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重燃

字數:6477   加入書籤

A+A-


    且說趙信身在並州修養聲息已有一年之久,曹操輝煌騰達,曹嵩之父也死在了徐州,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太多。

    曹操父親被張闓所殺的消息傳來,趙信料知,劉備即將登上曆史舞台,曹操欲屠城雪恨的消息,傳的是沸沸揚揚。這個時候,趙信並未一味地等待,趙信知道,如若沒有機會,就要自己去創造機會。

    經過上官樓苦心搜集的情報,那袁紹第三子袁尚年滿十歲,袁紹要為袁尚舉辦一次滔天盛宴,並為袁尚蓋建一府邸,因為公孫瓚所第遼西,多有良木,故而袁紹差人前去遼西購買此物。

    負責此事的人,乃是袁紹的外甥,姓高,名幹,字元才,其父為蜀郡太守高躬。

    高幹因去上官樓那個地方風花雪月,故而消息說給了姬妾,姬妾忙將此事報知上去,上官秋聞之,早有計謀,就來與趙信商議。

    二人商議一番,當晚便是敲定計謀。

    那高幹花費巨資,自遼西購買諸多良好木材,往冀州運送,行至吳中城外聊山,夜晚到來,此時正是年初,天氣寒冷,高幹懼冷,下令就地休息。

    當日晚間,卻是忽然有著一彪蒙麵人馬衝來,寒光霖霖,肆意砍殺高幹麾下士卒,高幹心慌,割開大帳滾出去,伏於草叢之中,方才躲過一劫,睜大眼睛觀望著。

    不看還好,一看,高幹差點噴出飯來!

    為何!

    蓋因那些騎兵奔跑間,雙腿隨著頻率晃動,其腿部下戰馬的毛發,竟然隱約見了白色,高幹以為自己看錯,忙擦了擦眼睛,總算是看清楚,原來這些戰馬皆是白馬,大都是用黑泥塗抹之!

    高幹咬牙切齒,這群人砍殺一陣之後,搶了各帳中錢銀,飛速而去。

    高幹伏在草地之中,等了許久見沒了動靜,方才起身,尋了一匹戰馬飛速而去。

    高幹趕到冀州,見了袁紹將此事盡數報之,袁紹大怒,就要下令討伐公孫瓚,麾下謀士沮授、封繼等人皆出言阻止,並道:此必有人離間之計也!

    袁紹冷哼一聲,道:‘整個北方,曹操正忙著為父報仇,趙信又是天下有名的忠義之士,難道其會做出如此下作事情來?此必公孫瓚故意挑釁也!如若此次不出戰,天下人莫以為吾袁紹,怕他公孫伯珪不成!’

    當日晚,袁紹起大軍八萬,令顏良、文醜各為先鋒,引軍北上,遇水搭橋,逢山開路。顏良自於鞠義、韓猛、高覽坐鎮中軍,緩緩退軍。

    公孫瓚自知高幹在吳中出了事情,也是無語,聽聞袁紹起兵八萬,號稱十萬來伐,亦然大怒,並道:“如此袁紹,欺人太甚!其冀州無木耶?分明是為尋事,莫非當我公孫瓚怕他袁本初耶?”

    如此,公孫瓚大手一揮,就要盡數起兵,與袁紹交戰!

    公孫瓚麾下田楷得知袁紹與公孫瓚二人因此事出兵,心知有所蹊蹺,但卻思慮不清究竟問題出在何處!想要勸阻袁紹,但是細細一想,自己並無理由說服主公,加之如今敵我雙方,皆有一戰之心,今日之事,隻是一個導火索,或是一個理由而已。

    想通之後,田楷笑了笑,道:“自己還是不懂主公之心啊。”

    買良木之事,的確隻是個導火索,公孫瓚與袁紹之間,早想一戰,在地理位置上,袁紹與公孫瓚雙方互相交界,犬牙交錯,多有交鋒。而趙信所在地域,卻是隻與公孫瓚接壤,與袁紹之間隔著黃河,群山,二者之間欲要攻伐,實在是損耗太甚,得不償失。

    袁紹與公孫瓚之間開戰,趙信自然樂得其所。

    且說袁紹盡起大兵,直奔青州。公孫瓚麾下田楷,深得公孫瓚信任,被任為青州刺史,手攬軍政大權。得知袁紹盡起大兵往青州而來,田楷大驚,一麵督兵防守,一麵寫書告知公孫瓚,請公孫瓚支援。

    五日後,袁紹親率大兵而來,顏良、文醜為先鋒,一路之上過關斬將,不消十日,竟連拔青州六座縣城,所向披靡,威不可當。

    田楷得公孫瓚回複,還需三日便能趕到青州,田楷便下令,壯士斷腕,收縮兵力,將兵卒盡皆調集至曆城一帶,以此應對。

    因各地兵力盡皆撤走,顏良、文醜毫不費力,又是連下數郡,顏良道:“田楷奸計,欲要分我兵力,拖延時日,吾等當棄了諸多小城,追往曆城,曆城得手,則可拒濟水而守,斷公孫瓚來路也。”

    文醜自是稱善,當日晚間,二人便統領兵馬,奔至曆城。圍住曆城便是一番猛攻,田楷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士卒防守。兩方於城上城下,展開兩日爭奪之戰,死傷眾多。

    第三日正午,袁紹先行引兵趕到,增加兵力,圍三麵而攻之,城內守軍見黑壓壓的一大片敵軍,再無戰意。營中多有流言,聲稱公孫瓚被擋在遼西,無法能趕來支援!

    軍心越加惶恐,袁紹親自組織的第十次進攻,顏良一箭射上城頭,正中帳前尉鍾流胸前。鍾流是為田楷副將,武藝高強,被顏良一箭當場射死。

    鍾流死的一瞬間,顏良帶頭攀攻,城頭上守軍少了有效指揮,彼此配合之間,默契下降數層,反觀袁軍士氣高漲,如潮水一般不斷對城頭發起衝鋒。

    約莫半個時辰的時間,顏良手持鬼頭大刀率先登上城頭,手起刀落,斬殺數名守城士卒,護著身後垛口,越來越多的袁軍登上城頭。

    城頭的防衛出現了一處破口,其餘垛口急忙派人過來支援,然而顏良之武力,豈是多加幾個士卒便能阻攔的住的,隻見顏良一柄大刀上下翻飛,不到十個呼吸時間,便撂倒敵方七八人,其中更有兩名副將。

    城頭上弓箭手無能再貼近房間,城下繼續攀登的士卒壓力頓減,嗷叫著跟上。遠處袁紹眯著眼睛看著城上如殺神降世一般的顏良逞勇,咧嘴一笑,“此吾之樊噲也。”

    守卒慌忙跑去告知田楷東門已破,田楷大怒,下令士卒據城死守,不需三個時辰,援軍定到。

    麾下士卒聽了這話,有人信,有人不信,對於眼前這種局麵,田楷也無能為力,隻能身先士卒,心中祈求這些士卒會相信自己吧。

    過了沒一炷香的時間,又有一士卒渾身浴血跑到田楷身邊稟告:“啟稟將軍,援軍於樂(音同烙)陵被阻,需兩日時間才能趕到。”

    聽得這話,田楷氣息一泄,環視四周,已知今日曆城已然不保矣,揮手道:“傳令撤兵。”

    “諾!”田楷慌忙領著殘餘兵馬撤出曆城,文醜見顏良率先上城,甚是不服,見了田楷引兵撤走,頓領著數百精銳兵馬追擊之。

    一路追至曆城東側三百米的邱縣,兩側灌樹之中射出諸多弓箭,得虧文醜武藝高強,其身側十幾精銳士卒瞬間被射成了螞窩蜂。文醜大驚,豎手止住追勢,仍有田楷逃離。

    田楷帶著殘餘兵馬,一路回撤至幽州樂陵,見了公孫瓚,將前事具報之,並跪地拱手請罪。對於田楷,公孫瓚十分大度,親自扶起田楷,安慰道:“此非公之罪,是乃兵力懸殊也。”

    公孫瓚見自己掌屬的青州地界,盡數落入袁紹之手,自知再行越河交戰,於己方不利,便下令先行撤退。一路之上,接連劄寨,步步為營,以此減緩袁紹的推進步伐。

    另一麵,公孫瓚親自寫書,請並州趙信出兵支援。

    趙信恨不得公孫瓚立馬死掉,根本不願出戰,故意晾了幾日公孫瓚派來的使者,直到五日後,第十二個使者趕到之後,趙信方才決定麵見這群人。

    這十二個使者皆帶來了諸多金錢禮物,更有糧草輜重,清單之上一一列足,趙信麵無表情的看完書信,眉頭一皺,甚是為難的道:“袁紹兵多將廣,公孫將軍為何要得罪袁紹也?區區些許木頭,何足掛齒?”

    那十多個使者拱手就要說話,趙信又是豎起手,阻止眾人,隨後悠悠然道:“吾欲要救之,非疾行無以成事,諸君皆知吾兵馬深處並州之地,欲要東往,還需借用遼西之地也。”

    聽得這話,十多使者皆麵無表情也,但最後一個到來的使者,卻是斬金截鐵的道:“這是自然!吾家主公已有吩咐,隻要能請趙刺史出兵救援,不僅刺史可借道遼西,主公更將冀州、青州之地,皆割給趙長史以作補償。”

    說著,那使者還從懷裏取出一封帛書,交給周倉,周倉接過,雙手奉給趙信。

    拆看看之,卻是一份地圖,那使者道:“勞請刺史大人閱覽,紅筆批注之地,皆為擊退袁紹之後,割給刺史大人的地方。”

    趙信麵無表情,實則內心笑開了花,這些個地方麵積,加起來足有十個範陽大小,但眼下,其中超過一大半,都已落入袁紹之手。最為讓趙信在意的是,吳中以北地界,皆屬趙信矣,而公孫瓚在幽州的地方,隻有從徐無山往東的地界,其麵積不過幽州三分之一!

    趙信實在是開心無比,放下地圖,環視十幾個使者,道:“爾等,不怕吾出爾反爾,而取遼西耶?”

    那十幾使者皆無言,趙信哈哈爽朗大笑,心下兀自瞧不起這十多個人,連個撐場麵的人都沒有!

    “爾等皆去,吾自有計議。”

    使者們拱手行了一禮,先行退出,周倉送之。

    趙信笑問身邊了空道:“大師覺得如何?”

    “主公已有計議,何須多問?”了空行了個佛禮,平淡道。

    趙信大笑,大手一揮,一紙書信已然完成,恰巧周倉回來。趙信將之交給周倉,並道:“速速送出。”

    “諾!”

    一連數十日,未見趙信動靜!

    袁紹叫來謀士沮授問道:“汝教我防範趙信,為何久不見其動靜耶?”

    沮授道:“趙信多有謀略,不可小覷,或可眼下,早有謀劃,隻等良機也。”一邊許攸卻道:“趙信,一黃毛小兒,如何登上大雅之堂,有和妙計耶?隻需遣一將統三千老弱之兵,佯作防範之勢,其必不敢出兵也。”

    逢紀也道:“主公四世三公,威名顯赫,趙信不過一落魄子弟,討伐無能黃巾,方得累功至並州刺史,其麾下軍卒不過十數萬,大半者皆靠以工代賑過活,並州貧瘠,怕是餉銀皆發不出也。”

    袁紹聽之,甚是受用,便不再多慮,隻顧繼續與公孫瓚廝殺。

    公孫瓚焦急,久久不見趙信出兵支援,大怒,以同樣條件,將求援信件發出,收信之人,一位平原令劉備,一為太行山黑山軍首領張燕,請二人來援。

    ……

    且說太史慈全府武裝,城門打開一瞬間,率先衝出,城外賊兵蜂擁而來亂戰。太史慈雙腿夾住馬腹,固定身形,雙說翻舞,手中長槍連搠死數人,傳出重圍,飛速而出,消失於月光之下。

    管亥聽聞有人出城,料定是城內之人求援也,便引數百人來追,太史慈身重,雖胯下騎坐孔融寶馬,奔跑仍慢,剛過了個山頭,管海便是引著兵馬跟上,分作八麵未定,弓箭亂射,隻見太史慈雙臂翻舞,所有弓箭皆被撥開也。

    太史慈斷喝一聲,自山頭之上殺來,賊兵心慌,弓箭射的越急,太史慈單槍撥箭,無一近身,管亥見狀大驚,扯馬而逃。

    太史慈衝出重圍,不敢多待,星夜投奔平原來見劉備。雙方行禮之後,太史慈告知劉備北海被圍,特來求救一事,便呈上書劄。

    劉備接過手中,從頭覽閱,覽畢合書,抬頭問道:“不知足下何人?”

    太史慈道:“吾乃東萊黃縣人士,姓太史,名慈。隻一鄉野鄙人,與孔融非親無故,隻因意氣相投,有分其憂而共患其難也。今日管亥暴亂,兵圍北海,胡亂百姓,北海孤苦無依,危在旦夕。聞君仁義多德,能救人之危,故而特令某冒鋒,本來求救矣。”

    劉備麵上笑容漸收,轉為認真凝重,道:“孔北海如何知曉,世間有我劉玄德耶?”說罷,便叫關羽、張飛點精兵三千,星夜奔赴北海進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