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以亂製亂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A+A-


    說話間,薛寶釵是躍馬舞刀,直奔呂布。

    呂布恍惚之間,就看到一道紫影,直衝他而來,他知道這又是前次和他打成平手的那個家夥來了,可惜他到現在,都還不能確切地知道這個人到底是誰。

    外麵的傳言,都說這個人就是薛寶釵,但是呂布總不能相信。

    那個十多歲的嬌嬌弱弱的小姑娘,看起來簡直漂亮的不像話,能夠和他戰成平手,甚至,還能略占上風嗎?

    呂布哪裏能夠接受這個現實?

    這時看到這紫鎧將又是衝殺過來,呂布心下謹慎,不敢大意。

    而隨後,史湘雲又是衝了上來,賈探春也是衝了上來。

    她們三個人的衣甲,都是非常鮮明,非常好辨認。呂布之前在薛寶釵和史湘雲手下,是吃過虧的,這個時候看到她們出現,知道自己這回肯定又討不了好去。

    何況還加上了一個賈探春。

    而且對方兵力還多,這個時候,本來呂布的依仗,也隻是皇帝,現在皇帝這個點,對秦真沒有壓製作用,他對秦真,就沒有勝算。

    呂布此時是感覺心理壓力大增。

    而薛寶釵史湘雲她們,這個時候,馬如旋風,已經殺到呂布身前了。

    呼呼呼……

    鋸齒鬼頭刀,大刀,長劍,都是向呂布攻殺了過去。

    你要挾持皇帝,就看你能保有得皇帝了嗎?現在皇帝就要易手,看你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

    嗬嗬嗬……

    張濟帶過來的秦真的那些士兵,也是齊聲呐喊,向著呂布的大軍,發起了攻擊。

    反正對外的說法,這些是張濟和袁紹的亂軍,秦真也是節製不住。

    現在呂布隻能和這些人對抗了。三員女將,是牽製住了呂布,張濟就去搶奪皇帝。

    皇帝誰敢輕動?亂軍之中,大家還要好好保護的。

    所以,秦真和呂布兩邊,混戰一時不休,皇帝卻是一點兒事都沒有。

    呂布終於不敵,就薛寶釵和史湘雲兩個人,也能對他形成有效牽製,賈探春後來也是退出戰團,去奪皇帝。

    呂布終於知道自己敗局已定。

    這個時候,亂戰中卻忽然又有人來報:“軍侯,楊奉混亂中帶人出西門,逃命去了。”

    看來,秦真大軍攻勢甚急,楊奉抵擋不住,私自逃命去了。

    楊奉本來就不是呂布的嫡係,這個時候,怎肯與呂布休戚與共?能保住自己的實力就不錯了。

    他的實力,可本來就不強啊!要是丟在這裏,可就太劃不來了。

    呂布聽到楊奉逃了,心情更壞,知道自己這次隻怕真是要大敗虧輸。

    秦真實力本來就比他強,這下他又沒了製肘秦真的籌碼,那還能和秦真血戰到底嗎?

    既然明知不敵,皇帝眼看也要不回來了,呂布是隻能撤退。

    一聲令下,呂布不敢戀戰,帶著他的部下,也是逃出東門,逃命去了。

    秦真這個時候的目的,隻是皇帝,眼看皇帝搶奪了下來,呂布率兵逃竄,他這個時候,也不敢讓薛寶釵緊緊追趕。

    因此,他是讓她們休兵,保護皇帝,退進皇宮,留張濟在外麵清掃戰場。

    本來是一場危機,被秦真這樣以亂製亂,就這樣化解開了,皇帝回到宮中,宛如再生,不勝噓籲。

    伏壽半夜之中,被呂布挾持了皇帝而去,心裏正七上八下,不知事情會如何結局,不想倏忽之間,皇帝又是回宮,兩人是相擁而泣,不勝慶幸。

    秦真他們也沒時間在宮裏,看皇帝和他的妃子,上演這一場煽情大戲,外麵還很亂,不知有多少居民人家,受了這一場兵禍之害。秦真他們還要出去收拾殘局,安撫百姓呢!

    因此,留了史湘雲帶領一隊人馬,守衛皇宮,秦真帶著薛寶釵和賈探春,又到外麵去清理呂布的殘兵去了。

    楊奉帶了自己的人馬,逃出城去,慌忙間,就見前麵火把亮起,一哨人馬,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正是袁紹的部下。

    原來袁紹公孫瓚連日圍困京城,他們的心態並不急,皇帝現在勢弱,早晚會向他們屈服的。

    呂布這次受了他們的教訓,皇帝以後就不敢輕易再對他們用什麽心思了。

    等到以後他們實力強盛,那時候天下逐鹿,誰能得而烹之,那就各看手段。

    皇帝現在這樣小小年紀,就想教訓他們,簡直癡心妄想。

    今夜他們像往常一樣,對京城隻是圍而不攻,一隻螞蟻,他們都不能讓它進出京城。

    不想夜半之時,城裏忽然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袁紹他們不知道城裏出了何事,正自驚疑,不敢輕下判斷。

    卻忽然,從城裏是衝出來了一哨人馬,袁紹他們不知道城裏發生了何事,正要尋人打聽一下,自然不肯放這些人出去,於是將這批人攔下。

    這些人正是楊奉。

    楊奉看到攔路的是袁紹的人馬,如今他們是失魂落魄,無處容身,後有追兵,前有猛虎,楊奉無法,隻得高聲叫道:“袁公祖別來無恙,楊奉願降。”

    他這個時候無路可逃了,隻能如此。

    但是袁紹對於楊奉,可不會這麽輕易相信。半夜裏率兵跑出來,就說要投降他們,陣前起義,也要有個約定啊!就算不敢留下書信,口頭協議總要有吧!

    楊奉連這個都沒有,他從來就沒有和袁紹的手下接洽過,袁紹怎麽能楊奉說投降,他就受降呢?

    人群之中閃出一員大將,乃是張郃。張郃這個時候,才二十來歲,是挺英俊的一個小夥兒。劍眉星目。

    看著楊奉,張郃說道:“城中現在發生何事?”

    楊奉看到張郃並沒有對他要投降的事多說什麽,反而對城裏的事情甚為關心。他也知道自己這麽莫名其妙的投降,人家肯定不信的。這也沒這種先例呀!

    要想取信於人,必先建功立業,楊奉對於這一點,還是知道的。

    而眼下豈不是正好有一個這樣的時機?

    楊奉遂是說道:“張將軍,此時城中正發生劇變,呂布發動兵變,挾持了皇帝,在與秦真火並,秦真不服,兩相打將起來了。此時城中混亂,將軍若是攻而取之,甚易也。將軍不可錯過良機。吾願為前驅……”(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