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難民

字數:4644   加入書籤

A+A-


    事情總是出乎意料的發生,不給人做出應對的機會。

    第二日一早,南城與西城兵馬司指揮使與洛陽尹便來到長廣王府。

    洛陽尹雖官職不大,隻是五品,還不到兩千石的品秩,但洛陽卻是陳國都城,不管是宗室還是權貴,都要給府尹幾分薄麵。

    但在錦姝看來,洛陽府尹,卻是滿朝上下最難做的官之一,正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若是按照這個說法,這高府尹卻是不知上輩子做了什麽孽,今生成了洛陽尹。

    “高府尹與兩位指揮使一早而來可是有何急事?”

    “回稟王爺,匯牧縣來報,災民已到了匯牧縣,距離洛陽城隻有不到一天的行程了,我等此來,是為了詢問王爺應對之策。”高府尹率先說道。

    “已到了匯牧縣!可知災民數量?”長廣王立刻問道。

    “這、”高府尹麵帶難色的說道,“回王爺,據匯牧縣令報,有七八萬之眾啊。”

    “什麽?!”長廣王驚呼,“孤不是已經下令令災民沿途各縣收留難民嗎,怎會還有如此之多的災民到了洛陽?”

    隨即,不等他們回應,長廣王便捏緊了拳頭說道:“當真可惡!”

    “這、王爺,是否要放他們入城?”西城指揮使杜方小心的問道。

    長廣王皺緊眉頭,沉吟片刻說道:“讓災民在城南紮營,五城兵馬司立即調帳篷、被衾送往城南,孤這就進宮懇請父皇調糧。”

    “是。”幾人行禮道。

    長廣王伸開雙臂站在堂中,婢女們手腳輕柔的將玄紫色的朝服一件件穿在他身上,謝氏親自將七梁冠毓戴在他頭上,然後用一根墨玉簪固定住。

    “不必憂心,安心養胎。”長廣王睜開眼睛捉住謝氏的手說道。

    “是,妾在府中等王爺回來。”謝氏微微福禮說道。

    微微點頭,長廣王便大步流星的出了榮樂堂。

    “王爺,剛才杜先生來報,今早市中的糧價已漲到了一貫半一石。”

    小廝慎帆低聲在長廣王耳邊說道。

    “孤知道了。”

    說完,長廣王便徑直走開,謹舟與慎帆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

    親王可乘五乘馬車,五匹純白色的駿馬拉著一輛寬大的車架,車架之中,足夠三四人躺下歇息。

    “今日走安平坊。”長廣王對車夫吩咐道。

    “是。”

    若走安平坊,則需路過西市。

    長廣王掀開一側的帷幔,看向西市街道兩側的店鋪。

    眾多的米鋪都打出了“今日售罄”的牌子,盡管如此,還有許多米鋪的夥計修改立在門前的牌子,短短時間,一漲再漲,竟漲到了一貫七百文一石,較平時多了兩倍不止。

    此時,洛陽城外。

    “娘,到了,咱們到了。”看著出現在眼前的巍峨的城牆,壯年的漢子興奮的對背上趴著的奄奄一息的老嫗說道,“咱到都城了,皇上不會不管咱們的。”

    看到不遠處的城牆,這個彌漫著死氣的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呼。

    本來隻剩一口氣的人一瞬間又爆發出體力,加快步伐往城牆走去。

    就在此時,城門突然被打開,穿著緋色官府的高府尹走在最前麵,停在城牆下。

    “前方是何人?”人群中突然嘈雜起來。

    “莫不是跟先前一般驅趕我等的?”

    “應當不是,你看他們可都沒有帶武器。”

    “走吧,先去看看。”

    “對,我等不信,在天子腳下,這些人還能叫我等餓死不成。”

    “說的沒錯。”

    看著自己背上的老娘和骨瘦嶙峋的婆娘,至於孩子,走到陵陽時便被餓死了。

    漢子咬咬牙,背著老娘,拽著婆娘繼續往前走去。

    “他爹,我快不成了。”女人在漢子的拉拽下踉踉蹌蹌的說道。

    “莫說傻話。”漢子回過頭看了婆娘一眼說道,“咱都到了都城咧,指定能活,能活。”

    “到時候咱再生幾個崽,能活,能活。”漢子嘴裏喃喃的說道。

    “王爺的吩咐可辦好了?”高府尹對身邊的人問道。

    “回大人,屬下已按王爺的吩咐辦好了。”那人說道,“屬下已從巡防司中調來了兩千頂帳篷,五千套被衾。”

    高府尹點點頭說道:“遠遠不夠啊,如今隻能盼望王爺有法子了。”

    正值夏季,實則對於帳篷和被衾的需求並不很急切,糧食才是關鍵。

    “將這些帳篷和被衾分發給老者與孩童。”

    高府尹在內心歎了一口氣說道。

    “是。”周圍的人皆低頭應道。

    距離城門越來越近,眾人的心中既是高興,又是不安。

    “諸位鄉親,諸位鄉親。”

    看到災民已到眼前,高府尹拱手大聲說道。

    災民們看見身著緋色官服的高府尹,皆伏地大哭。

    “求大人救小人一條生路啊。”

    “求大人不要驅趕我等。”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哭聲。

    看著眼前衣不蔽體,瘦骨嶙峋的百姓,高府尹用衣袖輕輕擦拭了一番眼角,大聲說道:“諸位鄉親,諸位鄉親,可是自南陽而來?”

    “大人,我等確是南陽郡人。”

    “本官亦是南陽郡人,本官本家乃杜安高氏。”

    杜安,是隸屬於南陽郡的一個縣。

    聽到高府尹的話,眾人大喜過望,在這個時代,鄉土關係乃僅次於親緣的關係,征辟官員上任,新官也往往會帶上許多家鄉人,以圖在新治下快速打開局麵。

    這時候,同鄉,便是天然的,牢不可破的關係。

    “小人鬥膽問一句,大人與現今杜安高氏家主是何關係?”

    漢子背著老嫗,手緊緊的捏著破碎的麻衣問道。

    “哈哈。”高府尹輕笑兩聲說道,“杜安高氏如今的族長,乃本官堂叔。”

    聽到高府尹這樣說,大家又安心不少。

    “本官奉長廣王之命,已調來了帳篷被衾等物資,稍後會發到各位鄉親手中。”

    “那可有糧草?”

    “對,大人,可有糧草?”

    有沒有吃的才是百姓們最關心的事情。

    人群眼看著又鼎沸起來,高府尹立即伸出雙手朝前壓了壓,大聲說道:“諸位鄉親請放心,王爺已然下令調糧了,糧草馬上就到,馬上就到。”

    “諸位鄉親,要相信陛下是不會不管你們的。”

    聽到高府尹說道有糧,災民們才放下心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