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各有千秋

字數:4608   加入書籤

A+A-


        隻見瓷器上布滿黃黑相間的裂紋,所謂金絲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而鐵線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美輪美奐,鬼斧神工。

        金絲鐵線的形成是因為瓷器在燒造過程中,由於胎質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出窯後開裂。當年觀複博物館馬未都曾舉例說,自家一件新仿製的哥窯瓷器,夜深人靜時能聽見嘣嘣作響的炸裂聲,一直能持續兩年時間之久。

        釉片炸開後,粗的開片會漸成黑色,而細小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時間長氣體進去後,就氧化成金黃色。

        蘇淵用手把玩著,入手凝潤,釉質溫潤,釉麵泛酥油光,如人臉之微汗,堪稱潤澤如酥!

        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釉下充滿大大小小氣泡,星星點點,密密麻麻,仿佛群星閃耀。

        聚沫攢珠!

        因為哥窯釉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妙不可言。

        蘇淵長歎口氣,這才是真正的缺憾之美。其實哥窯所產生的開片屬於燒造工藝上的缺陷,是瓷胎與釉膨脹係數不一致所導致的後果。

        釉麵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塊麵,疏密天成,古代窯工發現後認為是廢品,上報督陶官,請求報廢處理。

        後來居然在破碎釉麵上發現一種天然韻律美,能帶給人一種嶄新的藝術享受,於是將本欲丟棄的器物保留下來,並且由此開始刻意追求這樣殘缺之美。

        千百年被文人充分發掘,推至審美最高層次,哥窯以其缺陷美在陶瓷史上獨樹一幟,獲得社會認可,成為明清皇家推崇的對象。尤其宋哥窯,被藏家視為拱璧,擁有一件即可傲視同儕。

        192年清朝善後委員會在故宮文物時,發現一批從未見過的瓷器,釉色以炒米黃、灰青為主,濃淡不一,釉麵上有大小不等的開片花紋,胎色有深褐、深灰、淺灰、土黃多種,胎體相對致密。

        底部有乾隆詩:伊誰換夕熏,香伢至今聞。製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在他的《禦製詩集》裏,詠哥窯的詩多達21首,宋代哥窯更是神秘之極,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

        全世界大約隻有一百多件,甚至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國際拍賣市場上每出現一件明清仿精品,一般成交價都在上百萬美元。

        如果是宋代傳世哥窯,價值連城!

        蘇淵越看越興奮,隻見開片均勻如一,平滑如鏡,喃喃自語道:“這難道是傳說中的百圾碎!”

        開片是窯變的一種,千差萬別,又稱冰裂紋,按顏色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

        形狀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又分為大開片、小開片。小片細碎叫魚子紋,大片稀疏叫牛毛紋、柳葉紋、蟹爪紋,百裏挑一,獨一無二。

        何為百圾碎?

        在冰晶玉潔的釉麵上形成象冰雪一樣清澈均勻的裂紋,十分致密,天衣無縫,任何雜質無法侵入,曆經數百年,仍然顯得晶瑩剔透。

        包漿瑩潤,溫潤之極,仿佛碎蛋殼一樣,道道縱橫交錯,如同乍暖還寒時節河湖之上開裂的冰麵,裂紋開合,天然取之,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

        哥窯萬中無一,百圾碎又是千裏挑一,號稱極品中的極品!

        龍泉三大經典,玲瓏瓷、弟窯梅子青、哥窯百圾碎,曆經千年,流芳百世,堪稱不可逾越的巔峰。

        蘇淵心中升起一陣驕傲,還有什麽比讓失傳已久的絕技重現江湖更有成就感?

        腦中閃過一個想法,又拿起一個素胎,先使用千峰翠色,然後再金絲鐵線,看看有什麽效果?

        “哎,雖然能疊加,但效果……”

        蘇淵搖搖頭,發現瓷器跟刀劍還是有所不同,一把劍可以層層疊加開光術,效果越來越好。

        可瓷器不同,因為審美各有千秋,梅子青和百圾碎是截然相反的標準。一個要求千峰翠色般純潔如水,另一個是鬼斧神工般窯變之美,風馬牛不相及,根本不能放在一起。

        而且哥窯對素胎的要求不太高,反而是越厚越利於窯變,才能在釉下產生星星點點氣泡,開片均勻,充分凸顯殘缺之美。

        所以玲瓏瓷是靠流雲手和玲瓏刀,功夫全在素胎,隻有薄到極致,才算八麵玲瓏。

        梅子青對素胎要求降低一步,機密集中於神秘的釉色之美,如何能燒出千峰翠色才是千古之謎。

        最後是哥窯,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極品,就算是最頂級老把樁也不可能控製窯變。萬裏挑一,鬼斧神工,全看老天爺的心情。

        尤其是百圾碎,需要兩三年的不斷脫變,仿佛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就連九五之尊都夢寐以求!

        蘇淵鬥誌昂揚,閉門不出,開始新一輪的衝刺。全身心沉浸在手藝中,癡迷不已,無法自拔。

        終於更加看清自我,原本以為隻對刀劍感興趣,結果發現不是。

        最興奮的是不斷挑戰極限,征服一個個難題,破解一個個謎團,當失傳絕技重現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才令人欲罷不能。

        雖然有金手指,但也需要匠人通過苦練才能融會貫通,達到完美境界。這個過程是蘇淵最享受,也是最有挑戰性的目標。

        就在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候,突然毛正聰打電話約見麵,帶來一個好消息。

        “什麽?龍泉政府要征集青瓷精品?”

        毛正聰微微一笑,解釋道:“龍泉兩大特色,刀劍和青瓷。幾年前刀劍博物館已經建成,作為旅遊的一大景點,收益不錯,算是當地一大名片。”

        “政府嚐到甜頭,去年就開始籌備青瓷博物館,級別更高,得到故宮的技術支持。年底準備對外開放,所以向民間征集精品力作,作為第一批展品。”

        蘇淵眼前一亮,瞌睡有人送枕頭,滿意道:“這個主意不錯,以您老的資曆入選肯定易如反掌吧?”

        毛正聰擺擺手,正色道:“民間高手如雲,而且這次是公開選拔,所有裁判邀請國字頭博物館專家坐鎮,尤其是故宮,專門派高手過來把關。”

        “不隻是我,老徐、老陳、老李,基本上有名有姓的製瓷藝人都會參加。拿出自己最好作品比賽,青瓷文化博大精深,光門類就二三十種,各有千秋,誰敢說一定勝券在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