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嵩山少林
字數:5836 加入書籤
靈智思量片刻,提著青年,施展輕功去山中取了一棵合腰粗的大樹,先是施展“火焰刀”唰唰兩刀,將大樹最粗之處劈下約莫兩米一截,然後又一刀將其劃成兩半,再施展爪法將樹木中間挖空,剛剛可以露出一個人躺下的大小的空間,三兩下便做出一副簡陋的棺材。又與青年合力將兩半樹幹蓋上,手一沉,便抱著那副簡陋的棺材往山下茅屋走去。
這一番動作,對於靈智而言十分簡單,但是落在那青年眼中,隻把他驚為天人。青年心想:天見可憐,今日莫不成是佛祖下凡了?否則誰有這麽大的法力?
等到了山下,青年將父親屍身搬入樹木中,又拿著靈智拋給他的碎銀子去購買元寶蠟燭等祭品,而靈智則是領著小女孩選了一處地方,作為下葬之地。隻見靈智一柄鋤頭在手,運鋤如飛,上下翻動,不多時便挖出一個大坑,等到將木棺放下,重新填滿泥土之後,青年業已將元寶蠟燭買回來了。
靈智圍著墳頭念頌了幾遍往生經,又看著二人大哭了一場,這葬禮算是成了。
靈智見他們悲戚難當,勸慰道:“二位程施主,令尊已往極樂世界去了。他要我轉告施主,他塵緣已了,心得解脫,深感平安喜樂,唯盼二位往後健康快樂,願施主勿以為念。”
兩兄妹合什道:“是!”隻是心中仍是一陣悲傷。
靈智又道:“生老病死,本人之常情,二位施主的日子還長著呢,還需振作。”
一番開導下來,二人對靈智的感激之深,可想而知,隻是苦於家貧無奈,沒有任何可以報答靈智的地方,隻好磕了幾個頭權表謝意。不過靈智本就施恩不望報,隻是動了一翻惻隱之心,隨時為之罷了,見到二人如此多理,心中想到: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小爺來時見到這地方雖然偏僻,但是也還有路,不算人煙稀少,兼之不遠處便是一條官道,便是在路邊搭個棚子賣些茶水也好過在地裏刨食,莫不如便給他順便搭個茶棚吧!
說做就做,靈智又從山上弄出七八顆碗口粗細的樹木,運起一身神力將之大半插入地下,作為茶棚的支柱橫梁等,然後再弄些蓋草蓋上棚頂,又指點二人辨認幾類祛火消暑的草藥,好作為輔材一起煮進茶水當中,接下來的時日也好當作一門營生。
一場忙活下來,二人臉上哀色漸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充滿希望的神色。見到二人的變化,靈智也心懷大慰。
這時,那喚作靈芝的小娘已經做好飯食,來喊靈智及兄長吃。靈智一眼瞧去,但見她雖然頭上臉上沾滿了煤灰草屑,但不掩其秀美之色,隻是稍顯單薄,想來等到日子好了又是一個“茶水西施”般的人物。
三人走進原先那間茅屋去,靈智等便坐在炕前。這時天色已晚,靈芝小姝點亮了油燈,又取出一大盆地瓜分別奉給靈智及自家兄長。
靈智拿起一顆地瓜發愣,在心中感歎尋常百姓的艱辛,想來這一頓地瓜便說他們家中最好的招待了。二人見到靈智發愣,還以為他嫌棄,當下那青年羞赫的開口道:“靈智大師,山野之人隻有這些招待了,還望莫要嫌棄。”
靈智一呆,心知他們誤會了,也不解釋,拿起來大口吞吃起來,一邊吃一邊讚歎:“不錯,很香。”
見到靈智吃得香,二人這才露出笑容。
通過一下午的相處,三人已經熟絡起來,這時,靈芝問道:“靈智大師,我看你風塵仆仆的樣子,你這是要去哪裏啊?”
靈智道:“嵩山少林寺知道麽?這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靈芝道:“知道知道,嵩山少林寺麽,哪個不知道,聽說上麵有很多法力高深的師,莫非靈智大師是少林寺的?”
靈智見她天真爛漫,笑著回道:“不是,和尚我是大青龍寺的,這次去少林寺是要跟他們比劃比劃的!”
那青年見識過靈智的武功,聽到靈智這話,啊也一聲,問道:“靈智大師,您老人家這是要跟他們鬥法麽?”
靈智聽得有趣,便答道:“鬥法麽?也算是。”
青年與小妹相視一眼,交換一個眼神,青年更是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而後更是肯定的說道:“依小的看,這次鬥法那些少林寺的大師肯定不是靈智大師你的對手。”
靈智一樂,道:“和尚我自己都不知道勝負如何,你如何得知?”
青年呐呐的道:“俺?反正俺就是知道。”
靈智知他心意,也不再追問,當下將話語引到別處,又交談了幾句之後,便在炕上打坐煉氣。
此地距離少室山已不足五十裏,此時盤膝而坐的靈智雖然看來波瀾不驚,但是心中早已各種念頭紛飛,離得越近,心中火熱更甚。一想到馬上就可以得到《九陽神功》這套絕世武功,靈智便忍不住一陣激動。有了這套武功,靈智有自信在三十歲前進階絕頂,先天境界將不再是奢望。況且以《九陽神功》修煉出來的至陽屬性內力,施展起各路佛門武功來,威力比原先隻會強不會弱,對於戰力的提升幫助極大,怎能不讓靈智心潮澎湃?
隻是靈智有著後世的記憶,又身為密宗宗主,了解種種秘聞,隻是知道少林和尚的尿性。說起來,曆代少林高僧中不乏精通厚黑之學的和尚,滿嘴的仁義道德,悲憫天人,實際上所作所為大多都是從少林自身的利益出發。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少林寺較之許多門派已經好了很多,起碼不會明目張膽,況且真正境界高深心地仁慈的高僧還是有很多的。靈智擔心的是,少林寺僧人必定會對自己這個從西北而來的密宗宗主十分提防,誰讓自己密宗的那些個前輩當初來中原的時候一個個都是想踩著少林上位呢,尤其是還輸了,一個個不但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也在少林僧人及中原武林中人的宣揚下敗壞了密宗的名聲。
靈智心中輕歎一口氣,睜開雙眼,見到程家兄妹已經熟睡,聽著二人均勻的呼吸聲,尋思:“倘若小爺我一開始便跟少林那幫禿驢說要進入藏經閣,說不得他們對小爺的提防等級立馬便上一個層次,以為我是覬覦他們的少林絕學呢?這該如何是好?”但轉念一想,心中又道:“啊喲,不對!按照金老爺子的說法,此時少林正值前所未有的虛弱期,雖然以少林的底蘊,不乏一流高手,但是絕頂高手一個也沒有,倘若小爺一開始便露幾首高明的武功,表明對於少林七十二絕技並無任何的覬覦之心,然後再跟他們聊聊佛經醫術,說不得他們還會將小爺我視為知己呢!此時再順勢提出進去藏經閣翻閱佛門典籍、高僧語錄,哪裏還有不成功的道理?哈,幸虧小爺學會了‘火焰刀’神功,又將‘大手印’改良到不下於‘降龍十八掌’的地步,單單這兩門絕學足以打消他們的各種疑慮了吧?”
想到開心處,靈智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而且這貨稱呼少林的和尚為禿驢,似乎也忘記了此時自己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禿驢,當真憊怠!
拿定主意以後,靈智放下心中的憂慮,眉頭緩緩舒展,嘴角掛上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沉下心神,運轉神功暗自用功。此時靈智的泥丸宮內,有若實質的精神力來回翻湧,靈智分出大半意念,調用第八層根源慧經修煉出來的龐大精神力,緩緩的拓寬著泥丸宮,為突破下一個境界打下基礎。而靈智的丹田當中,龐大的內力迅速的遊走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隻在任脈處略有遲滯,而後緩緩歸於丹田,每運轉一圈,便深厚幾分。龐大的內力更是在經過周身各處的時候,分出一小縷融入血肉當中,提升肉身強度。
靈芝小姝迷迷糊糊的睜開雙眼,隻見盤膝在炕上的靈智麵上隱隱流光閃動,周身更是似乎帶出點點銀光,在窗外月光的照耀下,配合上錦瀾袈裟上的金絲發出的光澤,越發的寶相莊嚴,仿若羅漢。陡然間,隻見靈智眉心處光明大作,周身氣息越發的舒服、溫和,一時間,竟然瞧的癡了。
靈芝癡癡望著靈智的麵容,心道:原來菩薩就是這個樣子的啊?娘說的好人有好報果然是真的。靈智大師一定是快要成佛了吧,不然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法力?猛然間又想到,菩薩一個個都是法力通天的,我這般無禮的瞧著,當真是罪過。嚇得連忙把頭低下,低聲念著:恕罪恕罪,靈芝不是有心冒犯您老人家的。
原來,靈智念頭通達之下,竟然摸到了根源慧經第九層的門檻,一時間精神力大漲,眉心處才會光明大作,周身氣息更加圓潤。好處便是,哪怕靈智不睜開雙眼,這周身三丈的任何動靜都瞞不過靈智,分毫畢現的反映在識海深處。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比如說,明明沒有睜開雙眼,但是靈智就是知道剛剛小靈芝在偷看他,又比如說,屋角有一隻老鼠已經來回穿梭了數次,沒有找到任何食物,但是仍舊不甘心
甚至有數隻大蚊子想要欺近靈智身邊,狠狠的咬傷幾口,不等靠近半尺之內,體內便不由自己的生出一股柔勁將之彈開,而蚊子再次顫動著雙翅撲過來,又再次被彈開,如此周而複始,可見靈智一身內力何等高深。
一夜須臾而過,靈智察覺到內力緩緩增長一絲,神清氣爽,吃了兩個大地瓜之後,留下幾角碎銀子與程家兄妹,再交待幾句,便在二人不舍的眼神中飄然而去,隻留下兩兄妹呆呆的望著靈智漸行漸遠的背影。
直至看不見靈智,二人才回過神來,靈芝忙向兄長問道:“哥,咱們以後還能看見靈智大師麽?”
青年點了點頭,衝靈芝道:“肯定能,想來靈智大師與少林寺的高僧鬥完法之後,肯定會回大青龍寺的,必定會再次經過這裏的,咱們從今天起去路口賣茶,日夜守候,一定能再次見著靈智大師的。”
靈芝道:“那萬一靈智大師要是回不來了呢?”
青年啐道:“臭丫頭!明知我要怪你多口,你偏偏又說了出來。你還是一般的快嘴快舌,靈智大師那麽大的法力,如何能回不來?”
靈芝小聲的道:“恩。”
再說靈智,辭別了兩兄妹之後,不多時便進入嵩山地界。一路上,但見峻峰奇異,宮觀林立,暗讚不愧為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更是在少室山腳下嚐到了兩種特色小吃,一是燒餅夾芥絲就著山楂紅,二是少林三和餅。便是靈智這等挑剔之人,吃完之後也對這兩種特色小吃也讚不絕口。
若非身有要事,說不得要好好遊覽一番這嵩山景色,見識一下太室山主峰峻極峰的挺拔,感受一下太室山南麓的嵩陽書院的氣氛,嚐一嚐那《黃帝內傳》上記載:“王母會帝於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的果酒之源:山楂紅酒。
靈智將馬匹存放在鎮上一間客棧之上,沐浴洗刷一番之後,穿戴整齊,手持禪杖,對著少室山緩緩而上。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山勢陡峭峻拔,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隻不過此時靈智全無任何心思觀賞,心中所想的乃是一會如何給少林眾僧一個下馬威。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刹”,更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不過靈智身為密宗之主,自然看不慣少林的這等狂妄口氣,奈何如今武功雖然高明,但也沒有高到無視一切的地步,隻好將那一絲不忿壓在心底最深處,等到日後武功高到‘天下第一’之時,再占一處名山大川,建一座宏偉寺廟,將密宗搬到中原來,再跟少林一爭長短,看一看到底誰才是佛門正宗。
靈智一抬頭,見到少林寺山門,禪院建築依稀可見,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雄雌相對。山門的八字牆東西兩邊對稱立有兩座石坊,東石坊外橫額:“祖源諦本”四字,內橫額“跋陀開創”;西石坊內橫額:“大乘勝地”,外橫額:“嵩少禪林”。山門倒是宏偉非常,卻無任何香客拜佛,靈智嘴角扯出一個譏諷的笑容,氣沉丹田,使出千裏傳音的功夫,對著山頂緩緩開口:阿彌陀佛,密宗靈智拜山!
音調不緩不急,卻傳開數裏有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