事兒就按照劉愛卿所言辦吧。記住了,用最小的代價,辦好這件事情就好了,陳友諒不是那麽好搞定的人,需要好好的籌劃一下,洪都的城防堅固,可以用來操作一下,一旦陳友諒上當,到時候咱們就要給他一個甕中捉鱉,讓他走不了!”

    “是,陛下!”

    .......

    亳州。

    陳友諒沒有接到陳友仁的回信,也沒有看到陳友仁回來。

    他不由得有些不好的感覺,馬上就派出斥候,前去打探。

    沒多久,斥候的回報,就讓陳友諒心裏開始悲痛起來。

    “五弟,沒想到你這一去,竟然與我永訣!明軍,我跟你們勢不兩立!”

    陳友諒歎道,不過隨後他還是很快就振作起來,說道:“派人去請徐壽輝,不過,我不想看到他,你們應該知道怎麽做的。”

    “這,是,大帥!”

    沒過多久,徐壽輝乘坐的木船,在鄱陽湖突然船底壞了個洞,最後,一船人都葬身湖底!

    而又過了幾天,陳友諒突然在亳州宣布登基為帝,國號漢,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又立後宮妃嬪,太子還是大兒子陳善,其它的兒子女兒也都有了名號。

    其實陳友諒是將就這裏的皇宮,可以稍作改善,就作為自己的皇宮。

    立國之後,陳友諒馬上就開始整頓軍備,開始要大幹一場。

    對轄區裏進行稅收改革,積極擴充府庫,生產軍備。

    麵對陳友諒的橫征暴斂,漢國的老百姓,逐漸的感受到生活還是原來那樣,隻不過頭上不再騎著元人,換成了漢人而已。

    而麵對漢國的重稅,商人們來了一次,就不敢再來了,相比大明的稅收,這兒簡直是很不好玩。

    大家覺得,還是在大明做生意更好,這個大漢,壓根就不能再來。

    陳友諒同時派人去和元廷談判,要求和元廷簽訂和議,一起對付大明。

    使者是太師鄒普勝,他親自去走一趟,目的,自然是為了達成和議,共同對付大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