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字數:8500 加入書籤
留下一份書單, 陸見深離了錦春院, 前往陸見遊處檢查功課。
陸夷光目送他走遠,仰望星空,幽幽地歎出一口氣, 兄長大人太負責任,怎麽辦?
轉念想到陸見遊肯定比她更倒黴,陸夷光霎時得到安慰,開開心心地回屋就寢。
次日豔陽當頭, 赫赫炎炎。
南康長公主攜剛歸家的陸夷光和陸見遊去慶王府向老太妃請安。
慶太妃正帶著王府女眷在戲樓聽戲,老太妃是個戲迷。
還沒進入戲樓, 陸夷光就聽見明快活潑的戲詞, 聽著與常見的京劇很是不同,入了內一看台上, 扮相怪新鮮的。
“這是哪來的新唱法?”南康長公主笑著問。
上座的慶太妃看見女兒很高興, 津津樂道,“這個叫黃梅戲, 江浙那邊傳過來的,我也是頭一次聽, 很是不錯, 你們也來聽聽。”說話間看見了後麵的陸夷光和陸見遊, “阿遊和阿蘿回來了, 玩的可高興?”
“高興, 承德那邊比咱們京裏頭涼快不少, 外祖母真該去住幾天。”陸見遊端著笑臉道。
慶太妃樂嗬嗬的, “外祖母老骨頭一把,可比不得你們身體好,可以隨心所欲的出門玩。”
陸見遊不讚同,“外祖母老當益壯,身子好著呢。”
慶太妃笑眯了眼。
陸見遊又殷勤地指了指身後丫鬟捧在手裏的木盒,“外祖母,這是我和阿蘿專程帶回來孝敬您和舅舅舅母的,他們那兒的黃旗小米特別好,小米營養豐富格外養人,您可得多吃點。”
“是的咯,黃旗小米可是貢品。”慶太妃高興,“好,外祖母每天喝一碗。”
陸見遊又道,“還有這些菌菇,是我和阿蘿親手在山上采的,您一定要嚐嚐。”
“你們有孝心了。”慶太妃當下就吩咐丫鬟,“拿到廚房去,讓人做了,仔細些,可不許做壞了,這可是我外孫和外孫女孝敬的。”又笑眯眯問陸見遊和陸夷光,“今兒陪外祖母用午膳,有什麽想吃的,讓他們做。”
陸見遊也不客氣,報了王府主廚的兩個拿手菜。
陸夷光也應景的報了個菜。
慶太妃招手讓他們兩個坐在自己旁邊,問了這些時日的近況,多是陸見遊在說,陸夷光做補充。
說得差不多了,知道兩個孩子不喜歡聽戲,慶太妃就讓他們下去玩耍。
陸見遊去找表兄弟。
陸夷光則是和大表姐李漱玉一塊離開,慶王府有四位姑娘,大姑娘李漱玉,二姑娘李瑩玉,剩下兩位姑娘十歲都不到,便不必陪客。
“表姐蔻丹的顏色真別致,”陸夷光拉起李漱玉的手,她老早就留意到了,哪個小姑娘不愛美。
“閑著無聊瞎調,沒想到倒是調出了這個顏色,你要是喜歡,我給你染。”
陸夷光咯咯笑,就等這句話了,抱著李漱玉的手臂賣乖,“表姐真好。”
李漱玉芊芊細指點了點她的額頭,“給你染蔻丹就好,不給你染就不好了,合著我以前都白疼你了。”
“哪能啊,”陸夷光捂著心口表忠心,“表姐對我最好了,我心裏都記著呢。”
李漱玉捏了捏她細嫩的臉頰,嗔笑,“油嘴滑舌。”
陸夷光仰著臉兒任捏,看在美美的蔻丹份上。
李漱玉失笑,帶著她回自己的小院,吩咐丫鬟去準備東西。
五六種顏色鮮豔的花瓣按照比例放進臼裏,用玉杵搗成細細的糊,再加入明礬攪拌。
陸夷光將手掌放在桌子上。
李漱玉親自將花糊抹在她指甲上,再用紗布抱起來,隨意地問道,“聽說夏大姑娘回京了?”
“表姐消息真靈通,夏姐姐昨...兒才回來,你就知道了。”
李漱玉輕輕笑了下,“京城攏共就這麽大。”
陸夷光屈了屈被包起來的手指,“昨兒我回京的時候在朱雀亭遇見了夏姐姐,你說多巧,我們還在德勝路那兒遇見了大哥。”
李漱玉握著銀勺的手顫了下,“有緣千裏來相會。”
“可不是有緣嘛,一回京就遇上了,”陸夷光道,“大哥上午會友,下午拜訪夏府,他們五年沒見了,肯定有不少話要講。”
垂著眼的李漱玉仔細地將最後的小指包上紗布,“那深表哥的好事將近了吧?”
陸夷光點了點頭,“我大哥都二十了,旁人他這歲數,孩子都能跑了,可不得趕緊了。”
卻說南康長公主處,慶太妃一聽夏蘭盈回京了,就道,“可算是回來了,她身子如何?”可別落下病根了,這可是女兒的嫡長媳,意義非同一般。
“我倒還沒見過,阿深他們說瞧著還算康健,到底年輕,恢複力好。”
慶太妃叮囑,“回頭她來向你請安,你留心點。”
南康長公主頷首,“我省得。”
慶太妃放心的點了點頭,女兒可比兒子精明有數多了,不用她操心,要是兩個都稀裏糊塗的,老太妃覺得自己這日子沒法過了。
一旁的慶王妃湊趣,金側妃母女被禁足,沒了她們在跟前上躥下跳,她精神都好了不少,“那姐姐馬上就要喝上媳婦茶了。”若非夏蘭盈母親病逝耽擱了婚期,說不得這會兒孫子都抱上了。
南康長公主笑,“阿深娶了媳婦,我就能像母妃似的享福了,沒事聽聽戲賞賞花。”
一句話說的慶太妃和慶王妃都笑了。
上了年紀的女人,最是喜歡討論婚嫁這些個話題。
慶太妃笑著道,“阿深年歲不小了,挑日子的時候,盡量挑的近一點,人手不夠管你弟妹要就是。”
女婿族人不在京城,女兒也沒個妯娌能搭把手,可不得他們娘家人頂上。
慶王妃忙道,“到時候姐姐隻管吩咐。”
“你這話我可記下了,屆時可不許往後躲。”南康長公主笑看著慶王妃,“你也趁機練練手,馬上就能用得著了。”
這指得便是李漱玉了。
李漱玉的婚事是慶太妃婆媳倆的一樁心事,十七歲的大姑娘還未許人家,比較少見了。
誰讓李家的女兒在婚事上尷尬,依著祖訓,隻能從平民和低級官吏裏頭選人。漸漸的,每年秋闈和春闈成了皇室挑女婿的第一場合,那些出身平平,相貌英俊,才華橫溢的舉人進士成了香餑餑,好些駙馬都是這麽來的,譬如陸徵。
李漱玉是慶太妃一手養大的,是慶王妃第一個孩子,兩人豈肯委屈了她,這左挑右選,不知不覺就耽擱至今,婆媳倆有點著急了。
近來才確定下來,這人還與南康長公主有關。
一出黃梅戲落幕,南康長公主和慶王妃一左一右扶著老太妃回沉香院,到了正屋,老太妃揮揮手讓閑雜人等退下,八字沒一撇的事,可不好叫人亂傳壞了名聲。
慶太妃與慶王妃相中的是吳家的嫡次子吳沐陽,吳沐陽是陸徵外祖父那一房的兒孫,輩分上是陸徵的表侄兒。
吳家跟著太.祖起兵,太.祖打下江山之後,吳家得了一個侯爵,世襲三代始降,到了這一代,已經沒有爵位了。子孫也不大成器,泯滅於眾人。
吳沐陽的父親在工部當一個從七品的給事中,後生倒是不錯,雖然今年的春闈名落孫山,不過才剛剛及冠,這年紀已經有舉人功名,算得上出類拔萃。
模樣長得也端正,家裏頭知根知底風評不錯,他不是嫡長子,小兩口就不用跟著公婆過日子。
李漱玉身為郡主,身份貴重嫁妝豐厚...,隻要後生好,小日子就能過的紅紅火火。
“沐陽這孩子不錯。”南康長公主笑著道,她和吳家走動的還算頻繁,當年陸徵上京趕考時,他舅舅一家傾力相助,投桃報李,陸徵出人頭地之後,也對吳家幾番照顧,吳沐陽入太學讀書,就是陸徵安排的。
南康長公主想了想,“這兩天我去吳家探探口風。”十之八九能成,娶郡主對吳家而言是天上掉餡餅,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南康長公主也沒把話說死。
慶王妃笑容更甚,“那就勞煩姐姐了。”
“漱玉是我嫡親侄女兒,我拿她當女兒看的,哪裏說得上這個了。”南康長公主挺喜歡這個知書達理的侄女兒。
慶王妃笑,“漱玉有姐姐疼她是她的福氣。”不由得想起了陸夷光,女兒品級比陸夷光高,婚事卻是遠不如她的。陸夷光是宗室出女,祖訓管不著她。
端看她前頭定下的杜若,閣老嫡長孫少年舉人,縱然出了意外。然看杜若就知道陸徵和南康長公主是要將女兒嫁入名門望族的。
沒了杜若,下一個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退過婚又如何,疑似鞭打未婚夫又如何。她父親是戶部尚書,江南文士集團的執牛耳者,舉足輕重。她母親是在宗室內頗有地位的南康長公主。兩位兄長一文一武,初露崢嶸,前程似錦。
想娶她的人猶多過江之鯽,這才退婚呢,就有熟人找她來打聽口風了,其中有一家,條件不錯,慶王妃便提了一句。
南康長公主笑道,“阿蘿才退婚,且緩上一陣吧。”
慶王妃便知她是不中意這家,也笑,“阿蘿還小,再等等也無妨,好的總是來的晚一些。”
不知想到了什麽,慶太妃目光動了動。
又說笑幾句,慶王妃道,“母妃和姐姐慢聊,我去看看廚房準備的怎麽樣了。”
“那你去吧。”慶太妃點了點頭,這媳婦是個機靈的,知道她有話和南康說。她啊,是個明白人,隻是性子強了些。當年發現金側妃和兒子暗通曲款,就對兒子沒個好臉色,生生把人推了過去。要不金側妃怎麽能牢牢攏住兒子,短短六年內生了三兒一女。後來她回過神來,哪怕沒兒子,也把金側妃氣焰壓了下去,但是金側妃氣候已成,兩邊就這麽僵持住了。
慶王妃福了福身告退。
老太妃拿眼看著南康長公主。
南康長公主也望著老太妃,“母妃有話要與我說。”
慶太妃撚了撚佛珠,慢悠悠問,“阿蘿的婚事,你是個什麽章程?”
南康長公主實話實說,“倒有幾戶中意的人家,不過還沒定下來,我和她爹想仔細觀察下,免得再跟杜若似的看走了眼。”退一次婚還好,再退一次,就真的麻煩了。
“哪幾家?”慶太妃問。
南康長公主如是一說。
慶太妃皺眉,都是一等一的勳貴名門,“阿深的婚事,你們怕犯忌諱,往下找,怎麽阿蘿的婚事就不顧這個了。眼下女婿位置越來越高。”慶太妃指了指上麵,“那位多疑,你們更該謹慎些。”
南康長公主回,“母妃放心,我們心裏有數的。” 男子與女子不同,男子可以靠自己立足,女子的地位卻取決於她的父兄,她的丈夫,她的兒子。
她可不舍得阿蘿出閣後低人一頭,過得還不如未出閣前肆意,那還不如不嫁。
若是可以,難道母妃和慶王妃不想讓漱玉加入高門大戶。便是皇帝也不能免俗,在胞妹順陽長公主身上,破例選了侯府世子符邵為駙馬。至於看走了眼,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些話說出來就有些紮心了,會戳到母妃的肺管子。
慶太妃來氣,“有數,我看你倆糊塗的緊,紙包不住火,將來他們要是知道了阿蘿不是你們所出。”
... “母妃。”南康長公主打斷慶太妃的話。
慶太妃卻是堅持說了下去,“他們心裏能舒坦,隻怕會覺得你們騙婚,那不是得罪人嘛,對阿蘿也不好。依著我,尋一普通人家,便是知道了,他們也不敢不滿。”
類似的話,之前陸夷光和杜若議親的時候,她便說過,奈何壓根沒人聽她的。她難道是見不得阿蘿好。縱然阿蘿在她這比不得其他孫輩重要,畢竟沒有血緣關係,疼不起來,但是看著長大,總有幾分香火情,她也是希望她好的。
明明照著她的話來辦對大家都好,偏偏女兒和女婿冥頑不靈,兩個糊塗蛋。要報恩,收為義女當親女兒養大,照樣能交代的過去了。
他們偏偏要費盡周折撒下彌天大謊。要不是她跟著父親學過一些歧黃之術,無意間摸出女兒脈象分明是單胎,也得被蒙在鼓裏。
就這樣女兒還是不肯說實話,哪個是她親外孫哪個不是,還是她自己看出來的,阿遊和阿深阿湛小時候有些像。
簡直氣煞人也,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南康長公主擰了眉頭,“您不說我們不說,阿蘿就是我和駙馬生的。”
慶太妃氣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南康長公主斂容肅聲,“沒有萬一,母妃,這世上爛在肚子裏的秘密數不勝數。您以後休要再提,多提一次就多一分泄露危險,您總不想我被治一個欺君之罪。”
慶太妃臉皮抽了抽。四年前,陸徵辦了一件漂亮差事,皇帝龍顏大悅,直接賞了一個縣主的封號,陸徵再三請辭無果,陸夷光便成了縣主。
這並非皇帝第一次封賞重臣之女,皇帝打了一手好算盤,男子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後代,可女子爵位一代而終。所以,他在位三十二年,十幾個外姓女子得爵,外姓男子卻隻有寥寥三個。
陸夷光因是陸徵之女獲封,若是追究起來,可不是欺君之罪。
慶太妃氣得想打人,造孽哦,兒子女兒沒一個讓她省心的,“你給我走,看見你來氣,氣死我了!”
南康長公主真的帶著陸夷光和陸見遊走了,有些事不能退步,一退步,她娘會得寸進尺,說辭是忽感身體不適。
慶太妃:“……”讓你走你就走,讓你幹其他事怎麽就沒這麽聽話了。
聞訊趕來的慶王妃送走了大姑子,回來再看著氣呼呼的慶太妃,得了,娘倆這是又拌嘴了。
慶王妃無奈又有些羨慕,她娘去得早,想拌個嘴都沒機會。
陸夷光和陸見遊覷著南康長公主的臉色,對視一眼,安靜如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