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梁兄 1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A+A-




    “命中注定是什麽意思?”

    喬賀進了門,沒想到劇場裏擠了這麽多人。這隻是他接到通知,來劇場與整個劇組會麵的第一天。因為路上塞車,他已經遲到了,這會兒,他分開眾人,與擠在走廊上佇足觀看排練的工作人員一一點頭,打過了招呼。

    “喬老師。”他們這樣稱呼他。

    “來看的人這麽多。”他說。

    他們伸手指了指台上,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和他說,是湯貞,湯貞來了。

    他轉頭朝舞台上看,還沒見到人,先聽到一把聲音。

    年輕,清潤,回蕩在八百座位的劇場內部,如流水擊石,輕輕鬆鬆鑽進喬賀的耳朵裏。每個字眼乃至句尾的歎息,都清晰可辨。

    年紀小,發聲基本功倒還可以。

    這是喬賀當時內心的第一個想法。

    然後他看見了林漢臣導演,胖胖的身子,花白的卷發,手握一卷劇本,一字一頓地和台上人講:“命中注定,就是命運。”

    像是生怕小演員還不夠明白,林導操著他那口不太正宗的普通話,進一步解釋道:“命運這個東西,放到你身上,放到英台身上來講,就是那麽簡單幾個詞,毫不妥協,玉石俱焚,奮不顧身,永不回頭。”

    第二幕  梁兄

    喬賀承認自己不是個跟得上時代的人。對於時下風靡的東西,無論電影電視、時尚品牌還是流行歌曲,他大多不感興趣。喜歡他的朋友笑稱喬老師是活在上世紀的文化人,愛諷刺好挖苦他的人則說,喬賀你才二十九歲,活得倒像九十二歲。

    難怪一直紅不起來。他女朋友樊笑如是說。

    所以當林導在電話裏提到“湯貞”這個名字的時候,喬賀是真的一點概念也沒有的。

    戲劇圈子就這麽大,沒什麽名沒什麽利,也沒多少人往這個圈子裏擠,一年冒出幾個上得了台麵的新人,圈內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喬賀從沒聽過有“湯貞”這一號人,隻聽林導說,對方是個童星,八歲登台演過林導那部史詩戲《共工之死》。

    “我怎麽沒聽過他。”

    “他後來不演了。”

    喬賀隻當是一個銷聲匿跡的童星,又被林漢臣這古怪老頭挖出來演戲了。

    “劇本我找你們劇團的人給你捎過去了,還有本書,你有空提前看看,”林導說,“喬賀啊,我這梁山伯就交給你了,平時不拜托你,這次你當回事一點。”

    喬賀笑道:“您老,覺得我像是演愛情戲的料嗎。”

    林導說:“我就相中你了。”

    又說:“後天文化口有個午餐會,你一塊過來。”

    話劇團是事業單位,喬賀快下班時回了一趟辦公室,同事告訴他有個白色文件袋送過來,是交給他的。

    還很神秘地問:“送文件的人逢人便講你要和湯貞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作,真的假的。”

    喬賀又聽到“湯貞”這個名字,又加深了一次印象。“他很有名嗎?”他邊問,邊把文件袋拆開,拿出劇本,還有本小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是民國一位鴛鴦蝴蝶派小說大家。

    “你問誰有沒有名,湯貞?”同事問。

    隨書還有張照片,落在喬賀那張擦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的辦公桌上。

    是一個年輕人的寫真。

    “你家不繳有線電視費啊?現在一開電視不到處都是他。”同事說。

    照片裏的人穿一件白色襯衫,目光直視鏡頭,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頭發淩亂,眉目如畫,五官玲玲瓏瓏,漂漂亮亮,皮膚白淨得像個女孩子。他肩膀不寬,領口微敞,露出柔軟的脖頸線條,對鏡頭微微抬著下巴。年輕人,驕傲一點,張揚一點也不惹人厭,他一雙眼睛卻收斂,含蓄,甚至膽怯,裏麵還有點水意朦朧的意思。

    黑白照片。像是上世紀老電影裏的黑白明星。喬賀盯著照片看了一會兒,翻過來,見照片背麵用鋼筆手書著“英台”二字。

    “這不就是湯貞嗎,”同事在一旁看見照片,突然震驚地問喬賀,“你還真要和湯貞一塊排戲啊?”

    “是啊,”喬賀頗不以為意,他又瞧了照片一眼,塞回去,抬頭看牆上的時鍾,收起劇本和小說,拿自己的水杯,對還想繼續打聽的同事說,“下班了,有空再聊。”

    下班時段,擁擠不堪,車照例塞在路上。喬賀打開電台,聽到廣播節目裏又在放那支滿大街都是的洗發水廣告歌曲。

    眷你似夢,戀你似夢。水影中有影,我夢中有夢,好像你,好像是你。

    喬賀老師很少聽廣播節目,也就上下班堵車時候聽一聽,聊以解悶。他一般聽交通台,中間時而插播些廣告和流行歌,一遍遍輪番播出,就這首叫《如夢》的歌,喬賀已經聽得快要會唱了。

    他提著包,帶著一身疲憊回家,進門就聽樊笑在客廳裏邊打電話邊喊他:“喬賀!你要演《梁祝》啊?”

    喬賀在玄關脫鞋,心道,他今天才接到通知,怎麽誰都知道。

    他掛好外套,把包放下,一邊立領子解領帶,一邊探頭看餐桌上冒著熱氣的飯菜。

    樊笑坐沙發裏,伸手捂了話筒,小聲問:“是不是《梁祝》?你和湯貞?”

    這一天裏,連續第三個人同喬賀提起“湯貞”這個名字。

    喬賀說:“是。”又說:“別打電話了,先吃飯吧。”

    “你先吃你的。”樊笑說。

    喬賀洗完自己的碗筷,倒了杯茶,坐在樊笑身邊。電視靜音了,樊笑還在講電話。

    茶幾上立著一個花瓶,幾隻瓷盤,還有剪得碎碎的各類花枝子。喬賀不知道樊笑在忙什麽,他找個地方放了自己茶杯,坐了一會兒,還不見樊笑掛電話。

    沙發上堆了一堆報刊,多是樊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笑他們社出的電影雜誌。喬賀隨手抽了一本過來,一看封麵。

    隨手翻開一頁。

    喬賀不信邪,又抽一本。

    都是那個叫湯貞的年輕人的照片。

    在這天之前,喬賀從沒對自己與這個社會的脫節程度有過一絲懷疑。對於自己的“過時”,他毫不避諱,心下也十分坦然。他隻是開始納悶,他無意追逐流行,流行卻無所不在,平時走馬觀花,看人就像看林中的樹葉,記不得人臉,記不得姓名,如今不得不接觸了,才發現流行對社會人來說,還真是如影隨形。

    電視裏正在播放一支洗發水廣告片。沒開聲音,喬賀隻看代言人的口型,便輕易分辨出了那幾句歌詞。

    眷你似夢,戀你似夢。

    樊笑掛了電話,口幹舌燥,拿過喬賀的茶杯喝了一口,便匆匆去吃飯了。喬賀低頭翻閱那本雜誌,隻見電影專欄一連數版都是當紅明星湯貞的專題,除了大幅劇照,電影介紹,還有好幾篇疊在一起的影評,甚至湯貞的個人小傳。

    去年年底一係列頒獎禮上,湯貞獲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不少獎項,整整羅列了半張紙那麽多。喬賀大致掃了一下重點,隻覺得滿眼“最佳”,滿眼“冠軍”。

    多少泡沫,把活人生生吹到天上。

    “複雜的,近乎完美的演繹,湯貞這個孩子命中注定要活在鏡頭裏。”

    “一個被情感包圍的年輕人。他不是花神,他是夏娃,來到人間,披著天使無害的外衣。”

    “短短一個鏡頭,表達出的性的震顫,難以想象。這麽小年紀,全部鏡頭不用替身,真有勇氣。”

    “他就像一張白紙,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想要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隻有十七歲,前途無量。”

    ……

    喬賀心道,這個時代真是毀人不倦。“渾身透著一股令人戰栗的情|欲”,這種話也能登上報刊雜誌,用來形容一個拍電影時還未成年的孩子。編輯幹什麽去了。

    編輯樊笑老師從後麵叫他:“老喬,林漢臣找你排戲?”

    “嗯。”喬賀把手裏雜誌丟到一邊,回頭。

    “他怎麽現在想起你來了,”樊笑邊吃花生米,邊說,“之前在你們劇團找了那麽多人,就是不找你。我還以為他看不上你。”

    “我也覺得。”喬賀如實說。

    樊笑笑了。她放下筷子,一抹嘴,認真看著他。

    “雖說有戲排,總比在辦公室空坐著強,”樊笑一臉嚴肅地看著喬賀,“但我可警告你,喬賀,少和湯貞扯上什麽關係。他上幾部戲的破事圈子裏就沒有不知道的,一丁點小孩,浪得不行,在劇組不知道都和誰搞過。你排戲可以,平時離他遠點,聽到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幕主要是講,湯貞十八歲那年,在劇場彩排《梁祝》六個月內發生的事情。會寫到一係列人物八年前的狀態。就是一些因果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