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鴨寮街偶遇

字數:5792   加入書籤

A+A-




    鴨寮街是香江深水埗的一條小街,位於欽州街至南昌街之間,因早年港府在深水埗填海造陸後,在當地蓋滿鴨寮而得此名。

    至五、六十年代,鴨寮街獨有的地攤擺賣形式開始出現。

    當時香江經濟初起步,市民生活水平不高,不少人會將家中的破舊電器拿到鴨寮街來擺賣,好賺取一角五毫。當時擺賣的“貨品”古怪得令人難以置信,有舊衫舊鞋、舊毛娃娃、舊書舊玩具等等,一般人所知道的舊電器,其實已算是很高科技的了!

    而從七十年代開始,這裏逐漸變成了全港電子零件的集散地。充電池、各種接駁線、各種插頭、電路板零件等應有盡有,因此吸引了許多電子行業從業者或電子發燒友的垂青。

    如香江著名的電子廠商“毅力集團”,其主席林文燦六十年代初來香江時,一放工就去逛鴨寮街,對電子產品興趣濃厚的林先生對著二手的收音機、電視機、唱機著迷,每天都流連一兩個小時。鴨寮街帶給他的電子知識與靈感,伴隨著其後的創業,北上珠三角,直至成為坐擁市值二十多億的電子集團主席。

    與林先生一樣,香港從事電子行業的老板與專才們,從創業之初到北上,都與鴨寮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每天,這條街上都熙熙攘攘,有許多來進貨的東南亞客商,也有許多來此淘寶的遊客市民。

    秦煊此刻就走在穿梭如織的人流中,饒有興趣地看著四周略顯混亂,卻又別具特色的場景。

    現在漢卡的設計已經完成,他便準備采買一些電子元器件,比如燒錄芯片要用到的工具——測試器、編輯器、燒錄座、連接器、適配器等等,林林總總著實不少。

    但是這些東西十分難找,秦煊在九龍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賣的地方。於是便想到了這條著名的“電器街”。

    抬頭看到不遠處一家叫做“李記電子行”的店鋪門麵不小,便走了進去。店裏客人倒是不多,老板正在櫃台後邊低著頭擺弄著某個儀器,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國字臉男子。

    “歡迎光臨,有什麽需要的嗎?”老板見有客上門,立即很客氣地詢問道。

    秦煊拿出一張清單遞給他,上麵寫著自己所需要的電子儀器和原配件。

    “老板,我想要這些東西,你這裏有嗎?”

    老板接過清單看了看,有些驚訝:“呦嗬,東西不少啊。”隨即思索了一下,遲疑道,“芯片燒錄工具和輔助儀器我這裏倒是有,不過z80處理器因為目前香江很少用到,我這也沒有進過貨。”

    秦煊皺了皺眉:“那麽老板你知不知道這裏哪家店鋪有z80?”

    老板笑了笑,搖頭道:“後生仔,我李記已經是整條鴨寮街最大的電子行之一了,其他幾個大商家我也都認識,應該沒人進過z80的。”言下之意便是連我這裏都沒有,其他店鋪更不會有。

    秦煊聞言有些失望,芯片是一個電子產品的心髒,而z80是他想到的最合適的處理器了,肯定是不容替換的,那麽現在怎麽辦?連東西最齊全的鴨寮街都買不到,難道要從國外代購嗎?自己也沒有渠道啊!

    這時老板又開口了:“不過雖然我這裏沒有,但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電子發燒友,曾經為了研究cpu托人從美國進購了一批處理器,包括了z80、8080、8085都有。”說到這看著臉現喜色的少年,頓時笑了起來,“怎麽樣,後生仔,你要不要?要的話我可以幫你去問一下他。”

    秦煊驚喜地問道:“他願意轉讓嗎?”

    老板笑道:“我跟他是好兄弟,沒問題!”

    秦煊也笑了起來:“好,我要了!那就拜托你了,老板。”

    …………

    為了自己的計劃,秦煊特意向胡纖預支了餘下的全部稿酬,而十分看好這個年輕人的胡纖一點也沒有猶豫,不但把錢給了他,還特地封了給他一個十萬塊的大紅包。

    對於這個錢秦煊很坦然地收了下來,畢竟《星島日報》發行量的大幅提升是實實在在的,目前已經達到了19萬多,《東方日報》第一的寶座已經岌岌可危了。更別說因之獲得的巨大利益了——據說《星島日報》的廣告費已經翻了快將近一倍了。所以胡纖封給他十萬的紅包他收的理所當然,並不會覺得燙手。

    如此一來,除去滿記的薪水和當初周閏發、陳鈺蓮給他的錢外,現在他手裏握有的資金足足有十八萬!三年前,喬布斯和另外兩位朋友創辦蘋果公司時的啟動資金隻有區區一千三百美金。相比之下他手頭的這筆錢已經足夠進行他的下一步計劃了。

    花了近一萬港幣買下全部的電子儀器,再給老板1000塊作為芯片的定金,秦煊提著東西從李記走了出來。

    走到街尾,突然看到前麵不遠處,一輛靠人拉的老舊夾板車一下子傾斜了過來,上麵堆積得滿滿的紙箱子和瓶瓶罐罐的雜件,都猛的翻落在了地上。

    這些紙箱和雜件散落在地上,頓時直接將道路給堵塞了一大半,而且這些紙箱估計是來自於附近的菜市場、魚肉市場,今天的太陽又有些大,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一陣陣惡臭,遠遠的就能聞到。

    旁邊的行人見此,都不由露出厭惡的神情,捂著鼻子,小心翼翼地繞過這些“垃圾”,然後飛快地走遠。

    秦煊停住腳步,在後邊仔細一瞧,原來是這個夾板車的右輪輪軸斷了,導致輪子都飛了出去,自然就保持不了平衡了。

    繞過車子走到前麵,見到一個頭發花白、身材瘦弱的老婆婆,正蹲在地上,吃力地想把紙箱子和雜件給撿起來,堆到一邊。她也是知道夾板車一時半刻是沒辦法修好了,隻能先把路給讓出來。

    秦煊頓時走上前,將手裏的東西放在一邊,蹲了下來:“阿婆,我來幫你吧!”

    “後生仔,謝謝你啊!”阿婆看著一個年紀不大的少年過來不嫌髒的幫助自己疊紙箱子、撿瓶罐,連忙感激地道,“不過這些太髒了,你的衣服……”

    “沒什麽關係,衣服髒了回家洗洗就好。”秦煊一邊笑著回答,一邊繼續地幫忙。

    少年刻意地加快了速度,這樣大部分東西便由他收撿起來,在兩個人的努力下,花了十來分鍾左右,路麵終於被大致的清理了出來,然後秦煊又將壞掉的夾板車搬到了一邊。

    阿婆感激地連連道謝:“後生仔,真的太謝謝你了,沒有你幫忙阿婆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秦煊笑了笑:“不用客氣的,阿婆。”隨即又轉頭看著靠近一邊街沿的地方,擺了滿滿十幾米長的紙箱子和雜件,以及好幾麻袋的瓶瓶罐罐。沉吟道:“不過阿婆,東西也不能就這麽堆在這裏啊。”

    阿婆有些為難地道:“可是我一下子也不好帶走啊。”

    “您知道這附近哪裏有修這車的地方嗎?”秦煊問道。

    “有的,從這裏往前走個一百來米,就有一家修車鋪,我以前在他們那裏修過。”阿婆有些累了,坐到紙箱上,指著一個方向微微喘著氣說道。

    秦煊欣喜地一拍手掌:“那就好辦了,您在這裏等著,我去把人叫過來。”說著,轉身快步往那個方向走去。

    “唉……不用,不用了……”阿婆在後麵連連大喊,但她也追不上秦煊,隻能看著他走遠。

    很快的,秦煊就帶著一個中年修車師傅回來了,他手裏提著焊接工具和用來更換的車軸。不一會兒,修車師傅就將夾板車的車軸重新焊接好,然後裝上了車輪。

    看到夾板車修複好,秦煊便上前將堆積著的東西重新一點一點地裝載到車上。

    那邊阿婆卻是暗暗苦惱,因為她發現重新換上的車軸比原來的要粗很多,雖然經久耐用,但價錢無疑要貴上不少,她心中有些心疼錢。不過人家少年人好心幫忙,她也不能說人不是,那不成恩將仇報了嗎?

    最終阿婆還是咬了咬牙,拉過修車師傅小聲詢問價錢。

    修車師傅卻哈哈一笑:“不必了,更換維修的費用那個少年仔已經給過了。”

    阿婆吃了一驚,轉頭看著兀自流著汗搬運著東西的少年,感覺眼睛有些熱。隨後也上去幫忙。

    兩人搬搬撿撿的,花了二十來分鍾,終於將所有東西都放到了夾板車上。然後秦煊不顧阿婆的推辭,打算幫著將車推回她的家。

    少年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被身後的一雙美目看在了眼裏……

    …………

    阿婆的家並不遠,就在旁邊的南昌街上,大概幾百米的距離。

    很快,穿過一條小巷,兩人將車推回了阿婆的家,在一棟很是破舊的筒子樓裏。

    這算是頗具華國特色的住房建築了,我們經常能在香江電影中看到。筒子樓四麵圍成“口”字,每一層都由一條長走廊串連著許多個單間,每個單間大約有十幾個平方米的麵積,廚房和廁所甚至是開水房都是公用的。

    不過筒子樓是內地的叫法,在香江這叫做“屋邨”,多作為政府的公屋,也就是提供給低收入者的廉租房。

    秦煊把夾板車放到樓下一個角落旁,然後有些吃力地伸了個懶腰,笑道:“阿婆,車放這裏就行了吧?”

    阿婆連連點頭:“對的對的,就放這裏吧。”頓了頓,感激地說道,“多虧你了後生仔,上去家裏休息一下喝杯水吧!我還要吧修車錢給你呢!”

    秦煊見此假意看了看手表,然後推辭道:“不了,阿婆,時間不早了,我還有事兒要來不及了,就先走了,錢下次再說吧。”

    “這……這怎生好?這麽麻煩你……”阿婆搓著手,有些局促不安,訥訥地說不出話來。

    秦煊溫和地笑了笑:“沒關係的,您不用客氣,舉手之勞而已。”說完對她揮了揮手,“阿婆,再見!”

    “再見……謝謝你啊!後生仔!”看著衣服又髒又臭的少年灑脫地回身離開,阿婆眼中泛起了淚花兒。

    卻在這時,一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從外麵走了進來,頓時與秦煊打了一個照麵。

    秦煊一愣,這人他認識!

    “秦煊,你怎麽會在我家?”

    “黃少傑,這是你家?”

    沒錯,來人正是秦煊在滿記的同事,那個老是看他不順眼的黃少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