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麵見聖駕
字數:3584 加入書籤
楊奉便將方才出手之將叫來,拜見陛下。來者生的是威風八麵,國字臉,山字胡,麵容堅毅,棱角闊方,不卑不亢步至攆車前,單膝跪地,拱手行禮。
皇帝笑扶其起身,問其姓名籍貫。
大漢甕聲道:“在下姓徐,名晃,字公明,河東楊郡人。”
漢獻帝當場慰勞賜賞,羨煞旁人。隨後,楊奉保著皇帝前往華陰縣落足。正歇息著,將軍段煨手捧歡喜衣物,另有仆人手捧飲膳來獻,漢獻帝穿好衣物,就要進食,見了那仆人手中所捧粥飯,大怒,一袖將其拂翻於地,喝道:“汝欺我耶?竟以此食進獻?”
仆人慌忙跪地請罪。
段煨求情道:“回陛下,來行倉促,實尋不到食材,還望陛下恕罪。”
漢獻帝又是冷哼幾聲,方才作罷。
郭汜大敗數次,兵馬錢糧損失眾多,便一路劫掠百姓,老弱者殺之,強壯者從軍,一時間,怨聲載道!
且說侍禦中郎將李樂率萬餘兵馬前來勤王,半道相遇郭汜。郭汜便盡驅民眾於陣前,名其為敢死軍,李樂不忍殺之,暫止於渭陽,雙方相持。
曹操率兵先行進入長安城內,出榜安民,遣麾下重將守城,自引兵馬追往弘農。半道之上,遇到郭汜手下健將胡才,一番廝殺,麾下夏侯惇親斬胡才,餘眾皆降。
趙信進入長安,曹將曹洪來迎,並道:“吾家主公已往弘農救援天子,並州刺史可回也。”
趙信大怒,道:“天子安危,事關天下社稷,汝一匹夫膽敢枉指言耳?”
趙信便遣朱童在此地鎮守,自引兵馬趕往弘農。剛出長安城二十多裏,便遇郭汜部將張牘,趙信身穿【翼騎統領】戰甲,手提龍爪長槍,率先而衝,張牘拍馬來迎,二十合,趙信刺張牘於馬下,一番衝殺,張牘所部降者大半,其餘者非死既散,趙信馬不停蹄,繼續狂追。
早有上官樓斥候士卒來報趙信,李樂、楊奉、董承已保著陛下,趕趕到黃河岸邊,郭汜追殺甚急,情況堪憂。
趙信心中急,便領著三千騎兵先行追擊,另有步卒交於張郃統之,在後追來。
且說漢獻帝被郭汜追到黃河岸邊,隻得棄了皇攆,李樂尋了一小舟船,便扶著皇帝登上,欲要渡河。眼下天氣嚴寒,河邊滿是冰凍,漢獻帝與皇後步行於凍麵之上,心驚膽戰,耗費半個時辰時間,方才登上船隻,過了河去。
過了黃河,獻帝大喜,笑道:“吾終脫身於虎掌也。”
便封李樂為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保車架前行,又有兩大臣尋到,是為太傅楊彪、太仆韓融,回合一處,韓融道:“李傕、郭汜二賊,頗信臣言,當舍命去說二賊罷兵。”
漢獻帝謝而托之,韓融便去。不幾日,便得韓融被郭汜所殺的消息,漢獻帝大哭。
趙信引兵趕到華陰地界,曹操兵馬已過,郭汜聽得消息,知曉自己不是二人對手,一麵退兵,一麵又寫信叫李傕盡棄前嫌,當合力而擋曹、趙。李傕亦知如今之局麵非他二人可控,便答應下來,二人又是合兵一處。卻說那張濟救出皇帝之後,屢遭皇帝身邊楊彪、楊奉等人排擠,大怒,棄了陛下而走。
恰時郭汜書信到,便來回合之,三方兵馬聚集一處,頓既聲勢大漲,前往峽縣落足,戰局短暫穩下,獻帝在大陽落足,每日生活,頗為滋潤。
曹操令夏侯惇引著典韋等將,先過黃河,麵見聖駕,夏侯惇拱手領命。過了黃河,以軍禮見,漢獻帝見了數名大將,撫掌大笑,親自扶起夏侯惇幾人,剛要賞賜,便聽正東有彪兵馬趕來。
漢獻帝忙叫斥候探之,回報原來是曹操步軍,先帝這才放鬆下來。不久,曹仁,李典、樂進到來麵見,自報姓名。
曹仁道:“吾兄知賊兵將道,恐夏侯惇孤力難為,故而又叫吾等倍道而馳,趕來協助。”
漢獻帝大笑,道:“曹將軍真乃社稷之臣。”便叫各將軍隨身保護。
兩日後,趙信終於趕到大陽,麵見聖駕。
趙信和皇帝乃是第一次見麵,隻見這個漢獻帝長的瘦瘦弱弱,麵色蒼白,唇無血色,佝僂著身子,身上無半點皇帝威嚴,像是個懦弱至極的窮書生,實在難提上台麵。
但怎麽著,他也是大漢的皇帝,該有的尊重和‘惶恐’還是要有滴,趙信忙跪倒行禮,“並州刺史趙信,拜見陛下!”
“哈哈哈!趙長史速速請起,非趙長史,大漢北境,難保也。”
趙信自然連連謙虛,場內的其他人也紛紛側目打量趙信,心道:這個趙信怎麽看上去和傳言中一點也不一樣?
傳言中說他身穿藍白鎧甲,渾身正氣,怎麽親眼看了,卻是渾身鎢黑,便是手中提的那杆長槍,皆洋溢著絲絲惡魔氣息?
趙信可不管別人怎麽想,行禮完之後,便一本正經的站在一側,伺候在天子身側。
曹操不再,趙信便是這堂內,最具實權的人物,便是曹操在,趙信也不虛之。
半日後,有探馬來報,李傕,郭汜引兵長驅而來。
漢獻帝便詢問趙信方策,趙信心裏一直在想曹操何處去了,現敵人來犯,當留個心眼,別被曹操黑吃黑了都不知道!
思索一番,便道:“陛下,臣思陛下安危甚急,故而先來,大部兵馬在後!郭汜、李傕二賊勢甚,當請夏侯惇出擊之。”
夏侯惇拱手踏步上前,甕聲道:“區區二賊,何足掛齒!末將請戰。”
漢獻帝大喜,便叫夏侯惇分兩路而擊。夏侯惇領命,便與曹仁分為兩翼,馬軍先出,步軍在後,全力攻擊。李傕、郭汜驅兵交戰,各被夏侯惇、曹仁打敗,退入陣中。
夏侯惇、曹仁趁勢揮兵掩殺,李傕、郭汜打敗,被斬首者近萬。殺退郭汜、李傕之後,曹仁諫漢獻帝還都洛陽故宮,漢獻帝便應之。
夏侯惇領兵屯紮於大陽城外,次日曹操引大部兵馬趕到,安營下寨完畢,便入城麵見皇帝,拜於階前,行大禮。
皇帝賜其平身,又是一番慰勞恭維,對於曹操、趙信二人,漢獻帝可不敢輕言得罪。
曹操道:“臣蒙國恩,時時刻刻皆念報矣,進李榷、郭汜二賊惡貫滿盈,為禍四海,臣有精兵二十餘萬,以順討賊,無不可捷也。陛下當善保龍軀,還都洛陽,以社稷為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