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水暈墨章,如兼五彩

字數:4286   加入書籤

A+A-




    冰魄殿很大,容下一百個考生也不算太擁擠,卓文三人很快就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考房。

    考房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小室,而是在大殿的廳堂內分別用屏風隔開,每人空間極其有限,隻有一平半,隻容下一套桌椅,看上去簡單,倒也不失雅致。

    “考完以後,我們出去慶祝一下吧。”吳山心直口快,童言之心,也難怪,畢竟他看起來也就十三四歲而已。

    相比之下,旁邊的百裏滅天則更成熟一些,但也許是因為長得比較秀氣陰柔的原因吧,他看起來似乎並不比吳山大。

    “我要看看《畫經》複習一下,考試就要開始了,你們也各自準備一下吧。”考試的安排有些緊迫,卓文唯有臨陣磨槍,看看能不能運氣好蒙到幾分。

    “說得也是,我也趁現在多看看一些名師畫集,說不定待會會有相應的考題,吳兄咱們走吧。”

    “哎?我還有很多話沒說呢,百裏兄你別拉我啊……”

    百裏滅天似乎也察覺到了卓文的愁並非全來自卓山,這次倒是十分識相,楞是幫忙把最難搞定最煩人的吳山給拉走了,在他看來,一定是卓文沒準備充分正在搶救知識。

    如果百裏滅天知道實況一定會大吃一驚,卓文何止是沒準備充分?那簡直是什麽準備都沒有!妥妥拿個鴨蛋的節奏!

    看著那倆人那無憂無慮的模樣,卓文隻想哭,山水界畫道昌盛,他們跟所有考生一樣,從小就接觸畫,所以對古今聖人的畫集都有涉獵,自然對繪線這種題目信心十足。

    在卓文想來,估計這種題目在他們眼裏就跟高中數學一樣簡單平常吧?媽的…偏偏我卻全不會,說出來都丟人…

    翻閱著《畫經》,卓文卻是一點也靜不下心來,要說手裏這本畫冊,倒也算包羅萬象麵麵俱到,也許考題就會從中出現,但要知道的是,賞畫可不比賞詩和賞文,後者至少有個可以記憶的定式,但前者可複雜得多了。

    畫中的顏色、線條變化,統統都要熟記,才有辦法進行繪線,然而要短時間內完整記住一幅畫的所有構造,至少要實際臨摹幾遍,沒有點時間和枯燥的沉澱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卓文的眼睛又不是照相機,更沒有目不忘的本領,自然沒辦法一蹴而就…

    兩個時辰看似多,但要徹底吃透手中的畫冊簡直是癡人說夢,卓文估計,能在考試之前記住五副畫自己就算是極限了,然而有一點要知道的是:記住的,不一定會考!

    放下手中的畫冊,卓文仰椅一歎,看來繪線考想搶救也來不及了,幹脆看看畫技的說明,專攻繪義吧。

    回想到剛才考生們在地上的線條練習,卓文便將內容後翻,準備看看這裏的流行畫技和山水界中對畫的理解和概括。

    唰唰唰…《畫經》翻到最後幾頁,一句話吸引了卓文的注意。

    “運墨而四色具,水暈墨章,如兼五彩。”

    這不是詩文,說不上押韻,但卻也朗朗上口,分外好記。以字麵的意思來理解就是墨有四色,當然,這裏的四色並不是指墨的顏色,而是指墨的四種表現手法,也稱墨法,分別是:濃、淡、幹、濕;

    濕筆作畫猶如“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空靈絕美,卓文忽然想起前世杜甫亦有“元氣淋漓章猶濕”之句,此際用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幹筆則是與濕筆相對應的另一種墨法,此法作畫豪放而粗狂,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那便是“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奔馳獷難製”!

    至於濃淡之法,亦有妙趣,結合幹濕可謂是千變萬化,真正體現了“水暈墨章”之妙境。

    “看來山水界對墨法的基本理論倒也和前世相差無幾。”卓文點了點頭,心中對繪義的把握無形間也增了一分。再翻幾頁,這裏則是介紹了山水畫之“三遠七觀”。

    所謂三遠,指的是“高遠”“深遠”“平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

    自平地而窺遠山,謂之平。

    至於七觀,則是:步步看;麵麵觀;以大觀小;以小觀大;專一看;取移視。

    “隻要深蘊三遠七觀之法,再輔以各種適宜的畫技,便能輕鬆作出美妙非常的山水寫意畫卷。”卓文點了點頭,又翻過幾頁,眉頭卻是一皺,因為他發現這本書中對山水畫的描寫竟然沒有鉤斫、礬頭、攢聚、沒骨等畫法的附加說明。

    這什麽情況?卓文不禁鬱悶,不應該啊,這可是大陸通讀的《畫經》,跟前世教科書一樣的存在,這麽嚴肅的作品,竟然沒有上麵那四種最基本的畫法說明?這跟炒粉絲的時候沒有看到雞蛋有什麽區別?

    卓文再次翻了一頁,這一次,他看到了山水界對畫技的描述。

    “匠巧而生靈,千衍萬變,化技為三,曰柳葉、減筆、遊絲,三者也。”

    “柳葉者,行筆疾,可抑、揚、頓、挫,線態雄渾圓厚而變化莫測。”

    “減筆者,多用側鋒,重擊而輕收,猶如劈斧。”

    “遊絲者,行筆緩,多以中鋒出之,力道均勻而線性始終如一。此謂之畫道三描也。”

    “咦?畫道三描?沒了?”翻到最後一頁,卓文越看越滿頭問號:“水墨十八描中才寫了三描的大綱就收尾了,其他十五描卻隻是草草半筆描述,有些甚至連提都沒提!”

    所謂十八描,是中國傳統的線描,指褶皺的各種描法,共分三大類,也就是上麵所說的柳葉、減筆、遊絲,其他十五描可以說是它們之中各自的小分類。然而卓文卻發現,這裏的水墨描法根本滿足不了十八個種類,充其量也是有十描而已!很多特殊的描法,竟然沒有記載!

    比如減筆描中的《戰筆水紋描》,這是粗大的減筆,顫而不滑,停而不滯,似水紋流暢之感,線條特點是節奏感強,常用來描繪武人戰將或者智集千古的聖人,更突顯剛毅與睿智。

    比如柳葉描中的《行雲流水描》,狀如雲舒卷,白如似水,轉折不滯,連綿不斷,法如其名,行雲流水,適合用來描繪仙人飛鳥,更顯飄逸。

    再比如遊絲描中的《曹衣出水描》,北齊曹仲達所創,直線表現,衣貼形體,似出水之態!對人物刻畫之力度,十分入眼,前世很多諸如福祿壽、門神將、八仙畫等,都用的是這種技法。

    還有很多很多,一言難以概括。簡而言之,十五描雖出三描,卻也是各有特點,可謂青出於藍。

    但是,山水界竟然沒有對這十五類技法進行任何詳細的描述,有些甚至連影子都沒出現!

    這意味這什麽?

    合上古樸厚重的《畫經》,卓文頓時恍然:“對啊,山水界畢竟是山水界而不是地球,兩者之間自然是有偏差,隻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山水界畫道如此昌盛的地方,竟然沒有前世地球那麽多描法花樣!”

    尼瑪,老子這是撞大運了?要是我把這些技法全都發揚出來,不知道會不會震驚整個山水界?

    “時辰已到,考場沒收一切與文寶無關之事物,請各位自覺自呈上來,若是發現舞弊,將在全州取消永久考試資格……”就在卓文心中震撼之時,一個蒼老嘶啞的聲音傳來,響度不大,卻清晰地襲近現場一百五十個考生的耳畔,讓人心神不由為之一振。

    “這是‘響遏行雲’,形似境界的大畫師才能掌握天賦神通,果然非凡!”卓文暗暗點頭,整理了一下身邊之物,將《畫經》與手中的儲物畫卷上交登記,這才回到考卓等待考試開始。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雖然知道繪根考肯定撲街無疑,但卓文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畢竟考試課是不允許考生早退或者曠考的…(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