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否認三聯

字數:1198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

    這麽一折騰後,餘穎真的大開眼界。

    竟然有人為了錢財,幹出如此卑鄙無恥的事情。

    根本就是為了自己的私欲,無視倫理道德,也無視別人的心願。

    這件事隻怕不單單是盧氏的想法,她的夫君也會知道。

    真的是垃圾,妄想拿到海氏的資產,想錢想瘋了。

    但餘穎根本就沒有打算動手對付盧氏。

    她和她的夫君就是那種極度自私和沒腦子的人,必然出事。

    她還是當個安靜的旁觀者就好。

    就怕其他人也會來找她。

    日子絕對是清淨不了。

    一想到那些人打著看兩個孩子的旗號,沒完沒了地來個不停。

    餘穎就感覺有些頭痛。

    她倒是不太在意,但孩子們不行。

    好在沒有救錯人,唐王還是很給力的。

    在知道有了一個縣主(就是一個頭銜,沒有封地)的爵位後,餘穎很感謝唐王。

    到了外麵,可以糊弄一幫沒有見過什麽世麵的人,有些地方是個秀才都是令人尊敬的。

    那些官僚們也就不會拿官威來壓製餘穎,這一點她是蠻喜歡的。

    以她的實力來說,她不會畏懼這個世界的王侯將相,但能省事的話,她很樂意。

    “鎮南侯府這段時間比較亂,顧不上我們娘三個,我可以趁機走人。”

    唐王妃有心說,根本就不要怕他們,反正有唐王在。

    就見餘穎笑著微微搖頭,她並不願意離皇帝太近。

    但說出理由是另外一條,“我之所以想要往外走,也是為了孩子們,他們應該是多看看外麵的世界。”

    餘穎還是很滿意這個世界,沒有實施什麽類似八旗製度的東西。

    那種製度直接就把旗民釘在一個地方。

    不允許遠離那個地方。

    而這個世界,有了路引,有了戶籍。

    還是可以四處看。

    餘穎希望兩個孩子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看到更遠的地方。

    他們兩個人要學會把自己眼光放大,擁有博大的胸懷,這樣子的孩子會活得快樂些。

    “而且,等我定居下來後,就可以請你們夫妻過來做客的,你們也算是有個地方散散心。”餘穎說。

    唐王妃一聽,眼睛都亮了,對邀請十分感興趣,這樣挺好的。

    她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出去過。

    作為一個女人,在閨中時要緊守規矩。

    這個社會根本就不允許閨中女兒出去浪一浪。

    等到出嫁後,又要生孩子。

    生下兒女後,要撫養孩子,就沒有出去過。

    也好,等著找機會去看看妹妹就是。

    “好!既然妹妹麽說,我明白了,你打算去哪裏?”

    “先去南方,那是海家的故鄉,等到孩子長大後,可以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也可以去西南,去北方。“

    “北方?”唐王妃有些吃驚地說。

    “對!北方,即使那裏有蠻族人,但不等於那裏風光不好。”

    “阿姐,孩子們總是要長大,也許有一天他們會麵對北方的鐵蹄,在此之前,要知己知彼。”餘穎說。

    在大乾皇朝的北方,是蠻族人的地盤。

    當年開國皇帝帶著人,把蠻族人趕出中原。

    但蠻族人依舊是占據北方肥美的草場。

    他們一直是在虎視眈眈。

    想要奪回繁華的中原。

    是大乾皇朝的大敵。

    這一點唐王妃也知道。

    才會如此驚訝,竟然想要到北方去。

    聽了餘穎的回答後,唐王妃點點頭,因為蠻族的事情要注意一下。

    “阿姐,你和王爺要多多鍛煉身體,想要好好活著,可以不冒頭,但絕對不能沒有自保能力。”餘穎說。

    唐王妃連連點頭,說:“好的,那要是你到了地方,定居下來後,一定要寫信回來。”

    唐王夫妻在餘穎南下後,幫著料理海家留在京城的產業,收益是專門存好。

    而鎮南侯府的人,也終於知道海氏竟然成了唐王妃的義妹。

    海氏竟然離開了京城。

    這些人裏一個個心裏有鬼。

    看到有人給海氏撐腰,是懊惱的。

    想了一想,就沒有去找餘穎他們幾個人。

    他們並沒有知道皇帝還給了餘穎一個縣主的爵位。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海氏會有這種殊榮,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縣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兒,也會得到這種爵位。

    雖然不如前朝那麽珍貴,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這樣過去,唐王夫妻連續接到餘穎寄來的信件,知道海家買了一些田產,有好有壞。

    餘穎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戶們種田,增加糧食產量。

    此外,她還開了一家蒙學。

    作為第一個上蒙學的南哥兒。

    餘穎親自教學。

    當然佃戶家的孩子要是願意跟著讀書,也可以。

    餘穎雖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參加科舉。

    但穿越過好多次古代後,對儒家典籍還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這個蒙學來念的人,越來越多。

    最後變成了私塾。

    甚至還有不少女孩也跟著念書。

    餘穎鼓勵女孩子念書。

    就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大人也可以讀書。

    在她看來,一天認識一個字,也是一種進步。

    還別說,在餘穎附近的人家,識字已經成為潮流。

    就算是沒有紙張,餘穎讓他們用水在石頭上練字,在沙石上練字。

    就是南哥兒也是如此,即使家裏有錢,但還是不要太特殊。

    在這個時候,紙張是要花費不少錢的。

    就算是餘穎給兒子用。

    但對其他孩子來說,就不行,必須減輕學生家的負擔。

    好在因為餘穎教他們種田很成功,讓不少人知道讀書識字有好處。

    有更多的人,慕名來到這個私塾。

    私塾出來的不少孩子,紛紛考中秀才。

    後來,海家私塾被改名為百味書院。

    原本的小鎮經過發展,竟然成為一個縣城。

    百味書院和那些老書院比,剛開始並不怎麽太出名。

    來上學的人還太年輕,沒有好的成績拿出來。

    但書院占地的麵積不少。

    教授君子六藝,每一項都是實打實的。

    雖然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門門精通,但最起碼知道。

    令很多讀書人最為驚喜的是,書院裏的藏書閣裏有不少藏書,有很多是孤本抄出來的。

    這多虧有唐王在,他四處幫著收羅,讓書院的書籍追上老牌書院的藏書量。

    因為這個原因,陸續招來不少好老師。

    另外,餘穎的縣主身份也是讓學院少了不少麻煩。

    大家都無視了這位創始人是女性的問題,好在餘穎並不怎麽管書院的事情。

    她專門聘請了人當書院的山長。

    當然要經過餘穎的麵試。

    她不希望這位山長是一心隻言聖人言的人。

    說句不客氣的話,人活在世上,以為隻要按聖人言,就可以活得很好,那是做白日夢。

    好在找到的那位山長,倒是很有開闊的胸懷。

    和餘穎的理念比較合拍。

    學子們念書時,也要他們鍛煉身體。

    甚至還有專門的遊學。

    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真的很不錯。

    一個個根本就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甚至十年後,書院裏陸陸續續出現一些進士。

    而當餘穎開辦書院後,唐王夫妻也是吃驚,想不到她還這樣厲害。

    後來他們夫妻幹脆就離開京城,帶著兒女,來看餘穎。

    唐王饒有興致地做了一個先生,開了一門藝術鑒賞課。

    他感覺這個很適合。

    以至於他根本就無意回京城。

    每年就在過年那段時間回京,參加一下皇家宴會。

    皇帝知道後,讓人看看是怎麽一回事?才發現唐王當先生,當的是一個爽字。

    至於唐王妃則去了女學,教授的是禮儀。

    他和唐王妃兩個人在課餘,還是分別開始寫書,一個寫怎麽辨別古物,一個寫各種禮儀。

    可以說,兩個人是夫唱婦隨,活得是那個自在。

    唐王之所以逃走,就是因為皇帝的年紀變大之後,各個皇子們的心很急。

    作為一個不惦記皇位的鹹魚王爺,自然是不願意摻和進去。

    幹脆是包袱款款,帶著老婆兒女走人。

    皇帝是默許的,這個兒子不在也好,這樣子兄弟之間的爭鬥,就不會牽扯到他。

    後來老皇帝還是壽終正寢,在死前留下遺囑,新皇登基。

    在此之前,唐王知道父皇不怎麽好,就急急帶著一家人回京。

    隻是見了最後一麵,老皇帝就薨了。

    新皇登基後,大赦天下。

    唐王一家人,一個個活得很好。

    他們一家人都跑到南方去,根本就沒有爭鬥過。

    但那些兄弟們就很難說,一個個都是經過一番搏鬥,家裏少了不少人。

    而新皇對唐王也是很滿意的,這種上道的王爺是很不錯的,不爭不搶,多好。

    唐王在給父皇守靈後,也是老老實實留在唐王府裏,夫妻兩個人接著著書,根本就不理會其他的事情。

    老皇帝為了讓這個年紀比較小的皇子,能名正言順的登基,在自己臨死之前立了皇後。

    那麽新帝就算是唯一活著的嫡子。

    這也是給那些年長於新帝的皇子們一條活路。

    因為嫡子的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餘穎在知道皇帝駕崩後,給他上了一炷香。

    畢竟他還是給了一個縣主爵位,讓餘穎有了一定的底氣。

    後來唐王出了孝期後,就和新皇談了一下。

    接著跑去教書。

    事實上,新皇對於百位書院是很感興趣的。

    因為書院裏,不單單是教授儒家學說,其他也有涉及。

    那裏出來的學生即使是參加科考,也是會點別的東西,而不是隻會讀書。

    他就派唐王,去盯著百味書院,看看書院裏會有別的問題嗎?

    餘穎自然是知道,她根本就沒有在意。

    她依舊主要是關注著糧食的增產,收留了不少孤兒。

    當然她沒有讓他們去當死士,而是讓他們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

    至於南哥兒、寧姐兒兩個人也開始長大。

    南哥兒考取了舉人,剛剛是及冠之年。

    說起來南哥兒並不是那種天縱奇材,也就是比一般人的資質好一些。

    在餘穎的教導下,他成長起來,小小年紀已經走到不少地方。

    等南哥兒中了舉人後,她帶著他們兄妹兩個人去了海家的祖墳那裏。

    她親手給原主的父母親墳墓整理了一番後,就讓兩個孩子給亡者行禮。

    過後,餘穎帶著他們找到一個地方坐下。

    這個地方屬於高處,沒有人可以偷聽。

    “坐吧,南哥兒、寧姐兒。”

    餘穎看了他們兄妹一眼。

    兄妹兩個人知道娘親一定是有事要說,就乖乖坐下。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你們都大了,有些事情你們也就應該知道。”

    兄妹兩個人相互對視一眼,難道家裏還有什麽秘密嗎?

    但兩個人都沒有什麽印象。

    餘穎看了一眼兄妹兩個人,活得很好。

    也算是完成了原主的心願吧?

    當然,也許這件事一說,他們會有別的想法也沒準。

    “其實,你們親爹並沒有死,他還活著。”餘穎最終說出這句話。

    “還活著?”

    兄妹兩個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些年娘可是說他已經死了。

    怎麽又活了?

    “之所以說他死了,是因為在為娘心裏,他已經死掉。”

    餘穎並沒有藏著對靳侯爺的不滿。

    她拿出來不少資料,讓兄妹兩個人看看鎮南侯府的人,是怎麽樣的人。

    他們兄妹兩個人都會去京城。

    那麽說不定會遇到鎮南侯府的人。

    還是早有準備的好。

    這些年過去,他們也有了不少變化。

    蕭氏被其他幾房攻擊為窮光蛋。

    因為這一次再嫁進侯府時,她的嫁妝不多。

    蕭氏被氣得是背過氣去。

    靳侯爺知道後大怒,把那幾房的人叫到一處,準備分家。

    餘穎知道後,哈哈大笑,該啊!

    其實人想要過上好日子,首先就要有錢。

    沒有錢,就意味著吃不飽穿不暖,還有啥好日子過?

    有句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他們夫妻兩個人在經曆過一連串打擊後,算是對錢比較上心。

    唐王妃就曾經有些好笑地說:“哎!你是不知道,他們兩個人變了,可見的日子是比較苦。”

    餘穎就是一笑。

    她在穿過來後就想過,原主的有些仇怨。

    其實原主自己已經報了。

    隻是她不知道。

    她的順從讓靳家一家人習慣了富裕的生活。

    一個個都是根本就不用擔心沒有銀子,可勁花就是。

    這種情況讓他們習慣了大手大腳,最終讓他們好逸惡勞。

    一旦去過那種沒有錢的日子,根本就不會受的了。

    那一大家人在分家時,打打鬧鬧的。

    各房都把自家親戚請來,想要多分財產。

    可是侯府裏最值錢的,都屬於祖產。

    根本就不會分的。

    說破天也不行。

    吵來吵去,最後分的財產都感覺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就沒有啥生財之道。

    要是原主死掉,把嫁妝留在侯府裏,說不定幾房活在一起,還會很好。

    但餘穎的到來,抽走海氏的資產。

    讓過慣奢華日子的人受不了。

    為了分到更多的家產,幾房人相互拆台。

    在分家的過程中,其他幾房的妯娌紛紛給蕭氏臉子看。

    尤其盧氏指責,當初嫁進來的海氏,之所以動了胎氣,就是因為蕭氏的原因。

    蕭氏決口否認,這一點她真的是不知道。

    盧氏冷笑著說:“大嫂,你又何必裝作不知道?當初你第一次和離時,還特意把自己的貼身侍婢留下來當小妾,不就是她害了海氏?”

    “她就是你的心腹,一定是她收了你的指使,才會對海氏出手。”

    “沒有,沒有,我真的沒有。”蕭氏來個否認三聯。

    這件事,她也是後來知道的。

    薇娘知道她回京城後,就想著讓海氏死。

    在她看來,海氏就是搶了她家夫人的位置。

    一個粗鄙的商女,就是有幾個臭錢,也沒有資格和她夫人比。

    薇娘看海氏一點也沒有拆散一個恩愛夫妻的愧疚感,就在海氏懷孕期間動手,想要除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