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祭天,稱帝!
字數:6025 加入書籤
”殿下,這裏就是美洲,一片蠻荒的大陸.......“前來迎接李承宗的漢國美洲墾殖總署署長,大特務蘇城說道。“嗯,沒錯,這裏確實是美洲,這幾年苦了蘇卿家了.....“李承宗瞧著像要塞一樣的金城,很滿意的對蘇城說道。
他對蘇城這幾年的努力還是很滿意的,別的不說就拿他麵前的金山城來說,前有太平洋,後有金山湖(就是後世的佛朗西斯科湖),金城南北森林茂密,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更重要的是這裏竟然有大量金礦礦脈。如果從金山城再往西,則是一片肥沃的平原,剛好可以用來開墾良田種植糧食。同時內陸湖周邊,分部了大量的淡水溪流,為良田提供了豐富的灌溉保障。
這幾年漢國往北美移民了不少流民,他們在這裏開墾荒地,建立居民點,金河(就是大名鼎鼎的薩克拉門托河)兩岸已經水車林立,阡陌縱橫,很有一點江南的意思......
李承宗帶著自己一家子進了金城,而跟隨他一塊來的移民則在墾殖署官員的帶領下,前往他們即將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新移民們看著一片綠幽幽的沃野。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澤。就算是傻子都看的出來,這裏的土地有多麽的肥沃。雖然現在還沒有經過開發,和荒地沒有什麽不同。華夏人自古以來就都是種田高手,他們瞄一眼就知道這塊地塊肥力如何,不得不說他們的眼光很毒辣,要知道在地球上,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多,後世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華夏的東北地區,以及美洲的東西海岸地區。這三個地區,都是土地十分肥沃的地方。這三個地區也有一個對比,遠東一年到頭夏季時間不是很長,適合播種的時間也就是幾個月而已,隨之而來的就是漫長的冬季和寒冷,農作物隻能種植一茬就不行了,而華夏的東北黑土地除掉遼中南那一塊之外也是這樣。可是到了美洲東西沿海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有冬季,但因為氣候相對好一些,尤其是美洲西海岸就算冬季溫度也基本在零度以上,而且水熱都不算太差,加上肥沃的土地,如果在努力些,這收成還能差了?
移民們自然是歡欣鼓舞,至於李承宗嘛,他自然是作為這塊土地的至尊,第一件事情是在金山城整頓下略有混亂的北美政局,畢竟漢國中央已經來到北美,自然不能再以殖民地方式管理不是?很快李承宗和他的漢國中央政府就把漢國實控的北美地盤劃分成了七州二十二縣,並設置了官府對生活在這些地盤上的華夏移民和依附漢國的漢化和半漢化印第安人熟番進行管理......
既然離開了華夏那塊地盤,要做美洲這塊大陸的超級至尊,那僅僅一個漢王顯然是不怎麽夠資格和威風的,麵對還處於原始氏族的北美印第安人和奴隸社會的中南美洲印第安人,王,這個稱號有些鎮不住他們啊,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漢王升級成漢皇,也就勢在必行了......
黃帝紀年3342年(625年)十月一日,天氣晴朗,欽天監和道門金城樞機教堂測算出來的日子倒是不錯,在金城南郊十裏處,近衛軍兩萬人正在守護天壇,整個金山城二十餘萬百姓幾乎是傾巢而出,文武百官一大早就來到了天壇,今天是李承宗祭天登基稱帝的大日子,金城的文武百官,誰不敢前來。
早就在前段時間,禮部就已經定下了章程,但是今天是大日子,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誤,什麽時候漢王鑾駕啟程,什麽時候到達天壇,怎麽祭天,以及眾多文武大臣應該進獻什麽禮節,等等,這些都是有要求的。就是李承宗也被這些禮節搞的頭昏腦脹的。
“殿下,這些都是古之禮儀,殿下登基,乃是承天之命,從此將與民更始,”裴矩在一邊勸說道:“殿下當安心承繼天命就是了。”
“走吧!”辰時,李承宗的鑾駕從武德殿而出,隨行的乃是裴矩,蘇烈兩人,一文一武,代表著李承宗對滿朝文武的態度,這兩人才是自己的親信。
金山的圜丘也稱作天壇,這天壇可與後世名揚世界的北京天壇不太一樣,那個北京天壇主旨思想是天圓地方,而這個金山天壇的最中央是一個大大的地球儀,李承宗改造的這個道教可是主張科學治教的,天圓地方自然是不對的,道門的道士科學家們在渡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這世界不可能是天圓地方了.....
李承宗今天就是要在這裏先祭天,然後登基做他的美洲皇帝.......與華夏那邊的祭天儀式不一樣的是,這裏的祭天儀式的司儀並不是那些什麽儒生來操持,而是道門來作為祭司來作為司儀,像今天的大司儀就是道門的精神領袖王遠知,老頭兒跟著李承宗一起來了美洲,作起了美洲道門的大頭頭.....
在祭祀之前,李承宗與文武百官還有道門的道士和道姑們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了犧牲和祭器,然後李承宗身穿印有陰陽八卦的大裘,內著袞服(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麵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就在這時候,司儀王老頭兒用上古雅言喊了一句”雅樂起......“底下的樂隊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著李承宗牽著獻給天帝的犧牲,把它宰殺。這些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李承宗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隨後在樂聲中迎接“屍”登上圜丘。屍由活人扮飾,作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屍就坐,麵前陳放著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這時先向屍獻犧牲的鮮血,再依次進獻五種不同質量的酒,稱作五齊。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大羹(肉汁)、鉶羹(加鹽的菜汁)等。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薦獻後,屍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稱為酢。這五齊完了,李承宗按照之前的排練跟著道門的舞隊一起跳黃帝做的《雲門》之舞,最後李承宗帶著楊倩一起跪拜天地和鴻鈞道祖,拜炎黃二帝,最後祭拜了老李家的祖宗老子之後,又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前來觀禮的文武群臣和民眾代表還有來看熱鬧的印第安人和倭人代表們,最後在王老頭兒一句禮畢這才完成了儀式繁瑣的祭天儀式.......
接下來就是登基儀式咯,眾人緊隨李承宗的步伐,幾乎是亦步亦趨,前往天壇對麵的祈福宮前麵的廣場上事先搭好的高台,李承宗爬上去之後站定,然後一幫子道士和宮廷樂師鼓著腮幫子開始奏樂!王老頭兒先是自己上幾柱香,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祭天文書交給李承宗,李承宗就開始抑揚頓挫的大聲朗讀,之後又是祭祖,安民告示亂七八糟的東西弄了一大堆,李承宗念完都塞到火盆裏,意思著這東西燒給神仙了,朕要是做不到神仙就會怎麽怎麽滴,反正就是跟上墳燒報紙一個意思吧!
“元氣肇辟,樹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漢王李承宗出身隴西李氏,天潢貴胄.......拓殖美洲........為漢人開疆拓土......倬彼雲漢,昭回於天,今天命在漢.......“王老頭兒蒼老的聲音在高台上響起,旁邊立刻有數百名聲音洪亮的軍漢隨之念出,廣場之上的二十幾萬萬軍民聽的清清楚楚。
“大漢萬歲,大漢萬歲。”廣場的人們在王老頭兒剛念完的時候頓時山呼萬歲。
“漢王,請上前參拜天帝和道祖。”王老頭兒對站在一邊的李承宗說道。李承宗規規矩矩給這些上古大神上完香之後,李承宗在稱帝詔書上用自己的印璽蓋了章之後,然後再拜,李承宗這才算完成了他的任務,“我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高台之下下,不管是李漢的文物群臣還是民眾代表,就是那些印第安熟番代表們也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話紛紛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皇天後土,太上道祖在上,朕上承天命,今建國號為漢.......以太上道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李淵為太上皇.....追封裴芝芝為孝昭皇太後......楊倩為皇後,柳桃兒為皇貴妃,皇長子李恪為皇太子......以金城為西京,五星赤旗為國旗......道教為國教........漢之民眾,皆為天選之民....朕之權利,承天民享.......“李承宗的建國登基詔書很是奇葩,一方麵他不否認勞什子天命,可另一方麵他又強調他的權利可以和民眾共享,乃是君權天授民享,這就好玩了.......
而且那些從龍功臣們在這個時候,最關心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諸多功臣的冊封,曆朝曆代皇帝的登基,都將會冊封無數的功臣,這才是他們這些人最願意聽到的東西。
“大漢皇帝詔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聞喜裴卿弘大,從龍至今,功勳卓著,加封開國輔運推誠守臣江戶郡王,祿五千石,世襲罔替。”
“大漢黃帝詔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冀州武邑蘇卿定方,從龍至今,功勳卓著,加封開國輔運推誠守臣雙河郡王,祿五千石,世襲罔替。”
........
李漢王朝跟中原王朝不一樣的是這個王朝因為李承宗和道教做出的漢人不可為奴,而沒有了太監,沒辦法啊,暫時沒有異族太監不是?所以這念聖旨宣詔書的任務隻好由李承宗的大特務頭子,錦衣衛指揮使,宋忠親自擼袖子上咯....隨著宋忠的吟誦,這殿下是一陣又一陣的萬歲之聲,艾瑪,這上來就是兩個郡王,說好的王爵不予外姓呢?
.........
這封完自己的文臣武將,李承宗也沒有忘了一些民間人士,就連道門最高精神領袖王遠知也被李承宗賜了一套新的金縷冠和紫絲霞帔,並尊稱為大國師統領李漢所有宗教人士,而且這聖旨還是由李承宗親自遞到老頭兒手上,老頭因為年紀大隻是行了個道禮,話說古代真好,年紀大到哪都受尊重!
排在大臣們後麵的就是百位特別人士了,按照兵農工商的順序,李承宗先是接見了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漢軍士卒代表,李承宗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怎麽做影帝,幾句口號就讓這些忠勇之士們就激動起來了,這個時候就是要他們抱個火藥包去死,他們也心甘情願,然後又接見了農民代表,一群土裏刨食的老頭老太太見著李承宗跟見了三胖的棒子似的,激動的熱淚盈眶!
今天來參加登基大典的百位特殊人士,除了把自己感覺最好的衣服穿來了之外,肩膀上還掛著李承宗的皇家絲綢作坊裏特別製作的紅綬帶,士兵寫著漢軍精兵,農民的就寫耕作能手,工匠們的寫著賽魯班。商人的嘛就寫著愛國商人!因為這個事吧亙古未有,所以一切規矩都是李承宗和楊倩來製定的,先是李承宗跟人握個手,一旁的道門畫師們在一旁趕緊用素描畫下場景,然後李漢皇後楊倩親自充當禮儀小姐,端個托盤上麵放著一些玻璃獎杯,也不大就十五厘米高的那種小獎杯!別看獎杯小,但是意義重大,每個獎杯上麵鍍金的某某是什麽大漢精兵啊什麽的,底座是一個檀香木雕刻的八卦陣,就連那些文武群臣們見了都有點愣神,怎麽說呢,太奢侈了也太精巧了!
每一個接過獎杯的人都把獎杯緊緊的摟在懷裏的,用手拿怕勁小掉了,勁大碎了,士卒走過依次是農人,工匠,商人!這裏麵最感動的就是商人了,要知道這工農兵可是大漢王朝的基石,他們的代表來是理所應當,可這商人,要知道自秦以來那個華夏王朝不是重農抑商啊,雖然李漢和之前的漢國不歧視商人,但是這些商人心裏也不踏實,他們這些人今天能來,其實是花了不少真金白銀的,可雖然站的位置靠後了點,可是看著向自己迎麵走來的漢皇李承宗陛下,各位已經是激動的淚流滿麵了!
當李承宗把愛國商人的獎杯交給眾人之時,商人們個個都拍這胸脯保證以後如果有用的著的地方,一定毀家紓難,為大漢為陛下鞠躬盡瘁!李承宗自然也很受用商人們的話,握手結束又按照程序的按高低個站成四排,李承宗被倆老農夾在中間,畫師們趕緊描下來這個難得一見的親民場景,李承宗自己感覺真的好像***啊!
把登基封賞儀式推向高潮的李承宗小兩口石破驚天的舉動,宣教司和錦衣衛從李漢王朝全國精選的五名婦人代表和五名”大漢好媳婦“,這開國立基這麽重要的事兒,怎麽能讓婦人攙和?這讓李漢的許多衛道士和大男子主義者們相當的不忿,在他們心裏能讓楊倩這樣的後妃出席就代表了李漢天下婦人了不就行了嘛,可漢皇在他還是漢王的時候,就在搞半邊天運動,漢家女兒能頂半邊天,在李承宗和楊倩的努力下,李漢不僅有女兵,女老板,甚至女性政府高官也不稀奇.....
李承宗和楊倩之所以這麽做,還不是他們治下的華夏漢人數量太少了嘛,要是數量足夠多,搞啥子女兵啊......
折騰了一整天之後,晚上整個金山城的上空又變成了焰火的世界,而李承宗則是大宴群臣和與會代表們.......
在許多儒家死忠看來,李承宗的祭天登基搞的是不倫不類,有違華夏祖製,但不論他們在那裏怎麽悲鳴,一個強大的帝國在美洲一隅露出了它鋒利的獠牙,等它長大之後,整個美洲都是它的身軀,歐羅巴和阿菲利加都將在他的爪牙下瑟瑟發抖.....(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