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老杜夜宿農家(上)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杜如晦想去看看李漢的鄉下真實情況,由於他不是漢國國民,出行要受到一定限製,對這個老杜同誌表示理解,畢竟在大唐不少人眼裏,這個李漢是不折不扣的叛逆,人家對自己防備一點他也能理解,他把自己的意思跟李漢官方那麽一說,很快就有一個叫葉慶的外務部年輕官員被派遣過來,陪同老杜觀察李漢的鄉下........
“福澤(葉慶的字),這馬車,你們漢國的冬日倒比大唐那邊暖和許多.......”老杜在馬上一邊觀瞧李漢鄉下的景色,一邊和葉慶交談,“嗬嗬嗬,杜相,在我們大漢京畿冬日倒是不錯......你也知道,這夏日可就難熬咯......”葉慶笑著說道,“要葉某說,雙河那邊才叫好呢,一年四季溫暖如春......”
幾個人說著呢,就來到了一處集市,在葉慶的帶領下,幾個人把馬匹寄存起來,然後進入集市,杜如晦略微一瞧,就知道雖然那什麽的漢聯儲已經發行了被稱為花金和花銀的金屬貨幣,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的集市,金屬貨幣的流通卻依然無法和那些大城相比。
在李漢,所有的土地都屬於李漢王朝,農民對土地隻有使用權,而不是跟大唐的均田製那樣直接分給農民,雖然有些想當地主的農戶略微不滿意,可是胳膊拗不過大腿,錦衣衛和宣教部費了好大的氣力才讓他們明白,在李漢土地交易是非法的,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李承宗恪守當初的承諾,在李漢的鄉下實行了包產到戶,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的同時,也在閑暇的時候搞一些副業,例如養點雞鴨等家禽,每天收上來幾個雞蛋鴨蛋,家裏不舍得吃攢起來留著到集市上換些跟那些商販換些油鹽醬醋什麽的。
還有在家裏的小院裏種些蔬菜,滿足自己家餐桌上的需要以外,剩下的也會拿到集市上換點家裏需要的東西。還有手巧的做點草編的筐筐簍簍,會裁縫活的做些鞋墊布鞋,會繡活的繡個荷包、香袋,手藝好的做些爽口的泡菜鹹菜,反正集市上針頭線腦、棉衣鋪蓋、瓶瓶罐罐、鞋襪帽子什麽都有。傳統的農戶家更願意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他們獲得現金的途徑一般都是在跟李漢朝廷繳糧的時候,額外賣些餘糧給李漢朝廷來獲得一些現金。
農戶家手裏有了現金也會藏在家裏隱秘的地方,很少拿出去花,權當家裏的壓箱底的救命錢。再就是趕上春節的時候置辦些年貨,給孩子添幾件新衣,弄些對聯鞭炮什麽的,十餘年的發展,李漢的農貿集市已經形成了很大的規模,現金交易的情況,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農戶們日子雖然好了起來,但是也僅是能吃飽穿暖了,還遠談不上富裕。
好在來到美洲的農戶們,大都是流民和雇農以及無產者出身,他們對現在的日子已經無比的滿足,在他們看來,能讓自己填飽肚子,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他們在大隋的時候,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一家老小起早貪黑的忙活,也隻能是混個半飽,到了開春的那個月,沒準還得挨幾天餓,就算豐收了,還要忍受那些世家大族為代表的地主的壓榨,在李漢就不一樣了,李漢國土夠大,朝廷土地儲備充足,隻要自己肯吃苦,聽皇帝陛下還有那些精通農事的道長的安排,秋收之後繳納一筆皇糧,剩下的全是自己的,這樣的生活可比早年苦哈哈分時候好多了不是。
葉慶和杜如晦在人流密集的農貿集市裏四處逛著,麵對如此熱鬧的集市,杜如晦也是暗自咋舌,沒想到李漢的鄉村居然有著這樣一番場景。集市裏一個個農戶挑著擔子來回穿梭,一個個擺著攤子農戶在那裏大聲的吆喝。時不時就能看到兩個農戶相互間以物易物,雙方為了爭取一點蠅頭小利,在那裏吵得麵紅耳赤。
“福澤,沒想到遠東的百姓日子過得不錯啊。我聽他們的口音,都是燕趙一帶的人士啊。”
“這不奇怪,他們都是燕趙的流民,隋末的時候,很多一大家子人都餓死在逃荒的路上了,大都是靠吃死人肉活下來的。如今他們被我們大漢接到了美洲,安置好了不說,還給他們分了土地和房子,現在他們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杜如晦看了之後,心裏直叫心疼,這些農戶本來都應該是我大唐治下的良民,哎........
葉慶沒有看到老杜的心疼之色,他繼續說道,“我家陛下起於河北,立足於東魯,定鼎在美洲,自前朝動亂,我們收攏的流民數不勝數.......不是我自誇,若不是我家陛下和皇後娘娘,發現這方福地,我們漢人子民還不知道要平添多少冤魂.........”這廝是李承宗和楊倩的死忠,也是錦衣衛的迷諜,要不外務部也不會派他來陪同老杜.......
老杜有些心不在焉,哎,這李漢可怕喲,若是李漢對華夏祖地起了想法,怕是大唐根本就不是對手,別的不說,就剛才他聽到兩個農戶砍價發誓的時候,都是說跟道祖跟皇帝陛下發誓,這是啥,是民心啊,老杜別看出身關隴世家的杜家,可他不傻,沒了這些憨厚的農人,就沒了根基......
杜如晦滿臉沉重的歎了口氣,然後轉身離開了農貿集市。此時他的心裏非常的鬱悶,李漢給老杜的壓力真是太大了,不尊孔孟竟然能蠻荒之地創下這般成績,讓他這個儒門弟子是目瞪口呆,於誌寧那廝光知道瞎說,可曾想到李漢的真實實力?
老杜在李漢呆的時間,越長,讓他更加的深切體會到了漢國的強大。更讓他感到憂慮的是,幾乎是同時開國,漢國卻到處都彌漫著積極向上的朝氣,而大唐說不好聽的,在世家大族的把持下,他杜如晦不看好.........
他們慢慢的走出農貿集市,在鄉間小路上並肩而行。幾個人都沒有說話的意思,就這麽慢慢的走著,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不遠處的一個村子,家家戶戶都冒起了炊煙。
“杜相,今晚我們就在農戶家裏吃一頓便飯可好。”葉慶看了下天然後說道,杜如晦並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然後他就隨著葉慶走進了村子。
他們來到村頭的一間院子,院子裏的一條土狗看到了生人開始大聲的狂吠。葉慶衝著院子裏喊道:“有人嗎?”
一個六七歲歲大,滿臉泥巴的熊孩子從屋子裏跑了出來,看到了葉慶和杜如晦,嚇得轉身逃進了屋裏。過了一會兒,一個三十多歲的粗壯漢子從屋裏走了出來。
葉慶連忙笑著道:“老哥,我們從金城過來的,現在天黑了,想在你家借宿一宿,你放心,我們吃住會交錢的。”
那個粗壯的農家漢子咧嘴一笑,然後上前打開院門,甕聲甕氣的說道:“出什麽錢,你以為我們鄉下人掉錢眼兒裏了,哈哈……進來……進來……”
他把兩人迎進了院子,轉身大喊道:“瓜婆娘,咱家來客人了……”
一個年輕的女人匆匆跑了出來,身後還跟著那個熊孩子,他手裏還領著一個四五歲大的小丫頭,他倆都躲在女人的身後,小心的看著葉慶和杜如晦還有另外倆隨從進了這家的院子,進院子之後,老杜就開始四處打量著,院子的糧倉裏堆滿了一個個金黃的短棒,他並不認識這東西,但也知道可能是糧食,反正漢國這裏什麽東西都透著古怪,他也見怪不怪了。
糧倉的旁邊的牲口棚,裏麵正有一頭壯碩的黃牛和兩頭驢子還有幾隻奶山羊,在那裏悠閑的嚼著草料,還有一掛大車停在邊上。院子裏十幾隻雞正在四處找食兒,還有幾隻鴨鵝安詳的趴在柵欄下麵,在院子另一邊有一塊用木柵欄圍起來的地兒,裏麵有幾隻據說是什麽火雞的大鳥在那裏覓食。院子的另一頭是碼了一人多高的柴火垛,還擺了一個石磨,邊上堆著一堆曲轅犁、鋤頭、耙子、鐵鍬等農具。
門口拴著的那條土狗,從他們進來就開始狂吠,直到那名漢子吼了一聲,土狗嚇得跑進了狗窩,再也不敢出來。
小院裏麵雖然擺的滿滿當當,但也拾掇的幹幹淨淨。兩間茅草土房的外牆上掛滿了一串串辣椒、蘿卜幹、葫蘆條和各種各樣曬幹的幹菜。
杜如晦在院子裏看了看,心裏也不由得想,這家餘糧滿倉,禽畜興旺、有牛有車,即便在大唐最富庶的關中地區也應該算是殷富之家了。漢國初來美洲,安置流民也就剛剛十餘年的時間,這一家村子裏想必是最富的人家。他隨著農戶進了屋子,在主屋的火炕上坐了下來。這間屋子一看就跟大唐不一樣,是難得一見的木屋,全部由櫟木卯榫而成,裏麵的家具也迥異於大唐,雖然怪異卻收拾得頗為幹淨,看來這家的女人倒是一個能幹持家的。
這家的婆娘正在準備一家人和他們幾個人的晚飯,粗壯的農戶倒是樸實,又拿出了家裏屋前晾曬的幾塊肉幹還有幾條鹹魚甚至拿出一壇酒。在老杜看來,這樣的人家,這些東西都算很金貴的東西了。(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