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準備

字數:10191   加入書籤

A+A-


    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在這個信息傳輸落後,各個方麵還依靠畜力的時代,想要打一場勝利的戰爭,有著太多的偶然性。

    就是有天生的將領出世,想要打贏一仗,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更多是天生的,有時候好,有時候壞。

    就曾經有位倒黴的將領,在打仗的時候竟然迷路了,然後竟然就沒有機會參加會戰。

    最後,他引刀自盡。

    時也命也!

    除了天時地利外,最難的就是人和。

    事實上,在曆史上有很多將領不是死在敵手中,而是死在內鬥中。

    這就不說,還常常有人在皇帝耳邊嘀嘀咕咕,說浴血殺敵的人準備造反。

    事實上,武將們的確是很容易引起帝王的忌諱。

    之所以會這樣,也是有原因的。

    武將中,的確是有起兵造反的人存在,比如那位安祿山。

    這對皇帝來說,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對於擁兵自重的人將領,不得不多加小心。

    這還不是一個個例。

    據說嶽飛的死,據說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諱這個原因。

    而這種忌諱,不得不談到軍隊的戰鬥力問題。

    很多軍隊的兵士,就沒有什麽戰鬥力,和那種拿了武器的老農民沒有什麽差別。

    那麽一旦遇到戰爭,軍隊靠什麽打?

    主要是依靠將領們身邊的家丁,也就是所謂的親兵打仗。

    而這樣的情況下,家丁們榮辱都是來自於將領,效忠的是將領,而非皇帝。

    於是,皇帝比較忌諱武將,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有了忌諱,那麽別人一挑撥,就很容易產生間隙,不利於戰爭的勝利。

    除了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外,還有文武的不合。

    可以說,有太多的力量用在內鬥中。

    這且不說,還有人為了銀子,在軍需品上動點什麽手腳。

    比如說在武器軍械上動手腳,讓士兵沒有合適的武器和軍服。

    或是在軍糧上動手腳,讓兵士們吃不飽飯。

    當然還有人趁機發國難財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賣帝國的利益。

    除了以上的問題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軍隊上吃空餉的問題。

    吃空餉這種情況由來已久,甚至是花樣百出。

    這一些情況,餘穎統統知道,所以她才親臨北地,準備這一場戰爭。

    讓別人做,皇帝不放心。

    而且換成餘穎做,是沒有什麽害怕的。

    皇帝說起來是這個身體的兒子,也不害怕有人告黑狀,自然不會怕有些人彈劾,天天說慶東侯府的不好。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快勝利了,就有人準備摘桃子。

    這也是有的。

    不過有餘穎在的話,就沒有那種可能。

    可以說,在餘穎空降到了長吉府後,前麵的長官鬆了一口氣。

    他已經年紀不小,家裏的孩子,是戰死的戰死,殘廢的殘廢,活著的都是比較老實,成不了大事。

    沒有人能成什麽氣候,那麽還是早早退下為好。

    在看到餘穎到來的時候,他是有些輕鬆的,畢竟這一次他們全家都調往京城,以後長吉府有什麽事情,絕對和他們沒有什麽關係。

    在前一任長官的配合下,餘穎這位新長官就很快就位。

    她帶來的人各個都有本事,所以很快就掌控了長吉府的全局,甚至把情況摸清楚。

    於是,他們就發現有帝國居住在長吉府的人,竟然還有給卡魯通風報信的人。

    這讓餘穎很不高興,如果原本是卡魯部落的人,來算計帝國,那也算是有些道理。

    那是為了自己的部落。

    那種明明是帝國人,卻吃裏爬外的人,餘穎不會放過。

    什麽玩意,忘卻沒有帝國,他們怎麽會有安靜的生活?這種精部落的家夥不能留。

    於是,她毫不手軟地拔出那些釘子。

    把那些家族的不當財產統統沒收,該判刑的就判刑。

    甚至殺了一批人。

    然後餘穎緊跟著清理長吉府的不少地方,有些是路女王的探子,統統都控製住。

    不得不說,這位路女王手段還是有的。

    往帝國摻了不少沙子,被餘穎抓出來不少,甚至他們發現那些人,已經開始往軍隊裏滲透。

    讓不少人都吃了一驚。

    然後餘穎發現卡魯部落的軍事力量,的確是有很大進步。

    加強了紀律性,甚至弓箭的射程也遠了。

    在皇帝知道整個過程後,都嚇了一跳。

    原本,帝國平靜的水麵下,隱藏著湍急的漩渦。

    而在餘穎到來之後,抓出那些間後,才開始給軍隊裝備新的製式武器。

    其實這些東西早就研製出來,但餘穎一直沒有同意裝備,因為感覺底下人不怎麽太靠譜。

    要是被北方遊民部落竊取到了,那麽就是對帝國的沉重打擊。

    事實證明,她的意見很對。

    早拿出來的下場,隻會讓路女王有了警覺。

    所以在餘穎到來後,北方各個軍事據點都在加強自己的力量。

    更巧的是,這時候有很多部落開始對帝國通風報信,甚至打算依附帝國。

    之所以會這樣,是卡魯部落的人強壯起來之後,竟然想著先對付他們這些小部落。

    整個部落的人,都有可能變成卡魯部落的奴隸,那麽小部落的人自然要逃出來。

    原本要是換成別的軍政長官,不一定敢做出收留小部落的事,畢竟一個不好,就是裏通外國的罪名。

    換成餘穎做,就沒有什麽問題,皇帝不會疑心。

    這一點,誰也無法比擬。

    事實上,為了這一次的戰爭,餘穎已經準備好幾年。

    當然這些都是和皇帝商量過的,每一次餘穎都會給皇帝去信,講清楚情況,畢竟現在的這個身體是打著慶東侯府的名義。

    一旦有事,慶東侯府自然就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必須每一件事都要告訴皇帝,以免麻煩。

    畢竟皇帝現在也不能搞一言堂,隻怕會有很多人彈劾餘穎。

    甚至會有人說不應該打,應該好好壓一下,再和談一下。

    但餘穎認為,這一仗是必須打的。

    卡魯部落本身就是那種化外之民,和帝國這邊的很多觀念就不相同,等到路女王到了之後,更加是變本加厲,信奉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

    而以現在的戰爭水平,常常會出現野蠻打敗文明的情況。

    所以,餘穎一定要打這一仗,而且是那種全麵的摧毀。

    事實上,這一次,餘穎絕對不會放過那個女人。

    說起來,那位已經變成女王蜂,據說有了不少情人。

    要是文皇帝地下有知,應該棺材板都壓不住。

    當然死者已經故去,甚至在路女王叛逃的時候,就已經被玉牒中除名。

    也就是說,在帝國的檔案裏,他們已經是死人。

    就是不知道那個十七皇子怎麽樣?

    其實說起來,十七皇子還是很倒黴的,根本就是被牽連,小小年紀就被帶走,那個路女王根本就沒有問過他的想法。

    但餘穎也知道,不管怎麽樣,這個孩子的一生都被毀了。

    哎!

    真的是作孽。

    不過,對於十七皇子的事情,餘穎並沒有多管。

    畢竟那個孩子到底是怎樣?

    沒有人知道。

    因為他的母親是路女王,所以沒有人知道他會是什麽遭遇。

    哎!聽說那個孩子還活著,不知道怎麽樣?

    希望他在活著的時候,能活得快樂點。

    事實上,在不久的將來,她還真的遇到十七皇子。

    當然這時候的她,並不知道這種情況,正忙著準備作戰計劃。

    餘穎的到來,路女王並不知道,她是怎麽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對手會到長吉府。

    她還以為那位虛偽的皇太後,真的去寺廟裏去祈福。

    根本就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疆場上遇到領軍帶將的老對手。

    餘穎空降下來之後,是主帥的身份。

    但手下還是有不少將領的,主要歸慶東侯府的人管束。

    在其他人眼裏,餘穎就是一個傀儡。

    但慶東侯府的人,卻不是這樣認為,因為這位皇太後在宮裏算是第二次成長起來,所以對兵法極為了解。

    當然,唯一可慮的是,這位有可能是屬於紙上談兵的。

    不過到了長吉府之後,這位皇太後的能力,真的是讓跟著來的人,刮目相看。

    雖然看不出來這位的打仗水平,但練兵的水平很強大。

    可以說,在皇太後的調教下,邊軍的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甚至專門針對北方遊牧部落的弱點進行訓練。

    北方遊牧民族的人,主要是機動性強。

    那麽就要想著消弱他們的力量,就不要讓他們的行動力快起來。

    還有,就是他們喜歡射箭。

    箭法要比帝國的人強。

    那就要有比他們射程更遠的武器。

    於是,餘穎這一次還原出來弩,還是有瞄準器。

    這一次,務必把帝國的威風打出去,爭取一戰成名。

    事實上,在文皇帝之後登基的皇帝,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國的疆土在這一屆皇帝在位期間,大幅飆升,以至於這位皇帝死後,諡號為武,以紀念這位皇帝陛下。

    當然文帝和武帝並非父子,而是祖孫兩輩。

    因為兩個皇帝太過有名的緣故,所以連那個應該在曆史上籍籍無名的懷帝,也都是冒出頭。

    畢竟沒有懷帝,就沒有武帝。

    甚至後人在提起文帝的時候,都會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爺爺。

    當然這時候的皇帝,還不知道以後的曆史,他正忙著處理手裏的朝政。

    曾經的他早就想過自己放手大幹一場,讓母後看看他做的怎麽樣?

    有種讓母後看看,他已經長大。

    如今,真的什麽都隻能靠自己,母後走了。

    有時候他會感覺心裏有些不對勁,甚至會不知不覺地走到母後曾經的住過的慈寧宮。

    就仿佛那個和藹可親的母後,依舊是住在那裏,而他依舊是那個還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宮室裏沒有了那個身影。

    於是他在慈寧宮附近轉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宮裏,還好有妻子在。

    漸漸的,皇帝明白他娘為什麽要走?

    一方麵是為了找尋那個路昭儀,一方麵是應該為了讓他真正成長起來。

    就如同小鷹長成後,就會一腳被踢出鷹巢,讓它學飛。

    等到小鷹能夠飛行後,就會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生活。

    那麽現在的母親離開,也就是為了放手,讓他擔起帝國的重擔。

    其實,皇帝終於第一次開始主持朝政,曾經有過一點點激動,但很快就平複了。

    畢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個人開始做主,而母後隻是看看,甚至會越來越少地提出意見。

    其實,母後早早就開始準備交接。

    這一點到了這個時候,皇帝是深有體會。

    當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畢竟太後這些年還是很識相的,早早把權力交出,讓原本不少大臣揪著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規後,皇帝還是很注意不要隨便改變母後曾經的計劃。

    事實上,這些年來,餘穎一直抓著很多東西,讓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說提高武將的待遇,還有就是練兵。

    讓不少大臣,感覺這位太後有些好戰。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帝國的軍隊一直在保持戰鬥力。

    皇帝後來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受餘穎的影響的,所以對異族一直保持著警惕心。

    而卡魯部落的成長,就讓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們,卻一個個很激動。

    因為有很多附近的小國一個個都是要求附屬,讓大臣們一個個都是感覺有種萬國來朝的感覺。

    對於這一點,餘穎根本就不在意。

    因為她知道,那些附屬都是有條件的,一旦帝國的水平下降,那麽所謂的小國隨時可以翻臉。

    所以來不來朝貢?餘穎才不在意。

    加強自己的實力,才最重要。

    另外餘穎做太後的時候,堅決反對那種附屬小國隻要上貢一點點東西,帝國就要千百倍的還回去,這絕對是敗家子行為。

    一旦養成習慣,不給都是罪。

    雖然有大臣腹誹,說太後就是一個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說帝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氣度。

    事實上,總是有人說什麽不要太在意什麽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沒有開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對此,餘穎嗬嗬一笑。

    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關係的。

    難道賞賜給他們一大筆錢,讓小國發展起來,將來和帝國對著幹?

    那種冤大頭不能做。

    當然在餘穎的教導下,皇帝的手也很緊,這種傻事絕對不會做。

    其實說起來,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頭,帝國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杠。

    有人覺得不劃算,畢竟現在帝國的各項機製很好,可以說沒有必要打,完全可以采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對於這一點,皇帝是不怎麽認同的。

    有時候不狠狠打痛對手,對手會好好坐下來談判?

    而且路昭儀的事情,因為是醜聞的關係,所以皇族並不打算外傳。

    畢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麵,甚至和好幾個野男人勾搭上,這種話怎麽能說出口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