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跟學霸比成績

字數:3997   加入書籤

A+A-


    “哇塞,鄧楓怎麽突然變得這麽牛逼了!”

    “對呀,竟然敢跟老馬當麵頂嘴,還敢威脅老馬!”

    “關鍵是,老馬好像還真被他鎮住了,真是不可思議!”

    “誰說不是呢?不過,鄧楓先前說的一番話,聽上去真的還蠻有道理的。”

    “嗯,確實也是我的心聲!隻可惜我爸媽就是唯高考論,就迷信一考定終生,真應該讓他們聽聽鄧楓剛才說的話,好好醒醒腦。”

    “對呀,實在是沒想到鄧楓平日裏不言不語的,這一出口就是口出驚人,不但邏輯清晰,說的還頭頭是道。”

    “但關鍵是膽兒肥,否則這道理給你,你敢當老馬的麵這麽講嗎?反正我是不敢的。”

    聽著全班漸漸變得吵雜起來的聲音,馬偉雄從教二十餘年,第一次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挑釁,但一時間卻又對此根本無可奈何,難免是氣得想要吐血。

    “我覺得馬老師說的沒有錯,也沒有做錯。”

    就在馬偉雄實在待不住了,想要逃出教室的時候,突然一道身影站了起來,為馬偉雄開始了辯護:

    “鄧楓,你剛才說上大學的意義並不大,上好大學更不意味著會有好工作和幸福生活,然後列舉了一係列的佐證。

    的確,乍聽上去,確實很有道理,但實際上,隻是在拿少數特例去推翻普遍事實的詭辯罷了。

    因為我剛才查了一下,無論是國內排名前三的HT、TM、WT等教研機構,還是AIE,OFG,BTB等權威社會就業率調查機構,都得了三個共同結論:

    第一,是考上大學的學生,比沒考上大學的學生,普遍的就業率要高,就業質量也要更好。

    第二,考上一本大學的學生,比考上三本大學的學生,普遍就業的前景更加廣闊,就業的自主性和選擇也會更多。

    第三,大學的好壞程度,和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幸福程度和家庭幸福指數,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而且這種正相關,隨著大學檔次的越高,越明顯,尤其是名牌大學的學生,這種相關性是最強的。

    這些機構,每個機構的試驗樣本數量,都達到了千萬級別,研究的時間跨度,最短的都有十年之久,在統計學上,是具有絕對可信度和參考價值的。

    相比較而言,你的一切說法,隻是一麵之詞,都是特殊個例,而且漏洞百出,不過是你為自己成績不好找的借口和托詞,對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一種自我安慰,或者更確切的說,是自欺欺人。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以後請不要再拿這種不成熟的言論來蒙騙大家,更不要拿這種沒有任何營養的歪理,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們已經是高三了,時間很寶貴,每一堂課對大家都很重要,都可能直接影響到大家高考的成績和未來。

    而且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尊師重道也是傳統美德,馬老師無論做錯了什麽事,還是說錯了什麽話,他畢竟都是老師,是你的長輩。

    你這樣直呼其名,還口口聲聲威脅於他,實在是太沒有禮貌,也太沒有教養了。

    我認為你應該現在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向馬老師道歉,並且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否則今天的事,就算馬老師不去找張老師,我也會去找張老師,馬老師不去找梁主任,我也會去找梁主任。

    如果教育局領導到班上來調查情況,我也會據實反映,據理力爭,並建議將你調離我們(十八)班,免得影響了大家學習的氛圍和班級的風氣!”

    一席話,有根有據,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義正言辭,幾乎沒有一句廢話,也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整個高三(十八)班,有且僅有一人,正是學習委員歐承澤。

    作為一個從小就被灌輸學業至上,成績至上這兩種理念,並將之深深融入了骨髓,打從上小學起就將大學目標定在了兩座頂尖高等學府的優等生,歐承澤從小到大,最見不得的,就是聽到別人說什麽高考沒意義,考好大學沒啥用之類的言論。

    所以打從鄧楓開始反駁馬偉雄的第一句起,他就已經皺起了眉頭,隻是沒想到馬偉雄這麽沒用,被鄧楓說的一點脾氣都沒有,幾乎變相承認了鄧楓說的一切都是對的。

    這,無疑叫他完全無法忍受。

    所以,見馬偉雄半天一句話都不說,歐承澤在對他完全不做指望後,也便拿出手機搜索了一遍自己想要的最新信息,在徹底整理好思路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主動站起來,對鄧楓進行了批判。

    其目的,顯然並不是為了給馬偉雄辯護,而是為了給他自己辯護,為了給他心目中堅信的成績就是一切的信仰辯護!

    聽了歐承澤的話,很多先前還覺得鄧楓說的有道理的學生,難免都是產生了極大的動搖,很快便都紛紛占到了歐承澤這邊。

    會發生這種逆轉,不僅因為歐承澤說的,的確比鄧楓說的更加具有權威性和可行度。

    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承澤自高一進班以來,無可撼動的班級第一、年紀前十的學霸地位。

    這種地位,讓許多學生對他說的每一句話,在潛意識裏,隱隱都會產生一種信服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仿佛是:

    你那麽聰明,你說什麽都對。

    或者,你成績那麽好,你說的肯定不錯。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暈輪效應,對心性相對比較單純,又整天被成績趕著跑的高中生,這種效應無疑體現的最為明顯,也最容易被放達到最大化。

    “學霸就是學霸,說什麽都喜歡擺事實,講證據,這方麵確實不是我可以比的。

    不過,我什麽時候說過上大學的意義不大了?我隻是說,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人生還可以有很多條道路可以走,而且也不是沒考上好大學就沒有前途吧?

    說我是詭辯,自己還不是偷換概念?

    算了,以己之短攻人之長不是我的愛好,我還是不跟你耍嘴皮子了,來玩點我擅長的。”

    鄧楓這麽想著,就在眾人以為他會被嗆得惱羞成怒的時候,卻是笑吟吟地站起了身,對著歐承澤豎了豎大拇指:

    “不愧是校辯論隊隊長,論詭辯的確是叫人歎為觀止。”

    一句話落地,頓時叫歐承澤麵色一變,隻是鄧楓此刻自然不會給歐承澤開口的機會,聲音立時提高了一個八度,挑釁道:

    “好!

    既然你說,我剛才那番話,是為自己成績不好找的借口。

    那不知道,你歐大學霸,有沒有膽子,和我這個,你平時都不正眼瞧一下的學渣,比一比成績?

    看一看,誰說的話,才是真正的‘對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一種自我安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