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借兵報恩1
字數:3156 加入書籤
當太史慈說出他此行至冀州的目的之後,袁朗先前在心裏的猜測總算是得出了印證一致的結果。
顯然,曆史上對太史慈的描寫側重於勇武固然沒錯,但是對其一生當中唯獨的一次“報恩”敘述卻也是不吝詞藻,甚至被載入了史冊。
正如太史慈所說的那樣,由於其常年在外任職,所以對家中的老母缺乏照料,不管孔融是出於善心也好,還是另有目的也罷,總之孔北海在太史慈不在家的時候,對他們太史家的老母親那是奉若上賓,確實給予了不少的幫助以及嗬護,這也是最終促成了太史慈想要報恩的最直接因素。
“報恩”孔融,並且單騎獨來獨往於被圍的都昌城,這時候對太史慈最初的曆史描述,也是濃墨渲染的一處,這其實就是借孔融之賢名而從側麵烘托太史慈的孝義之舉,看似實在誇孔融,實則是在褒揚太史慈。
根據曆史上的描述,太史慈終究還是在平原郡劉備那裏借到了兵,順利的解救了都昌城之危,可是袁朗現在又想想,曆史已經悄然因為自己的到來而發生了行進軌跡的偏離,比如冀州根據曆史記載目前應當是被袁紹給奪了下來,而劉備應當是蟄伏在平原郡,可是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又根本不是那麽一回事,袁紹既沒有拿下冀州,劉備也沒老老實實的待在平原郡,那麽太史慈來借兵,還會如曆史記載的那樣獲得成功嗎。
袁朗不知道太史慈此行的目的是否會實現,但是說老實話,他希望劉備不借兵給他,隻要太史慈在劉備那裏受了阻礙,那他才有播下恩惠的機會。
當然,袁朗這是在投資,如果自己因為幫助太史慈解救了孔融的危機,從而能獲得太史慈的報效的話,這筆投資那就是天大的合算。
但是目前擺在袁朗麵前的難題就是太史慈並未對劉備失望,甚至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單從其不斷的向袁朗打聽劉備的行蹤來看,太史慈似乎已經打探到了什麽隱隱約約的情報。
如果故意欺瞞太史慈,袁朗生恐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他權衡再三之後,還是下定決心對太史慈明言相告。
隻聽袁朗在太史慈再次的詢問劉備蹤跡之後,他如實說道:“不瞞子義,劉皇叔的行蹤某確實知曉!然,此行鄴城乃是機密行軍,唯恐劉皇叔心生不快,某不便相告!”
“這……將軍,救救都昌城的百姓們吧,慈拜托將軍告知劉皇叔的下落!”
太史慈先是聽到袁朗說知道劉備的下落而激動,隨後又聽說袁朗有難言之隱,這前後的落差之大,就算是太史慈也難以接受,不得已,太史慈隻能出席跪拜袁朗,希望從他那獲得劉備真實的蹤跡。
“子義莫急,就算有天大的難處,某也盡力幫你就是!”袁朗近前扶起太史慈,接而望著趙雲道,“子龍,你去打探下劉皇叔的消息,如果方便,將子義的事情告訴與他,另外詢問下,是否安排會麵!”
趙雲起身回了聲:“諾”,便對太史慈拱了拱手算是打了聲招呼,隨即出了大帳自去辦事去了。
“難道劉皇叔就在附近?”
太史慈也算是嗅覺靈敏,他一見袁朗吩咐趙雲之事,立即想到了什麽。
袁朗知道也瞞不住,故而相告道:“實不相瞞,劉皇叔與我軍合軍一處,他的軍帳就在不遠處的山崗上,離此不過數裏之路而已!”
“太好了!恩公有救,恩公有救啦!”
太史慈激動的摩拳擦掌,仿佛看到了他從劉備那借得了精兵已經奔馳在回都昌城的路上。
“哼!別得意的太早,人家借不借你還得兩說!”張燕獨自坐著喝了口悶酒,隨即自言自語道,“這管二愣子也算長了本事,居然糾結一群烏合之眾便圍了那都昌城,嗬嗬,嗬嗬……”
說著無心聽者有意,太史慈麵色凝重似乎在想些什麽,而袁朗對張燕有什麽說什麽,當場指責道:“黑貨,你胡捏捏什麽,管亥雖曾為我黃巾之人,但現下世道大亂,他仍發國難財、打百姓的主意,此等人,已經偏離了我軍的宗旨,再見麵時,是敵非友,你要切記!
袁朗說這話,其實是在說給太史慈聽的,沒錯,管亥同為黃巾軍舊部,而且也是不小的頭領,但是現在的黃巾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嶄新的黃巾軍,他們在袁朗的領導之下已經以天下大任為己任,像管亥這種依然不停黃巾調令,仍舊我行我素的做派,已經算不得是袁朗等人的朋友了,想必太史慈隻字不提向袁朗借兵之事,大有可能就是因為袁朗所率領的軍隊,就是黃巾軍的緣故。
張燕聞言將酒樽一放,猛然起身回道:“酒足飯飽,你們聊著,俺出去歇著!”
袁朗也不阻攔,等張燕出帳之後,他安慰太史慈道:“子義,對此人的話不必關懷,他就那樣!想必子龍不久便會帶來消息,你且安坐,靜候佳音便是!”
太史慈對袁朗有愧疚,他的心思仿佛被袁朗全看透了,沒錯,按理說袁朗如此禮遇自己,他如何還會做出不識好歹、堅持要見劉備的請求,這無非就是對方就是正派的黃巾軍的緣故,讓黃巾軍去打曾經的部將,這不僅是為難自己,也是在為難袁朗,所以太史慈一直未敢在袁朗麵前提向其借兵的事情,而是一直既往的按照當初的想法,仍舊是想找到劉備,憑借孔融的威望以及劉備皇室宗親的身份,能夠看在同為朝廷效命的份上,能夠抽調兵馬與他,如能這樣,便是最好的結果。
可是趙雲去了許久仍未見回來,太史慈也沒了心思喝酒,此時正如坐針氈的焦慮的等著。
而一旁的甄薑以及允兒從一開始就大氣不敢出,現在見袁朗默不出聲,而太史慈又坐立不安便知趣的到裏間做起了針線活,也不露麵了。
軍帳之中一下子變得安靜了起來,袁朗雖然麵上沒什麽表情,但是心裏正七上八下的糾結著,他既希望趙雲不要去見劉備,能明白自己的心意而謊報劉備不願借兵,卻又希望趙雲最好還是見一見劉備,也許對方真就不答應也說不定。
就在趙雲遲遲未歸的這段時間裏,袁朗與太史慈同樣是焦慮不安的,隻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還一個片刻消停也沒有,來回在帳中踱步,好似越等越心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