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渡河跨江
字數:7019 加入書籤
且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乃大漢宗親,如果說漢庭之內,還有誰能稱作一方霸主,除了益州劉焉,便要數劉表!蓋因整個大漢,最為富有,地勢最具又是的底盤,便是在這二人手中!
然而,天不隨人願!
劉焉野心勃勃,將益州打造成天府王國,兵力雄厚,糧草爆倉,但其年歲漸大,欲要提刀上馬,征伐天下,逐鹿九州,隻能是在夢中進行吧!劉表年歲與袁紹相當,不過四十出頭,有荊州如此軍事重地,盛產糧食之州,主子卻是心無大誌,一心守成。
荊襄之地,人才輩出,有名士七人,加上劉表,並稱為“江夏八俊”,分別是汝南陳翔,字仲麟;山陽範浜,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忠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斂,字元傑;南陽岑京,字公孝。
此七人與劉表為友,另有延平人蒯越、蒯良,襄陽人蔡瑁為輔,坐鎮荊州,多有賢名,未知其深淺者,多有忌憚。
劉表自得了袁紹手書,上書孫堅得了朝廷玉璽,潛逃回江東,定要將之截住,索得玉璽方罷。當即遣蒯越、蔡瑁引兵一萬,來截孫堅。
孫堅引軍剛至荊州地帶,蒯越便將軍陣列開,當先出馬。
孫堅揮古錠刀而問道:“蒯異度(蒯越,字異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
蒯越冷哼道:“汝既為漢臣,何故私自藏匿傳國至寶?可速留下,吾可放汝歸去。”
孫堅大怒,更不出言,直命黃蓋揮鞭出戰。
蒯越雖略懂武力,實則卻是一文人,如何能是黃蓋對手!未等蒯越發話,一側蔡瑁已然駕馬舞刀來迎。
孫堅見那蔡瑁威武不凡,聲勢駭人,不禁心中一陣忌憚,劉表坐鎮荊襄多年,便是天下黃巾作亂之時,他州盡皆頭疼無比,隻得荊襄,安穩如斯,黃巾軍雖有,卻不足以撼動官府!
為何?
其一,劉表此人治理州治有度,麾下名人賢才眾多,百姓安居樂業,大家吃穿夠用,如何會去別著腦袋搏命去?
自己本與劉表無冤無仇,卻是不想回歸之路,被其阻攔,孫堅此前並未與之交過手,心中自有忌憚之處。
且說黃蓋與蔡瑁相搏數合,黃蓋揮起手中金鞭正中蔡瑁護心鏡。
蔡瑁大驚,撥馬便走,孫堅當即乘勢引兵衝殺,劉表兵卒抵擋不足,讓其衝過界口!
剛過界口,孫堅尚來不及多喘口氣,山背之後,鼓聲大躁,金鼓齊鳴,喊殺聲衝天,遠眺之,卻是荊州刺史劉表親自率兵追來。
帶其近,孫堅單人駕馬上前,於馬背之上拱手行禮道:“景升何故聽信袁紹之言,相逼近鄰耶?殊不知此乃袁紹狼子野心,欲屯兵荊州之毒計?”
劉表卻是絲毫不提,直道:“汝藏匿傳國玉璽,非要反耳還是為何?若紹有野心,汝豈能回得荊州地界?”
孫堅斷喝道:“吾若有此物,當死於刀箭之下!”
劉表聽的此話,一陣猶豫,其身側蒯良獻計道:“如若孫堅並無玉璽,搜之便是。”
劉表大喜,便對孫堅道:“汝要我聽信,便將隨軍行禮盡數放下,任我搜看。”
孫堅大怒,“汝一酸儒,有何力膽敢小瞧於我耶?”
吼完,孫堅撤馬會陣,就要發兵,劉表極少親臨陣前,見了孫堅那副凶神惡煞的模樣,心裏不禁一陣膽寒,就要引兵回走。
孫堅見劉表如此沒有英雄氣概,心道:吾之言不差矣,劉景升,不過一酸儒是耳!
當即縱馬而追,其身後大部兵馬盡數趕上,劉表隻得引兵後撤,孫堅越加大喜。剛穿過山頭,兩側忽然喊殺聲大震,卻是蔡瑁、蒯越引兵而來,將孫堅所部盡數困與正中,孫堅大急,怒喝數聲劉表奸詐,引兵數次衝擊,然劉軍之防禦,猶如鐵桶,兵力湧動之間,雖孫堅及其部下主將悍勇,也衝之不出。
一番左衝右突之後,孫堅驀然發現,己方所部竟是被困在垓心,情勢越加不利。但孫堅終歸是孫堅,麾下士卒對其死忠無比,便是麵臨決地,孫堅仍有魄力,雄壯與山地之間,劉表心懷仁慈,幾番派人前去說降。
孫堅倒有些許堅持,前兩次皆不答應,並名言,再來招降者,斬!
劉表不忍見漢卒之間妄殺,仍派那使者前來說服,剛入了帳,孫堅本坐高堂,更不答話,也不行禮,猛然而起,抽出古錠刀上前一刀將使者頭顱斬下,並用高杆豎於寨門,便掛一橫幅:江東有斷頭將軍,無投降將軍。
劉表得知麾下所報,不禁慨歎,孫文台真悍勇也。
兩相於垓心僵持半月之久,孫堅糧草已盡,幾近不戰自潰的地步,然江東卻是來了一員小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前來救援!
劉表麾下大將蔡瑁見一小子,當即回刀應敵,不過十合,卻被那小子一槍搠在胸膛,落下馬去,幸的麾下副將拚死相救,方有性命回陣。
且說那小將以雷霆之勢擊敗蔡瑁,當即引兵衝擊,垓心孫堅聽聞外麵動靜,知曉必是己方援軍,趁勢而起,裏外夾擊之下,殺出一條血路,但兵馬卻是折了大半,自歸江東而去,就此江東與荊州結怨。
且說擊敗那名擊敗蔡瑁的小將,正是孫堅之長子,孫策是也!
因孫策率江東八千子弟兵,千裏救父,十合敗荊州大將蔡瑁,故而就此得了江東小霸王之稱,江東人人將其引以為傲。
劉表未攔住孫堅,將消息稟告於兗州袁紹,袁紹閱完信件,心罵劉表無能,取了筆墨,自些一封書信,信上將劉表極度的誇讚一番,自此孫堅搶奪玉璽之事,與袁紹再無絲毫關係。
為何,此前袁紹是為關東盟軍盟主,孫堅藏匿玉璽,他必須要有一說法,但袁紹可不是傻子,玉璽本身就是個燙手山芋,自己便是和孫堅打個天昏地暗,又能如何,故而寫信,請劉表出手。
其一,劉表所屬領地荊州,乃是孫堅回歸江東的必經之路。
其二,劉表乃是漢室宗親,孫堅一外路諸侯,拿了劉氏玉璽,於公於私,劉表都必須索要。
盡管劉表知道這是袁紹借刀殺人的計謀,但也無可奈何!這便是袁紹的陰險毒辣之處。
且說袁紹自從虎牢回兵之後,可沒有就坐在那等著,而是先行依靠著家世之力,輕而易舉的坐上了兗州刺史的位置,一時間四麵八方,前來投靠之人甚多,便是從劉虞處離開的大儒,大謀士沮授,也歸順了袁紹。
登上刺史之位,袁紹大肆提拔親信,威名大震,加之多有賢才來助,袁紹更是如虎添翼也,野心頓起。成為兗州刺史之後,袁紹的腦袋也大了起來。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創業者都會麵臨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養活自己手下這幫子人!
若袁紹大肆招募軍卒,完全可以在半年之內,將兵卒從五萬人擴至十萬人,袁紹何嚐不想這麽做,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莫得糧食,誰給你賣命?
沮授剛投袁紹不久,欲要站住腳跟,對眼下情況作了多次分析,心裏有底之後,今日便來求見袁紹。
入了廳,一番行禮寒暄自是不提。
沮授剛要張口說糧的事情,卻是不巧,外麵傳來士卒通稟,聲稱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
聽得這話,沮授神情一愣,心下不禁沮喪,若主公太過注重這層關係,某之計謀廢矣。
袁紹且讓使者進來,使者匯報了具體數目之後,便是拱手告辭,自有下人為之帶路。袁紹得了資用,卻是愁眉不展,哀歎連連。
沮授問道:“主公可是為糧而憂慮耶?”
袁紹抬頭,看向沮授道:“是也,兗州良馬、善卒眾多,然地產糧食不足,為此憂慮也。”
沮授哈哈而笑,道:“主公何須多慮,大丈夫縱橫天下,何須待人送糧為食,天予弗取的道理,主公豈會不明白?”
袁紹眯起眼來,嘴角揚起一抹陰戾笑意,道:“沮公之意是?”
沮授看著袁紹那怪怪的神情,心裏頗有些不舒服,心道自己還是太過莽撞了,未知主公脾性,諫言該當如何拿捏?
雖心裏沒底,但沮授還是依據內心之計,將謀劃告知。
“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
袁紹單手撐著下顎,道:“某有心,卻無良策!”
沮授見袁紹有所興趣,放下心來,暢言道:“可暗中差人馳書與公孫瓚,令其舉兵取冀州,約定東西夾攻,公孫瓚必然興兵。”
“非也!公孫瓚正與劉虞交戰,加之另有趙信在旁虎視眈眈,其豈肯出兵耶?”
“劉虞已敗,右北平已失,據我所知,前不久,劉虞以吳中、漁陽二地,許給趙信,讓其出兵抵禦公孫瓚。趙信對劉虞早無絲毫信任,直接去了漁陽,並將吳中許給公孫瓚,就此達成合盟,彼此互不侵犯!”
“便是如此,公孫瓚會信趙信耶?”袁紹仍然擔心道。
沮授再次勸言道:“主公,那趙子麟乃是一真性情之人,他對劉虞掏心掏肺,然劉虞多消遣於他,是為自取死路。此人素來說一不二,更是以此為平生之信仰,公孫瓚正愁無處出兵,主公之信,是為可也。”
得了此話,袁紹甚以為喜,當即答應下來,發書到公孫瓚處。
公孫瓚得了袁紹手書,見書上道:約共取冀州,平分其地。將此意告知麾下眾人。
田楷拱手道:“主公,此乃天賜之機!若能取下冀州半步,糧草之事無憂也,進兵漁陽、範陽等地,唾手可得也!”
公孫瓚大喜,當即下令,次日出兵。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自從關東盟軍解散後,無處可去,便是跟著公孫瓚,一起退至遼西。趙信與公孫瓚交戰之時,張飛數次衝著劉備叫喊,要為公孫瓚作戰。
但劉備卻是直直不許,道:“劉虞乃漢室宗親,我等借宿師兄處,已屬不易,若要出戰,豈不是讓外人視我劉備為吃裏扒外之人?”
張飛自然不可能陷自家大哥於不義之地,隻得作罷。
眼下劉備聽聞公孫瓚欲要出兵韓馥,當即帶著關、張二人,趕至公孫瓚府邸求見。進了大堂,劉備將心下想法盡數告知,公孫瓚大喜,道:‘如此甚可,得玄德、雲長、翼德三人之助,某如虎添翼也!’
不日,兄弟三人,便隨著公孫瓚大軍,一路往冀州方向開拔。
袁紹得了公孫瓚出兵的消息,卻於暗中差人將公孫瓚出兵消息,密保韓馥。
韓馥慌張聚集麾下謀士荀湛、辛評二人,商議此事。
荀諶,字友若,荀彧之弟,荀緄之子,潁川人氏,素有智謀。
辛評,字仲治,潁川陽翟人,乃是後來升至曹魏衛尉的辛毗之兄。
此二人,多有謀略,遠近之人盡之其賢名,韓馥召來二人商議,望從二人處得計。
荀諶道:“公孫瓚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芒不可擋也,加之其有劉關張三兄弟想助,更難以勝之。如今袁本初四世三公,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其之廣,將軍可請其到此,共治理州事,其必厚待將軍,公孫瓚何足懼之?”
韓馥聽得這話,心內深以為然,當即遣麾下別架關純去兗州請袁紹。
長史耿武卻是不信荀諶之言,得了關純去請袁紹的消息,急忙趕來韓馥府中求見。入了府,耿武拱手道:“袁紹孤客窮軍,養我鼻息,比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死!袁紹若無主公之糧,其數萬兵馬如渴死之魚,何須以州事托之?此乃引虎入羊群也!”
韓馥卻是搖頭,道:“某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故者擇賢能之人而讓之,諸君何須嫉妒耶?”
耿武歎息道:“冀州休也!”
說完,耿武離職而去,追隨其者,足有三十多人。
數日之後袁紹引兵趕至城外,耿武、關純伏於城外兩側,拔刀衝出,欲殺袁紹。
袁紹冷哼一聲,不齒道:“真乃小人之見!”
不需吩咐,顏良、文醜二將已出,顏良立斬耿武,文醜瞬殺關純。就此袁紹引兵,昂首挺胸邁進了冀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