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把酒問月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李白驚訝地瞪大眼,嘴巴微張著,“張若虛老先生!”李白震驚了,這可是在後世憑一首詩技壓整個大唐詩人的牛人啊。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橫絕全唐”,這首詩的魅力可想而知。
李白初來江南之地時,就聽說過這位張老先生的名頭。眼下竟然見了真人,對了,這位老先生確實是揚州本土人士。
“沒想到老朽竟讓公子這麽驚訝。”張若虛微笑著道,算是承認自己就是張若虛了。
李白撓撓自己的頭,像個小學生一般道:“先生的詩名太響,一首《春江花月夜》無人可匹,在下還想多多請教先生。”
張若虛笑道:“早就聽浩然說你是個奇才,請教就不必了,大家相互學習就是。”
李白看見這個成名已久的老先生把自己姿態放的這般低調,反而更加敬佩,恭敬地行了一禮。
“好了,太白先就座吧。”孟縣尉道,“張先生,您也請入座,我已經派人請賈淳來了,等他一來,我們就開宴。”
“少府早就和張先生認識了?”李白問道。
“這是自然。”孟縣尉道,“張先生本就是揚州人士,大半輩子住在揚州,我怎麽能不去結交一番呢?”
“說起來,還是孟縣尉的那位本家兄長,浩然牽的線。”張若虛說起孟浩然來,對其極為讚歎,道,“浩然是個虛懷若穀的人物。”
“我那位兄長確實是神仙一般的人物,逍遙自在。”孟縣尉笑道,“要不然也不會得到張先生的指點。”
張若虛笑著搖搖頭,“他的才情在我之上。”
李白羨慕道:“張先生太謙虛了,浩然兄真是好福氣。能得到先生指點。”
“不如一會兒我們幾人去城外江邊賞月如何,今日正是滿月。”孟縣尉提議道。
“好哇!”李白和張若虛都是很讚成。
李白趁機向張若虛提了許多作詩上的問題和見解,張若虛和他興致勃勃地談論起來,孟縣尉倒是一時插不上話,有些尷尬地聽著。
“先生那首《春江花月夜》真是絕了,不知先生是怎麽作出的,真是天人之作了。”李白興奮地問道。
張若虛聽了李白的話,笑了一聲道:“那是多年前,我與一個好友去遊玩江邊,喝得酩酊大醉,看著那江上的夜色,突然感覺滿腹話語噴薄欲出,不自覺吟出這首詩,回想起來,真如天人合一一般。事後我自己回頭再看這一首詩,都不相信這是我作出的。”
張若虛苦笑道:“你有所不知,自從作出那首詩來,我每每想要找出那種感覺,卻怎麽也感受不到,以至於後來作的詩,我都覺得不堪入目,自打那兒以後,我就再也不作詩了。”
孟縣尉終於插上嘴,感慨道:“這世間事真是玄妙的很,讓你得到什麽,就讓你失去什麽來換。”
“張先生這首詩足以名揚千古,近乎絕唱了。”李白也道,“不過張先生畢竟才情非凡,比我們這些晚輩經驗更深。”
張若虛早就看透,道:“隻怕是做了那一首詩後,才情全都用光了。這老天就這樣,總不能讓你一直作出這樣的詩作來,那真是詩仙下凡。”
“你們在說什麽詩仙?”賈淳還未進廳堂大門,就聽著他們說著什麽詩仙,遠遠的就好奇地問道。
“沒什麽,太白在和張若虛先生談論詩作。”孟縣尉道。
“張若虛先生?”賈淳走進廳堂見到他很是驚喜,恭敬地行晚輩禮道,“張先生好久不見了,身體可好?”
“身體無恙!”張若虛笑道,“好得很!”
賈淳道:“我道也是,張先生老當益壯呢。”
“承你吉言。”張若虛微笑點點頭。
“怪不得又請我回來。”賈淳興奮地對孟縣尉道,“多虧你邀請我來,我又有機會請教張先生了。上次和浩然拜訪先生,話全讓浩然搶著問了。”
孟縣尉笑道:“今晚你有的是時間請教張先生,快入座吧,馬上開宴了。”
賈淳笑容滿麵地坐在李白身邊,低聲對他道:“今晚你我二人有福了。”
李白也暗自點點頭。
眾人用過宴席,按著孟縣尉的提議來到出了城,來到揚子江邊賞月,今晚的月亮比往常大了幾分,斜掛在山頭上,江麵倒映著月亮的影子。江山一片輕紗似的薄霧,在月光的籠罩下迷離動人。
眾人帶著酒,坐在江邊的石頭上,江上夜風還有些寒意,眾人喝著酒一邊驅寒,一邊談論著。
“那也是在春日的江上,不過我們乘著船,一直飄著。”張若虛觸景生情,回憶道。
“那首詩,從江麵到海天一色,到天際的月亮,鬥轉星移,變換著空間。”賈淳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此句一開頭,就讓人有無限遐想。”
張若虛點頭道:“確實當日想了很多。”
“不僅是空間,還有時間的詭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李白深情地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句更讓人回味無窮。”
張若虛道:“當日作出這首詩,完全是憑著心之所想,觸景生情,所作詩句全是自然而然說出,不由自主地就說了出來。以後再作詩,縱然詞藻華麗,但終究是太刻意了。”
張若虛感歎道:“這無論作詩還是作賦,始終是要一個真情實感才行。”
李白和賈淳點點頭。
賈淳道:“這也是張先生底蘊深厚,精通典故的緣故,才能脫口而出這些美妙的詞句。”
李白道:“張先生底蘊我認為不在於學問,而在於這麽多年的人情世故,看透了世間人心炎涼。”
張若虛道:“你們二人說的都有道理,想要做出名揚天下,青史留名的詩作,這兩樣就缺一不可。”
賈淳被李白說的起了爭鬥之心,道:“太白,你我二人就擬個張先生的《春江花月夜》,再就此景各自作出一首詩如何?正好張先生在這裏,讓張先生品評一番,指點你我不足。”
李白欣然同意。
孟縣尉心道:“這兩個好端端的怎麽就爭了起來?”
張若虛笑著看著兩人,“你們這是考究老夫啊!”
賈淳笑道:“我先來。”
賈淳作了一首詩,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令人嘖嘖稱奇。
“好精妙的引典。”張若虛聽了讚道。
孟縣尉像是個門外漢,麵上似乎很欣賞地點頭,心裏虛的很,這用了什麽典故,我就知道一個?
賈淳道:“太白,你看我做的怎樣?”
李白笑道:“不錯。”
接著李白也作出了一首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放假了不開心嗎?開心不投張票票嗎?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