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遼東經略

字數:4394   加入書籤

A+A-




    天啟七年五月,遼東寧遠城。

    兵部右侍郎、遼東巡撫袁崇煥站在關樓之上,朝著北方極目遠眺,心中一片焦愁。

    數日前接到探馬來報,後金奴酋皇太極盡起八旗精銳度過遼河,再度進犯大明,一路狂推猛進,已經逼近了二百裏外的錦州城。

    接到軍報後,袁崇煥心中又驚又恨,萬不料後金竟然在此時出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目前錦州、塔山、大淩河三城隻有錦州一城已經修繕完畢,其餘二城還在修築當中,如今堡壘未固,敵人已經兵臨城下,殺了自己一個措施不及,這讓他始料不及,大為震驚;恨的是奴酋皇太極竟然不依常法,竟在兩國“款議”之時遽然出兵,置之前雙方你來我往商議的諸般“約定”於不顧,將他從頭徹尾地愚弄了一回。

    如今己方工事未固,敵人已經長驅直入,當時他心中就方寸大亂,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對。但冷靜下來之後,袁崇煥立即將此萬分緊急之軍情以快馬火速上報京師,並迅速做出應對部署:山海關總兵滿桂移駐前屯,三屯營總兵孫祖壽移駐山海關;錦州防務托付於巡察修築三城的平遼總兵趙率教,以副將左輔、朱梅佐之;至於本部關寧軍則駐守寧遠,相機行事。

    一番部署之後,各路兵馬已經進駐信地,隻待他再次下令而動。就在昨夜,山關海總兵滿桂按捺不住求戰之心,帶著麾下一萬兵馬直趨寧遠城,竟當麵向他要求率先出戰,在他的勸誡之下暫時忍住了性子,將大軍駐紮於西門外。

    袁崇煥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目光再次望向遠處的茫茫山野,此時已至初夏時分,天氣愈漸炎熱,河道內河水彌漲,以往後金從來不在這個季節出兵,大多數都選在了河水結冰的冬季或栗麥成熟的秋季,如今皇太極竟然選在這個時節出兵,他就不相信後金軍能夠堅持得了多久。

    而且皇太極此次之所以倉促出兵,很大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遼東饑荒,後金急缺糧食,所以才打算再次到遼左來搶掠一番,以解眼下燃眉之急。既如此的話,那麽後金軍更不可能長久作戰,隻不過是抱著和以往一樣搶掠一番就撤的意圖,遲早要退回到三岔河以東去。

    想到這裏,袁崇煥心中稍稍篤定,臉上又慢慢恢複了平日裏不動如山、沉穩堅毅的模樣。

    “袁大人!”一聲喊叫把他從思緒中拉回現實,他扭頭一看,對他說話的正是監軍內臣劉應坤。

    袁崇煥微微皺眉,道:“何事?”在他沉思之際是沒人敢打擾他的,劉應坤在此時來見,必然有重要事情稟告。

    劉應坤小心翼翼道:“朝廷新近任命的遼東經略孫大人一行已經抵達寧遠城外,大人您看是否出城迎接?”

    “孫越陵?”袁崇煥從鼻孔中輕輕哼了一聲,道,“讓兵備副使畢自肅代我前去就行,就說本部院軍務繁忙,無瑕出迎。”

    劉應坤應命一聲,轉身去了。

    袁崇煥左掌提起,在牆垛上重重拍了一記,然後才慢慢轉身,沿著城牆石階而下。

    這個孫越陵他早就有所耳聞了,其人巡按西南、巡察東南的事跡在大明朝堂上傳的沸沸揚揚,更有人將其以天子帝師孫承宗相提並論。天啟六年的時候,聽說此人號召江南士林發動民變對抗魏公公,後又入主京師暗中挑動魏黨兩派互相爭鬥並從中獲取漁人之利,再次重回朝廷擔任一部重臣,隻是沒想到這次竟然被任命為遼東經略,跑到他的地頭上來了。

    袁崇煥帶著一眾親信策馬回衙,腦中不斷思索著這一切事態的前因後果。

    本來在遼東一帶朝廷派共出了三位重臣督理,其一便是遼東經略王之臣,第二人是薊遼總督閻鳴泰,第三人就是他這個新提任的遼東巡撫。閻鳴泰常駐關內密雲,隻有王之臣和他同駐關外,雖說閻鳴泰和王之臣同屬閹黨,但在二人之間他還是和閻鳴泰走的更近。

    就因為閻鳴泰與他同聲共氣,一致排擠經略王之臣,好不容易才把王之臣趕回了朝廷,整個關外如今可說是他袁崇煥一撫獨大,無人敢逆,朝廷也屢有罷經略不設之意,沒想到卻憑空冒出來一個孫越陵,這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謬,讓他忍無可忍。

    袁崇煥心中清楚,這一定是王之臣在背後搞鬼,故意如此來寒磣他,讓他難堪,否則朝廷不會突然任命孫越陵為遼東經略,取代了原來的王之臣之位。不過這又如何,如今遼東各鎮各道都是他的人,他堅信別說是區區孫越陵,就算是當今閣臣來了也一樣要向他俯首問策,按他的規劃來做。

    巡撫衙門在望,袁崇煥揚鞭催蹄,早在天啟二年的時候他就與這個孫越陵有過數麵之唔,如今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竟敢在此非常時期來到遼東,與他一爭高下。

    ……

    寧遠西門永寧門外,都察院右都禦史、遼東經略孫越陵的儀仗隊伍在城門百丈外停了下來,等候著城中人馬出城相迎。

    不多時,城門大開,一行人馬策騎而出,一直來到儀仗隊伍之前才勒馬而定,當先一人翻身落馬,直趨儀仗之前,高聲說道:“巡撫袁大人軍務繁忙,特命下官遼東兵備副使畢自肅前來迎接經略孫大人,大人遠來辛苦,請隨下官入城歇息。”

    一騎排眾而前,馬上之人對著畢自肅道:“軍情緊迫,還請畢副使速速帶本官前去麵見巡撫袁大人,一同商議應對之法。”

    畢自肅應命一聲,轉身上馬,引著一行人入城。

    “入城!”孫越陵大手一揮,帶著隊伍跟著畢自肅而去。

    雖說是擺開了經略儀仗,但其實他們全部都是乘馬,隻是在馬背上插了一些旗幟來彰顯身份,並沒有故作高調,孫越陵甚至連大紅官服都沒有穿,隻是在身上套了一件軟甲而已。

    從京師至寧遠,八百裏策騎飛奔,讓他們一行人臉上盡染風塵之色。

    自從去歲重回朝廷任職後,孫越陵便一直以吏部右侍郎之名署理吏部之事,天啟六年剩下的幾個月內,他除了進一步澄清吏治、消弭黨爭之外,還命人將楚欣瑩從江南接到京師孫府,兩人低調成婚,共結連理。

    但是他並沒有急於納沐宛為妾,他打算再等些時候,起碼要等到明年才好促成此事,一來剛娶妻就納妾未免太過招搖,二來也需要給楚欣瑩一點時間,讓她慢慢接受此事。好在楚欣瑩對此並未反對,並且一直勸說他早日將沐宛迎進家門,對此孫越陵心中感動,長歎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本來前段時間他打算正式將沐宛接了過來,可是朝廷中突然要事紛紛,打亂了他的這個計劃,使得他不能不將此事暫且推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中通曉兵事之人欠缺,天啟大筆一揮讓他同時署理兵部職方、武庫二司,於是壓在他肩頭的擔子就更沉重了,他不得不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忙於公務。

    直到朝廷召回遼東經略王之臣,並命其掌兵部事,他才稍微喘了一口氣,從紛繁的政務中抽出身來。

    其實按照他心中的真正想法,他並不打算來遼東,而是想讓首輔黃立極將他外放西北一帶的,畢竟那裏才是大明禍亂的根源所在,隻要經營得好,就不怕將來流民作亂時朝廷一籌莫展。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兵部尚書王之臣一紙薦書,竟然在天啟麵前大力褒揚他曾曆兵鋒、通曉兵事,並推薦他前往遼東任職,接替自己這個召回經略。

    內閣一番商議之下,居然也同意了王之臣這個意見,在奏呈天啟之後,於是他便被提擢為都察院右都禦史、遼東經略,來到了這千裏之外的遼東之地。

    孫越陵在朝中任職已久,豈會不清楚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王之臣本屬閹黨,可卻在與閻鳴泰和袁崇煥的鬥爭中落了下風,堂堂一省經略卻被遼東巡撫袁崇煥架空,一點實權都沒有,並且還被袁崇煥趕回了朝廷。如今他肯舉薦自己,分明就是挾私報複,將自己這個所謂的東林領袖派到遼東來,把水進一步攪渾,好惡心袁崇煥一回,畢竟袁崇煥是靠著東林起家的,在所謂的東林領袖麵前,總該有所收斂,不敢隨意亂為吧。

    至於內閣中的閹黨份子施鳯來、張瑞圖肯答應王之臣的這個“奇怪”想法,恐怕也是稟了魏忠賢的意思,將他“發配”到遼東之地來任職,因為現今整個薊遼一帶都被閹黨所把持,在閻鳴泰和袁崇煥的眼皮子底下,就不怕他還能折騰出什麽幺蛾子來,遲早要被袁崇煥和遼左軍鎮架空,步王之臣的後塵。

    孫越陵腦中思慮不斷時,很快就來到了巡撫衙門外,眾人下馬後,畢自肅道:“孫大人,袁大人已命各路將領在堂中等候,請大人隨我入內。”說罷,指示手下引著孫越陵帶來的其餘人自去歇息,親自帶著孫越陵等人往衙門大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