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6629   加入書籤

A+A-




    木邦以前受大明製轄,又與YN緊領,隋德國欲在木邦長期立足,須得有百萬漢民入遷不可,更不敢得罪上國大明,從他在廣陵寨投巨資賑災組義軍這件事情上完全可以看到。

    而且德王更熟悉中原大明的情況,義軍一路行來軍紀嚴整,不但對百姓災民秋毫無犯,而且沿途依然在賑糧救民,勸無家可歸的災民去廣陵寨運土造地,暫時以勞力換個肚飽。

    楊元雖然國小錢銀難支,但當時完全可以回中原購地安家,在廣陵寨造地賑災完全出於對大明國情的了解與無奈,才作出這樣睿智的決策,對大明社稷與百姓實有百利而無一害。

    崇禎聽到最後的讚美之詞心有不滿,冷冷地問道:“德王楊元欲誆中原百姓外遷,這豈是對大明社稷有益處?”

    孫承宗知道朱由檢被主和派說到了心裏,那些明軍是楊嗣昌留了準備剿殺民軍之用,聽了暗暗咬咬牙說道:“陛下,時下建奴在北地大肆擄掠人口牲畜,三十萬明軍卻旁視不救,這會讓朝廷失去北地萬民之心,又讓天下百姓聞之豈不心寒。此楊嗣昌欲借建州兵的惡行激發更大的民變建功,和談之策實乃一死路啊!”

    “你……”朱由檢聽到這些渾身凜然,臉色頓變,深吸了一口氣後緩緩問道,“朕若是派你去援明軍中作監軍,先生可有此把握?”

    孫承宗終於鬆了口氣,大聲答道:“臣孫承宗願往!”

    “嗯,先生先拜退,朕還得問問德國來使。終須與德王楊元見個麵,具體問問才行!”

    金巧雲把進貢與隋德國立邦求封之事報到天啟元年的大明,其目的便是為了趕在朱慈焯前麵入明。以便讓人知道隋德國與南明之間存在敵對關係,雖是來自南明大島,但大明朝廷完全可以不同對待。

    其實金巧雲並不支持楊明遠在這境域的援明抗金主張,來到這亂世僅僅為了借賑災之名起先移民,所以直到援民軍在廣陵寨募兵出發之後才把王肖幹送到崇禎時代的BJ金巧去同樣認識這時代的懿安皇後張嫣,朱由檢也聽說過仙姑金巧雲的大名,由此他更清楚了南明國主與德王楊元之間既相互利用,又暗藏敵視之心的這種關係。

    而南明國主鄭直小明王的身份更讓他產生懷疑,大威德明王目前更信任德王楊元,派他過來隻是想阻止“朱慈焯”篡奪大明社稷的不良企圖。

    隻是接下去等待讓朱由檢很無奈,因沒有答應金仙姑在太液池北端(中南海的北海)建隋德王邸,“那要讓我家王爺來京可要等他十天半月了,妾身隻好再去另外找塊地皮”。

    朱由檢知道金巧雲與大明王小明王都有關聯,得罪後失去帝威可是萬萬不行,等待過程中得知那裏還是一大片民田,很後悔一時糊塗沒有答應。

    十餘日後已是冬月廿六,1638年12月30日,德王楊元攜波斯女芭奴王後,及親領五萬五千餘德國騎卒,在午後未初來到BJ城右安門外駐營。

    這次德軍武器裝備最好的是那五千小個子騎兵,他們是從六萬五千奴兵中選拔出來的皇室騎衛精銳。所有奴兵都經過熱兵器的訓練,楊明遠想把剛到貨的半自動馬槍配置給這些個小力氣不小的皇室騎兵衛隊,這必將成為世上首支現代騎兵旅。

    這些童兵來到吳境後即進行了再加工,女子都恢複了她們本來的靈魂,並全部恢複生育能力,免除了他們的奴籍,允許他們組建家庭結婚生子。

    還有六百名漂亮小個女兵也配備棍刀,96名家丁則配備了棍刀與短銃,這些家丁才被楊明遠視為保命之本。此時火銃外露的也就這96名大明土著,都跟楊明元與六百小個女兵一樣穿著現代軍禮服(深藍色警衛隊軍服外麵是軍大衣,楊明元的大元帥服,外麵是黑麵紅底的披風),家丁和小個女兵一樣都是“辮子兵”,穿著現代軍裝的僅此697人。

    孫承宗出城迎接之前已代替楊嗣昌恢複了兵部尚書一職,明末和戰的爭論從此劃上了句號。當他帶著幾名官員看到楊明遠身邊的三張年輕(都在三十歲出頭的年紀)的熟麵孔時不由張開嘴半天開不了口。

    孫承宗“夢中”去了趟日月島,加來過了一月多發現自己年輕了十多歲,而眼前三位熟人以前的年齡相差很大,特別是趙率教己巳之變戰死時也是名老將,此時卻跟年輕將領滿桂差不多,但他不認識主將曹文詔。

    這些重生人世當然隻裝作不認識,跟在德王夫婦後麵抱了抱拳,沒一個再現明將卑微的神態走上前來與他們私下攀談相認。

    他們都不跟隨德王夫婦進城,進城的就六百女親衛與家丁,還有三十多名德國內外官員和一百多名禦廚替身。

    楊明遠此前曾來過一趟大明京師,不過那是天啟元年的年末,趁著大明宮動土之機把那顆秦王玉璽送給了天啟帝,在那裏過了兩夜知道金巧雲相中的那塊北海邊宅基地,就定在清末醇親王府那地方。

    此時聽得孫承宗問起,才知金巧雲竟然也跟崇禎要地基,買房置地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但也不能這樣重複地一造再造,援助大明也不能這樣浪費銀子。

    不過金巧雲喜歡製房產就讓她製去,兩百多年的積畜放到後世也不值錢,花在大明倒是養活不少百姓,“在這裏的洛陽再造個上陽宮就更好了”。

    隻可惜小妖精不會上才能公的當,楊明遠總覺得金巧雲所做的事情都有預謀,甚至猜到楊明遠跟那邊的巧雲姐好過一回,而二百多年前那時候的金巧雲根本就不認識廣陵王楊元。

    金仙姑的存在確實給楊明遠的援明工作帶來諸多便利,那是因為她常在天啟年間不停的往返的緣故,京師的老一輩土著基本都聽說金仙姑其人。來去一輛四輪馬車卻這大明所沒有,為楊明遠的王室車隊現身大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境域的隋德王後是王姬,隻因與那邊的庫拉姆一個模樣而無法現身,泰姬?芭奴隻好舍棄助手鄭紀子跟隨楊明遠親征,同時參加了這次的國事訪問。

    晚上由金巧雲陪同前往宮中赴宴,這不是朱由檢的宴請,而是懿安皇後張嫣的招待宴。她突然變成十七歲之後,一直想問問小明王及朱由校的情況,為此還特意向朱由檢申請了一筆招待費。

    朱由檢同樣受過朱慈焯的托夢,所以知道德王楊元想來京師很容易,他沒有對德國騎軍的極速馳援感到異外,更多隻是帶著莫名的興奮與快樂。

    朱由檢與周皇後同樣參加了宴請,在這裏朱由檢的任務是當陪客,不然楊明遠隻能獨自坐在建極殿裏用大餐。

    整容之後的楊明遠看上去比朱由檢要年輕些,朱由檢詢問了楊明遠的輩份及在海外生活的漢民情況,讓他由衷地感到大明現在已不如西夷蠻邦強大。

    楊明遠突然想讓朱由校看看特版世界地圖,他給天啟帝也送了一份過去,便說道:“陛下,臣有一份世界輿圖比西洋傳教士帶來的要精細得多,原打算明日朝見時奉上……這就讓人去行邸拿過來。”

    “好,好,好,那南極大島一定能找到吧?”

    “當然,南明大島地域遼闊,四季溫暖,比大明疆域還要大些。那裏沙漠占得比例很高,種出來的糧食也沒中土的好吃,隻是沙漠之中埋有巨量的鐵礦石。實在是個寶島啊!”

    “那南明有多少漢民,占了蠻族疆域就不打仗?”

    “估計南明諸島有五百萬漢民,但蠻族土著不足漢民十分之一,都是衣不蔽體不懂耕種的人,不要太過為難土著又豈會打將起來。”

    “哦?那他們造這麽多火銃炮艦又為了哪些般?”

    “海上貿易,他們想壟斷大明的對外貿易……唉,臣楊元也不敢太過得罪南明!”

    朱由檢很想能跟德國發展軍火貿易,聽到這句話便有些為難,問道:“德王,那你覺得朕以何策禦之?”

    “整飭史治,收複萬民之心,大明則無以可摧!”

    “朕治下的官員難道都是貪官?”

    “陛下,您知道大明有多少人口?據臣楊元所知,大明各地的戶籍冊上,連永樂年間的先人都還再冊,大明立國二百七年,怎麽戶數人口增加這麽有限……”

    “你說每年統計的戶籍……”

    “抄的,勤快一些的稍作增改。估計現在的人口接近二億,去掉年幼少兒也應該過億。逃稅避稅的耕地不計其數,堂堂大明怎麽會打不過那十餘萬金狗?”

    “……”朱由檢聽了呼吸便重了起來,歎道,“曆年來這些都會如此?”

    “他們以為這江山社稷都是陛下你的,包括宗室藩王。唉……不說也罷!臣是不敢回中原的,看著這些人模狗樣、貪得無厭,又迂腐無知了官僚就討厭。”說來說去還是做皇帝的無能,朱由校比木匠皇帝朱由校還不如。

    朱由校聽著心裏氣憤,他對外麵的情況一無所知,但覺得自己治下沒有楊明遠說得這般嚴重。沉默了吃了許久,深吸了口氣問道:“那德王治下又如何呢?”

    “臣不知,臣重沒管過國中之事……”

    “哦,那此次援明抗金,朝臣們就沒有官員勸諫?”

    “……啊,朝堂啊?為臣倒真沒時間去坐……”說到朝堂之事,楊明遠倒是想教教這位耍小聰明而亡國的皇帝,哈哈一笑道,“朝堂就像是個戲台,要把戲演好就缺不得一兩個名角,名角都要花時間花力氣去教養提拔……”

    “哦,有趣,有趣……”朱由檢第一次聽到這比喻,但覺得跟自己的朝堂很相像,覺得朝中就缺一位得力的良輔。問道:“那具體說說這事是怎麽定下來的?”

    楊明遠說道:“為了移民援明之事臣已想了多年,也讓官員們作了多年的準備,戲台上畢竟不是隻有名角嘛。讓跑龍套的先去辦事,籌備錢糧又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好,至於出不出兵那是另外回事。準備的差不多了,就把這劇本丟給某位喜歡唱的名角,讓他拿到戲台上去扯皮排演。臣隻要給他定個時間,至於如何齊頭並進動別的名角配合,那就看他有沒有把戲排好的能力了。五般這些名角都有十年以上的曆練,最後終能讓異黨份子配合著把這戲演好……當然,實在反對激烈的幾個,臣就出麵幫他一把,暫時把另幾個名角支走……”

    “德王是說黨爭?”朱由檢聽著臉色逐漸溫暖起來,感覺楊明遠這些話就是說自己治下這個朝堂,亂哄哄地都不知聽哪個唱個唱戲。

    “不,是說陛下……”楊明遠說道,“陛下應該是名看戲者,而不該上台去唱戲。事情都需臣子們去做,您管得太多臣子們就無法做事情了。曆朝曆代都有忠臣與奸佞,也有黨派爭鬥。如何讓他們演好對辦好事,全在旁邊看戲的觀眾,觀眾想看什麽他們自然會怎麽去演,不然演得戲沒人看,他們還有必要演下去嗎?天啟年間這戲文唱得不是還可以嗎?魏忠賢再怎麽專權,可都是為了熹宗辦事,也是為了大明社稷。陛下您勤政愛民,可對底下之事不能做到全知全曉,去戲台上唱主角朝臣們如何能配合好呢?您在禦坐上看著,聽著,下朝後再細細想著,哪些會唱戲,哪些是媚上,哪些是在耍小聰明,陛下心裏自然有杆秤了……”

    “比如主和與主戰……”崇禎原來可是想主和的,這是他無知的決策。

    此時就兩人,崇禎還能放下臉麵,楊明遠也不客氣地說道:“今些年的情況跟靖康之恥很相似,當時宋廷選錯了合作對象,就像大明當時應該與日趨式微的蒙古結盟。此時時機已過,與虎狼言和還行嗎?大明立朝多年積弊良多,文官貪財、武將惜命,建州奴首看得比陛下還清楚,怎麽可能與大明言和?再則,和談皆是因時之需,建州缺少漢民耕種,又遇荒災連年,就算簽了和約仍然作不得數。他們把大明視作一棵大樹,所以經常過來砍伐,認為時久必能砍倒大明入主中原……還有連年不止的匪患!”

    朱由檢聽著這些話,直感覺渾身冰冷,身子一陣陣地抖嗦,眼淚都快流下來了,顫聲問道:“楊愛卿,大明還有救麽?”

    “有,陛下。立國之本在於民心,當年高祖殺這麽貪官勳臣,他們還不是乖乖就戮?當然,現在不能太多殺戮,收複了民心,這些庸臣慢慢也就可用了。”

    “可哪有錢糧賑濟災民?”

    “抓耗子、懲貪!等打完這一仗,為臣再與陛下密議。”

    朱由校聽到這裏心情稍有感觀,坐著拱拱手謝道:“德王忠言雖逆耳,朕在這裏謝過了……隻不知這次如何對付這建奴兵?”

    “以殺止殺,殺痛他、殺怕他,讓他今後不敢來犯!”楊明遠想著拱手道,“不管殺掉多少,臣若令其大敗而歸,還望陛下增賜德國十二萬百姓作移民!”

    崇禎微微笑道:“嗬嗬,好說,好說。SXHN各遷十五萬災民,免了他們受凍挨餓之苦!”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是讓楊明遠擴大賑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