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第169章 薑瑜兒的短板

字數:4031   加入書籤

A+A-


    那個被開玩笑的人也不生氣,笑著說:“那妞妞,叔的是不是悄悄的私下裏給叔啊?”

    薑瑜兒一本正經地道:“沒有呢!”

    又有人開腔了:“富貴,你的一份就分給咱們算了,這樣也好顯得咱們村的人都有優勢,比他們的多呢!”

    “就是,就是!”

    一群人,笑著,鬧著。

    李封一個個的把月錢發給了他們。

    從瘟疫後,薑瑜兒家的月錢又加了不少。因為在石山上跟煤礦這邊的活比較累,每人每天給六十文。

    這樣一來,一個月,也差不多二兩銀子了。

    這要是落到以前,也差不多是夠一家人,一年的吃穿了。

    可現在,一個月就能掙這麽多。村裏人也不在害怕以後給兒子娶媳婦兒時,拿不出來聘金了。也再也不用擔心,以後嫁女兒的時候,沒能給女兒辦一個像樣的嫁妝了。

    因為家裏田地也不過,婦女沒帶著幾個孩子也能忙活完。可能會比以前會苦一點,但日子比以前有了盼頭,也比以前過得有滋味了。

    很多人家,以前是過年才能吃上一頓肉。現在已經是隔幾天就會去肉攤上買上一些肉回來,打打牙祭。

    以前家裏人,總會把好的讓給子女跟老人,年輕人都喝湯。村裏也流傳了一句話:吃肉管三天,喝湯管七天。

    後來,不知道誰嘴巴溜刷一點的,自己給改成了:吃肉管三天,喝湯管七七四十九天。

    現在,村裏再也不用過那種喝湯管七七四十九天的日子。

    人們生活有了盼頭,做事也帶勁兒。

    用村裏幾個老人的話來說,那就是這些年輕人,走路都帶風了。

    拿到月錢的,回到家,就把收入直接給了自己家的媳婦兒管著。

    其他村的,有老父老母在,管錢的是父母。可張莊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男人掙的錢,都給媳婦兒去管。

    一家子,也不會因為這些小翁小利給吵得不可開交。

    其實,這一切,都是裏正跟幾個長老的功勞。

    張莊村很窮,但他們都相信一句話,隻要擰成一股繩,就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隻是,他們的想法是很多,不過多年過去了,日子也不見有所起色。直到薑瑜兒的到來,薑瑜兒開起了石場,石灰窯。

    累了一天了,晚飯後,阮嬸心疼地給她準備了一桶熱水,讓她先泡個熱水澡。

    “謝謝阮嬸!”阮嬸拿著桶出去時,薑瑜兒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脖子,道了聲謝。

    阮嬸轉過身,認真地看著薑瑜兒道:“大xiao jie,這些都是我該做的。”

    在薑家,沒那麽多主子要伺候,也沒那麽多複雜的事情要處理。

    可能比大門大戶家會累一些,但阮嬸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單純而又快樂。

    翌日一早,薑瑜兒還沒起床,門就被阮嬸給敲響了:“大xiao jie,張三順回來了。”

    一聽說張三順回來了,薑瑜兒就來了精神。張三順回來,代表著事情有了個結果。

    薑瑜兒顧不上自己還沒睡過的瞌睡,噠噠噠起床,連臉都來不及洗,就跑了出去。

    看到那一車車的青磚拉進村子。很多村民都來圍觀,以為薑瑜兒家又要蓋房子了,用的還是青磚。

    蓋磚窯的地方,薑瑜兒早就選好了。地也買了下來,一直荒廢著。

    現在,那些青磚就這樣,被張三順指使人搬到了那塊空地上。

    薑瑜兒回家洗漱完後,連早餐都來不及吃,自己跑了過去。

    手裏拿著一張隻有她自己能看懂的東西,據她說,是磚窯的圖紙。

    不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就隻有她自己好意思說是圖紙。

    在‘國粹’爺爺的熏陶下,她會很多中國的樂器,也會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很多棋,甚至於,就連寫字,也能寫得一手漂漂亮亮的小楷。唯獨畫畫,那就是她致命的缺點,直接就一點天賦都沒有。

    每每想要學畫畫,要麽是無從下筆,要麽是畫出來的東西,別人根本看不懂是什麽。

    每每這個時候,她都會跟別人解釋,介紹她畫的都是些什麽東西。

    別人聽了白天,也沒能聽懂她說的是些什麽。或者聽懂了,卻怎麽看她的圖,都是看不懂的。

    記得那個時候,她的同學們都隻是笑笑說,她畫的不是不好,隻是比較抽象,需要慢慢去看,細細的找。

    剛開始,她還以為這話是真的,時間長了,她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同學們隻是說的比較委婉,因為她根本不會畫,畫出來的東西,連幼兒園的都不如。

    也是因為這件事,她上了初中後,就再也沒動過要畫畫的念頭。因為,她不想再被人這麽委婉地說一次。

    每次美術課,別人都很專心地畫畫,她就拿著數學題解習題,或者做物理題。

    而現在,她已經是沒辦法了。又一次提起所謂的‘畫筆’畫起了她自認為是磚窯的‘圖紙’。

    她興致勃勃地,看著那碼放整齊的青磚,眼裏呈現的,滿滿的都是紅磚燒出來時的樣子。

    她想,等紅磚燒出來後,她可以先蓋一棟房子,再蓋上幾個倉庫,囤放糧食。

    張三順接過薑瑜兒遞過來的所謂的圖紙,看了很久,愣是沒看懂。最後還在心裏想,這是不是因為自己不是專業的,所以才看不懂。等工匠們到齊了,讓他們一看,準能看懂。

    他不知道的是,別說是工匠們了,如果是時間久一點,讓薑瑜兒來看,她自己也不一定能看出來自己畫的是什麽東西。

    有時候,好消息這種東西,好像會傳染似的,接二連三地就來了。

    就再張三順買回青磚的第二天,村裏來了個夫子。說是少將軍安排過來的。

    薑瑜兒跟著裏正幾人,親自去接待了這位來之不易的夫子。

    幾人帶著夫子在小學堂裏轉了一圈,這個教室很空曠,也很明亮。

    牆壁是用石灰粉刷過的,白白的,很幹淨。

    新來的夫子姓付,大家都叫他付夫子。

    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他很滿意。

    這個時代,不是正規朝廷舉辦的學堂書院,是沒有書桌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