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埋下隱憂(二)
字數:3368 加入書籤
“叔穎,今日可是來的遲了。”見是董旻,何進笑著打了聲招呼。
董旻陪著笑,先是給何進見禮,然後臉上笑意更濃,對著眾人團團一揖,一邊和眾人打著招呼,一邊走到招手示意他過去的王匡身邊跪坐下來。董旻和眾人一向交好,後堂中這些人也紛紛和董旻招呼,看著讓人眼熱。
何苗剛被人搶白,心中正不是滋味,見董旻和眾人親熱,哼了聲嘻嘻笑著道:“叔穎,大將軍不日出征,正缺人手,這些時日你給蹇碩那廝薦去許多能人,聽說都是不凡,那趙瑾更是一舉平定板楯蠻,當真了得。哪日叔穎也給大將軍薦來幾個,可好?”
何苗此時說起這事,擺明了是說董旻和宦官們走的近,要挑撥起眾人對董旻的反感。果然,何苗這話,讓正微笑著的何進臉上笑容不由有些僵硬。
王匡和董旻一向來往密切,見何苗把矛頭對上董旻,不由惱怒起來,身子一挺就要說話,卻被董旻用手按住。
“車騎將軍說的不錯,某家卻是給蹇碩推薦了幾個人,有司馬潘隱、假司馬張邈、別部司馬趙瑾,另外還有我族中子弟董信。”
董旻雲淡風輕地說著,好似沒有意識到何苗話中隱含的意思,“哦,對了。”
董旻看著曹操笑道:“我那族侄不僅有一身好武藝,還頗有學識,才能絕不在趙瑾之下,他對孟德極為尊崇,最初也是要投奔孟德的,隻是那日去孟德軍中,孟德恰好不在,你軍中人才眾多,什長以上都有人選,隻給我那族侄一個伍長的位置,不得已我才將他薦給蹇碩,現在在上軍中任都伯,其實也是委屈他了。”
“哦,竟有此等事情,我倒是很想見一見你那族侄。”曹操有些動容,笑著對董旻說。
董旻給曹操一個溫暖的笑容,再次轉向何進:“大將軍,車騎將軍說的不錯,某這次來正是想著給大將軍推薦一個人才。”
“哦,卻是哪位?叔穎快快說來。”
何進屠戶出身,全憑著異母妹妹何皇後才以外戚身份立於朝堂,很清楚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心中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就比如這在座諸位,就有許多人抱著這樣的心思,所以何進平素除了和袁紹、袁術這樣的世家門閥子弟親近,更在意籠絡那些有才能的大族士子,比如荀攸,就是潁川大族子弟;鄭泰也是河南名士,初舉孝廉,後來三公府衙爭舉為官借不就,何進費了好大心思才把他攬到身邊。今日董旻說是有人才推薦,何進自是興奮不已。
董旻從懷中掏出董信交給他的那本卷冊,起身上前遞給何進。
“大將軍,請看這本啟蒙書籍如何?”
何進雖說做官後也很是下功夫讀過一些書籍,可畢竟功底淺薄,對於這樣淺顯易懂的東西也看不出什麽所以然,隻是不好明說,不過董旻推薦,想是這東西應該不錯,翻看了一遍,也不表態笑著對荀攸說道:“公達,你來看看。”
荀攸起身上前接過這本《三字經》翻看,越看臉色越是凝重。
這本《三字經》本有數千字,可董信寫完後,卻突然發現他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現在才是漢朝,書中“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之後就是“魏蜀吳,爭漢鼎。”了,這件事還沒發生,自然是不能寫的,就是不僅“四百年,終於獻。”不能寫,甚至“光武興,為東漢。”都是不能寫的,因為此時世人都稱漢朝,而沒有東西漢之說,東漢,西漢,那都是後世斷代需要稱謂的。沒辦法,董信隻好把“光武興,為東漢。”這一句,改為“光武興,國祚永。”然後就戛然而止。
“大將軍。”荀攸看完《三字經》,對著何進就是深深一揖。
“恭喜大將軍得此大才。”
“公達,此話怎講?”
荀攸的話讓何進有些疑惑,其實他內心並不認為這個什麽《三字經》有何出奇之處,見荀攸神色凝重,不由發問。
“大將軍,這本《三字經》雖然文字較少,可勝於文字淺顯,正好啟蒙。還有,此文三字一句,不僅讀之朗朗上口,還包羅萬象,使孩童在啟蒙之餘即可習得許多知識,實在是為國為民國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試想,若是此書由朝廷頒布出去,用於天下千萬蒙童啟蒙,豈不妙哉。”
荀攸此話,不僅何進動容,在座眾人也都意動,鄭屠等人急著過來拿去翻看,然後互相傳閱。
鄭屠感慨說道:“大將軍,公達此言非虛,我觀之,這本《三字經》成書立意甚高,全書貫穿仁、義、誠、敬、孝五個字,若使此書流傳,大將軍功德無量。”
眾人傳看後,也紛紛附和稱讚,何進更是大喜:“叔穎,這董信何人?”
董旻笑著道:“大將軍,這董信就是在上軍中我那族侄。”
聽董旻說是董信,何進不由有些猶豫,董信是上軍中人,不歸他統屬,搞不好倒為蹇碩做了嫁衣。
董旻看出何進心思,微微笑笑:“大將軍,我得到消息,說是董信有暖枕進獻上去,陛下大悅,以有詔命遞到尚書台,加封董信裨將軍、上軍假司馬。隻是。。。。。。”
董旻沒敢說董信和劉協的事情,劉辯可是何進的外甥。
“哦,這件事情我知道。”
荀攸是黃門侍郎,這些事情是經過他手的:“尚書台早些日子就已經發下,叔穎說話吞吞吐吐,豈是另有隱情?”
“是。是那蹇碩壓下,我那族侄如今還是屯將。”
“豎閹安敢如此!”何進重重一排桌案。如今他已放下心來,董信此刻恐怕對蹇碩恨之入骨,這樣的人拉過來最是時機。
“叔穎寬心,這件事某一力承擔。。。。。。”
袁紹見董旻來後眾人談論的題目轉到一旁,心中焦急,用目光示意淳於瓊。
淳於瓊會意,起身對何進一揖:“大將軍,既然征調兵馬一事還有異議,這件事不妨先緩上一緩,不過在陛下那裏總要有個說法,某倒是一個辦法。”
聽說淳於瓊有辦法拖延他不走,何進才想起方才議論的事情,深吸口氣坐直身體:“仲簡有何辦法,快快說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