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韃子旗主巴顏

字數:3270   加入書籤

A+A-




    戚正說完,嶽來,劉鳳成,關占山,張初九等人也是紛紛點頭讚同,於是李起開始安排了。

    隻見李起對嶽來和關占山兩人說道:“大哥,三哥,明天你們便動員百姓遷移,將百姓全部帶到了雲蒙山暫時躲避,若是有百姓不走,也不用強求,一切以自願為原則。

    還有城內的糧食,隻留下一千五百人半個月的口糧即可,其餘的也一並帶走。

    等安頓好了百姓,大哥你再回來,三哥你則繼續留在雲蒙山,負責守護那裏的秩序。”

    嶽來一聽,道:“可是那韃子兵隨時都有可能打來,這時候我若是走了,豈不是,”

    “大哥放心,那韃子兵現在得了京師之地,個個忙著享受,跟大爺一樣,哪裏有那麽快來。再說,就算他們來了,我們打不過,大不了就跑唄,反正百姓已經安置了,便是把密雲丟給他們又何妨!”

    嶽來聽了,自然也是不再多說,和關占山一抱拳,便是接下了李起的命令。

    第二天,隨著動員工作的展開,密雲一萬餘百姓便是紛紛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跟著嶽來去那雲蒙山暫避。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肯走的,他們既不想離開密雲,又不想跟著嶽來他們去雲蒙山,隻想留在自己家裏。

    對於這些人,嶽來自然也是不會強迫,便是任由他們了。

    也許那強迫的場景沒有出現吧,這些人反倒是跟少了點什麽似得,再一見這左鄰右舍的全部在準備走人,都是去集合了,他們也是個個心裏越來越慌,到最後他們也是頂不住了,也是慌忙收拾一番,跟著去集合了。

    城頭的李起見到這樣的場景,搖頭笑了笑,這,也許就是從眾心理吧。

    最後,到了下午時分,百姓們收拾妥當,便是在嶽來,關占山他們五百餘解放軍士兵的保護下,一一出發,朝著那雲蒙山去了。

    他們一走,密雲除了李起他們一千名解放軍士兵外,便是再無一人,偌大個縣城,好似空城一般。

    但是雖然百姓們走了,但是李起他們的備戰之心卻是一刻不曾經放鬆,都是在緊張的忙碌著。

    張初九負責製作燃燒罐和炸藥包,戚正則是接過嶽來的擔子,負責整修城牆,劉鳳成則還是負責監視城外動靜。

    李起則是負責抓總,各個方麵都是一一巡查,發現問題,則立即命人改善,漸漸地,眾人都是對李起的命令產生了服從的習慣,李起的權威也在慢慢豎立。

    如此這般,到了崇禎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韃子兵終於是來了。

    此番多爾袞派來平亂的將領是漢八旗裏麵的正藍旗固山額真巴顏。

    這個巴顏乃是一名能征善戰的老將,早年曾經跟隨皇太極遠征科爾沁草原,後來又參與了圍攻錦州之戰,

    這一場錦州之戰,也直接促使了後來鬆錦大戰的爆發,崇禎帝命洪承疇領大明最後的二十多萬精銳大軍出戰,最後全軍覆沒,大明王朝喪失了最後的有生力量,這也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此後,巴顏又是跟隨多爾袞打了許多仗,立下許多功勞,可謂戰功不俗,多爾袞能夠派出這樣的一名大將來,可見多爾袞對發生在密雲的舉事,也是相當重視。

    巴顏領著手下漢八旗正藍旗三千餘人馬來到了密雲城下,眯眼打量了一眼城頭,見城頭人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卻並沒有表現出以往漢人見到他們的那種慌張和畏懼,這讓巴顏頗為吃驚。

    揮揮手,巴顏叫來一個漢人通事,對他交代了幾句,然後那漢人通事便是走到了城下,對城頭的李起,戚正等人喊道:

    “你們聽著,攝政王大人已經撤銷了剃發令,隻要你們開城投降,朝廷就赦免你們的罪過,若是不降,城破之時,雞犬不留!”

    原來不光是密雲發生了百姓舉事的事件,其他多地也是如此,比如那宛平,良鄉,大興,東安等處,也是爆發了殺官舉事。

    這還隻是在韃子占領的京師之地,在沒有被韃子占領的其他地方,因為當地老百姓聽說韃子頒布了剃發令,隻要被韃子統治,就要剃發,於是麵對殺來的韃子兵,百姓們無不是個個舍生忘死,奮勇反抗。

    麵對著這樣的壓力,於是就在五天前,也就是崇禎十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多爾袞被迫宣布撤銷剃發令。

    但是這顯然隻是多爾袞的權宜之計,身為堂堂大清攝政王,以軍功立身,他多爾袞如何可能接受這樣的屈辱。

    所以在之後局勢稍有好轉後,他又是重新頒布了剃發令,不但如此,他還同時頒布了易服令,強迫百姓不但要剃發,連漢人的傳統服飾也不能穿了,隻能穿他們韃子的衣裳,那之後,又是一片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後世之人無法去理解為什麽古人可以為了一個頭發樣式和服裝樣式,就可以連自己和家族的性命都不要了。

    這和古人無法理解後世之人為什麽可以將自己沉浸在網絡的虛幻中,不可自拔,反而對真實存在的摯愛親人疏遠,這個中道理,其實都一樣。

    城頭的解放軍士兵聽了那漢人通事的話,不由得便是產生了一陣的猶豫,有的心說既然不用剃發了,那我們又可以留頭發了,那這仗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打了。

    不怪他們有這樣的猶豫和彷徨,畢竟這時候的他們才成軍不久,在思想上還沒有完全看清韃子的醜惡嘴臉,若是他們認識到這隻是韃子的權宜之計,那他們就不會這樣了。

    多爾袞的這個權宜之計可以騙過別人,但是騙不過李起,作為穿越客,這個時代沒有哪個人比李起更加了解韃子的嘴臉,還有那曆史大勢。

    “哈哈哈,,,”

    隻聽李起哈哈大笑幾聲,而後大聲對那漢人通事喊道:“你以為我們反抗,隻是為了那剃發令嗎?不是!我漢人的江山,你們滿洲韃子,憑什麽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