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請王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陳有情走了,在陳無疾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走了。她好似一陣微風,一路向北吹去,也許會吹落樹葉,也許會吹起塵沙,卻不會引起任何一個人的注意。
沒有人想到,更沒有人察覺到一位一級高手像風一樣吹進侯府別院,又像一般吹出。
陳有情來去如風,自由而隨意。
姐姐離開後,陳無疾忽然又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來洛京月餘,他似乎沉浸在了方思嫣的溫柔鄉中,姐姐的到來讓他一下想起家鄉,想起家鄉的父母,想起家鄉的白月,想起家鄉的羊肉麵。
望著姐姐轉眼就消失不見的背影,陳無疾拍了拍臉頰,努力不讓眼淚流下。
“這也沒上歲數,怎麽就這麽愛感傷呢?”陳無疾喃喃道。
接下來的數天,洛京風平浪靜,平安無事。當然這一切隻是表麵上看來如此,湧動的暗流,呼嘯的陰風,時刻不停,似乎要把每一個船上的人都要吹入黑色的大海之中。
禦醫院一向遠離洛京政事中心,這些連望聞問切都會得不多的可憐人並沒有醫死人肉白骨的本事,更沒有與後妃們傳出桃色新聞的勇氣,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與後妃們如何如何的機會。因為偌大的後宮中隻有一位後妃,也就是當今皇後。也許從繼位之處,當今聖上就明白自己根本無力招架太多女人所以幹脆隻娶了一個人。
正因如此,太醫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法設法絞盡腦汁地吊住李卻之的最後一口氣。至於徹底根治他的病,禦醫們很清楚,這與自己無關,完完全全是神仙的工作範圍。
禦醫們雖然也吃皇糧,雖然也拿朝廷俸祿,但和那些呼風喚雨的大臣們不同,完全沒有任何存在感。
不過,這幾日洛京上上下下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禦醫院身上。那焦灼的目光,甚至讓一位年輕的禦醫不堪重負,於深夜之中自掛東南枝。
不是禦醫們一夜之間有了妙手回春的偉大醫術,更不是禦醫們發現了什麽醫學突破,而是他們中的某一個人說了一句話。
“陛下活不到冬天了。”那位上吊自殺的禦醫酩酊大醉之後,於宮門之前狂呼,說完這句話,他便倒在了路邊,睡得像一個死豬。
誰也不知這個剛入禦醫院,前途看似無限光明的年輕禦醫為何會說出這個秘密,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年輕禦醫是不是活膩歪了。
不過,一石激起千層浪。
封建時代,皇帝不僅是皇帝自己,也不僅是一個職位,他代表著無數人的利益,甚至代表著無數人的身家性命。一個皇帝的突然死去,足以引起天下震動,甚至天下大亂。
所以大臣們慌了,集體慌了。連一向老成持重的方希直都坐不住了椅子,也許是年歲大了,也許是沒經得起下屬後輩戴的高帽,也許是真的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竟然義正辭嚴地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很長,引經據典,古意盎然,運筆流暢,分析透徹,鞭辟入裏,實在是後人學習的佳作。說了這麽多,其實這封奏折隻說了一件事——請皇上把越王召回洛京。
於是,一石再次激起千層浪。
越王是誰?那是先皇唯一的弟弟,那是當世僅存的藩王之一,那是皇家血脈的擁有者之一。
想到這裏,方希直上書請皇上把越王請回洛京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當今聖上行將就木,大統自然要有人繼承,這是他沒有一個子嗣,這皇位自然要落入皇族手中。當今秦王李卻之自然不再朝臣的考慮範圍中,這個人和當今太後仇深似海,若他上位,恐怕這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會有好下場。因此,隻有越王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方希直也不知道為什麽,有意無意地透露了奏折中的內容。
朝中眾臣立刻豎起大拇指,紛紛承載方希直這招高明。若是越王真的繼承大統,方希直這匹老狐狸起碼也是個從龍之功。
隻是,這妄議陛下生死終究是大不敬,一刀哢嚓了也不為過,方希直這一手明明就是在賭博,都說富貴險中求,也不是這麽個求法啊。
所以大臣們紛紛屏住呼吸,等待著方希直的最終結果,宮裏沒說話之前,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會不會引來殺身之禍,更沒有人敢同他站在一邊。
第一天,宮中沒有動靜。
第二天,宮中依舊沒有動靜。
第三天,宮中依然沒有動靜。
一連等了十天,宮中終於有了回音。
方卿家忠君愛國,體恤朝廷,特賞白銀千兩。
別說白銀千兩,就是黃金千兩,在宮中與方希直的眼中恐怕都不是什麽大數目,但其中透露的意味卻很明顯,宮中似乎認可了方希直的態度。
朝中沸騰了,現任皇帝馬上就要掛了,他們開始爭先恐後地和繼任者搞好關係。
隻是他們的手段有些老套,上書,上書,還是上書。
他們一邊上書一邊後悔,宮中的態度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呢,怎麽就讓方希直這個老東西喝了頭啖湯呢?
這個老東西還真是奸詐,竟然如此會揣摩陛下與太後的心思?
一念至此,大臣們上書更加積極了,誰也不肯放棄這個於下任領導套近乎的機會。雖說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心中想做個政壇常青樹的願望卻沒有落空。
在這個想法的驅使下,有些大臣竟然一天之內連上數本奏折,生怕陛下看不見自己的所謂忠心。
數百封奏折如雪花般紛至遝來,宮中自然不能視而不見。終於,宮中給了定論。
這越王自然是要請的,畢竟這以後的天下不能無主,隻是怎麽請,誰去請還值得商討。畢竟你是請人來做皇帝,不是招雜役,你一封信就把一個堂堂藩王叫道洛京,是在太說不過去。
朝臣們也犯了難,宮中說得在理,這請越王進京自然不能草率。讓禮部的人去請吧,吏部的人不幹,讓太常寺的人去請吧,大理寺的人不幹。誰都不肯放棄這個與未來領導拉近機會的絕好機會,一時間朝廷上吵得不可開交。
此時的陳無疾絲毫沒有料到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向自己逐步走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