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封建殘餘

字數:1039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

    這就是所謂的離婚不離家。

    在外人看來,這前夫是多麽的有良心。

    已經休離完畢,還讓前妻留在自己家裏生活。

    心多好。

    事實上,原配也無處可去,娘家人不會接受一個被休棄的女兒。

    新的文明隻是一小部分人接受的。

    更多的人還是舊的文化。

    即使她們無過。

    隻是丈夫嫌她們沒有知識,沒有共同語言。

    但得不到丈夫的歡心,在舊文化裏,就是她們的錯。

    被休棄就是蠢。

    可怕的是,她們是無處可去。

    她們一生中,基本沒有機會外出過,也隻有兩個最熟悉的地方:娘家和夫家。

    如今娘家不要,回不去。

    倒是夫家的前任公婆,挽留著她們。

    於是她們就留在原來的地方。

    依舊是伺候曾經的公婆,養育兒女。

    隻不過是從原來的守活寡,變成了被休棄的。

    好在是丈夫和新歡一般不會回老家。

    他們多是在大城市。

    而封建殘餘自然是在老家農村。

    她們中有不少人還要對夫家人感恩戴德。

    因為原本的夫家還願意收留她們,沒有把她們趕走。

    其實在餘穎看來,夫家人當然願意收留她們,這樣前兒媳還是會盡心盡力地照顧長輩。

    和原本一樣。

    沒有什麽改變。

    至於兒子那邊,就是嘴巴說得再狠。

    夫家的老人,隻怕心裏也是美滋滋的。

    兒子就是能耐,在外麵有女人照顧,還可以再生幾個孩子。

    這下子老家和兒子,都有人照顧了,挺好的。

    反正古代很多男人是這樣,大老婆在老家盡孝,小老婆在外麵照顧夫君,恩恩愛愛的。

    近千年如此。

    倒黴的人就是可憐可敬的原配。

    她們明明是受害者,卻一次次被傷害。

    很多舊式女人,在短短的幾年內,被顛覆了所有的觀念。

    她們是茫然的。

    不知道將來的路,往哪裏走?

    曾經奉為箴言的一切,都被打上封建殘餘。

    而她們也成為封建殘餘的一份子。

    被某些人鄙視。

    餘穎對曾經的她們,報以深深的同情。

    她們不是封建殘餘。

    真正的封建殘餘,是在後世還在鼓吹女德的人。

    關於封建殘餘的事情還沒有過去,又有新的問題出現。

    整個國家進入軍閥割據的時代,跟著是異國入侵。

    很多女性在風雨中,還是挺過來。

    隻是她們吃的苦,太多太多。

    旦旦沒有說話,而是分享了一下餘穎的思緒。

    因為它不是人,自然不能體會女性在這其中的憋屈感。

    於是它轉移話題問:“那麽你看到是什麽電視劇,為什麽會有很大爭議?”

    “嗯,電視劇裏的女豬腳一直惦記著生兒子,如果生不出兒子,在她看來就是滔天大罪。”

    “嗨,就是這樣啊!”

    “是的,很多年輕觀眾就說女豬腳腦子有坑,生男生女都一樣。”

    “要是在現代社會,大肆提倡男女平等的情況下,這種必須生兒子的想法,的確是有病。”旦旦中肯地說。

    “但,那是民國,整個社會大環境都是要兒子繼承家業,而且女豬腳就是一個舊式婦女,沒有新文化的洗禮,這思想很真實。”

    “看電視時,不就是應該尊重曆史,然後警惕女德的死灰複燃嗎?”

    “應該。”

    “電視、電影也好,可以適當的誇張,或者改動,但整體上應該是尊重曆史,不然就直接說一下是搞笑,不要說什麽尊重曆史。”餘穎有些感歎地說。

    然而有些導演,最喜歡的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把白的說成黑的,把妖女洗白了聖母。

    搞得後來,餘穎根本就沒眼看啥宣揚尊重曆史的爽劇。

    當然,這種想法她沒有說出去,因為人家已經爽到國際上去了,大賣。

    反正自己心裏有數就好。

    旦旦說:“你才想著讓那些女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想法,隻要不出格就是。”

    “是的,其實大體上的三觀正就好,但隻要是能思考的人,在小的問題上,還是會有分歧的。”

    “你打個比方。”

    “比如說,有人想要孩子,甚至拿自己的命換都可以。”

    “也有人打定主意,不要孩子。”

    “在要不要孩子上,她們就是有分歧的,但誰也沒有錯。”

    “這是看自己的選擇。”

    “嗯,明白了。”旦旦點點頭。

    “我真的希望,她們的後代能夠在有一天,可以選擇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旦旦說。

    “是的,現在的女性教育,更多是讓她們賢良淑德,扼殺了她們的創造力,也禁錮了她們的思想。”

    “她們一出生,就大都隻有一條路,做個賢妻良母。”

    “我希望的是,她們的路可以自己選。”

    “如果她們中有人,想要當賢妻良母的,就去做賢妻良母。”

    “想要去做研究的,就去研究,想要去在官場上、戰場上大顯身手時,也去做。”

    “原本的教育,太過單薄,一味讓她們示弱,給她們一個機會,甚至說起來不是機會,隻是一個個火種,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另外,也希望她們少走彎路。”

    “哈哈哈,你的想法挺獨特的,為什麽賢妻良母也是其中一種?”

    “因為做賢妻良母,也是一種女性自我的選擇。”

    “真的,這不是我在胡說。”

    “能在各個領域裏,大展身手的女性是值得尊敬。”

    “但不等於那種想要做賢妻良母的,就是不好的選擇。”

    “想要做一個賢妻良母這沒錯,當然,這必須是她本人的意願,而不是被逼的。”

    “最終得益的是她的家人,隻要她的選擇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為什麽一定要反對?”餘穎說。

    “對於同胞,應該學會看別人的優點,而不是隻要和自己思想上有些不同,就感覺一定是異端,非要爭個你死我活。”

    “嗯,這一點我讚同。”旦旦點頭。

    “如果,你還是活在原本的世界裏,大概就是一個良母。”旦旦說。

    “良母?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餘穎搖搖頭。

    然後她說:“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並沒有察覺出來其中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我是有所愧疚的。”

    旦旦看了一眼餘穎,它並不明白人類情感中的親情。

    它不是人類。

    但餘穎這些年來,可以是費盡心力來完成任務。

    就是為了回到現實社會裏,回到還是孩子的兒子身邊。

    她付出了那麽多,旦旦覺得她是一個良母。

    在任務裏,她也是盡心盡力教育自己身邊的孩子。

    旦旦猛地冒出來一個念頭,就問:“你之所以對任務裏的孩子們很好,是不是移情作用?”

    “應該有些,畢竟我也是為人母過,很明白委托人的心情,而且養育孩子們,就像是栽樹,會有成就感。”

    “嗯嗯,應該是這樣的。”

    “其實說起來,你應該在任務裏帶過不少孩子。”

    “對,正是因為帶過不少孩子,才會不反對女性成為賢妻良母。”

    “說句不客氣的話,要是讓母親和父親分別養育孩子,在同樣的經濟條件下,隻怕做母親的。養活兒女的成活率,要遠遠高出父親。”

    “女性在脾氣秉性上,更適合帶孩子。”

    “當然總是有異類,也有男性把孩子帶得很好的,有媽媽帶孩子是一直處於危險的邊緣。”

    餘穎說到這裏,微微聳肩。

    “事實上,做父母親,是很容易的事情,隻要生下孩子,就自動成為父母,但想要做好,並不容易。”

    “做父母親,並不需要考試上崗,所以會出現那種不負責的父母。”

    餘穎的臉色並不怎麽好看。

    在經曆的任務世界,她遇到過太多的父母。

    有恨不得為兒女付出一切的父母。

    但也有狠心的爹娘。

    甚至虐待兒童的,有不少是孩子的親生父母。

    很坑的是,法律上竟然沒有規定,要剝奪這種父母的監護權。

    讓那些可憐的孩子,又不得不回到虐待者的身邊。

    隻希望,有一天能夠讓孩子遠離虐待他們的人。

    當然,這種想法她並沒有說出來。

    而她所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有這種想法:即使是父母給予了孩子的身體,但孩子的一切,還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做父母親的,有責任把孩子撫養到成人。

    因為是他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

    “真的不明白,既然不想著好好養大孩子,又為什麽要生下他們?”旦旦問。

    “在這個時代裏,就沒有什麽有效的避孕措施,自然是容易懷孕。那麽,也隻能是生下來。”餘穎回答道。

    旦旦聽了這話,有些瞠目結舌。

    跟著餘穎說:“當然,也有人把兒女視為可以買賣的商品,生下孩童後,就賣掉。”

    “我並不認同這種作為。”

    “因為父母的身份,以及在盡父母的義務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就可以高高在上?”

    餘穎微微搖首。

    “甚至有人視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私人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賣就賣,這是不對的,是違反人倫的。”

    可惜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種思想並不會被認為是錯的。

    在他們眼裏,隻要是父母親說的做的,都沒有錯時。

    “真的可怕。”

    “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旦旦笑著說。

    這一刻的它,正好也想到這句話。

    餘穎搖搖頭說:“這話當然是假的,父母親也是人,怎麽可能沒錯?”

    “這一點就是儒家的聖人到了,也不可能說自己全部對,從來不會錯。”

    “所以父母親當然會錯。”

    “其實這句話原意是這樣的,做兒女的盡量不要直接指出錯誤,而是盡量婉轉地說出來。”

    “因為做父母的人,往往年紀大了,有可能承受不起劈頭蓋臉的指責。”

    餘穎一攤手說:“現在很多時候,人們都喜歡斷章取義。”

    “嗯?”旦旦有些疑問。

    “斷章取義,就是明明原話的主人是一個意思,結果解讀的人,在引用時就扭曲了原本的含義。”

    “儒家典籍中,還常常有這種情況。”餘穎說。

    “流傳後世的某些典籍都是經過閹割的,為了博取統治者的歡心,學習典籍的人,就進行了刪減。”

    “除此之外,某些人會隻截取對自己有用的話,或者是宣傳他們覺得合適的話。”

    “比如說有人常常會說:子曰:以德報怨。”

    “要是隻看這幾個字,解釋一下,就成了聖人希望大家麵對仇人時,也是要施恩的,以和為貴。”

    “而不是正麵杠。”

    “事實上,聖人下麵還有一句話,整個含義就是來了個大反轉。”

    “聖人原本的話是說: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旦旦有些暈。

    餘穎說:“真的含義是,對仇人是施恩,那麽你該怎麽對待自己的恩人,隻是施恩嗎?”

    “要是這樣做,怎麽看,做仇人比作恩人好,因為算計了別人,還和恩人一個待遇,這種情況實在是讓人意難平。”

    “是啊!原來如此。”

    有了後麵一句話,則整個話都變了含義。

    “以德報怨在我看,就是傻子行為。”旦旦說。

    餘穎點點頭。

    她更認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同樣的,那種理直氣壯對兒女說天下無不是得父母的人,往往是並不知道真的含義,拾著雞毛當令箭。”餘穎淡淡地說。

    “在我看來,錯了就是錯了。”

    “知道錯了之後,勇於改正或者是接受教訓,這才是真正的處理方法。”

    旦旦笑起來,它的主人有時候就是有些話癆。

    “當然,不可否認,隻要是正常人類,聽到批評後,多多少少是會不高興的,這是正常的情緒。”餘穎說。

    “你也會不高興?”

    “會的,我當然會生氣。”

    “講話也是一種學問。”

    “有些人並沒有學會真正的講話,如果他學會真正的講話,那麽他會過得更好。”

    “旦旦,我不知道你的什麽感覺,我隻說說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有人點出你的錯誤,你會欣然接受。”

    “而有些人點出你的錯誤,隻會讓一般人崩潰,甚至成為仇人。”餘穎淡淡地說。

    “會不會說話,是兩個態度。”

    “當然,有時候和某個人鬧翻時,就應該怎麽說話讓對方難受怎麽做。”

    “比如林家在對上張家時,就不會客氣。”

    “我說話時,也是讓他們丟臉的,他們是會記恨的,但本來就是反目成仇,就不在意。”餘穎笑眯眯地說。

    這時候,那些小姑娘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

    所以都遠遠地給餘穎行禮後,就三五成群地離開這裏。

    餘穎朝她們招招手。

    接著走路。

    “你也看見了,就如同張長盛一樣,對母親莊氏的話,就沒有點出來其中的錯誤。”

    “其結果就是讓她,一步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導致張家一家人去了一個小地方,應該是沒有回到京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