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街機事業組

字數:3403   加入書籤

A+A-




    鴻發工業大廈位置比新龍工業大廈要優越些,更靠近觀塘道,離小巴站隻有幾十米距離,24日早上張恒來到樓下,打量過周邊環境後,心中比較滿意。

    無論何鴻鑾出於什麽考量,這份人情他記在心頭,總會找到機會更多地還回去。

    華人講究人情的習俗,被很多現代商業理論非議,認為這影響了商業活動的合理和規則,帶來了大量無效損耗,最終影響了商業活動的正常運轉。

    張恒卻一直很讚同適當的人情化,如果商業活動真如機械般運轉,毫無人情味,那人類最終的命運也不過是成為機器的奴隸,又有何必要生存在這片天地宇宙之下。

    人,終究是有情感的,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用理論來機械地規劃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今天公司所有的業務員都出去了。

    大恒印紙成立了事業組後,業務部內部就不再劃分區域,每個事業組都要覆蓋全區域,張恒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不得內耗,順手能幫其他事業組一把的,公司還會有考核獎勵。

    這一點,他會牢牢盯住,哪個人有損人不利己的內耗行為,他不吝在一開始就殺雞儆猴。

    唐基華帶著昨天新招的兩個手下去了邵氏,說是要找六爺好好談談。

    白少一把手下業務員們分派出去,跟進報事貼的零售商,周雅凜則帶著新來的女同事拜訪幾個區域代理商,推廣新的便簽條。

    李雪羽的情況張恒不太了解,據說他仍然親力親為,帶著4個業務員一起掃街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和領導水平,張恒不會幹涉,他能做的,就是盡量把人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去,然後跟蹤過程,關注結果,做出評判,製定策略,采取行動。

    在張恒的私下授意下,何潔並沒有再招周雅凜四人母校的學生,而是找了另外一家叫聯華的職校,簽下了10名明年6月份畢業的應屆生。

    這同樣是出於長遠的考慮,公司必須平衡內部的人員結構,不能讓某一個天然形成的派係做大。

    此時香江的職校非常開通,這10人的就業合同一簽,人就可以跟著過來公司,最後的半年算是實習,到明年6月份回去拿個畢業證就行了。

    除了分到大恒印紙的6人,剩下的4個人,此時跟在張恒身後,他們會進入大恒科技,暫時擔任工程師們的助手。

    張恒相信,經過幾個月項目的熏陶,哪怕沒有基礎,哪怕隻是做最底層的助手,他們也能稍微有些了解街機,到時候,就可以派他們出去推廣街機了。

    一樓和二樓的廠房都已簡單裝修完畢,裝修公司正在全力裝修三樓的辦公室和實驗室。

    辦公室和實驗室是張恒最看重的,他先坐著貨運電梯去了三樓。

    之前簽合同時,他給裝修公司的要求是必須使用最環保的材料,哪怕貴些都無所謂,為此林良每隔一天都要帶著特聘的監理過來,核對進貨清單,抽查現場材料,監督施工細節。

    昨天得到通知,林良已經到了,見張恒進來,帶著監工上來打招呼,張恒笑著寒暄兩句,確認過材料和工期都沒有問題後,放心離開。

    接下來他直接去了一樓,街機項目組前期工作還沒完全結束,一些購置的設備今天會搬到一樓暫時放置,項目組所有成員也會在這邊等待老板的檢閱。

    一樓空曠的廠房內,靠牆擺放著一小堆箱子,幾個人正往箱子上貼著公司最新出廠的標簽貼,見張恒進來,連忙停下手中活計,用炙熱的目光看著他,“老板好。”

    進入公司已經第五天,信息並不算閉塞的他們早已知道老板的發家史,也同樣了解最近大恒印紙的火爆情況。

    其他不說,信心和士氣是絕對高昂的。

    “我先和王工談下,等會再找你們。”張恒笑著點頭。

    王淑芬帶了一個女孩過來,是她從觀塘一家塑膠廠挖來的助手,名叫馬豔,中學學曆,工作後又在深水埗化工夜校進修了化工基礎和製劑學。

    張恒態度溫和地寒暄幾句,年輕女孩激動地臉色通紅,一個勁點頭。

    “這俊俏小老板,以後該造多大的孽啊。”王淑芬心裏嘀咕,臉上溫馴地笑。

    等工廠搬過來後,王淑芬就要和李叔配合著把膠水的最佳配比盡快確定,然後要馬上投入到聚合物黏合劑的獨立研發上,任務不可謂不重。

    張恒不懂化工,隻能把自己的要求告訴她們,再提供足夠的資源,讓她們自己去摸索,最後他說道:“王工,小馬,膠水這塊,公司就靠你們了,需要資源向行政部提出來,公司會全力支持!”

    王淑芬和馬豔連連點頭道:“我們一定不辜負老板期望。”

    張恒回到箱子跟前,林文燦主動給他介紹箱子裏的東西。

    張恒上次從張哲峰店裏買來的儀器都裝來了,又新添置了示波器,萬用表,頻率計,信號發生器,頻譜分析儀,多功能穩壓電源,調壓器等一大批電子儀器。

    另外還購買了一大批元器件、工具和輔料,如RAM和ROM,三端穩壓電源,運算放大器,高頻三極管,電容,電感,電阻,電烙鐵,剝線鉗,熱風槍,焊錫絲,連接線,鬆香,手套等等。

    王淑芬這邊同樣購買了很多化工儀器和實驗器材。

    數量最多的反而不是這些,而是參考資料和書籍,裝了滿滿三大箱。

    張恒翻看了書籍清單,拍拍開蓋的箱子,笑道:“你們把香江所有的專業書籍都淘幹淨了吧。”

    “香江的專業書籍還是太少,我們跑過所有大小書店,在鴨寮街上又搜尋了一整天,好不容易才收集到這些。”盧雲插話道,沒有注意到王淑芬在瞪他,“老板,能否從國外再購買一些?”

    張恒當即點頭:“可以,你們整理一份清單,交給我看下,我讓何總監聯係國外書行,對了,王工,你那邊也別忘了寫,另外需要訂閱的期刊,也要寫上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