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拍賣第一人

字數:4102   加入書籤

A+A-


        蘇淵明白老爺子的心思,第一是讓自己見見世麵,積累人脈,畢竟都是資深藏家,實力雄厚,有身份有地位。

        還有令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接班!

        因為老一輩的收藏家逐漸老去,後人喜歡收藏的不多,手裏精品麵臨青黃不接的重要時刻。

        比如上世紀大收藏家仇焱之的收藏由蘇富比先後進行兩場專拍,引發競價。明宣德青花團鳳紋棱口洗、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碗、明成化青花梵文酒杯、明宣德白釉碗等,大大小小多件明代精品官窯,都被敏求精舍多位資深會員購藏。

        1984年11月,葉義醫生去世後不久,蘇富比舉辦專拍,一件明成化纏枝蓮紋碗以1485萬高價拍出。其中有很多拍品都是由敏求會員購買的,如天民樓主葛士翹就買下一件明永樂青花花果紋大盤。

        1985年6月,胡仁牧也曾將藏品交與紐約蘇富比舉辦專題拍賣,該場拍賣共計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以110萬美金落槌,創下當時瓷器拍賣最高價的紀錄。

        可以說在港島,藝術品市場成交的很多天價藝術品,不少是敏求精舍會員委托經紀人低調購得,甚至私下交易,為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也是蘇淵急於賺錢的最大動力,真要等老一輩故去,自己就要頂上去。把寶貝都搶回來,放進博物館,永遠的留在故土。

        平心而論要說收藏還是港島和寶島水平高,畢竟經濟發達,藏家文化底蘊深厚,拍賣也起步早。別看保力佳德兩大龍頭在國內好像呼風喚雨,其實外邊還是佳實德和蘇福比的天下。

        很多頂級藏家根本不來內地舉牌,原因很多,主要是這邊信譽差,假拍假托太多,水很渾,不敢輕易下場。

        這個圈子一看眼力,二看藏品,三要看人脈關係。比如永寶齋主翟建民,著名掮客,雖然手裏重器不多,但人脈廣,朋友要是想交換或是出手,也要求人家幫忙。

        中間商的名號就是圈子裏的擔保,雙方第一次交易,有他中間擔保都放心。特別是有些不適合上拍賣的藏品,這是唯一路子。

        民國老琉璃廠也是這樣,但凡有名氣的圈裏人,喜歡您先玩幾天,然後再給錢。真要不喜歡也沒事,原物拿回來就行,古玩行講究就是個信譽。

        按照行裏規矩,講究破二抽三,買家出成交額的百分之三,賣家出百分之二,作為中間商的傭金。相比較要比拍賣行百分之十甚至十五的便宜很多,所以很多人喜歡私下交易。

        這種方式其實拍賣行也有,叫私人洽購,很多流拍的精品都用這種方式成交,當然價格要便宜很多,有的甚至半價出售。

        蘇淵這次第一個拜訪的就是張宗憲,那可真是如雷貫耳的傳說人物,號稱港島第一藏家。

        花幾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收藏瓷器和字畫,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內受到普遍敬重。還是蘇福比和佳實德兩大國際龍頭在港島拓展市場的主要推動者,也是最頂級的白金。

        對於瓷器與雜項的高超鑒定能力,使他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賴與尊重。張宗憲這三個字已經成為大中華地區古董界的金字招牌,世界各大拍賣公司的座上賓。

        圈裏有人開玩笑說:當你征集東西時,張宗憲奇貨可居;當你拍東西時,他又敢一擲千金。如此不斷帶來豐厚傭金的客戶,哪個拍賣公司不歡迎?

        想當年199年朵雨軒的內地首屆書畫拍賣會,張宗憲手持一號牌亮相拍場,第一件拍品是豐子愷的《一輪紅日東方湧》,起拍價為2萬元。

        因為是首拍,內地買家出價都很慎重,最多幾百幾千地往上加,而他一開口就上萬加價,最後居然將畫頂到115萬元,創下當時豐子愷作品的最高價。

        1994年佳德舉辦第一場拍賣會,一號拍品是吳熙曾的《漁樂圖》,底價7000元。手持一號牌的張宗憲站起來說:今天是佳德首拍,我出一萬八,一拍就發!

        場麵頓時活躍,張宗憲相繼加價,28萬元、8萬元,直至加到88萬元,鑒定泰鬥徐邦達先生上台敲響第一槌,老爺子博得頭彩!

        同年的漢海首拍,他又是手持一號牌,一口氣拿出1600萬元,吃下全場拍賣會成交額200萬元的一半,霸氣側漏,到哪裏都有種叱吒風雲的氣勢。

        打電話給對方,已經上午十一點,結果對方才剛起床,約好一起吃中飯。蘇淵來到一個茶樓,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張宗憲。

        別看老爺子已經九十一歲,精神矍鑠,見到蘇淵開心道:“耿老哥早就打電話說起過你這個後起之秀,一直想見見,來,坐下邊吃邊聊。”

        老爺子一口氣點了十幾種小吃,擺滿桌子,邊吃邊道:“那個時候我經常去京城找貨,住在勸業場對麵的交通旅館,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找不到,隻能買幾根香蕉填肚子。”

        “後來認識耿寶昌,直接住在東四牌樓孫瀛洲的店裏,混著混著就是幾十年過去嘍!”

        蘇淵也拿起筷子,邊吃邊聽,老爺子很開朗,不拘小節,真有點老頑童的意思。

        “想當年一塊琉璃廠玉牌子5毛錢,我匯過去1000塊,那邊給我發過來500塊玉牌子。拿到貨之後,在桶裏過一晚上水,把表麵的髒東西處理一下,幹幹淨淨,那個時候在這裏一塊好的能賣10塊。”

        “但是現在你看看,一塊假的子岡牌都要100多萬,哎,真的是想不到啊。”

        老爺子放下筷子,喝口茶,回憶道:“十年代最好的時候,店裏一櫃一櫃的碼放,紅釉是紅釉,青花全是青花,一眼看上去紅綠分明,非常醒目。”

        “專門把高的東西放在後麵,靠窗整齊四排,小件擺在前麵,那些相互往來已久信任的外國客人的反應就是,不要麻煩了,別總搬凳子拿來拿去了,後麵的那一櫃東西我全要了。”

        “還記得當時暗碼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為主線,對應1-10這是個數字,比如寫個“若要”,代表的數字是“12”,“己”代表的是“8”。”

        “這樣一來,當著客人的麵,夥計都看得懂價格,如果碰到自己不在店裏的情況,夥計也可以幫著開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