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牆裏開花牆外香
字數:3975 加入書籤
    陽光散下,清風徐來,耳邊響起池塘邊青竹之聲,鼻尖盡是鳥語花香,十分愜意。
    柳生左衛門拿出幾個錦盒,包裝精美,小心翼翼打開,從裏麵拿出一件花瓶,放在蘇淵麵前。
    “說到千年以來流傳的華夏瓷器,最為經典的隻有兩類——建盞和龍泉。留存的八件被定為國寶級的瓷器中,建盞4件,龍泉花瓶件,還有一件是吉州窯茶盞,清一色是宋元時期的陶瓷。”
    蘇淵拿起花瓶,皺皺眉,居然是件殘器?用金繕粘合而成?
    “請不要小看這件寶貝,曾經是足利將軍傳家家寶。據記載當年他獲得此物已經殘破,破裂部分呈現出如蝗蟲般的姿態而獲此名。”
    “十分鍾愛,甚至派遣使者攜帶此碗去明朝,懇請當時皇帝照原樣再賜一個,可遍訪龍泉各窯,再仿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成為千古憾事。”
    看著堂堂千億財閥掌門人滿臉癡迷的表情,蘇淵有些吃驚,沒想到青瓷在島國人心中地位如此之高!
    要說鑄劍,畢竟是從小夢想,研究多年,等到金手指如虎添翼。可瓷器還是門外漢,千年傳承,博大精深,這讓蘇淵有些擔心。
    左衛門見蘇淵不說話,以為被寶貝所震撼,趕緊又拿出一件,三足香爐,展示道:“這隻南宋龍泉青瓷爐為經典造型,千鳥,是流傳的龍泉青瓷中最有傳奇故事的一件,戰國時期曾經為多位曆史名人所珍藏。”
    工整美觀。口沿外撇,頸部有兩道凸弦紋。腹壁上有一對龍耳,蒼勁有力、比例協調。通體施嬌豔的粉青釉,釉色肥厚瑩潤,具有青玉般的效果。
    “起初是今川家的家寶,1560年桶狹間會戰,號稱東海第一弓的金川義元數倍兵力攻打織田氏,卻被年輕的織田信長奇襲討死。為保生存,把千鳥獻給織田信長。後來信長成為戰國霸主,將其犒賞有功之臣,死後又成為戰國時代另一梟雄豐臣秀吉所有。”
    “相傳一個明月之夜,蒲生氏鄉去拜訪細川幽齋,兩人都是織田信長麾下有名的家臣。蒲生提出想要欣賞千鳥香爐的請求。但幽齋卻不太情願地取出給外人觀賞。”
    “靈機一動想起清見海岸和歌中描述:“清見海岸的雲毫不猶豫地衝向浪尖,遮掩住明月的可是那成群的千鳥,找機會婉拒對方的無理要求。”
    “還有更離奇的傳說,1594年大盜石川五右衛門潛入伏見城的太閣豐臣秀吉府邸,試圖刺殺秀吉,但一不小心觸碰到太閣府邸中的千鳥香爐,香爐鳴叫,五右衛門因此敗露被捕。”
    “秀吉認為千鳥有靈,護主心切,更加愛如珍寶,世代流傳。”
    說到龍泉瓷,柳生左衛門眉飛色舞,壓抑不住的興奮之情。蘇淵暗自點頭,果然是死忠粉,難怪每年都要砸幾千萬讓金老三收購精品青瓷。
    最後左衛門拿出一個金色錦盒,滿臉凝重,慢慢從裏麵拿出一件東西,放在桌上,正色道:“這件就是柳生家另一個鎮宅之寶,飛青瓷!”
    “國內認定唯一宋代龍泉窯的國寶!”
    隻見細長頸部和渾圓腹部相映成趣,達到一個完美平衡。圈足的底釉被削去幾毫米,露胎的部分呈深的紅褐色。
    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翠,介於梅子青,粉青之間,釉麵凝厚瑩澈,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見寶光內蘊。
    最特別的是上麵星星點點不滿暗褐色鏽斑,一方麵襯托青瓷的釉色,同時鐵鏽花本身也產生出一種極好的裝飾效果。
    左衛門興奮道:“褐斑紋一般認為是用筆以含氧化鐵的著色劑繪製而成,除圈足部分的褐斑是單個之外,剩下都是兩個為一組的混合形式構成。褐斑的大小、形狀以及彎曲度千差萬別,產生一種偶然的妙意。”
    “龍泉窯的重要性,衡量標準以年代是否宋代、釉色是否粉青或梅子青、器形是否乃最看重的茶道用具,最後傳承是不是古渡後傳世的四項,如果都達能頂級,那就是傳世國寶!”
    蘇淵點點頭,島國人給青瓷花瓶取一個十分雅致的名字——萬聲。如果舉辦茶會正好碰上牡丹或芍藥季節,這種花瓶肯定是最上選的茶席花器。
    青玉般的粉青釉與粉嫩花色互相輝應,帶雙鳳耳的直頸將貴氣的大花以優美盤口托出,有如一幅宋畫出現在賓客眼前,令人沉迷其中。
    柳生放下花瓶,感歎道:“百年來熱衷於收藏的企業家們絲毫沒有停止對於龍泉青瓷的喜愛,流傳數百年的龍泉青瓷反而在島國得到最好的歸宿。”
    “比如根津美術館,1940年創立,收藏實業家根津嘉一郎收集的以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中心的七千件藝術品,以茶道用具和佛教美術作品最為著稱。”
    “但凡知名財閥的博物館,如果沒有幾件龍泉青瓷精品,那簡直是很丟人的事情。民間茶道家、寺廟、古董店都可以淘到不少令人心儀的龍泉青瓷精品,尤其是極品,一旦上拍賣,必然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價值連城!”
    聽完柳生左衛門的介紹,蘇淵沒想到在國內不受重視的龍泉青瓷居然在這裏堪稱國寶?
    說起整個島國的藝術設計風格,第一印象都是簡約。不論是無印良品還是優衣庫,走的都是簡潔風。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原則:對自然的無比敬畏,對秩序的無比迷戀。
    追求素雅,保持最樸實的本色之美,不添加任何雜念的純真。傳統文化中諸如茶道、花道,以及寺院、庭院都反映著這種樸素之美,審美核心就是盡量不去破壞自然的形態。
    比如無印良品,設計便是素的體現,更強調產品材質的重要性,而盡量不去展現人工設計的痕跡。
    其次是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取順勢而為意。順應自然,不幹涉自然的秩序,融入其中。
    庭園裏落滿樹葉之後,掃地的人一般不會把落葉掃幹淨,而是故意留一些,這就是順應自然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