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九章 起事了

字數:3705   加入書籤

A+A-




    文奎參照後世的經驗,把銅鼓山的精壯漢子抽了五百人去黑水寨,又從黑水寨抽了五百人到銅鼓山。

    調防。混編。苦訓。融合。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一個月後,文奎已擁有一支近四千名人的隊伍。要是換成現代軍隊的編製,總兵力達到四個團!

    這麽一支龐大的隊伍,吃飯已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文奎漸漸變成了一個貪婪的財主。於是,他在黑水寨成立了後勤部,由大管家柴茂任後勤部部長。

    江大夫培訓的十名醫生也順利畢業。那些原本一字不識的文盲,在江大夫的悉心教育下,已懂得了大量救死扶傷的知識。

    蘇北的腿傷也大有好轉,能在院子裏自己走動幾步。

    五月初以來,文家村的春耕生產進行得如火如荼。千畝田畈人頭攢動,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柴管家用了三百兩銀子,“買”下了崔家兩百畝地。黑水寨的地盤又擴大了一些。

    據史書記載,五月初,劉福通和韓山童在穎州發動紅巾軍起義。全國農民起義由此拉開大幕。

    天下……將永無寧日。

    來自後世的文奎,要不是有點關於曆史的記憶,根本無法看清當前的局勢。

    這個時代,信息極其閉塞,傳播的速度也極慢。有些消息傳到黑水寨,可能都是半年前的消息。

    所以,過了五月初十,文奎還沒有收到紅巾軍起義的任何消息。他覺得自己像聾子和瞎子,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發生了什麽。

    某日。文奎來到王道生府上。

    書房裏隻有王道生和文奎兩個人。很多秘密就不再是秘密。

    文奎問:“王大人,近來可好?”

    王道生並不作答,而是遞過來一份文件。那份文件裝在一個牛皮紙信封裏,蠟封已被開啟。

    這是什麽?文奎打開一看,上麵記載的正是劉福通起義的信息通報。

    史書上記載的事情,終於爆發了!起義軍打開糧倉,賑濟災民。那些餓得不行的饑民,隻要有一口飯吃就跟隨起義軍去了。

    起義軍因為每個人都頭纏紅巾,被稱為“紅巾軍”。

    一切盡在不言中。王道生給這麽機密的文件文奎看,一定是有目的。

    王道生問:“文少爺,亂世就要來了。你有何打算?”

    文奎聽得心裏格登一下,不知如何回答,便反問道:“在下此行,就是想聽聽王大人的意見。您身在官場,比我一介草民看得清。”

    王道生微微冷笑一聲:“你覺得他們的造反能成功嗎?”

    “大人的意思是?”

    “槍打出頭鳥。我認為文少爺還是應該繼續當好你的山寨王,一邊悄悄壯大實力。現在,你隻有四千人,充其量隻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土匪武裝。就算你有四萬人,四十萬人,又怎麽和元政府數百萬軍隊爭霸?”

    “王大人言之有理。我身邊缺少高參。如果王大人不嫌棄,我願意出資聘你為黑水寨高級顧問。”

    “談不上,真的談不上!”王道生急忙道:“我們私交好,我幫你出出主意是可以的。如果到時候信州也亂了,還需要文少爺保護我家人的安全。不知你是否願意?”

    “當然可以。”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王道生對自己這麽好,肯定是有想法的。既使他不說,文奎也猜到了。他這是在尋找退路。

    單憑王道生為自己做了那麽多,文奎也不會見死不救。要是紅巾軍來了,當地官僚必定會成為高危職業。很多人被起義軍抓起來砍了頭。

    王道生對於文奎的態度很滿意,雙手抱拳,致謝道:“感謝!元軍遲早是要完蛋的。驅除韃虜的口號一喊出,必然從者如雲。文少爺要是能穩打穩紮,注意收攏人心,到時候一定會成為一支爭霸天下的勁旅。”

    “王大人過獎了。文奎不才,論文才不及您的一半,論武,更是沒法和天下高手爭鋒。敝人沒那麽大的野心。”

    王道生似乎對他的“謙虛”很滿意,笑道:“哈哈,隨緣,隨緣。成大事,多半是天注定。人定勝天,那是騙人的.”

    ............

    從王道生府上出來,辛力剛已在大街上等了一個多時辰。今天是晴天,暖陽照射在饒洲縣城,到處一派暖洋洋的景象。

    辛力剛看見文奎出來,連忙牽馬迎了過來:“少爺,有什麽好消息嗎?”

    “也算是好消息吧。北方修黃河的民工在穎州起事了,據說動靜很大,起義軍頭纏紅巾,號稱紅巾軍。他們強行打開元政府糧倉,賑濟災民,從者如雲。”

    “那是當然的。沒飯吃的人多啊。隻需要有人出來號召,響應的人肯定不少。”

    辛力剛捏緊了拳頭,一幅躍躍欲試的一樣。文奎看得出來,他已經是熱血沸騰了。

    “辛師傅,看你急得那個樣子,犯得著嗎?”文奎不得不潑給他一盆冷水:“我認為槍打出頭鳥。元政府雖然腐敗無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信州這邊還很平靜,如果我們跳出來起事,說不定就是飛蛾撲火。到時候不要說想撈好處,估計這幾千條人命全部搭進去,還不夠當炮灰。”

    “唉,我都四十幾歲的人了,想問題還是那麽不理性。還不如你一個年輕小夥子。嘿嘿——”

    “這也不是我的想法,而是王道生王知府的。他在官場浸淫多年,看世事的眼光獨到,不是我們這樣的人可以比的。”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奎想起一部小說裏的詩句,覺得很有道理。王道生做官,的確撈了不少錢,但這毫不妨礙他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他的人生閱曆,本身就是一筆巨額財富。

    師徒倆邊說邊走,前麵就到了一家酒家。時近晌午,兩個人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彼此對望一眼,便信步向酒家走去。

    禦水灣酒家的生意還不錯。午時還沒到,裏麵就坐滿了顧客。一樓滿座,文奎和辛力剛隻好抬腳向邁向二樓的樓梯。他們走了十幾個台階,剛上到二樓樓麵,被兩個粗壯漢子擋住了去路。

    “對不起,二樓有人包場!”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