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把辛酸淚

字數:5374   加入書籤

A+A-




    秋從西邊來,蒼然滿關中。

    …………

    雨過天晴,東歸隊伍再次拔寨起程。

    自七月東出長安至今已經一月有餘,護送陳留王的公卿大臣和護駕隊伍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現在才剛過渭南。

    遠眺東都洛陽,依舊隔山千萬重,山水迢迢,歸途遙遙無期。

    路途遙遠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護駕隊伍中,手握重兵的車騎將軍郭汜中途反悔了,想把天子和百官劫持到他的老巢——郿塢,進而坐擁天子和百官,口銜天憲,占據大義之名,與大司馬李傕分庭抗禮。

    甚至,郭汜還想趁機殲滅李傕勢力,重現昔日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風光。

    於是十日前,郭汜召集重兵包圍了渭水大營。

    他自己率領衛隊把天子大帳團團圍住,企圖逼迫陳留王和公卿百官們乖乖就範,大軍調頭向西前往郿塢。

    危急時刻,安集將軍董承率領羽林衛趕到天子帳外,與郭汜的親兵衛隊展開廝殺,趁機把困在大帳中的陳留王救了出來。

    郭汜親自帶兵追趕上來,迫使董承領兵斷後抵擋,而陳留王則帶著十餘名侍女和宦官倉皇逃出大營。

    為了躲避郭汜麾下西涼騎兵的追殺,陳留王一行慌亂之下鑽進大營後麵的原始叢林,雖然成功躲過了西涼兵的追擊,卻在遮雲蔽日的茂密森林中遭遇狼群獵食……接下來便是捍衛者劉協遇見少年郎的那一幕。

    郭汜的中途叛亂終究還是失敗了。

    就在陳留王逃出大營的同時,驃騎將軍張濟和侄兒張繡、興義將軍楊奉、安西將軍楊定,再加上董承率領的羽林衛,四支兵馬聯手抗擊郭汜大軍,致使郭汜大敗,帶著殘兵落荒而逃。

    渭水一役,最終以郭汜大軍敗逃,百官尋回天子而告終。

    戰後,太尉楊彪詳細記錄了這場叛亂的前後始末,上呈劉協審閱。

    正是看了這份奏簡,劉協才知道那個蜷縮在鬆樹下的少年郎原來就是獻帝陳留王。

    可惜他趕到時陳留王已經死了,而且還有五匹餓狼搶食其屍首。

    把整個事件竄連起來,前因後果一目了然。

    曾經那位禪位給曹丕的漢獻帝在捍衛者劉協降臨這個時代的時候,慘死於狼群之口,臨死都沒能跟他同名同姓且身材相貌十分相似的捍衛者劉協見上一麵。

    冥冥之中似有天數。

    捍衛者劉協來臨之際,便是陳留王陳留王喪命之時。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王不見王”吧。

    可憐的陳留王死後既沒有享受到帝王待遇,又沒有得到“獻帝”諡號,鬆樹下的小墳塋成了他永久的歸宿。

    隨後的事態發展也證實了這個“天數”。

    移花接木的捍衛者劉協回到大營,並沒有引起任何懷疑,順理成章入住天子行轅。

    曾經代號“暗夜君王”的捍衛者取代了死去的陳留王,人如其名,成為東歸逃亡路上的少年天子劉協。

    自此以後,這個時代有且隻有一個劉協,那就是他“捍衛者劉協”。

    與此同時,他肩負的民族捍衛者的使命也隨之改變,現在他要捍衛的是大漢江山。

    東漢王朝存在的時間越長,大漢民族的根基就越牢固,久而久之,中華民族必將始終領先於世界民族之林。

    願望很美好,但現實更殘酷。

    死去的少年郎(陳留王)自登基即位的那天起,就淪為諸侯霸主的掌中玩物。

    先有董卓霸京師,廢長立幼,把年僅八歲的陳留王扶上天子寶座。

    隨後董卓自封“相父”,稱陳留王為“娃娃皇帝”,儼然以皇帝的老子自居,夜宿龍庭,禍亂天下,致使大漢十三州分崩離析。

    而那些野心勃勃的封疆大吏和投機者則抓住機會,趁勢而起,假借討伐董卓之名,大張旗鼓的招兵買馬,進而攻城拔寨大打出手,橫行無忌,造成割據自立的既成事實,生生把大漢王朝推向覆滅的邊緣。

    洛陽一把大火燒掉的不隻是百年帝都,還燒傷了大漢子民的心,更是對劉氏皇族的淩辱蹂躪,對君權神授的肆意踐踏。

    遷都長安,遷走的不光是天子和文武百官,還帶走了各州官吏和門閥士子對劉氏皇族的敬畏之心,最大程度削弱了大漢王朝在平民百姓中的影響力,鑿空了大漢王朝的根基,使其搖搖欲墜,大廈將傾。

    取而代之的是,大漢十三州遍地是諸侯。

    之後董卓伏誅,自詡“三朝老臣”的司徒王允執掌朝政。

    這讓大漢百姓看到了曙光,都以為素有清譽的王司徒能力挽狂瀾於既倒,輔佐陳留王戡亂綏靖,再現“光武中興”的太平盛世。

    然而王允剛愎自用,權欲熏心。

    他以司徒之位總攬朝政,自封“太傅”,也就是皇帝的老師,赫然擺出一副“天子年幼無知,天下大事交給老夫處理就好了”。

    之後王允目空一切,飛揚跋扈,排除異己,揮舞屠刀大開殺戒。

    一時間大漢天下似乎就他一個忠臣,其他人全是亂臣賊子,誰不聽話就殺誰。

    真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結果,屠刀沒有揮舞兩下,長安就被李傕和郭汜帶領西涼軍攻陷了,王允被亂刀分屍,萬馬踐踏踩成了肉泥。

    縱觀王允掌權之後的所作所為,與董卓如出一轍,其影響之惡劣比董卓更甚。

    王允慘死,呂布南逃,少年郎又落到西涼軍閥李傕和郭汜二人手上。

    這些昔日董卓麾下的驕兵悍將完全沒把天子和公卿百官放在眼裏,長安朝廷的唯一作用就是向各路諸侯討要糧食、金銀珠寶和奇珍貢品。

    除此之外,天子和百官幾乎一無是處,活著不光浪費糧食,還浪費空氣。

    所幸諸子百家為尊儒術,漢朝以儒道治國,幾百年的儒家思想教育還是卓有成效的。

    李傕郭汜等人雖然猖狂,但深深烙印在骨子裏的君權神授觀念,促使他們不敢對天子和百官痛下殺手。

    即便想著朝堂的存在就是浪費糧食,也不敢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活活餓死,多少給點吃食,吃不飽餓不死吊著他們就行。

    然而公卿大臣們也不白給。

    他們相繼扛住了董卓、王允、李郭三代權臣的打壓和殺戮,活到現在的全是久經宦海沉浮的人精。

    真刀真槍的沙場廝殺他們不行,但是高談闊論,充當說客,蠱惑人心的本事卻是誰也不服誰。

    關鍵是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渡過最初的艱難時期之後,他們便開始頻繁走動。

    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分化拉攏,合縱連橫,硬生生地把他們失去的權力又拿了回來,使得天子和百官的處境和地位顯著提高,經常搞得李郭二人焦頭爛額,不勝其煩,最終促成了李郭二人同意天子和百官們離開長安東歸洛陽的壯舉。

    ……回顧陳留王即位以後的艱辛曆程,忍不住掬一把辛酸淚。

    曆經董卓、王允、李傕郭汜三代逆賊和權臣的欺壓淩辱,從最初的娃娃皇帝到後來的傀儡天子,六年來這頂破帽子牢牢扣在他頭上,始終無法掙脫。

    好不容易脫離了李傕的魔爪,離開長安,東歸洛陽。

    奈何隨行護駕的將領又各懷鬼胎,中途起兵造反,致使剛出牢籠的陳留王驚慌失措半夜鑽進深山老林,落得個葬身野狼之口的下場,入土時連一具全屍都沒有。

    而這恰恰是司徒王允在陳留王心中種下的惡果。

    小小年紀登上皇位,被董卓欺辱也就罷了,畢竟董卓麾下的西涼軍驍勇善戰,戰鬥力冠絕天下。

    沒想到王允這個享譽天下的三朝老臣竟然也靠不住,得勢便猖狂,欺負陳留王比董卓還狠。

    無視比輕視更可恨。

    以至於在陳留王脆弱又敏感的心靈深處埋下不相信任何人的陰影。

    於是郭汜叛亂之際,逃出大營後他的第一念頭不是逃往張濟、楊奉等將領的軍營,而是帶著宮女太監鑽進樹林,顯然他已經懂得“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

    可惜他忘了這個世界不光是“人吃人”,豺狼虎豹也不是吃素的,同樣也會吃人。

    於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現在陳留王終於解脫了。

    東漢這艘破船交給捍衛者劉協來掌舵。

    這讓他倍感壓力,如同萬鈞重擔壓在身上,前路多艱險,任重而道遠,每跨出一步都如履薄冰,惟恐一腳踩空,就會步入前任的後塵。

    …………(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