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後院起火

字數:10665   加入書籤

A+A-


    就在這時候,丟了孩子的父親已經找到衙門來。

    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孩子,簡直喜出望外,眼睛都紅了。

    “晨哥兒?晨哥兒?”他叫道。

    他伸出的手有些顫抖,想要摸摸是真的吧?

    他的心在劇烈地跳動,很想一把接過孩子,這是他的兒子。

    甚至這一刻的他,都忘記了男女之別。

    餘穎看了他一眼,沒有馬上遞過去,而是躲開了對方的手,捏了一下小孩子小手的虎口。

    於是在睡夢中感覺手掌有些痛的晨哥醒過來,嘴巴一撇,想要哭,正看見那個男人。

    他眨巴幾下眼睛,認出父親,叫嚷著:“爹爹。”

    “唉!晨哥。”

    餘穎這才把孩子遞給他的親人,說:“你作為父親,不合格,幼小的生命需要大人的嗬護。”

    “對不起,我的確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狄三郎緊緊抱著失而複得的孩子,有些哽咽地說。

    淚水流出來,他自己的臉摩擦著兒子的小臉蛋。

    他能說什麽?

    孩子是在家裏丟的,的確是他們做父母失職,沒有看好自己的孩子。

    對此,他是感激萬分餘穎,沒有這位的出手,他的孩子不是死掉,就是被拐掉,然後不知道賣到哪裏。

    而晨哥雖然解了迷藥,但還是有些迷糊的,說了幾聲話,又睡過去。

    然後,狄三郎問了一下餘穎的住址,就帶著孩子回家。

    現在已經是深更半夜的,就是想要感謝,也要等著白天,再去拜訪。

    另外,家裏還有人在等著消息。

    孩子的母親在知道自家兒子失蹤後,氣昏過去。

    就這樣,一個好好的上元節,歡喜開場,卻是悲劇結局。

    這,也是很難預料的事情。

    地方官員對此是很頭疼,明明是歡歡喜喜地過節,結果出了人命,於是喜事變壞事。

    這對他的政績是個打擊。

    好在的是,他的運氣還不錯,抓住一個拐子團夥,解救出來不少被拐的人,這倒是一個功績。

    功過相抵,他最後也沒有升,也沒有降。

    但,這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他已經是對上天感激萬分。

    當然,他對餘穎也是很感激的。

    因為她的插手,這一次橋的垮塌,並沒有照成很多人死亡。

    當然,這一次災難裏,也有四五個人沒有搶救過來,總比死一大堆人好太多。

    不過可惜的是,這位是女性,是絕對不可能出來替官府服務的。

    而第二天,狄家的帖子到了,帖子裏感謝了一番,還送了一份厚禮,裏麵有一套城裏房子的房契。

    “這有何必?”餘穎說。

    “胡娘子,這隻是我家郎君和娘子的心意,我家大郎全靠娘子相救,才沒有大事。不然......”話說到這裏,打扮很正式的媽媽擦擦淚。

    “那麽,我收下了。”

    “好好好,咱們現在就去把房契變更一下,等著娘子搬好家,我家郎君和娘子要登門拜訪。”

    於是,餘穎多了一套本城的房子,甚至裏麵的家具什麽都是齊全,隻要拎包入住就好。

    看樣子,狄三郎夫妻還是很不錯的。

    餘穎在心裏有所想法。

    狄三郎夫妻則是在五天後,帶著孩子來拜訪。

    說起來,他們夫妻兩個人長得都是很不錯的人,餘穎一看就知道這兩位就是那種過得比較文藝的那種。

    人不錯,當然顯然不怎麽沒精通宅鬥什麽的。

    之所以這麽認為,是因為餘穎後來知道狄晨竟然是在家裏失蹤的。

    那麽,孩子的失蹤絕對是有內鬼的。

    當然,餘穎在見到狄晨娘親張氏的時候,並沒有說什麽。

    有些家族裏的事情,外人是無法插手的。

    這一次見麵之後,張氏對餘穎也是有評價的,一看就不是小門小戶出來的,那麽有交往的可能。

    跟著,張氏找人算了一卦,說是兒子需要認個幹親。

    想來想去,就決定讓狄晨拜餘穎為幹娘。

    “......有必要嗎?”

    餘穎知道後,嚇了一跳,在這個時代裏,幹親是相當重要的聯係。

    “真的,其實你也知道的,狄晨在狄家裏礙了別人的眼,而我們夫妻總是要給孩子找個能信得過的人,認幹親。”

    其實說起來,狄家的人真心不少,按說可以分家。

    但老一輩的人就是喜歡子子孫孫在一起,所以一直沒有分家。

    時間久了,總是有些磕磕碰碰的。

    那麽,有人心裏就打好了算盤,想要更多的東西。

    於是,狄晨就礙了別人的路。

    有心算無心,孩子才會被有心人弄出來。

    這一次狄晨的失蹤,終於引發了一場後院的風波。

    隻是上麵的老太爺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說孩子沒有事,就不要斤斤計較。

    他們夫妻不同意,要分家。

    不分家,他們寧可把事情鬧出來。

    老太爺說:再鬧就告他們夫妻忤逆不孝!

    竟然是這種重罪!

    僅次於謀反叛亂這種大罪。

    嗬嗬!

    可真的是老太爺!

    他們夫妻兩個人隻能含怒放棄分家的要求,但心裏算是對老太爺的失望不已。

    當然,不單單是狄三郎夫妻,其他和狄三郎情況相同的人,也是這種感覺。

    長輩不慈。

    老太爺不在意。

    畢竟不孝的帽子,讓他兒孫們一個個都不敢反抗。

    當然,他也不敢太過分。

    畢竟惹急了兒孫,倒黴的是他。

    於是,老太爺就給了狄三郎夫妻一些東西,算是賠償,同時要求對於這件事是絕口不提。

    狄三郎夫妻不得不應下。

    在他們心裏,恨不得給老太爺兩記耳光。

    於是結幹親的時候,狄三郎夫妻打定注意要給兒子找個後台。

    那麽餘穎就看中。

    最終認了幹親,也算是給阿和找個小夥伴。

    而餘穎在收獲了一套房子外,還是決定按著原本的計劃做。

    因為城市是偶然住一下還好,但不適宜長期居住。

    有很多東西在這裏,是無法開展。

    最終,餘穎一家人打算定居到了璐江那裏的一個小漁村。

    之所以選擇那裏,是因為餘穎在查過地圖後,感覺那裏可以建一個港口。

    一旦港口建立起來,可以去更多的地方。

    現在的社會還是以畜力為主,貨物的運輸在陸地上靠人拉馬駝的,實在是運量少。

    但水上運輸就會好很多,那麽建立起一個碼頭,很掙錢的。

    當然,所有的航線都要探查一遍。

    有礁石的地方不標注出來,會有很多危險。

    餘穎之所以選擇那裏,還因為那裏的人絕對不會認識廖家的人。

    那麽,就能給孩子一個安全成長起來的地方。

    另外,這段時間裏,餘穎已經看見亂象,大鴻朝的弊端一天天暴露出來,這個皇朝不知道還能拖多長時間?

    時間很緊。

    港口那裏,還能成為一個踏板。

    盤算好這一些之後,餘穎又把原主的記憶梳理一遍。

    說起來餘穎說自己姓氏的時候,用的是原主親娘的姓,也就是胡姓,那家並不怎麽太出名。

    因為是武將,是廖家的屬下。

    等等,廖家的成年男丁已經死絕,那麽胡家的情況怎麽樣?

    原主記憶中沒有一絲絲胡家的消息。

    因為她就沒有見過外祖家的人,自然對胡家沒有什麽感情,即使是她的外祖家。

    唯一聯係的就是有點血緣關係。

    餘穎琢磨著。

    這一次廖家死光,隻怕胡家也是不好。

    當然,真的說起來,原主在京城裏,應該還有別的親戚。

    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和原主就沒有太多的聯係。

    畢竟就算是有些親戚關係,但不等於那些人和皇帝的其他妃子沒有關係。

    要知道那些高官的家庭之間,相互聯姻。

    隻要想找,總是能找到那些高官相互之間的聯係。

    於是一個無子的皇後,雖然沒有人埋汰,但也沒有太過關心。

    甚至消息靈通的人士,知道所謂的帝後和諧,更多是為了按廖家人的心。

    那麽,餘穎自然不會為原主其他親人費心。

    現在唯一令餘穎擔心的就是胡家,胡家成年的男子應該在戰場上死去,剩下一些孤兒寡母的。

    會不會受欺負?

    所以餘穎必須去派人去接。

    在這世上,孤兒寡母的日子不好做,尤其是沒有頂梁柱的人家。

    幸而,這個時空不是搞軍戶製度。

    不然,說不定那些孩子還沒有長大,就會參軍入伍。

    既然胡家為了廖家死而後已,那麽餘穎就必須伸手去管胡家人。

    所以在定下來之後,餘穎就讓人給阿一辦好路引,以及身份證明等東西,然後就讓阿一上路。

    餘穎則帶著阿和、旦旦、小小魚在一起,居住在城裏。

    當然,她還買了一些下人,派其中兩個人去餘穎選中的地方蓋房子。

    說起來,原主被廢也有段時間。

    有段時間裏,原主成為不少人家教育自己女孩的反麵教材,竟然在皇宮裏搞自殺,不懲罰她,罰誰?

    張貴妃倒是不少人家口裏的好榜樣。

    隻不過,張貴妃沒有風光多久。

    在眾目睽睽之下,新後冊立大典上,當新後來到皇帝身邊,剛剛詔告天下,新後賢良淑德的時候。

    原本好天氣猛地變了,猛地狂風大作,跟著電閃雷鳴,最後是一通狂風暴雨。

    於是,去立後大典的人,都被淋成落湯雞。

    不少人都在背後說:新後無德,所以才會成那個樣子。

    張皇後在風雨中,身體是搖搖欲墜。

    也有一部分人覺得,之所以變天,隻怕是皇帝的錯。

    前皇後自焚?

    為什麽廖家女會采用這麽痛苦的死法?

    切!

    隻怕是有人早就想著弄死皇後,但卻沒有找到機會。

    畢竟皇後無錯。

    說皇後無子?

    怕什麽!

    又不是前皇後生不出孩子,不讓其他妃子生。

    現在的皇帝,兒子女兒都有,所以無子這一個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就是其他妃子的兒子,有一天登上皇位。

    皇後作為嫡母,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後,比皇帝的親娘還要正統。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市場的。

    畢竟皇帝對廖家太過無情,為了朝廷,廖家真正的一家,已經算是滅絕,竟然還放不過一個無子的皇後?

    前皇後這些年,也沒有做出來什麽壞事。

    甚至為後那些年,對宮中的女子們也沒有苛刻,比著新後要好很多。

    說句不客氣的話,有宮中的妃嬪已經想念那個死在大火之中的皇後,她對妃嬪們比張皇後要好。

    這一點,隻怕皇帝都沒有想到,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所以新後,原本的張貴妃活得很不舒服。

    畢竟前麵有位廢後做著比較,和原本的比,新後有些雞腸小度,而且還是拿出那種寵妃的樣子對待皇帝,讓其他妃子心裏不忿。

    暗中使絆子的不少。

    等到,新後冊立大典上出事,妃嬪們更加看不上她。

    哈!好笑。

    一上來就是被天厭之,憑啥一種臉大的樣子坐在皇後的寶座上?

    而皇帝在立後大典上,是就有些感覺不好。

    就仿佛感覺有什麽最重要的東西丟失了,但具體是什麽,他找不到。

    再加上不可否認的是,那一天的事情透著一種不吉利。

    帝後兩個人,最後都是落湯雞的樣子。

    明明是陽光燦爛,然後不知道從哪裏來的烏雲,圍著就是一通猛下。

    更坑的是,風雨雷電就在立後大典的位置。

    而,京城其他地方也就是刮刮風而已。

    這讓皇帝不得不感覺有些不對勁,不然怎麽解釋廖家女立後大典上沒有事?

    但新後是他合作多年的人,而且立後這件事早就答應,所以皇帝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隻是在見到新後的時候,皇帝心裏難免有些膈應。

    偏偏新後也著急,要是皇後無寵,其實這日子還不如原來廢後在,她還是張貴妃的時候。

    那時候,皇帝和她是彼此有情。

    說起話來,也是有來有往,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時間不夠用。

    而今,卻是皇帝很快就坐不住。

    甚至隻在規定的時間來,這怎麽不令新後驚慌失措。

    此刻的她恨不得把負責定下大典吉時的官員,全部弄出來殺掉。

    但這個願望,沒有成功。

    畢竟欽天監的官員,並不心虛,京城裏其他地方都沒有事,就立後大典那裏有事,為什麽新後自己心裏沒有數嗎?

    但總是有人要背鍋的,於是其中一個官員被推出來。

    那個官員被打了不少板子,然後回老家。

    但,那位帶著孩子就消失了,並沒有回到老家。

    於是有人猜測,被新後的人給害了。

    新後當然不認,雖然私下裏,她的確是讓人弄死那個人,但絕對不能認。

    可惜的是,她不認也白搭。

    甚至在其他人看來,欽天監的人並沒有錯。

    就是因為張皇後的不賢明,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逼死廢後,所以老天根本就不想著讓她成皇後。

    硬是要當的下場,就是老天都看她不順眼。

    結果,出事後把自己責任推到別人頭上,甚至是殺人泄憤。

    這有什麽可說的?

    於是,京城裏張皇後的名聲更差,竟然無理打壓其他人。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