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涇陽城外

字數:4711   加入書籤

A+A-


    “大朗……醒醒,該喝藥了。”

    李燁躺在板床上,眉眼微闔,聽到這聲呼喊時,頓時打了個機靈,用力的睜開眼睛。

    一碗黑紫色的藥湯抓在李母的手裏,那股散發出來得苦味,瞬間彌漫了整個屋子。

    李燁痛呼一聲,奮力撐起身子,三兩下喝光了碗裏的藥湯,整個人瞬間擰成了一團,也不知是太疼,還是太苦。

    “大朗,聽說今日牛員外家的兒子成親擺了好幾桌酒席,我去看看能不能討些回來。”李母說完走到灶台旁,拿起一個大號的陶碗出了門。

    這一來一回,李燁都沒有說過半個字。

    不是他不想說,而是實在不知道說啥好。

    活了兩輩子,他從來沒有見過哪戶家人可以窮到這般地步。

    破漏的土坯房,好似稍微有些震蕩便會崩塌。還有那空無一粒米的米缸,早就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甚至連他喝藥的陶碗都已經裂開了兩條細紋。

    還有那個喂他喝藥的中年婦女,不……準確的說,她年齡還不到中年,最多也就四十出頭。隻因常年勞作又不注重保養,這才看得有些蒼老。

    她便是李燁如今的母親,一個守寡了十多年的鄉下女人。

    ……

    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讓他這個意氣風發的高薪白領,莫名其妙來到了這個陌生的時代,並且占用了這個剛剛得了風寒的十五歲少年郎的軀殼。

    大唐貞觀元年,這是個壯麗磅礴的年代。

    這一年,李世民用刀劍和血光洗滌了玄武門前的土地,背負著萬千罵名,登上了那個令世人為之瘋狂的寶座。

    也是這一年,初登帝位的李世民厲兵牧馬,在這個稚嫩的大唐王朝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血腥清洗。

    這一年的冬天,李燁來了。

    他所在村子並不大,滿打滿算也隻隻有百十戶人家。地處永安渠下遊,屬於涇陽縣所轄,距離大唐的都城長安也很近,隻有四十裏地左右。

    村子以前叫楊家村,隋唐時期因為戰亂從而荒廢了許久。等到唐朝建國後,許多戰亂之後從各地遷徙來的百姓們,再次將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活泛了起來。

    如今這年頭,百姓們對姓氏的在意要比地域重得多。故而許多遷徙來得百姓們,都會以同姓為基礎抱團取暖。

    而後,村裏幾個年歲較大的宿老聯合商議了一下,給村子從新取了名字,叫做‘李家莊’。

    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如今李唐坐了江山。之前的‘楊’姓就看得有些紮眼許多。索性改了名字,即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還大刺刺的沾了一把李唐家的光。

    ……

    此時的李燁依舊躺在床板上發呆,腦子裏一團糨糊。

    盡管已經來到這裏許久,可他依然不適應現在這副年輕的軀殼,總覺得渾身別扭。

    無可否認,這具年輕的身體很有朝氣,而且也沒有什麽煙癮、網癮之類的壞毛病,除了有些瘦弱之外,相貌也還算俊俏。

    然而,這終究不是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麽陌生。

    這個科技極度落後的封建年代,在李燁看來,除了那些曆史名人之外,沒有半分值得他流連的理由。

    這裏,太落後了……

    沉浸在複雜的思緒中,李燁不知想了多久,直到漸漸暗沉的天色讓他有些看不清屋頂的破洞,這才終於醒過神來。抬頭看著天色歎了口氣,然後繼續躺屍。

    盡管這半月以來,經過李母的悉心照料,他的風寒已經好得差不多。但那種對陌生年代的抵觸感,還是令他不願麵對這個已成為現實的事實。

    ……

    直到天色以深,李燁終於聽到了那聲酸倒牙的開門聲、

    李母端著一大碗不知名的菜肴,還有幾個早已沒了熱氣的黍米餅子回來了。

    母子倆坐在床上圍著矮幾,一時陷入僵持。

    “快吃吧大朗,吃飽了,這病也就好了”李母看了眼自家兒子,拿起一個最大的餅子遞給他,神色裏滿是慈愛。

    “娘……”看著李母手中的餅子,李燁沒來由的便紅了眼,也不知是情到深處,還是被這無私的母愛所感動,竟然第一次張了口。

    前世早已忘卻了什麽親情的他,終於體會到了這種久違的母愛。

    ****************************************************************

    半月後,李燁的病終於好了,這一連月餘的中藥,直教他喝得頭皮發麻。

    在得到母親的允許後,李燁第一次走出了家門,高一腳低一腳走在鄉間的田陌上。不知走了多久後,他在一條清可見底的小河旁停下,再往下走便沒路了。

    這裏是永安渠流下的一條分支,以前的記憶中,他沒少在這裏玩耍過,摸魚捉蝦下河洗澡……這裏也是他前世十五年裏,來過最多的地方。

    李燁站在河邊,看著流淌的河水,心情漸漸變得開闊了起來。

    既然來了,那便好好活著吧。與其整日悲天憫人的活在幻想裏,還不如早早的麵對現實。為自己,也為了那個深愛著他的母親,努力活的更好。

    家裏已經斷糧好幾次了,作為一個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來說,能在這個以農耕為生的時代下活下來,已經算是個不小的奇跡。

    難以想象,母親為了養活他,付出了多少辛酸……

    李燁的母親也姓李,名叫李柔,很奇怪,尋常的莊戶女人竟然會有名字,這是個很大的疑點。

    要知道,如今這個年代下,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除了那些官家貴族的女兒,一般百姓家的女兒根本不會有名字。

    在如今的百姓看來,女兒家生來便是討債的,除了浪費糧食外,沒有任何用處。

    這也讓他一度懷疑自己的出身,難不成老娘是哪家的富貴小姐?當年是為了和自己那個短命的老爹私奔,所以才隱姓埋名?說不定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騎著高頭大馬來這裏,把他們娘倆接回去享受榮華富貴,從此過上帶著狗腿調戲莊戶人家女兒的美好日子。

    不過現實看來,他想得太多了……

    這十多年來娘倆二人相依為命,若是有什麽富貴高門,也不至於十幾年也找不到他們。

    而且,這十多年來,母親也從未改嫁過。不管是因為感情,還是因為忠貞。她都是一個值得欽佩的女人。

    …………

    懷揣著一肚子的想法回到家中,李燁一進門便看到母親正站在灶台旁發呆,手中還拿著一個空癟的米袋。

    李燁苦笑,看來家裏又斷糧了……

    貞觀初年,天下紛爭剛定,糧食極度緊缺。雖然官府和那些地主們將糧租一降再降,但莊戶人家還是食不裹腹。

    作為皇帝,李世民領著滿朝文武在太極殿裏整夜商討對策,隻為找個可以堵住百姓們饑荒的法子。

    然而那些領著俸祿不幹實事的朝臣們想破了腦袋,也還是沒有想出好法子。

    這也讓本就得位不正的李世民,再次成為百姓們詬病的目標。各種坊間流傳的汙言穢語不絕於耳,就連生兒子沒**這種大快人心的話,都開始喧囂塵上。

    然而,作為一朝天子,李世民除了忍氣吞聲,卻毫無辦法。

    畢竟罵他的人很多,總不能一個個都抓起來關進大理寺吧。當然,如果他真的要抓人,相信那些早就吃不上飯的百姓們還是十分樂意的。

    …

    PS:萌新初來乍到,各位不吝賜教。之前那本書槽點太多,大家盡量不要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