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開源節流

字數:5131   加入書籤

A+A-




    七月二十日,對於羅通來說算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他即將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早朝。

    唐朝的早朝分為三種,也稱朝參,是唐朝在京官員最重要的政事活動之一。每日上朝是為常參;朔望之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朝廷會固定舉行一次大型的朝會叫做朔望朝參,最後便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

    羅通地位不低,左武衛將軍是從三品的官職!他職位雖到,但文武殊途,在唐朝雖無宋朝武將不得幹政的說法,卻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概念。

    早朝向以政務為主,武將也就被特許不必每日朝參的。朔望朝參要隆重一些,具有一定身份的武將就必需到場了。至於大朝會,那就是文武強製到的,類似於節日一樣的。

    十六衛將軍是大唐核心將軍之一,常參可以不去,朔望朝參卻避免不了,不過羅通得李世民特許,這朔望朝參與從未出現。

    若不是李世民昨日專門提醒,羅通還真不了解這個基本製度,更不會參與今日的常參了。

    常參一般來說,卯時四刻集合,也即是六點。

    李世民會在兩刻鍾內抵達!

    羅通來到皇宮的時候六點多一些,朝中的大臣都來的七七八八了。進大殿之前,禮部侍郎告知了羅通的位置,這殿中等級森嚴,禦史台的諸君在監督朝會紀律,錯了位子也是一種種失儀之罪,重者可以發配外州,輕的也要罰俸祿,當然要看犯錯之人在朝中人脈深不深了。

    就在天蒙蒙亮的時候,隻聽“當”的一聲,宣布早朝的金鑼聲響起。

    這個時候,李世世在眾星捧月之下,來到了龍椅處坐了下來。

    “見過陛下,吾皇萬歲!”

    羅通也特地學了些禮節,跟著大眾,有模有樣的行了躬禮。

    “賜坐!”李世民表情愉悅,笑著回應眾人的行禮。

    一幹朝臣有序的跪坐在位子上,羅通跪坐在軟軟的席子上,滿懷興趣的聽著李淵與堂上文武的應對。

    說的都是一些政務,也沒有羅通什麽事情,隻是在一邊旁聽,聽著大唐最近的局勢動向。

    主要議題是即將來臨的秋收,這一年,大唐無戰事,使得唐朝經濟漸漸複蘇,但在糧食儲備上卻顯得有些不足,分布在大唐各處的知名糧倉都存在空倉的現象。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訊息。

    糧食是國家資源,一日不可或缺。

    儲備糧食,正是為了防止突發意外。就如突發的戰事,突發的災難,這些都需要用上糧食,而且需求不低。

    一但戰事、災難來臨,一個國家拿不出儲蓄的糧食,等待他們的隻有滅亡、民變。

    大唐糧倉的空倉,正是缺糧的危險訊息,是不可不解決的長遠問題。

    滿朝文武針對這一點議論紛紛,但大多都是一些解決當前問題的死辦法。比如魏征的提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家確實少糧,但大唐百姓富足,家家皆有餘糧,可以收購來以防萬一。

    這個辦法古時候也有,成效非常好,可隻能指標,不能治本。能夠填滿糧倉,卻不能增加糧食的產量。一但戰事來臨,同樣的情況將會再次發生。

    大唐想要征戰四方,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物資力量作為後盾,很顯然現在的唐朝沒有這個力量。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人!隻有人多才會有生機,才會有希望。

    隋末大動亂造成的傷害太大太慘,官方曾經整合過人口統計:大業五年,全國人口大約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可到了武德年間,卻僅僅隻有兩百餘萬戶,銳減了幾近四分之三,將近三千五百萬人死於動亂之中。現在天下各地十室九空,又哪來的糧食!

    針對這糧食一事,滿朝文武商議了整整一個多時辰,想到的辦法不少,但真正能夠改變長遠的主意卻始終沒有。

    羅通想了想,從容的站了出來道:“陛下,儲備糧食困難,關鍵在於人,人少糧食總產量自然上不上去。因此臣認為根源還是取決於人,如何提升人口,才是長遠之計。”

    李世民也想不到羅通會在政務上發言,而且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微笑道:“羅愛卿言之有理,人口即是繁華的象征,擴充人口至關重要,隻是關於這點並不容易。”

    羅通整理了一個措辭,拱手道:“臣認為人口方麵,一樣可以‘開源節流’!”

    此言一出,滿朝成了歡樂的海洋。

    人口可以“開源節流”麽?這想法也太奇葩了一些。李世民也忍俊不禁,不過他知道羅通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便用眼神鼓勵他繼續。

    “‘開源’是鼓勵生育,朝廷可以用土地獎勵、免費教育等方式來獎勵孩子多的家庭。百姓以前不敢生孩子,是怕生得起養不起,一旦朝廷頒布了獎勵政策,百姓沒有了後顧之憂,還有獎勵可拿,就可以無顧慮的生孩子了!”

    “羅將軍這個‘開源’的法子好。戰亂過後,荒蕪良田多不計數!與其白白浪費,倒不如以獎勵的方式贈與百姓耕種!既能提升糧食產量,又能添加人口,實為兩全其美之策。臣複議!”

    羅通這一解釋完畢,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同意這一決定。

    最先站出來的人是魏征。

    “朕也覺得羅愛卿所言極是,散朝後,尚書省擬一個合理的獎勵的法子。”

    “臣領旨!”尚書省左右仆射房玄齡、杜如晦出列應命。

    李世民接著道:“羅愛卿,這‘節流’又有什麽說法?”

    羅通拱手道:“據臣所知,在天下太平時期,拉低人口總量的根源在於新生兒的夭折率和因疾病死亡的青壯!臣所謂的‘節流’是保證現有人口的壽命、健康!要做到‘節流’,關鍵在於醫者的多少。現在一萬人裏有一個醫者就不錯了,這一萬人中若是有兩人生了急病,就意味著有一人必須死,而另外一人下存活的機會也僅有五成,若是醫者達到百比一,那麽,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房玄齡歎息道:“羅將軍說得沒錯,每十個新生兒能活一半就已經很高了,這夭折的孩子裏,又有七成以上是小病托成大病,最終致死的,提升醫者地位的,鼓勵百姓學醫的辦法值得一用。不過此舉效果實在緩慢了一些,一名醫者,沒有十年之功實難可以就醫。房某實話實說,羅將軍還望見諒。”

    “房大人客氣了!此舉的確難見成效。”羅通報以一個微笑,並不生氣,其實有此弊端他早已知道:“不過,陛下可以讓太醫署羅列出常見的病症及最簡單有效的救治法子,匯總成冊後公布於天下,百姓生了病,在沒有醫者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依法自救,這總比坐著等死的好吧!”

    “羅將軍此法大善,臣孔穎達附議!”

    “臣於誌寧附議!”

    “……”

    羅通這一法子,博得了滿朝讚賞。

    “準了!”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應允了下來!

    “陛下,除了開源節流,臣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人口的難題!”

    李世民也在考慮這人口問題,聞言精神一振忙道:“愛卿快快說來”

    滿朝文武也紛紛側目。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羅通朗誦了一段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妙,妙,妙!怎麽將這事給忘記了……”

    李世民一點即透,他興奮的站了起來,哈哈大笑道:“天下大亂時民不聊生,後有群雄割據,相互攻伐,百姓死傷無數。為求活命,逃生山林中躲避禍亂的比比皆是。如今天下大定,在山林中存活的百姓有的組成小村莊,有的在大唐真正一統以後,下山回到鄉裏自顧生活,這類人往往官府都未記錄在案,將他們徹查出來,無形中可讓人口更上一籌。”

    羅通笑了一笑道:“臣便是這個意思。”

    他說的其實就是黑戶,古代的黑戶是很幸福的。在後世中人人出行都需要身份證,黑戶難以生存。而古代對此沒有那麽嚴格,他們可以自由買賣,而且不用繳納任何的稅收。

    魏征笑道:“前朝立國的初,人口三百五十萬戶,十數年後,人口就激長到了九百八十萬戶,幾乎翻了三番。這不是因為隋朝的製度如何如何的高明,也不是當時的人多麽多麽的能生,而是因為南北朝的動亂,使得黑戶遍地。文帝對於黑戶抓得相當的緊,幾乎查清了所有的黑戶,使得隋朝人口激增。這一點,我大唐立國至今都沒有做過。”

    大唐對於黑戶抓得不那麽緊,關鍵在於徹查黑戶相當的麻煩,當初隋朝因為黑戶數量龐大,查起來對於國家的發展有奇效,而大唐無所作為。現在正是需要人口的時候,徹底的查清黑戶,確實對於大唐的經濟發展擁有奇效。

    李世民喜道望向戶部尚書,當即下令:“以縣為基,徹查我大唐所有黑戶,將山中那些依舊躲在山中,不知天下變化的百姓,遷途下山,告訴他們天下已經太平。”

    戶部尚書高聲領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